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云龙山乾隆行宫兴建考略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831636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云龙山乾隆行宫兴建考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徐州云龙山乾隆行宫兴建考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徐州云龙山乾隆行宫兴建考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徐州云龙山乾隆行宫兴建考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徐州云龙山乾隆行宫兴建考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云龙山乾隆行宫兴建考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徐州云龙山乾隆行宫兴建考略陈钊明清两朝,流经徐州一段的黄河经常决口泛滥。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河溢,坏城东南庐舍”开始,徐州附近不断决溢。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徐州重新修筑了“苏堤”,起于云龙山黄茅岗,直达城西关街栅栏门,既是为了防水,也是为了在河决之时城西关一带较低洼地方的百姓能够逃命。乾隆皇帝接位后的仅20年内,徐州附近的黄河溃决就达6次之多,河决徐州,又绝不是一城一地的问题,徐州下游自然都是一片泽园。加之当时全国多处水患,促成了乾隆皇帝的六下江南。说起乾隆南巡,从官方的史籍到民间的野史中,都有许多描述:或是说他修筑堤堰,功泽千秋;或说废理国事,沉迷于江南美景中;或说他风流成

2、性,挥霍无度总之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康熙当年南巡主要是为了视察水利,乾隆也说,“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在六次南巡中乾隆有五次视察黄河治理工程,四次巡视了浙江的海塘工程。乾隆皇帝确实十分重视徐州附近黄河的筑堤防汛工程,是乾隆要巡察的重点之一,每次到徐州都亲自巡视。他不仅命人疏浚了荆山河道,看到徐州北面的护城堤中间一段为石堤,东西皆为土堤,就命府县将其加固,把土堤改为石堤。石堤上下共享石十七层,长70余里,工程非常壮观浩大,从乾隆皇帝到徐州阅河后到黄河改道的近百年间,徐州附近黄河没有出现大的决口,小的溃决也只有几次。应该说,乾隆皇帝是起了很大作用的。乾隆六次南巡时间表次干支乾隆年公元出发返回一辛

3、未十六1751正月十三日五月初四二丁丑二十二1757正月十一日四月二十六三壬午二十七1762正月十二日五月初四四乙酉三十1765正月十六日四月二十一五庚子四十五1780正月十二日五月初九六甲辰四十九1784正月二十一日四月二十三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其中四次到过徐州。具体时间分别为乾隆二十二年(1757)四月,乾隆二十七年(1762)四月,乾隆三十年(1765)二月,乾隆四十九年(1784)四、五月间。乾隆二十一年(1756)秋,黄河在徐州孙家集一带漫溢决口,微山湖水去路受阻而倒灌,徐属各地均遭水灾。乾隆皇帝闻讯后,急命在徐州修筑堤岸,堵塞决口,并于次年(1757)四月莅临徐州视察灾情。颁旨减

4、免百姓的赋税,以工代赈,向百姓发放除疫药物等。此次视察以后,乾隆皇帝看到黄河对徐州的威胁非短期可以缓解,便指示地方官修建龙王庙及行宫,以便日后来徐“阅河”时居住。时任两江总督的尹继善亲行察勘,选定了行宫的地址。南巡盛典卷九十四“名胜”有如下记载:两江总督臣尹继善谨奏:恭照皇上轸念徐属屡被偏灾,亲临阅看,恩施稠叠,至渥至周。凡河工应办工程,无不详悉指示。复念河流顺轨全凭神功默佑,命臣择地建龙王庙并酌量修建房屋以为勘工驻跸之所。臣谨遵谕旨,于恭送圣驾后回至徐州亲行查勘。彭城地处洼下,高燥平坦之区甚少。北门外虽旧有大王庙但地势窄狭,两旁俱系民房并无余地,复于城外周回查阅;西门以外地势虽宽,一遇阴雨即

5、有积水;惟云龙山旁有隙地十余丈可以建庙,形式北向,俯视黄河,规模甚属宏敞,且云龙山名亦与龙神庙字义相关,极为合式。西北有地数十丈,高爽平坦,可建行宫。其地在郡城之南,云龙山之北,远近适中。臣相度再四,此处最为妥协。谨将勘定地基绘图敬呈睿览,伏惟圣明训示,以便委员估计,另行奏闻。即遵旨动运库公项办理,务期仰体圣心诸从俭约。为此谨奏。乾隆二十二年五月初三日奉乾隆皇帝则朱批:“知道了。钦此,又奉。”又有朱笔旁批:“不必另择地,此不过在庙旁就便一宿之地可耳,何须多费?庙墙周围宽展,足容数间,憩息一宿为妙,钦此。”南巡盛典卷九十四“名胜”还有相关记载:两江总督臣尹继善谨奏:为遵旨奏覆事窃臣接准廷寄钦奉上

6、谕:前因徐州孙家集河溜直趋,汕刷深浚,降旨令该地方建立河神庙以答灵贶嗣,据尹继善奏择地云龙山西北并建行宫绘图进呈,经朕批示不必另择地基,只须于庙旁构辟数间,可容一宿憩息足矣,并将图中圈出,寄谕令其遵照办理。乃距今日久,所办若何未经奏到。此等处不过数年一至,信宿言旋,何必多费以饰美观?该督勿因前已估计兴工,遂谓成事不说,非所以体朕意也。传谕尹继善务遵前旨将现在所办情形即行具奏。再石堤工程前据该督奏称于霜降后动工,此时水落归槽,谅已兴工,何时可以完竣?着一并奏闻。钦此,钦遵。到臣除徐城石工完竣日期,业经臣等会折奏闻。外伏查孙家集大工告成,河流顺轨,前奉谕旨建立河神庙并酌建房屋以为勘工驻跸之所,经臣

