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论教义、宗派与合一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829307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论教义、宗派与合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论教义、宗派与合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论教义、宗派与合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建论教义、宗派与合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建论教义、宗派与合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论教义、宗派与合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论教义、宗派与合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论 教义、宗派与合一(一)-教义论前言:自宗教改革之后,基督教内部形成了各种宗派,使信仰陷入混乱。并且在启蒙运动之时,产生了以理性为主导的时代思潮,影响了人类近300年的历史。教会在这段历史当中,由于受到了外来思潮的影响,不是走以反对理性达到维护信仰的路线,就是走以高举理性来解构信仰的路线,前者使教会陷入了反智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属灵观,后者则产生了新派神学,以至于教会难以合一。合一则成为了教会的一个主题,而宗派问题则成为了教会的现实光景,然而造成这问题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义上的不同。一 教义什么是教义?如果仅从基督教的角度而言,教义是内在信仰的外在表达,是将信仰的本质透过文字的表述具体化、

2、系统化、直观化,具有教导、解惑、规范等功能。“基督教的信仰本质是什么”只存在于圣经上,那么教义也应该来源于圣经。 1、教义与圣经的关系 基督教信仰是建立在圣经的基础上,那么圣经本身也在表达什么是基督教的信仰。既然圣经有所表达,那么这表达的内容就成了基督教真正的精髓内涵。那么当这些精髓内涵被提炼出来直观表达的时候,那么外在的教义也就形成了。所以圣经当中本身就有一套完整的教义系统。这也就是说任何符合圣经的神学观点都是建立在圣经当中这套真教义的基础上。倘若圣经当中没有一套完整的教义系统,那么圣经纯粹变成了一本历史书、文学书、故事书。作为神的特殊启示,圣经本身就具有教训、督责、使人归正等作用(提后3:

3、16),所以圣经本身就具有教导、定义等功能,特别是书信部分很直观的阐述了基督教信仰的内涵,。所以真教义是来源于圣经的,是真理的表达, 但这并不能说任何的教义观点、神学理论都来自于圣经、都是符合圣经的。2、教义与神学的关系 圣经当中本身就有一套完整的教义系统,所以基督教的任何观点都要建立在这基础上。当某一种观点形成一种体系的时候,就形成了神学理论。凡是符合圣经当中那套真教义的神学理论就是符合圣经的,反之就是不符合。所以神学体系、神学观点有很多,但并不表示任何观点都符合圣经。所以符合真理的神学体系是建立在圣经当中真教义的基础上。3、教义与神学的作用 神学是建立在教义的基础上,教义又来源于圣经,那么

4、教义与神学有什么作用呢?(1)什么是神学 基督教神学是对基督教教义的系统阐述,包含了解释圣经的释经学以及在这基础上的圣经神学、阐述教义的系统神学、神学思想发展的历史神学、记录教会发展进程的教会历史、护卫真理的护教神学、对信徒生活具有指导意义的基督教伦理学等。所以基督教神学是对基督教教义更进一步的提炼归纳和总结。(2)教义与神学对基督徒理性认知的作用 教义与神学是对圣经真理的归纳与总结,所以可以透过对教义和神学的学习,明白圣经的真理框架和主题思想。如果在明白圣经的真理架构和主题思想之后,再去读经,就更容易明白经文的意义了。同样的,对教义与神学有充分地学习之后,那么对信仰的深度、广度、角度就会有很

5、大的进步,这样在服侍当中就更有见识了(太24:45)。(3)教义与神学对基督徒理性辨别的作用 真正的教义和神学是圣经真理的表达,所以学习教义和神学有助于基督徒在真理上扎根,在一定的程度上产生分辨的能力,以至于在真道上扎根、在真理的站立得稳,不至于被异教异端所影响(林前16:13、帖后2:15、弗4:14、彼后2:1)。由此可以堵住教会的破口不至于使信徒受到异教异端的毒害。(4)教义与神学对基督徒情感与意志的影响由于对真理的认识不断加深,使得基督徒可以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那么就使基督徒明白爱所该爱的,恨恶所该恨恶的,从理性的词句当中提炼出基督徒情感上应该有的彰显。同样的可以告诉

