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羞涩与身体的羞涩--《人与自我》(广西大学人文)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832214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灵的羞涩与身体的羞涩--《人与自我》(广西大学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心灵的羞涩与身体的羞涩--《人与自我》(广西大学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灵的羞涩与身体的羞涩--《人与自我》(广西大学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灵的羞涩与身体的羞涩--《人与自我》(广西大学人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价值的颠覆论害羞与羞感五 男人和女人身上的心灵羞涩和身体羞感心灵的羞涩与身体的羞涩马克斯舍勒(1870-1937),德国思想家。本文选自价值的颠覆,罗悌伦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本文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我们已经在各处发现了男人和女人的性羞感和差异性,它正好符合在性关系和生殖中两性所承担的角色的差异性。让我们首先回避这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它可以表述为,是否两性之中只有一性以及哪一性原本具有羞感,而另一性只是后来才获得它;也可以使这个问题变成一个单纯的量的问题,如像人们实际询问的,哪一性具有更深的羞感。 正如我所指出的那样,由于羞感现象总是已经存在于精神生命的意识的本质结构

2、之中,双重的即身体和灵魂的羞感已经存在于精神生命感性的意识的本质结构之中,二者与性别均无必然联系,所以毫无疑问,只要实际意识到这些结构,即在属于那些意识范围的冲动的任何可能的冲突上,羞感就必然出现,而且同等地反映在男人和女人身上。由此看来,某些理论试图以这种方式将羞感仅仅归之于女人,即认为男人本来没有羞感,他的羞感不过产生于女人的情感熏陶;或者,某些理论又认为,女人的羞感只是男人培养的,诸如此类的理论自然站不住脚。我们觉得谁的羞感更深,这个问题同样没有意义,虽然它的答案五花八门。产生这些答案的原因是,人们将羞感在男人和女人身上的不同的表达形式之一归结为羞感的本质,于是当然发现该形式在另一性身上

3、程度较轻,便以此推断另一性也缺乏羞感本身。尼采和其他许多人认为,与女人相比较,男人的羞感更纯贞、更明显。我觉得,这种说法含有某种正确的成份,不过没有准确的表达出来。他们正确地认识到,与女人相比,男人至少有一种更纯真的、灵魂的(性与非性的)羞感。可是他们没有同样准确地发现,在女人身上,身体的(性与非性的)羞感更纯贞、更温柔。这一点并非由此证明:人们通常相信女人更容易脸红表达羞感的方式也更直接、更动人。因为这个事实只是女人在情感生活中容易激动相稳定性较差的一个结果,并且一般而言,女人感受刺激的能力较差、不大明显和精确,这也助长了上述结果。 我倒觉得这里的差别首先在于,以生命功能的方式来实施特殊的精

4、神行动(它们原则上并不为生命本能和生命功能服务),这在女人身上不太突出和明显,这样一来,精神人格相对它的直接意识,即极端意义上的自我意识对身体的生命领域的超越也就不太明显和确定。然而,精神与身体之间、位格与身体之间的比较明显的差距意识即那种倾向:在精神上自失于某种客观而有价值的东西之中,以便随后发觉自身和自己有限的贫乏的身体为这些行动的出发点是一切为灵魂所持有的羞涩的基本条件。可是,女人天生缺乏那种还完全独立于特殊的行动和努力的倾向:趋于客观性,投入实事及其持有的联系和法则之中。女人天生过着一种不大伸张的、更受限制的更自我中心化的生活。与男人不一样,女人的所有思想、意志内容、价值现象、感知内容

