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心理素质教育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832176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心理素质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德育、心理素质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德育、心理素质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德育、心理素质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德育、心理素质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育、心理素质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心理素质教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育、心理素质教育一、初中德育教师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1、心理素质状况关系到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实施2001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下发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如何指导学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初中德育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新课题。”同时又指出“初中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见素质教育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赖于其心理素质水平的

2、提高。因为心理素质包括非智力因素需要动机、情感等、智力因素认知等和复合因素(意志、气质、审美、社交)等。它渗透在其他素质之中。如果学生缺乏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力,豁达活泼的性格等良好的心理素质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达到好的效果,很难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它对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作

3、用。2、心理素质状况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学生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将来面临的高一级学校竞争的压力,要圆满地完成学业,需要思想觉悟、身体素质、智力因素及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有机参与。就心理素质而言,不良的心理状态不利于学业的顺利完成,而学业不佳反过来又会引起新的心理问题或加剧后来的不良心态,进一步影响学习,形成恶性循环。如某学生,数、理、化很好,学习认真,但性格孤僻。初三年级几次英语考试不及格,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还是不能跟上其他学生,心理负担不断加重,更加焦虑不安,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从而影响其他学科的成绩的下降。这使他心理遭受重创,看到同学的成绩不断提高,心理实在承受不住这一

4、挫折,最终有一天自家里吃药自杀。可以看出,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在学业上如遇挫折常常会产生不良情绪而自身又不善于调整。不少学生学业荒废就是这种心理原因。2.1社会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市场经济助长了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损人利己的个人主义,淡化了人们的义务意识、社会责任感及全局观念,这些社会上出现的堕落腐败现象会摧残腐蚀学生的心灵,使他们道德出现滑坡。还有学校一些不良文化风气的影响,像厌学风、经商风、奢侈浪费风、吃喝玩乐风以及封建腐朽思想、资产阶级错误思潮。这些使心理素质差的学生产生对社会、对学校有意见或者“反社会”、或者厌学等不良心理,进而出

5、现一系列心理问题。2.2家庭教育因素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人的先天素质只为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关系到子女能否健康成长。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大多与家庭环境和早期教育方式有关。具体分析有如下几种情况:如,专制型家庭气氛过于沉默或严厉,孩子从不敢大声说话,这样的孩子长大后,适应能力差,对人屈从,自信心不足,过分抑郁再如,溺爱型家庭,父母过分溺爱保护子女,孩子易形成依赖性格,遇事退缩,情绪不稳定等。这些。不良的家庭环境及早期教育方式都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2.3个体因素初中生处于青春期,生理上正在发育,心理上也十分不成熟,心理状态带有一定的幼稚性、依赖性和冲动性。两者之间

6、的落差很容易导致心理失衡,个人本身心理素质的具体状况又有差异,据我们对部分存在一定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人格分析中发现,其性格的缺陷表现为:内向、心胸狭窄、抑郁性高、神经质、多愁善感又难于表露、自卑感强、适应现实环境较困难、活动范围狭小。因此说,个体的心理素质,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人格特征,是导致心理问题的内在因素之一。3提高初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3.1加强心理素质教育首先,要在理论上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学校应树立心理素质教育观念,统一认识,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心理素质培育体系。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向学生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让学

7、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规律,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方法,为形成健康心理奠定正确的理论基础,实践表明这类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在学生实际生活中解决了不少心理困惑,预期效果极好。其次,构筑完善的心理疏导、咨询体系,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引导学生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心理潜在的消极因素,及时矫正不良的心理状态,消除疑惧,逐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试能力。实践证明,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相结合效果较好。3.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在素质教育中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操作的。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回避不了人生要遇到的价值观、人生观、恋爱、

8、理想及道德观等思想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社会,健康的心理还包括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可见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会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反之健康的心理也会促进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所以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寓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在塑造学生的完善高尚人格方面做出共同努力。发挥优势,因势利导谈初中体育教学之德育渗透信阳市金牛山办事处中心学校 梅云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关键就是让教学发挥其渗透德

