管理心理学(酒店等组织管理)全套讲义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045967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酒店等组织管理)全套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管理心理学(酒店等组织管理)全套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管理心理学(酒店等组织管理)全套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管理心理学(酒店等组织管理)全套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管理心理学(酒店等组织管理)全套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酒店等组织管理)全套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酒店等组织管理)全套讲义(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管理心理学第一章 酒店组织管理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组织管理心理学 组织:有一定结构、有一定的构造方式、有目的、有规则的活动管理:群体活动、有目标、“一起”从事活动组织是管理的对象,管理是组织生存的手段组织管理心理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中的管理系统结构图管理技术管理心理管理物质资料劳动力技术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职工之间的关系组织中的三大关系系统物物关系:针对材料、设备、资产、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管理人物关系:如何设计适宜的劳动环境、预防工作疲劳及职业病、人的因素如何影响机器的使用效

2、率、如何协调人机关系、以适合人的特点的方式发挥物的作用等。人人关系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活动规律和行为特点,说明如何通过调整人际关系、激励动机、增强组织凝聚力等手段,来协调人-人系统。表1-1 与组织管理心理学密切相关的学科学 科具体学科主要影响和涉及研究领域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员工招聘与选拔、薪酬管理、劳资关系组织管理学组织理论、组织技术、组织变革、组织文化行为科学心理学激励、领导、知觉、个性、个体决策、工作满意度、态度、工作压力、工作设计社会学制度变迁、群体动力、群体行为、团队建设、沟通、行为改变、态度改变、群体决策人类学价值观比较、态度比较、跨文化研

3、究、组织文化、组织环境社会科学政治学冲突、组织内权力与政治经济学领导有效性、工作绩效伦理学激励、领导、沟通的伦理问题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激励问题二、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与区别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心理学的新发展。二者在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和理论来源方面是一致的。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 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管理过程中各层次人员的心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称)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指外观的活动、动作、运动、反应或行动)理论基础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生理学等社会科学、行为科学、

4、管理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性质心理科学行为科学形成背景莉莲吉尔布里斯管理心理学(1914)首次使用“管理心理学”一词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工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学说的发展莱维特出版专著管理心理学(Leavitt,1958),管理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1949年“行为科学”一词出现,1953年正式命名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形成组织行为学20世纪80年代组织行为学分为宏观组织行为学和微观组织行为学三、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模型(一) 基本术语变量:自变量 因变量 情景变量假设因果关系相关性、有效性、稳定性、普遍性(二) 研究方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或现场实验),经验总结法,观察法,测验法研究者与实践者

5、相互参与的准实验方法,案例比较法 小案例:“评价中心”模拟情景测验(三)一般模型从三个层面研究:(1)个体水平 (2)群体水平 (3)组织水平 个体、群体和组织心理和行为的结果总是通过特定的外部有效性表现出来,从而显示心理和行为(自变量)与行为有效性(因变量)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 第二节 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发展一、“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工作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这种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和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学理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十分流行。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

6、glas MMcGregor,19061964)在企业中的人性方面一文中,把这种人性假设发展为X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与“经济人”思想(1)出发点:解决劳资矛盾,提高生产效率 提出采用科学方法研究工人的工作效率问题(2)泰勒实验:运用“时间-动作分析”方法进行实验,提出“劳动定额” 、“工时定额” 、“工作流程图” 、“记件工资制”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和方法。(3)科学管理的四项原则吉尔布里思夫妇管理心理学:(1)把早期的心理学概念应用到科学管理实践中去。(2) 她关心工作中人的因素。(3)在应用科学管理原理时,必须首先看到工人,并且要了解他们的个性和需要。(4)工人很多的不满,并不是因为工作的

7、单调,而是因为管理人员对工人的关心不够。效率专家、动作研究之父 “X”理论的人性假设:人的本性不喜欢工作绝大多数人必须加以强迫、控制、指挥、惩罚一般人宁愿受人指挥,希望逃避责任,较少有野心,对安全的需要高于一切相应的管理方式:管理的重点在于提高生产效率,完成任务,而不是考虑人的感情;管理只是少数人的工作,与一般员工无关;奖惩制度上主要依靠金钱来刺激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给以严厉的制裁。二、“社会人”假设与“人群关系理论”雨果芒斯特伯(HugoMunsterberg)工业心理学之父”1912年心理学和工业效率:()寻求如何使人们的智能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最适合;()在什么样的心理条件下,

