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心理学导论》doc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034528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文心理学导论》doc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文心理学导论》doc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文心理学导论》doc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文心理学导论》doc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文心理学导论》doc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文心理学导论》doc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文心理学导论》doc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心理学导论.04 基础:斯金纳 我想在这节课的开始先回头讲讲弗洛依德。解决一下上节课遗留的几个问题。我周三上课的时候跳过了部分内容。我当时说“没时间讲了“,就跳过没讲“。可整个周末,我都因此而寝食难安。我不该跳过它们,所以现在我要讲一下。先告诉大家我当时为什么跳过没讲。我所跳过的是关于。“我们为何会有无意识“,的讨论。我当时正在讲。在科学上颇有名望的弗洛依德理论。我想给大家讲一些新的。关于“无意识为何会存在“的理论。我之所以没讲是因为。我不能肯定这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最佳方式。正如我们将会在这门课中了解到的。尤其是绝大多数的大脑活动。绝大多数的心理活动。其实都是无意识的,是无法

2、察觉到的。因此,问题或许不该是。“为什么有些心理活动是无意识的?“。而应该是“为什么心理活动的一小部分。为什么这一小部分是有意识的“?。另一方面。这些关于无意识功能的主张。是很具有煽动性很有趣的。所以我想很快地来给你们大家讲一下。那么,从进化的观点来看。要问的问题便是“无意识为何得以进化?“。一些心理学家与生物学家们所给出的答案。是欺骗。大多数动物都会有一些欺骗行为。而广义上的欺骗是以愚弄的方式。使他人相信虚假之事。认为虚假之事是真实的。或是使他人对虚假之事做出反应。举一个欺骗的实例。当黑猩猩受到威胁。它们的毛发会竖起来。使得他们看上去更加强壮。从而使其他黑猩猩误以为它们。比原先想象中更加危险

3、。在深海中生活着琵琶鱼。这种鱼的头顶会长出鱼竿状的长刺。用于引诱和捕获其他鱼类。让它们误认为那是食物。然后它们自己就被吃掉了。总的来说灵长类动物,特别是人类。都是欺骗大师。我们不断地利用我们的心理。行为和动作。去哄骗他人相信那些虚假的事情。比如,我们总是试着去欺骗他人。使他人相信我们比实际更加。强壮,聪明,性感。更加可靠或是更加值得信赖等等。社会心理学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在关注我们向他人展现自己的方式。人们会尽力使积极印象最大化。即使留下的印象是虚假的。但同时。我们也进化出了很好的欺骗检测机制。因此,不仅存在着要求我对你说谎。的进化压力。比如,如果我们之间存有冲突。当你威胁我时。我会说“别吓

4、唬我,我可不是吃素“。而且还存在着要求你辨别谎言的进化压力。你会说“不,你肯定不行“。我看得出来的“。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骗子呢?。无意识在这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假定:。最好的谎言是能够骗到我们自己的谎言。一个行骗高手在通常情况下。会对自己所说的谎言深信不疑。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一个故事,。很好地阐释了这个道理。故事是这样的。他痛恨与童星共事,但又时常被迫合作。有一次。和他合作的一个小演员竟哭不出来。最后他沮丧极了,走到那个小演员身边。俯下身子凑到他耳边说。“你爸妈刚把你丢在这了“。他们再也不回来了“。那孩子立刻泣不成声。希区柯克说“开拍“,录制顺利进行“。如果你能看到那个孩子,你一定

5、会说。“天呐,这孩子看起来真伤心啊“。因为他本来就伤心。如果我在这里举行一个竞赛。谁最能将痛苦表演的和真的一样$。谁就能拿到十万美元。那么最好用的一招莫过于拿根笔。狠狠地戳进你的腹股沟。因为此时的你看上去真的。足以使他人相信你非常痛苦。如果我想让你相信我爱你。永远都不离开你,你什么都可以信任我。或许最好的策略便是我自己对此深信不疑。所有,对于无意识进化的解释。便是某些动机和目标。尤其是那些邪恶的动机和目标。最好是无意识的。因为如果个体察觉不到。他们所拥有的动机和目标的话。这些动机和目标也就不会被他人识破。这个我们先放在这里,等到我们探讨。社会交往与社会关系的时候再回头来看。弗洛依德的另一个故事

