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市级高中生物研讨活动资料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030400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作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市级高中生物研讨活动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小学作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市级高中生物研讨活动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小学作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市级高中生物研讨活动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小学作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市级高中生物研讨活动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小学作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市级高中生物研讨活动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作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市级高中生物研讨活动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作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市级高中生物研讨活动资料(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166中学教科研专刊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市级高中生物研讨活动资料一、细胞呼吸 王 蕾 01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左 旭 04 三、微生物的营养 秦 悦 08 四、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颜 菁 13 2006-07学年度年第一学期示范研究课资料一、人是什么 黄书琴 17二、二次函数试卷分析 孙 梅 27 三、超重和失重 曹洪文 36 四、青藏铁路 刘宗燕 李红颖 李云航 45 2006-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初三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殷晓霖 56 二、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李云航 59 课题:细胞呼吸(第一课时)教材:人教社生物(必修)第一册授课日期: 2006年1

2、1月17日授课教师:王蕾 授课班级:高二1班授课地点:生物实验室知识目标:1 通过分析食物燃烧实验及有氧呼吸过程,辨别细胞呼吸与有机物体外燃烧过程的区别与联系;2 通过分析酵母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图解,概述两种方式呼吸的主要过程以及每个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进而阐明细胞有氧、无氧呼吸的概念。技能目标:1 在学习、分析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中,培养使用图表、文字等形式准确描述有关生物学知识的能力;2 通过对“酵母菌发酵”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结果分析,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 通过分析溶解氧对酵母菌呼吸方式及呼吸速率的影响,培养运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分析酵母菌有氧

3、呼吸、无氧呼吸的过程,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性相统一的观点。教学重点:酵母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过程教学难点:酵母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过程教学用具:演示实验相关装置、多媒体平台、生物传感器(溶解氧、二氧化碳)板书设计: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四节 细胞呼吸一 有氧呼吸 1 过程酶 2 总反应式 C6H12O6 + 6O*2 + 6H2O 6CO2 + 12H2O* + 能量(热能、ATP) 3 概念酶二 无氧呼吸1 产物为酒精C6H12O6 6CO2 + 12H2O* + 能量(热能、ATP)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提供资料】关于制作热量测定仪和

4、“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参考资料【实验】1个小组制作热量测定仪并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引入【问题】解释为什么光合作用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学生讨论、回答】巩固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细胞呼吸类型【演示实验】酵母菌发酵1 实验材料酵母菌介绍;2 介绍实验过程、分析关键步骤;3 描述实验现象;4 讨论实验变量;5 初步分析、推测导致结果的可能原因。【学生讨论、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氧呼吸【引导分析】1 食物中能量测定:引导分析不同实验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有氧呼吸的过程和体外燃烧的比较:食物在体外是否有释放能量的方式?燃烧的本质是什么?生物体内发生生物

5、氧化的依据是什么?细胞内的生物氧化是如何进行的呢? 【实验小组汇报】简述实验过程、方法和结果。【学生讨论、回答】1 分析实验结果;2 对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过程与体外燃烧过程的主要区别做出假设。1 通过观察理解:有机物中蕴含能量,通过燃烧可以释放;2 引发学生对细胞呼吸的学习欲望,也有助于学生对有氧呼吸的理解。有氧呼吸【讲解】 1 细胞有氧呼吸过程;2 以有氧呼吸反应物、终产物为线索引导学生归纳有氧呼吸三个阶段主要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及反应场所;3 归纳有氧呼吸总反应式和概念。【学生活动】1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有氧呼吸过程、填写学案;2 思考并归纳有氧呼吸的概念。1培养学生用图表、文字等方式表达生

6、物学知识的能力;2 通过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酵母菌无氧呼吸【讲解】 1 酵母菌无氧呼吸过程;2 以无氧呼吸反应物、终产物为线索引导学生归纳酵母菌无氧呼吸两个阶段主要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及反应场所;3 归纳酵母菌无氧呼吸总反应式。【学生讨论、回答】1在教师引导下学习酵母菌无氧呼吸过程,填写学案;2 比较酵母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1培养学生用图表、文字等方式表达生物学知识的能力;2 通过对比酵母菌有氧、无氧呼吸过程,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酵母菌发酵实验分析1 介绍传感器及酵母菌发酵实验装置;2 提供时间-溶解氧浓度、时间-

