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产结构施工图设计指导书(示范本)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831184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地产结构施工图设计指导书(示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某地产结构施工图设计指导书(示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某地产结构施工图设计指导书(示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某地产结构施工图设计指导书(示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某地产结构施工图设计指导书(示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地产结构施工图设计指导书(示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地产结构施工图设计指导书(示范本)(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结构施工图设计指导书(示范本) *房地产有限公司2010年4月2日目录 一结构设计依据 二各部分结构设计统一要求1. 基础部分2. 地下室部分2.1非人防部分2.2人防部分3. 地上部分3.1结构平面布置3.2板配筋3.3梁布置及配筋3.4柱布置及配筋3.5剪力墙(包括电梯井剪力墙)3.6转换层 3.7砖混结构3.8其他 四. 荷载取值 1. 住宅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2. 住宅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五. 配合要求 使用说明:本指导书为示范本,各一线公司在使用时应结合项目具体情况进行裁剪、修改。 一 结构设计依据:1. 工程概况:工程名称 、建筑位置 、面积 、建筑总高度 、

2、层数 ,拟采用的结构形式 ,结构抗震设防类别 、设防烈度 ,所设计地震分组为 组。地下室 层,地下室的埋深初步定为 米,地下室的防水等级为 级。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 ,人防工程等级 。 【注:未给出指标的,由设计单位提出,报业主审核后采用。】2 工程地质情况:详见 勘察公司 (时间)提供的详勘报告。3 设计所采用的材料的要求:如填充墙的品种、规格、型号、容重等,钢材的品种、规格等。 【注:未给出指标的,由设计单位对业主指定的材料项目提出选择意见,报业主审核后采用。】4 设计的依据:特殊的荷载取值(如消防车等)。5 设计含钢量的控制。本工程含钢量应控制在不超过 kg/(含基础)。设计院设计含钢量低

3、于或低于 kg/(含基础)时,甲方拟有的奖惩措施 。含钢量控制均应满足国家有关结构设计规范。6 出图主要采用1图幅出图。二. 各部分结构设计统一要求1 基础部分a. 基础拟采用 形式。若在软土地区,应计算沉降量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基础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大于C30,高层建筑的基础混凝土采用C30。有防水要求时,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根据地下水头与防水混凝土厚度的比值确定。b. 防潮层以下的砌体应采用大于MU10的材料,若在冻土地区,宜采用实心砖。c. 筏基或箱基的板厚不小于400mm,或对照各地区的经验,得出合理的底板厚度。若抗冲切不够,可局部加厚底板,钢筋间距宜为200mm,配筋不满足,可考

4、虑局部附加短钢筋。2 地下室部分2.1 非人防部分2.1.1 地下室除上部结构传下来以外的构件,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不大于C30。2.1.2 (根据初设文件和勘察报告,初步确定各构件的断面尺寸),地下室的外墙尺寸 拟定为 mm。内隔墙尺寸拟定为 mm。【注:未给出尺寸的,由设计单位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选择,报业主审核后采用。】2.1.3 保证主要通道的净高2.2米以上,局部非主要通道的高度要适当降低,不得小于2.0米。汽车坡道入口处的的净高不小于2.2米。2.1.4 地下室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同基础的要求。2.1.5 底板和外墙等所有迎水面的构件都必须进行抗裂计算,裂宽限制在0.2mm以内,钢筋

5、尽量采用直径小、间距密的布置,间距一般控制在150mm以下。对基础和地下室等需要防水的构件,一般不采用混凝土外加剂。根据结构特点,合理设置后浇带或膨胀带,并应有措施防治这些后浇带或膨胀带节点处的裂缝。2.1.6 所有迎水面构件受力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最小为50mm。2.2 人防部分2.2.1 人防的布置不影响车道,少影响车位,考虑平战结合。2.2.2 人防顶板的荷载取值由规范确定,厚度一般取200mm。配筋构造为0.3%。2.2.3 底板的人防荷载分有无桩基础。有桩基础时,人防荷载和地下水不同时考虑。2.2.4 人防临空墙厚度一般取250300mm,其它人防隔墙厚度取200250mm。2.2.5

