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场景设计在中学生道德体验实践中的作用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884305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场景设计在中学生道德体验实践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论场景设计在中学生道德体验实践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论场景设计在中学生道德体验实践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场景设计在中学生道德体验实践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场景设计在中学生道德体验实践中的作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场景设计在中学生道德体验实践中的作用四川省盐源县中学校 李 莉基于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这一理念,在“德、智、体、美、劳”五大教育内容中,笔者将着重于“德”这一方面,着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寻形象可感的切实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实践中体验到道德的重要性作为研究的目标,进行中学生道德体验实践研究。道德是形而上的,它的抽象性和丰富性使得人们即向往又不能对之有明确的认识。因此,笔者试图以引导中学生以实际参与的方式,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感性经验,以达到对道德有明确认知的目的。笔者曾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跟道德相关的各种现象收集资料,归纳整理,从中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归纳起来

2、,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即:第一、学生自身的道德体验现象多表现出利己的倾向,即出自本能的选择,而较少理智的思考。第二、学生的道德意识是混乱的。基于这样的分析结果,和道德本身形而上的特点,怎样让实际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都比较有限的学生能感知并体会道德的真正内涵呢?笔者决定使用模拟场景的方法,来进行尝试,即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感受道德的含义和重要性,让混乱的道德意识清晰起来,能从中学会对道德的理性思考,并因而作出理性的选择。这就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关于道德和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概念的认知,另有一方面是关于道德行为的感知和接受。因此,笔者将此过程分为两个部分的,即对道德概念的认知和对道德行为的感

3、受。首先,对有关道德的概念的认知。一般认为,所谓道德,是社会制定的或认可的关于人们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而非必须如何的非权利的规范。基于这个定义,我们会发现,道德,有以下几个构成要件:1、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2、这种行为规范不具有强制性。3、这种行为规范是社会制定的或者认可的,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一类人制定的或认可的。4、道德所涉及的行为是当事人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而不是当事人个人的,与他人无任何关系的行为。根据道德的几个构成要件,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是用来规范我们与他人的交往,或从事社会活动的行为的。其次要让学生明白道德是不具有强制性的,因而道德只能用以要求自己,而不能用以

4、要求别人。体验实践案例1、 为使学生理解道德的概念,研究者设计了以下场景: 1、学生甲在模拟私人场所(如自己房间)的场景中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随地吐痰,脱鞋搔脚、怪叫,高歌等。 2、学生乙、丙、丁在模拟公共场所(如教室)的场景中,学生乙、丙在全神贯注地看书学习,学生丁用手拍打桌子,漫声而歌。学生们对此发表看法,讨论并形成共识:学生甲的行为很不雅观,但他并不影响其他人。学生丁的行为并不存在粗俗的问题,但由于是在公共场所,且有其他人的存在;并且这公共场所的主要功能是学习,其他人也正在学习。所以学生丁的行为既不符合该公共场所的基本使用功能要求,又影响了其他人的正常行为。所以学生甲的行为不能干

5、涉,但学生丁的行为应当制止。结论:通过对该两组场景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1、 按照规定也按照常识来说,教室是用来学习的地方;按照规定也按照常识来说,公共场所是给所有人使用的而不是给某个人使用的;我们认可别人学习时不应该打扰别人。2、 学生甲的行为是私人行为,而学生丁的行为是公共行为。3、 学生甲的行为我们不应该干涉,二学生丁的行为是不能够继续的。由此可以知道,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并且它所规范的这种行为必须是具有社会效用,即和他人发生关系的行为,同时这种行为规范为我们大多数人所认可,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常识性的理解。 体验实践案例2、 在上一体验实践案例的总结过程中,学生虽然能够形象地理解到道德这种

6、行为规范的公共性,但是却对道德这种行为规范的不具有强制性产生了疑问:既然道德这种行为规范不具有强制性,那么对学生丁的行为,就不应该制止。只要学生丁自己不停止,谁也没有理由强迫他停止。而事实是,好像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强行要求学生丁停止这种影响他人的不道德行为。 根据学生的疑惑, 研究者设计了以下场景:1、 学生甲、乙、丙、丁四人。学生甲、乙、丙在公共场所(如教室)看书学习,学生丁以手拍桌,漫声而歌。2、 学生甲、乙、丙不堪其扰,又不好发作,只好以手掩耳,面露愤怒、痛苦状3、 学生甲终于忍不住,站起来制止学生丁的行为。学生丁以“没有哪条法律规定在教室里不允许唱歌,4、学生丁停止了唱歌。我唱歌不违法