7、择地云龙山之北绘图进呈。荷蒙皇上明切指示,不必另择地基只须于庙旁构建。臣仰体圣心,诸从俭约办理。随即亲行相度,即于庙基之旁建行宫三层,从房亦不多盖,止期朴实不事华美,约计费用不过八九千两,于庙工办完之后即行续办。今庙工已于十一月十九日如式完竣,应建行宫业已委员购备物料次第兴工,明春即可告成。并不敢徒饰美观,混行糜费,所有现在办理情形臣谨具奏,并将房屋基址绘图恭呈御览,仰祈圣明训示。再庙工告竣应请河神封号并匾额、碑文、告祭等事宜,另当照例具题,合并陈明。谨奏。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奉乾隆皇帝则朱批:知道了,钦此。如上我们知道,云龙山乾隆行宫(以下简称乾隆行宫)并非由龙王庙或禹王庙扩建而成,而

8、是在一块空地之上先建“龙王庙”,时间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五月初三日着手动工,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十一月十九日竣工;乾隆行宫随即兴工,至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春竣工。南巡盛典中的卷一百一“名胜图”中的“云龙山”有乾隆行宫的全貌图,建筑图铜山县志中有其建筑图,规模可观。徐州乾隆行宫南起云龙山北麓,北抵土山,东接御桥,西至现在的中山路,前后左右均有三进院落。大殿两侧是数十楹配殿,左右为园林、假山、亭、台、榭、阁等。金碧辉煌的殿阁几十间,鳞次栉比,气势雄伟,房屋依地势的起伏而建,松柏掩映,红墙黄瓦,院落幽静中显得庄重而肃穆,反映了皇家宫殿的豪华与气派。乾隆二十七年(1762)四月乾

9、隆第三次南巡返回时经过徐州,有诗云:“两日云龙驻,四番来往经。”虽然这位游山水成性,嗜园林有癖的皇帝见过无数名山佳水,见多识广,对徐州的这个龙王庙和行宫仍然极其喜爱,御书匾联:敕建惠佑龙王庙洪渎导东南城安百雉交流循汴泗堤巩双虹又做惠佑龙王庙瞻礼,并序:徐州地扼吕梁,当大水之冲,屡遭水患。丙子秋孙家集漫口,郡属田庐多被淹浸。丁丑巡跸临勘,既分遣大臣等缮治上下个渠。顾城北护堤仍土工之旧,难资巩固,命悉改甃以石,事集而利永,抑神贶实嘉赖焉。敕所司建祠云龙之冈,用昭祈报。壬午再莅,升香展敬而系以诗。设教资神道,明禋着六宗。城闉祈巩固,庙貌奂春容。帝惠惟敷佑,吾心敢懈恭。洪波吁恬壑,万古镇云龙。乾隆皇帝

10、对行宫和周围的山水也大为赞赏,亲自为行宫书写了三副对联:“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户外一秀峰,阶前众壑深”。“昔今不异观民切,来往宁因问景行。从这些描述中可以想见当年云龙山行宫秀丽宜人的景色。乾隆三十年(1765)二月乾隆第四次南巡时经过徐州,又留下一首诗惠佑龙王庙叠旧作韵:盛德赞天縡,鸿力著地宗,一方赖呵护,三拜肃仪容。民气诚云复,神歆益致恭,蕃乾得九五,云起定从龙。同治版徐州府志中“徐州府内外城图”中龙王庙清晰可见,但增辑民国本铜山县志图中该处已然成为了禹王庙。后来行宫建筑大多已毁,仅存有大殿和东西配房各三楹。大殿面阔13.3米,进深6.8米,四梁八柱,全系川柏。单檐挑角,黄釉筒瓦,四

11、周柱廊,椽檩彩绘。禹王庙已荡然无存。1959年时,乾隆行宫被辟为徐州博物馆,1979年在行宫东(大致为禹王庙旧址)建仿古碑园。乾隆行宫并于1982年入选第一批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徐州博物馆主陈列楼落成后,与乾隆行宫(含碑园)和土山并称三大景区。2006年国家文物局宣布徐州汉代采石场入选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增类)。徐州汉代采石场即将成为徐州博物馆的第四大景区,很有缘分的是保留下来的部分几乎整个坐落在乾隆行宫的旧址上。综上所述,徐州云龙山乾隆行宫沿革如下:1757年前云龙山旁有隙地十余丈1757年敕建惠佑龙王庙1758年云龙山行宫1868年龙王庙最晚至1926年禹王庙仅存行宫大殿行宫中部毁,旧址成民房行宫西部毁,旧址成民房1959年已毁徐州博物馆1979年徐州博物馆“碑园”景区徐州博物馆“乾隆行宫”景区1999年徐州博物馆“乾隆行宫”景区徐州博物馆“主陈列楼”景区2006年徐州博物馆“汉代采石场”景区乾隆行宫是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徐州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彻底弄清它的历代沿革对提升徐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地位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笔者才疏学浅,孤陋寡闻,急切成章,万望方家斧正。 陈钊徐州博物馆考古部徐州市和平路10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