6、首层楼板应考虑施工堆载不小于10KN/M2。室外部分考虑覆土,也应计算抗裂。2.2.6 DN100以上的管道不应穿越人防顶板,如必须穿越时,应在穿越处做变径处理。2.2.7 排水PVC管道不得穿越人防顶板和外墙。2.2.8 结构平面图部分的要求详见地上部分。3地上部分住宅优先采用异形柱框架结构或短肢剪力墙结构,结构设计应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范、规程、标准及规定。上部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从下到上逐渐递减。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不大于C30,自下而上部逐渐减小。转换层水平构件一般不大于C40。3.1 结构平面布置3.1.1 构件布置在满足建筑要求的同时尽量使室内空间 “无梁无柱”,或使主要

7、房间(厅和主卧室)不露梁露柱,提高空间利用率和美观。3.1.2 厨房、卫生间、阳台地坪作结构降板时,相应梁面一般也需作降低处理,避免梁面突出地面。但应注意梁的搁置方向。当梁布置影响使用时,也可采用带局部凹槽的结构大板。 3.1.3 户型平面中在可能前提下客厅与餐厅做大板结构,取消二者之间的梁。3.1.4 客厅有跃层时,跃层应尽量用大板结构,以增加下层净高,减少压抑感。3.1.5 框架梁应满足梁底距本层建筑标高不小于2100。3.1.6 若卫生间下面为主要房间时,应做大降板,或抬高卫生间,使得管线不穿越楼板。3.1.7 卫生间内避免有梁穿过,有梁穿过时应注意卫生器具楼面留孔与梁的关系,同时需注意

8、给水管、排水管不发生冲突,立管不遮挡排气洞口、不影响开窗。3.1.8 每层冷热给水管应敷设在本层结构板钢筋的保护层内和面层中。若预埋在结构板内,一般应采取措施防止裂缝出现,如加大板厚或适当增加配筋量,同时给水管线应采用防腐及防机械损伤的性能好的管材。3.1.9 凸窗窗套做法为整体后浇,提高整体防水性能及克服一次现浇带来的施工过大偏差,厚度为60。3.1.10 山墙处的空调位挑板由上一层框架梁吊下,板面低于冷凝管留洞标高。3.1.11 3.2 板配筋3.2.1 板钢筋采用 钢筋。3.2.2 板跨大于3.6米时,应计算板的挠度,对此应采取相应的结构或施工措施。3.2.3 建筑物长度较长时(大于40

9、米),应采取措施减少建筑物端部两跨的温度应力。3.2.4 屋面板或露台必须进行抗裂设计,配筋尽量采用直径小、间距密(不大于150)的布置。应有至少30%的拉通钢筋。3.2.5 首层板若作为上面结构的嵌固端时,板厚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应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向的配筋不宜小于 0.25%。3.2.6 板的内凹角处应上下配放射状斜筋,防开裂。3.2.7 板的负筋长度一般为短净跨长度的1/4(从梁边起算),但在应力集中处或建筑物的角部,可适当增加负筋长度,负筋数量不增加。3.2.8 梁、板的配筋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3.3 梁布置及配筋3.3.1 梁布置应充分考虑建筑填充墙的

10、位置,尽量使厅和主卧室不露梁。3.3.2 悬挑梁上支承梁时,应使悬挑梁的梁高和其上支承的梁的梁高一致。3.3.3 梁配筋应方便施工,梁宽为200时,一排宜布置两根钢筋。3.4 柱布置及配筋3.4.1 所有墙柱的布置尽量满足建筑的功能、少影响建筑的使用,并满足地下室停车的要求。3.4.2 柱配筋除计算要求外,满足构造即可。3.5 剪力墙(包括电梯井剪力墙)3.5.1 剪力墙的布置满足建筑功能,(并有可能考虑两户打通的灵活性)。剪力墙的布置及厚度,由设计方提出方案,报业主审核后采用。3.5.2 剪力墙的数量满足规范的刚度要求即可。3.5.3 墙体的厚度满足构造要求和轴压比的要求即可。一般二十几层的