7、”为由,拒绝停止, 继续拍桌唱歌。5、学生乙和丁加入学生甲,三人共同指责学生丁的行为:a) 学生甲:“你有权利在教室唱歌,但不能影响同时在教室学习的其他同学。”b) 学生乙:制造噪音,让学生丁无法唱歌。c) 学生丙:“你有唱歌的自由,别人也有敲盆子(指学生乙)的自由,现在敲盆子的声音这么大,你还唱的了歌吗?6、 学生丁停止了唱歌。学生对此发表看法、讨论并形成共识:学生丁的狡辩是没有道理的。在教室里有人学习的时候唱歌,虽然不违背法律规范,却违背了道德规范。当有人作出不道德的行为时,必然影响其他人的正常行为。当有很多人来抵制不道德行为时,不道德行为的当事人一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不道德行为。由此可

8、以知道,道德规范确实不具有强制性。但道德规范是社会所制定或认可,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并遵守的行为规范,因为认可并遵守道德规范,能够为自己的社会行为带来好处,如在教室里能安静地安心地学习;而不认可或遵守道德规范,则会为自己的社会行为带来障碍,如被人厌恶、攻击等。而这种不利于己的后果,会让人们在没有强制性的情况下,选择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综上所述通过让学生参与模拟场景的活动,并对学生在这些具体案例中的表现的分析,可以看到,学生目前对道德的概念和内涵是由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的,特别是对道德规范的是自己的公众行为,道德不可强制因而是属于个人的修养,道德行为可以带来有利结果等有了比较形象的认识。其次,对有关道德

9、的行为的感知。道德行为,是基于内心的道德意识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是抽象的道德意识的形象化,是内心价值取向的外化。所以,道德行为表现在人们对各种问题,各种事件的态度和处理上。以下,笔者将以设计各种具体问题,设计各种具体事件为方法,从而让学生对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性的选择。 体验实践案例3、 为使学生理解道德行为,研究者设计了关于“勇敢”的体验实践。1、学生甲扮演战国时代秦舞阳,腰选佩剑,昂首阔步。学生六七人扮演普通百姓,低眉趋避。其中一学生扮演的百姓悄悄侧目看了看“秦舞阳”,“秦舞阳”立即拔出佩剑,“斩杀”之。其他人躲避唯恐不及。2、 学生乙扮演秦王,学生丙扮演荆轲

10、,学生六七人扮演秦国大臣、侍卫。“荆轲”带“秦舞阳”上殿,“秦王”威严,“大臣”和“侍卫”虎视眈眈。“荆轲”从容不迫,“秦舞阳”战战兢兢。3、 “荆轲”刺“秦王”,“大臣”和“侍卫”齐来进攻“荆轲”,“秦舞阳”吓得瘫倒在地。“荆轲”慷慨就义,“秦舞阳”求饶。 学生对此发表看法、讨论并形成共识:秦舞阳不是真正的勇敢,他在街上斩杀的是无辜的无力的老百姓,那叫暴虐;而面对强大的秦王却吓得瘫软在地,这叫懦弱。秦舞阳其实是个欺软怕硬的无赖,他的所作所为是不道德的。除此之外,研究者还设计了关于“公平”“诚实”“节制”“智慧”“自尊”等的体验实践,综合学生的心得体会,研究者看到,学生原来对“勇敢”“公平”“

11、自尊”等道德概念和行为,要么比较糊涂,要么有误解,通过具体案例体验之后,学生开始对以前糊涂的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对以前误解的问题重新纠正了看法。综上所述通过本阶段的研究,研究者认为,学生的认识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认识确实是可以提高的,道德感情确实是可以陶冶的,道德意志确实是可以锻炼的。所以,由道德认识、道德感情和道德意志组成道德确实是可以通过教育得以培养的,而培养的途径也是有法可循的。通过设计道德体验实践案例,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理解道德、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概念、内涵和重要性,学生在前一阶段道德意识的混乱情况有所改善。最让笔者觉得欣喜的是,相当部分学生能接受“道德有利于自己”这样一种观念,即处于利己的目的,愿意自觉地作出有道德的行为。然而,道德毕竟是一种高层次的行为规范,更是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如果仅仅只是出于利己的目的而进行的道德行为,本身仍然处于功利甚至于虚伪的范畴。因此,笔者所进行的体验实践案例中,有些设计的效果较好,而有些设计似乎不能很好地让学生感受到道德的重要性,特别是自觉施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但总的说来,运用模拟场景让学生感性地认识道德这一形而上的高层次行为规范,是可行的。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