7、二氧化碳分压曲线,引导学生分析溶解氧浓度对酵母菌呼吸方式及呼吸速率的影响。【学生讨论、回答】对教师提供的曲线进行分析,归纳并解释溶解氧浓度如何影响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和呼吸速率。通过分析溶解氧对酵母菌呼吸方式、呼吸速率的影响,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以及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知识的能力。课题第四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授课人左旭课型新课日 期2006-11-17班级高二4班地 点生物实验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说明渗透作用的原理;2 解释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概述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说出原生质层的概念;3 描述植物体吸水的过程。能力目标1 通过分析渗透装置得出渗透吸水

8、原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尝试通过建构模型研究问题的能力;2 通过分析细胞吸水原理,使学生初步学会探索细胞吸水原理的科学方法,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情感目标通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使学生了解本课的实践价值,增强学生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重点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渗透作用原理难点渗透作用原理教学用具多媒体平台、数码生物显微镜、学生实验必备实验用品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水,从何而来?引出本课课题【思考、回答】植物的根系如何不断获得水分来满足植物生活需求?从已知知识,引出未知,激发兴趣【演示】渗透作用的装置,并介绍装置的准备过程。【观

9、察】培养观察能力【提问】1为什么蔗糖溶液会逆着重力方向上升?2 蔗糖溶液会源源不断上升吗?分析渗透装置,总结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和渗透吸水的原理。启发学生思考渗透装置与细胞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生思考、讨论,共同总结】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训练其科学思维的能力【课题】植物细胞会有上述现象吗?【演示】利用多媒体数码显微镜演示正常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设疑】1 环境溶液的浓度为什么会影响细胞的吸水?2 细胞是否具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总结】细胞渗透吸水原理【分析、讨论】通过分析细胞的吸水原理,使学生初步学会探索细胞吸水原理的科学方

10、法,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引导、讲述】分析:相邻细胞间如何进行水分传递?讲述:土壤中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思考、讨论】培养生物的整体观念【探究】根据渗透作用原理,设计简单实验,探究百合成熟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思考、讨论】调动学生思维,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板书设计第四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渗透作用原理:1、 渗透作用: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2、 必须具备的条件:半透膜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 细胞具有渗透条件的结构: 原生质层 土壤溶液与细胞液具有浓度差2、 细胞吸水和失水 失水:细胞液外界溶液(质壁分离现象)吸水:细胞液外界溶液(质壁分离复

11、原现象)52007.03研究课结束后,我观看课程录像,深入思考,对自己的这节课有以下几点想法:第一:从教学设计上 首先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即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因此,在研究课上讲的“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设计上,我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建模思想,通过物理学中的扩散现象,引出渗透作用。在讲课过程中采取与学生共同建立渗透系统的模型,通过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的观察,使学生建立起细胞具有发生渗透作用的结构的观念,从而使学生将直观的模型与微观的细胞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二:从教学过程上 生物学在学科分类上属于理科,理科教育的特点是突出理性的思维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

12、思考生物学问题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科学思想的训练。在分析渗透作用原理时,通过设问“为什么蔗糖溶液会逆着重力方向上升,蔗糖溶液会源源不断上升吗”等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物理学和化学的知识,分析特殊的扩散现象,自己得出科学结论。第三:从教学手段上既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又采用传统的黑板板书,使两者有较好结合。多媒体技术为本节课创造了真实、直观的现实情景,也为教学内容的完成创造了条件。如:运用数码显微镜师生共同观察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同时利用板图,将显微镜下不好分辨的原生质层,清晰地展示出来,为本节课的顺利完成知识目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第四:不足

13、 课堂教学中的某些环节有待完善,如:制作渗透装置的环节可以再简化,这样可以使课堂的时效性更强;一些细节上引导不够,如:关于细胞壁的全透性,在课堂上只是平铺直叙地交给了学生,如果能够通过分析细胞壁的成分,由学生得出结论,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第五:进一步的设计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部分知识已经掌握,但对于为什么用蔗糖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不是很理解。对于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理解也不是很到位。因此,我觉得今后讲课时,将前半部分梳理之后,在演示了蔗糖溶液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后,加作一个浓度为57.5%的NaCl的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实验,学生在观察了两个实验现象之后,通过对造成这两种不同现象原因的分析,可以加深对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的理解,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5-2 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 秦悦授课内容:微生物的营养 授课时间:2006.11.17 授课班级:高三3班知识目标:1、 能分析阐述微生物所需的碳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