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文言文复习资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996596 上传时间:2017-09-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文言文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6文言文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6文言文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6文言文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6文言文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文言文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文言文复习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6、小石潭记从小丘西(向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好像)鸣珮环,心乐(以为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格外)清冽(清凉)。全石以为(以之为,用作为)底,近岸,卷石底以(相当于“而”)出,为坻(水中高地)为屿,为嵁(不平的岩石)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大约)百许(表示约数,相当于“来”)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映)石上。佁然(呆呆的样子)不动,俶尔(忽然)远逝,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像狗牙那样)差互(参差不齐),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

2、合,寂寥无人,凄(感到凄凉)神寒(感到寒冷)骨,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深)。以(因为)其境过清(凄清),不可久居(停留),乃(于是)记之而去(离开)。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一、解释加点的词语。二、翻译句子。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8、其岸势犬牙差互,

3、不可知其源。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三、理解。1、 课文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2、 本文从哪几个角度写小石潭的水?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3、 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 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作者先乐后忧,两种感情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5、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8、作者描写日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9、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10、默写填空:(

4、1)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 (2)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3)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5)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27、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降职或远调)守巴陵郡。越(到)明年(第二年) ,政通(顺利)人和(和乐) ,百废具(通“俱” ,全,都)兴。乃(于是)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在)其上。属(通“嘱” )予作文以(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胜景) ,在洞庭一湖。衔(连接)远山,吞(吞噬)长江,浩浩汤汤,横(广远)无际涯(边) ;朝晖(日光)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景象)也,前人之述备(详尽)矣。然则(

5、虽然如此,那么)北通巫峡,南极(尽)潇湘,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多会于此,览(观赏)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像那)霪雨(连绵的雨)霏霏(繁密) ,连月不开(放晴) ,阴风怒号,浊浪排(冲向)空;日星隐耀(光辉) ,山岳潜(隐藏)形;商旅不行,樯(桅杆)倾楫(桨)摧(折) ;薄(迫近)暮冥冥(昏暗) ,虎啸猿啼。登斯(这)楼也,则有去(离开)国(国都)怀乡,忧谗(诽谤)畏讥(讥讽),满目萧然,感极(极点)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日光)明,波澜不惊(起,动)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美丽的鱼)游泳;岸芷汀(小洲)兰,郁郁青青(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有时

6、)长烟一(全)空,皓(皎洁)月千里,浮光跃(闪烁)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穷尽)!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荣耀)辱偕(一起)忘,把(持,执)酒临(对着)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心(思想感情) ,或(或许)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 ,何哉?不以(因为)物喜,不以己悲;居(在)庙堂(朝廷)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地方)之远则忧其君。是(这)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在之前)天下之忧而忧,后(在之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没有)斯人,吾谁与归(归依)?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一、解释加点的词语。二、翻译句子。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

7、兴。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3、属予作文以记之。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5、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7、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8、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9、日星隐耀,山岳潜形;10、商旅不行,樯倾楫摧;11、薄暮冥冥,虎啸猿啼。1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1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1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15、岸芷汀兰,郁郁青青。16、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8、,17、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18、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9、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2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2、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23、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24、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三、理解。1、用课文语句填空(1)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 (2)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 (3)第二段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4)天气阴冷时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 (5)天气晴朗时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 (6) “古仁人之心”是: (7) “古仁人”

9、的忧乐观是: (8)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9)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2、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什么?3、“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 4、第二段表明“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什么?景物特点怎样?5、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6、三、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7、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的实质是什么?8、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9、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10、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1、“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

10、指什么? 2、用原文语句回答古仁人怎样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什么?14、“微斯人”中的“斯人”指什么人? 15、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17、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提示:谈体会既要联系原文,

11、又要结合自己生活。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谈,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谈;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负和民族责任感谈。)28、醉翁亭记环(围绕)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各个)峰,林壑(山谷)尤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深秀者,琅琊也。山(顺着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像鸟一样张开翅膀)临(靠近)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的人)谁?山之僧智仙也。名(命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命名)也。太守与客来饮于(在)此,饮少辄(就)醉,而(表并列关系)年又最高,故(因此)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在)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领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12、。若夫(像那)日出而(表承接关系)林霏(雾气)开,云归(聚拢)而岩穴暝(昏暗) ,晦(昏暗)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香花)发(开)而幽香,佳(好的)木秀(滋长)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四季)也。朝而(表修饰关系)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背)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腰背弯曲)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到)溪而渔(钓鱼)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清) ,山肴(野味)野蔌(菜蔬) ,杂然而前陈(摆开)者,太守宴也。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非丝(弦乐器)非竹(管乐器) ,射(投壶)者中,弈(下棋)者胜,觥(酒杯)

13、筹(酒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面容)白发,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不久)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跟从)也。树林阴翳(遮盖) ,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游人去(离开)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表转折关系)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用)文者,太守也。太守谓(是)谁?庐陵欧阳修也。一、解释加点的词语。二、翻译句子。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3、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4、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5、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6、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9、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10、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11、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13、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