8、才能从每个人的工作中获得最大和最令人满意的产出;()企业如何去影响工人,以便从他们那里获得最好的结果。 霍桑实验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r)、FJ罗特利斯伯格(FJRoethlisberger)神奇的霍桑实验(1924-1932)(1)照明度实验(2)福利实验(3)访谈实验(4)群体实验霍桑实验的主要结论1)把人看作是社会的人即经营企业不只是机器和生产方法。(2)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提高职工的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4)领导者必须注重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人群关系理论”(Human Relation T

9、heory)由梅奥等人提出: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一次跨学科的讨论会上,学科定名为“行为科学”(Behavior Sciences)行为科学是凭借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他一切与人的行为有关的学科 ,心理学是其形成的一块重要基石 莱维特(H. J. Leavitt)出版的管理心理学的专著(Leavitt,1958) “社会人”的假设:人所受到的最主要的激励来源于社会需要的满足,以及得到与别人的关系和地位上的成就。来自群体中的社会力量对人的影响,比管理中的激励和控制的影响更大。人只有在上级满足了他的社会需要和其他要求时,才会对管理作出响应。 “人群关系理论”的管理要点:管理者不应只注

10、意工作、完成任务,而应把注意重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社会需要上;管理者不应只注意计划、组织和控制等,而应更重视职工间的人际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在奖惩方面,提倡实行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实行个人奖励制度;管理者的职能应有所改变,充当联络人,注意倾听职工的意见,了解职工的思想感情,及时向上级反映。案例:“参与管理”模型的实验研究日本企业注重人际关系对生产率的影响三、“自我实现的人”与“Y理论”“自我实现的人”假设:利用体力和脑力从事工作,正如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一般人并不是天性不喜欢工作的;外来的控制和惩罚的威胁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人对自己所参与的目标

11、能实行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对目标的参与是同获得成就的报酬直接相关的;这些报酬中最重要的是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但能接受、而且会追求责任,逃避责任、缺乏雄心和强调安全,一般是经验的结果;在现代工业生活的条件下,一般人的智慧、潜能只是部分的得到了发挥。基于”Y“理论的管理:管理重点的转变: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使人们在这种条件下较充分的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管理人员职能的变化:采访者,设法为发挥职工的才智创造条件,减少和消除职工自我实现过程中的障碍;奖励方式的改变:外在奖励,如工资、晋升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内在奖励,包括人们在工作中

12、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等;管理制度的改变:管理制度的重点不在监督人、控制人或者如何改善人际关系,而在于如何保证职工能充分的表露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四、“复杂人”与“超Y理论”“复杂人”假设: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人在同一时期内会有各种需要和动机;由于工作和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人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一个人在不同的单位或一个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权变理论:所要完成的工作的性质和做此种工作的人的需要之间要相适合;在管理上,应当充分考虑到个体和组织、正式组织和非正式团体、物质条件与社会因素

13、和心理因素、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等各项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如图:五、管理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1. 19351937年周先庚关于职工提合理化建议2. 1935年陈立撰写和出版了工业心理学概观3.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已逐步开展工程心理学和劳动心理学的研究 4. 1980年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组织行为学的起步。中国行为科学学会成立于1985年 5. 中科院工业心理研究所、杭州大学工业心理专业;人才测评6. 著作: 管理心理学,工业管理心理学等7. 研究: 激励、人员测评、岗位胜任特征等第二章 知觉与归因理论第一节 知觉一、知觉的四个基本特征相对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

14、性知觉者因素态度 价值观 动机 需要 兴趣 经验 期望 个性 知觉对象因素(1)大小法则(2)强度法则(3)对比法则(4)动感法则(5)重复法则(6)新颖法则情景因素时间 工作环境 社会环境 三、知觉的防卫机制和错觉(一)知觉的防卫机制 知觉的防卫机制是指为了防止自己受到威胁性刺激的侵扰,人们自动地抑制自己对它们的知觉和反应的倾向。 第二节 人际知觉人际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 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和团体特性的知觉。自我知觉 是指个体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 人际知觉的一致性规律当获得关于某个人少量的信息资料后,就力图对他的大量特性作出判断,形成一致的印象。对物的认知允许事物的各种特性不协调一致,而对人的认知通常不允许人的各种特性不协调一致 社会知觉偏见首因效应(First Impression Effect) 晕轮效应(Halo Effect) 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定型效应(Stereo Type Effect) 投射(Projection) 投射 (Projection)定义: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