6、。其实是个恶搞他的故事。周日我带我的小儿子去玩,回家的路上。他突然问我。“你为什么不能和你的父母结婚?“。向一个孩子解释这个问题其实挺困难的。但我还是尽力给了他一个答案。之后我又想到弗洛依德的理论。然后我就问他。“如果你谁都能娶,你会选择娶谁?“。我想根据俄狄浦斯情结。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他的妈妈。不过出乎意料的是,他想了一会说。“我想娶一只驴子“。和一大包花生“。他的父母都是心理学家。他恨透了这些问题。所以他会时不时的忽悠我们一下。好了。上一堂课我们从弗洛依德讲起。现在我要开始讲斯金纳了。斯金纳的理论。与弗洛依德的理论有些不同。弗洛依德是精神分析的。提出者与拥护者。就像是一个科学发明的专利享有

7、者。显然,他利用了各种资源。还总结了前人的成果。但精神分析依然被认为。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行为主义则不同。行为主义学派。远在斯金纳提出他的理论之前就已经存在。受到了众多心理学家的拥护。比如约翰华生。斯金纳算是这一学派中的晚辈了。但是何斯金纳能够被我们所熟知。能够声名远播的原因就在于。他将这些观点进行了一番整理。他扩展了先前的观点;。并将它们出版发行;。他科学地发展了这些观点。并同时将这些观点呈现给了。学术界和社会大众。在上世纪六十到七十年代之间的美国社会。行为主义极为盛行。斯金纳也得以名声大噪。他就像现在上脱口秀的明星一样有名。他的书登上了畅销榜首。言归正传,行为主义的核心。由三个非常极端又很

8、有趣的观点组成。第一个观点是,它非常强调学习的作用。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你的知识,你的一切。都是经验的产物。人性是根本不存在的。相反,人类是具有无限可塑性的。约翰华生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这段话是约翰华生根据。耶稣会所宣扬的一段著名鼓吹改写而来。耶稣会曾宣称。“给我一个孩子,待他七岁之时“。我会将他锻造成一个男人“。也就是说,他们能够把一个孩子。培养成他们想要的任何样子。华生将此鼓吹加以扩展,他说到。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只要给予合适的条件。我就可以。把他们变成。医生,律师,艺术家,企业家。乃至乞丐和小偷。而不用去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你们可以从中看出。这是一个极具感染力的观

9、点。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华生是一个极端的平等主义者。如果不存在人性。那么一群人因种族或性别。优于另一群的人的说法。便纯属无稽之谈。华生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人类的自然属性并不存在任何差异。个体差异源于他所受到的不同教育与待遇。因此华生断言。他只需通过一定的方式。便能将婴儿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行为主义的第二个观点。是反心理主义。我的意思是。行为主义者沉迷于“科学“的理念之中。难以自拔。他们主要针对的是弗洛依德。他们认为那些所谓的内在心理状态。如欲望,意愿,目标,情感等等。都是不科学的。这些不可见,定义模糊的东西。不能被划入严谨的科学范畴里。因此,行为主义者的目标。是建立一门科学。将一切不可观测的事情

10、都排除在外。取而代之的是应用。诸如刺激,反应,强化,惩罚。以及表示现实世界和客观事件的环境。之类的概念来进行研究。最后,行为主义者认为。生物种群之间并不存在太大的差别。行为主义者可能会承认人类能够做到。一些老鼠或鸽子无法做到的事情。但他们或许只会说。“它们只不过是在一般性联想学习能力上“。有所差异而已“。甚至他们干脆否认。他们会说,“人和老鼠根本没有区别“。只不过相较于老鼠。人类生活在刺激更加丰富的环境中罢了“。从这个理论观点中。可以得出一种研究方法。即,如果人类与动物并无差别。那你就能通过研究非人类动物的学习过程。来研究人类的学习过程。这也是行为主义者的常用研究方法。好了,下面我们来讲讲。行

11、为的三个主要的学习原则。这三个学习原则被认为能够解释。所有的人类心理活动。所有的人类行为。之后,我还想讲讲对行为主义的反对。但这三个原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意思的。第一个原则是习惯化。这是最简单的学习形式。它在学术上被描述为。由于重复暴露在刺激环境中。而造成对该刺激反应倾向的降低。“喂!“。“喂!“。突如其来的噪音吓了大家一跳。但听到第二声的时候,就没那么吃惊了。第三遍时,就变成我自己在这犯傻了。这是因为你对这些事情已经习惯了。习惯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习惯了钟的滴答声和车来人往的噪音。但这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形式。我们不妨试想一下无法进行习惯化的情形。试想你在生活中无法习惯任