11、建筑200厚即可(多层住宅可采用160mm和180mm)。如果墙体厚度超过200,上下可实行变厚度。分布筋应双排布置,厚度大于500时,一般应配三排筋。拉结筋间距不大于600。底部加强区的分布筋和拉结筋适当加大。3.5.4 剪力墙上设备留洞(埋管)必须预留,不得后凿。留洞或埋管的尺寸,标高和设备提供的资料一致。(删掉?!)3.5.5 抗震墙的边缘构件应分构造边缘构件和约束边缘构件。配筋若非计算要求,满足规范的最小配筋率即可。3.5.6 采用短肢剪力墙(长度为58倍的墙厚)的高层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3.5.7 若抗震墙的长度不大于3倍墙厚,应按柱的要求进行设计。3.5.8 所有连梁和框

12、支梁均必须满足剪压比的要求。其余连梁的配筋若非计算要求,按最小配筋率配置即可。3.5.9 连梁超筋时,刚度应折减。3.6 转换层3.6.1 如果上下有转换时,框支墙的厚度应不小于上部墙体厚度的2倍。框支梁的宽度应不小于2倍的上部墙体厚度。框支梁的高跨比应根据框支梁的形式确定。一般取1/6,当墙体开洞在梁的跨中或上部墙体不开洞,框支梁的高跨比还可以减小。3.6.2 框支层的楼板一般取180mm厚,除阳台外,不降板,配筋双层双向大于0.3%。3.6.3 为满足建筑线脚的要求,一般框支层外围一圈的梁高度应统一。3.6.4 对框支梁,应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裂缝的开展,腰筋一般在在底部的1/2梁高范围内,

13、采用18200,在顶部的1/2梁高范围内,采用18150。混凝土强度一般不宜大于C40。3.7 砖混结构3.7.1 (在目前的材料条件和施工水平下,住宅慎用砖混结构,特别在软土地区)。3.7.2 砌体拟采用 (材料)。 【注:未给出指标的,由设计方对业主指定的材料项目提出选择意见,报业主审核后采用。】3.7.3 应有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措施。3.7.3.1 为防止顶层墙体开裂:a. 屋面应设保温层、隔热层、分仓缝。b. 山墙应设分仓缝。c. 屋面层应设内外拉通的钢筋混凝土圈梁,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适当设置水平钢筋。d. 顶层挑梁末端下墙体灰缝内应设置3道焊接钢筋网片。e. 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

14、,构造柱间距不大于4m,并与女儿墙上的圈梁或压顶整浇在一起。f. 房屋两端可适当增设构造柱。g. 合理设置变形缝。3.7.3.2 为防止底层墙体开裂:a. 可适当增大基础圈梁的刚度。b. 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窗台板嵌入墙体内不小于600mm。在底层窗台下的墙体灰缝内设置3道焊接钢筋网片,并伸入两边窗间墙体不小于600mm。3.7.3.3 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沿竖向每隔500mm设一道焊接钢筋网片或钢筋26,每边埋入长度不小于600mm(从墙的转角或交接处算起)。3.8 其它3.8.1 节点的配筋应方便施工和防止裂缝的出现。3.8.2 楼梯平台处的净空(扣除面层)应大于2.0米,踏步处的净空应大于2.2米。3.8.3 楼梯板的厚度应满足楼梯刚度的要求。3.8.4 混凝土水池壁厚按计算确定。水池四周和上下都应做倒角。3.8.5 电梯按钮留洞应预留,不得后凿。电梯机房的留洞应准确,机房上面的吊钩不能遗漏。四 荷载取值1 住宅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