9、育的功效,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现阶段初中学生都有以自我为中心,贪玩、安全意识差,懒惰、怕苦怕累,不愿学习的特点。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其德育渗透功效?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要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其德育渗透功效,必须做到以下四点:一、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消除学生的疑虑心理及对立情绪,使学生信任教师,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循循善诱,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以情达理。对学生的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表现出来的思想、言行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这样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很多学

10、科所不及的。例如:(1)对学生迟到、组织纪律性松懈现象,教师可及时教育,使其自觉改正。(2)对学生说粗言秽语现象,教师要及时指出,并且在全班反复强调,使同学做到文明有礼,互相尊重。(3)对安全问题,教师要多举事例,反复强调,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初中生个人自主意识较差,易于受他人影响,只要教师长期注意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教育和培养,其功效将会事半功倍。二、利用学科的优势进行德育渗透体育教材、内容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做到训练与娱乐相结合,让学生乐于学习。只要体育教师在现实生活中多关心学生,让德育落实到教育

11、中去,使德育发挥它的灵魂作用,教学质量才会更快地提高。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体育课用于调节的人的精神状态,既达到锻炼身体,又更有利于学好文化知识”,就如眼睛近视现象,很多人是因为学习紧张,用眼过度造成的。身体好、体育有特长是好事,更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多学点文化知识。三、渗透德育的内容要具体化心理学认为: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在活生生的事例中进行教育,才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教育方法。1、爱国主义与意志品质教育。利用体育教材中的目的、任务,基础知识,或电视节目中的各项运动会,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国家乒乓球队、女子足球队等运动员,通过自强不息,艰苦训练,顽强拼搏,终于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国争光

12、。现在学生大都缺少刻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培养艰苦训练,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并学好文化科学知识,争取早日为国家多作贡献。2、集体主义和精神文明教育。利用课堂中的队形队列、接力跑、各种球类比赛、校运动会等集体体育运动,随时随地实施文明礼貌和集体主义教育,从而让德育教育生动自然地实施。3、心理健康与个性发展教育。教师要及时肯定后进生的进步,要求他们正确评价自己,鼓励他们再接再励。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和乐观活泼的性格。例如:体育运动中经常组织男女同组练习,或男子比赛,女子做拉拉队,男女同学间互相支持、帮助。此时要教育学生,做到同学间真诚对待,自尊自爱。用“胜败乃兵家

13、常事”,“失败乃成功之母”自勉。4、组织纪律、道德观念与法制观念教育。让学生多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组织纪律与道德的关系,从正反方面讨论个人道德、行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做到个人行为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明白教学过程是在有道德、有组织纪律的前提下,发挥民主自由,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组织纪律与道德观念为前提,就不存在民主自由,学生主体作用也无法发挥。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要从小事抓起,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例如:(1)上课时要准时集队。有同学贪玩,总是迟集队、不愿上课或下课,这样是没有组织纪律的表现,教师要耐心进行教育。(2)足球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

14、一定的方法去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否则课堂将成为一盘散沙,教与学也无法结合。四、德育渗透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化1、改革创新,表率楷模法。体育教师的言行举动往往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成为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无形感召力量。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仪表,以潇洒的风度,良好的教学态度,文雅的语言,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2、讲解诱导,语言激励,寓德育于游戏、娱乐之中。大多数教材都具有一定的主题

15、,有很强的教育因素,寓德育渗透于游戏、娱乐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陶冶性情。例如:(1)迎面接力、拔河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精神。(2)篮球赛、足球赛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他们遵纪守法,尊重并服从裁判,养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体育道德风尚,学会做人的道理。3、细心观察,表彰和鼓励法。青少年活泼好动,在体育活动中,通过人、物、事的相互接触,其思想观念、情感意志,道德很容易表露,教师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抓住苗头因势利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与成功,及时地给予表彰或鼓励。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1)对学生的篮球、乒乓球技术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2)对中长跑获胜者给予表扬或奖励,更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3)教育学生学习身边的好人好事,向乐于助人的同学或拾金不昧的同学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总而言之,体育教学中对德育渗透的方法是很多的,只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发挥主导作用,注意教育方法,多关心学生,耐心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巧妙地实施德育渗透,教学质量将大大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