12、何事情。要有人突然跳出来向你挥手。你肯定吓得惊叫,“哇“。然后他们再跟你挥手,你又惊叫“哇“。然后你就不停地。或是在你听到响亮的钟摆声后很惊奇地说。“嗯“。但实际上人类和动物都不会这个样子。你会习惯于很多事情。而习惯化实际上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适应机制。可以让你注意到新鲜事物。能够注意到新鲜事物的出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需要确定它是否会对你造成伤害。需要确定如何去处理这个新鲜刺激。但你不能一直去注意它。事实上。如果它在环境中出现的时间足够长久的话。你就不该再去一直注意它了。所以习惯化算是一种学习。是因为这种学习是基于经验而发生的。习惯化是通过经验而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是通过经

13、验改变你思维方式的一种方法。而且它还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危险刺激会吸引到你的注意。但当某物被视为环境的一部分时。你便不会再去注意到该物体。习惯化的存在非常重要,原因有很多。原因之一就是。聪明的发展心理学家们将习惯化。作为研究人类。研究诸如非人类动物或是婴儿这样。无法进行言语表达的生物。的一种方式。等我们在周三探讨发展心理学时。我会向大家讲述心理学家们。应用习惯化。来研究婴儿心理的不同的方法。学习的第二种形式。被称为经典条件作用。一般来说。经典条件作用是指在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刺激之间形成联结。这里的刺激是一个专业术语。意思是环境中出现的事件。比如某种味道,声音或景观。经典条件作用是巴甫洛夫提出的。

14、这便是巴甫洛夫的那条著名的狗。这是一个科学研究中的意外。在研究的最初,巴甫洛夫。对学习行为毫无兴趣。他研究的是唾液的分泌。为了弄到唾液,他找来了几条狗。他给狗套上了一些装置。来收集狗的唾液用以研究。他研究唾液分泌的初衷我们不得而知。但他却因为这个研究而有所发现。他的做法是。给狗喂食,让狗分泌唾液。他注意到。当给它喂食的人。进屋时。狗便开始分泌唾液。稍后。在喂食前或者喂食过程中。你摇铃。铃声就会加速唾液的分泌。这是他在研究时所使用的仪器。他通过区分两种条件作用。两种刺激反应关系。提出了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一个是无条件作用。无条件作用是指。无条件刺激会引起无条件反应。这是我们的本能。如果有人用棍子戳

15、你。你会因为疼而叫出来“。戳的动作和你的喊叫“。这就是无条件刺激引起了无条件反射。这些行为无需学习。巴甫洛夫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这就是无条件刺激引起了无条件反应。但学习会在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之间。建立起另一种联结。比如。比如,在条件作用形成之前。只是简单的存在着无条件刺激,即食物。以及无条件反应,即唾液。此时的铃声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中性刺激。但是,如果铃声和食物多次同时出现。很快,铃声便也能促使狗分泌出唾液。开始时呈现无条件刺激。会出现无条件反应。当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同时且多次反复出现。条件刺激很快也能引起条件反应。这就是所谓的。条件刺激引起了条件反应。这在教材中已有详细的叙述。但我

16、还是想给你们。如果一下子理解不了也不用担心。我会再多给你们举些例子。这里的意思是说。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的反复匹配。会引起条件反应。但强化尝试和非强化尝试是不一样的。强化尝试是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同时出现的时候。简单地说。你在让狗知道。铃声和食物是一起出现的。非强化尝试是只有食物而没有铃声的时候。这就不需要你去教了。事实上,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就会逐渐消失。这就是消退。这里有张图标。图标记录了分泌出的唾液量。经过训练,当狗听到铃声。我讲错了。重讲一遍。当铃声和食物形成了联系。狗会因为铃声的出现而分泌大量唾液。非强化反应是有铃声但却没食物的时候。想想你就是那条狗。有人喂你食物。“铃声,食物“。铃声,食物“。而现在,只有“铃声“。但等到下次你再听到“铃声“的时候“。你就不会再去等待食物。不再分泌唾液。不再对铃声进行反应。教材中讨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如果你稍等一会。在几个小时之后用铃声重新去尝试。狗会重新开始分泌唾液。这种现象叫做自发恢复。经典条件作用似乎是关于动物的。科学现象。但其实典条件作用发生。及其相关概念都简单易懂。刺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