5、和想像内容,不会那么明显和确定地转换为她的身体意识和生命感。正因为如此,欠缺精神与生命的比较明显的二元论,也就同时欠缺体验灵魂的羞涩感的更高条件。试列举一些这方面的事实:在公事与私事、公众和社会与私人和个体的体验范围之间,女人的界限远不如男人明显:她更容易将这些范围混在一起,更容易也更公开地谈论自己的私人事务,而不太碍于羞涩。就此而言,这些事实无疑表明,女人生活得更天真、更坦率。不仅由于女人更容易激动,使情感经历与其变换不定的表达如此明确地交织在一起,结果在表情和哑剧胶的游戏上,甚至违背不向外公开自己经历的坚定意志,一切情绪变化都流露无遗;而且由于她所有的精神活动都与身体范围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6、,才出现了这种情况。所以,男人的脸容易形成那种呆滞的特征,其中深藏着一段完整的历史变迁;女人的面孔则始终保持着一种柔和、可塑和不稳定的特征,它吸收一切还如此模糊的冲动、也承受着比男人的脸更为明显的持续变化(其程度随生活处境而定)。与男人相比,女人不太善于掩饰自己和自己的隐密生活,同样也不太看重别人的秘密,她天生缺乏“机密感”,很容易吐露一切。因为保密以同情他人的灵魂的羞涩感为基础。在任何时代和任何民族,女人的唠叨、多嘴和饶舌癖均为男人所抱怨,这也是女人灵魂上的羞感障碍较弱的结果。 其次,在情感经历的身体和生命范围与身体和感官范围之间,女人身上也存在着一种根本不同的关系,这一点比以上所述更容易被

7、人忽略。与男人相比,女人天生具有一种更统一的生命感,它更明显地有别于感性的情感经历,也更独立于这些经历的变化。在一切生命及其生殖和提高的主要事务上,女人所起的作用比男人更基本、更有原则性,因此责任也重大得多,故女人是真正的生命天才;与女人相比较,男人堪称精神天才,但只要涉及对实现任何生命依然存在的直觉形式即无需推论和类似于推论的工作,预测并预感正在来临的对生命十分重要的东西的价值之能力、它与理智有着本质区别,在女人的无疑更古老的生物构成上也比在男人身上程度高得多,而且在任何领域(例如“节奏”),所涉及的可感价值的差异范围也大得多。 所有这些情况涉及面颇广,在此不可能一一列举,它们也构成了以下事

8、实的条件:女人对自己身体的内心直观,尤其是与这种直观对象相联系的充足价值存在和无价值存在,以及对这种价值的感觉天生就不一样。 就像植物从光透照不进的大地深处吸收养分,它那富有吸收功能的根部需要黑暗,一片叶子需要光明;我们灵魂的存在似乎也有只是在黑暗中生长的根底,以及清醒和光亮,在此,一切区别明显,互相映衬。只有光亮或只有黑暗,这对灵魂及其成长是不利的。 羞涩肯定不只是非价值意识的结果。虽然在“为某事感到害羞”时,始终存在着一种非价值态度。只要性羞感是对我们的存在在种属上的动物性的抑制和掩盖,无价值态度就同样存在于性羞感中。羞涩伴随着自我意识、个人意识和个人的价值意识发展起来,它是感知到这些意识

9、与我们的种属存在的关系的结果。在儿童的灵魂生命中,羞感的发展也表明了这一点。儿童因自己的破衣裳、但也因显眼的新礼服和太好的分数而“害羞”。在这里,羞感似乎抑制一切超常而显眼的东西。西美尔好像以此确定羞感的本质。然而,对成为注意对象的恐惧在此并不是本质的东西。这种恐惧是双重的:其一,对对象化的恐惧;其二,对自我形象在他人形象前被压制的恐惧。 如果权衡一下那些权威们的意见,他们赞成肯定的价值意识,反对否定的价值意识,那么,是否羞感并非对可能注意到个体的、但本身较低的价值层次的一种情感反应(至于这种价值层次被规定为肯定的,或否定的,这无关紧要),这个问题还夹杂着人的迫切愿望:根据现在经验在自己较高的

10、价值层次被他人了解。如果层次较低的个体价值被规定为肯定的,羞感就更纯真,因为它在此既没有掺杂给人留下坏印象之恐惧即自尊心,也没有掺杂引人注目之恐惧。“为某事而害羞”始终是这样一种结合体。相反单纯以某种冲动、某种特性为羞则与上述情况没有差别。 羞同时是这条定律的证明手段:价值高度和价值载体的个体化处于一种本质联系之中。羞是一种较高级的、同时以个体性为目标的价值层意识对一种较低级的价值层的任何价值显露的反应,不管是在我们面前、或是在他人面前显露。 羞是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包含着以我们的自我为对象的一种感受,或者以此为前提。这里的被感受者可称之为一种“价值形象”。这种价值形象可能是我们从自身为自己制作

11、的,也可能是他人从我们身上为自己制作的。在此,后一种情况或许在遗传学上更为本原。 可是,形象意识在懊悔、内疚,特别是在自尊心上同样存在。只是在自尊心上,形象意识必然始终包含着某种高度的否定价值,羞感的情况与此不同。 在自尊心上,可能出现的他者形象,和与此相联系的对害羞的可尊重性和可爱性的意识是决定性的。自尊心也是预感,而不是事后的感受。它并不需要以博取尊重来树立自己。它从一开始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将一种值得尊重和爱的存在和行为形象呈现出来。财富(或被看做富有)使人快乐。但是,人们同样可能以自己的财富为羞耻,如果财富掩盖了位格的价值层次。 精神和灵魂的羞感旨在维持个性的力量,不让它们受到损耗。它

12、使人的最好的东西在他的意识前隐蔽起来,使他从不评价和认为自己是好的,甚至向外显露这种最好和最深的东西,以便让别人发现它。就此而言,羞涩与求名欲和功名心相对立。在此,羞涩表现出一种与谦卑的深刻的相似性,后者是下述情况的结果:对自身的爱将自身的形象越升越高,超越了曾经达到的任何经验高度。 当人譬如以某种行为、对他人的某种态度或无节制行为为羞耻时,他就无意识地将他的个人价值置于他的状态或冲动的价值之上。与懊悔相区别,害羞时始终存在着一种令人失望的自爱因素。我们懊悔这种行为,但我们以它为羞耻;后者的态度含义更深:“我竟是这样。”与懊悔不同,羞涩特别在这种时候起作用:我们采取了某种行为,但与此相反的行为

13、对我们的位格是恰当的。 自尊心是对特殊的自我价值的一种感觉,这种价值体现在旁人的尊重上。一旦失去这种尊重,自尊心就会以谴责的形式作反应,这些谴责是我们以旁人的价值观加诸自己的。可是,这还算不上我们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这种羞感出现的条件是,我们同时从自己出发谴责该行为,因为我们感受到自己的非价值(即使没有那种价值观)。不过,我们所发现的非价值与旁人在我们身上感觉到的非价值相吻合。身体羞感、贞洁和宗教:羞涩(同节欲一样)维持着整个生命体的发展和成长,它与利比多相对立,否则后者会妨害一切健康的成长。但与此同时,羞涩对多种多样的感觉和感受也有一种特殊的凝聚力。 当年事较高时,羞涩促发一种青春感和可塑感,给人以活力和温暖。随着我们渐渐衰老,脸红使我们感到双重的快乐。我们感觉自己还年轻,并且为我们能够有这种感觉而愉快,这就好比欣喜地看见了原来以为已经失去的天堂。 虽然宗教对羞涩的认可强化了羞涩,但是,它也可能妨害羞感在生物学和精神上的本来目的。羞试图为爱保留美好而年轻的生命,宗教的认可却常常设置了一道绝对的障碍,并以此使羞感变得毫无意义。 天主教教育人们:“阉人和修道士代表着贞洁。”关注身体是错误的。羞涩感是一种揭示:我们的存在不是为那个生物学的世界,而是为一个更高世界而确定的。只要一种已经给定为更高的使命在那些与之对立的倾向上遭受挫折,就会出现羞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