6、基督徒应该有怎样的意志控制基督徒该有的行为。这就从理性进入到了情感和意志。然而能不能行动出来是另外一回事(罗7:8),但是这至少给予基督徒情感与意志的导向。4 对教义的错误认知(1)将教义与圣经对立 观点一:我只以圣经为信仰的依据,不要教义 批判:基督徒是以圣经为信仰的依据,然而圣经当中本来就有一套完整的教义系统。如果说基督徒不要教义只要圣经,那么圣经就失去了架构成为一盘散沙,沦为论语、伊索寓言之类的德训书籍,仅仅变成了这一段文字对我的伦理道德的提升有什么帮助,而不是这段经文本身是在讲什么。那么经文的意义就被解构不存在标准的意义,任何解释只要都有道理、对人有帮助就行,那么圣经的真义就被架空。第

7、二,往往反对教义的人本身就对圣经当中的经文存在自己的观点,其本质就是自己给自己新建的一种教义,然后去反对已经存在的教义。这样就产生了盲点。而这种盲点的本质就是在说自己透过读经产生观点就是圣经的观点,就是信仰的依据,从而忽略了教义就是从圣经当中提炼出来的。所以只要圣经不要教义的观点本身就是自以为义,自认为自己可以明白圣经无需教义来规范,把自己读经的产品当成了超越历代圣徒所总结出来结论的真理所在,当成了圣经本身。 观点二:教义是传统的产品,是人的遗传,所以只要自己读经就可以了 批判:传统不一定正统,但是正统一定存在于传统当中。不然的话岂不是说在教会两千年历史当中都在歪统当中,直到有人自己读经之后才

8、变成正统?是不是历史当中其他人透过读经出来的结论都是歪统,只有自己读经出来的结论就是正统?是不是人的遗传要看是不是符合圣经。如何判断是不是符合圣经,这就不是自己读经就可以解决的了,因为很有可能自己读经的结论就是歪统。所以学习教义和神学就能了解其他人的观点如何,从而来纠正弥补自己的观点。自己读经虽然很深刻但是不全面,学习教义和神学虽然全面但不深刻,只有将读经和学习教义和神学结合起来的时候,才能全面而又深刻地认识信仰的内涵。所以面对传统的时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一棍子打死就是人的遗传。并且虽然神给每个人在读经的时候感动不同,但不能说明所有的感动都是出于神的,所以可以透过学习教义和神学来分辨

9、这种观点是否符合真理。 观点三:我读经是为了更加地认识神,所以无需增加教义上的知识 批判:基督徒读经是为了更加认识神,建造属灵生命。然而当这种观点极端化之后就将我们读经的目的从“圣经在告诉我们什么”转移为“我读圣经对我有什么得着”,前者是以圣经本身为出发点的神本思想,后者是以“我”为出发点人本思想。如果仅仅是从为了“我要得着”去读经的的话,这就表示他读经的目的是在追求灵性道德的提升、内在心灵的感动、某种人生哲理,然后把这些当成是在追求认识神,从而忽略了圣经当中客观理性的真理脉络。然而圣经当中有大量的经文是在阐述真理脉络的,比如说书信,还有些根本与人自身的提升无关的,比如说家谱、仪式、历史事件等

10、,是不是意味着这些就可以忽略了呢?所以当一个人存着尊重圣经,渴望圣经的真理的态度去读经的话,对每一节经文详细考察,不必刻意地去寻求教义上的知识也会增加很多教义上的知识,因为教义就是来源于圣经。然而那些以“我”为出发点读经的人只所以读不到圣经当中的教义表达,是由于他挑着经文来读,只寻求这段经文对我有什么得着,忽略了这段经文客观表达什么,因此没有详细考察,只是肤浅地略过。(2)将教义与灵命对立 观点一:属灵生命的增长与教义无关,所以无需教义 批判:如果说懂教义不能使属灵生命增长的话,那么是不是不懂教义属灵生命就增长很快呢?所以是否懂教义和属灵生命增长这之间没有绝对的关系,因此将教义与生命对立起来本

11、身就是错误的,不是懂教义抑制了属灵生命的增长,也不是不懂教义促进了属灵生命的增长。那么是不是不能促进属灵生命增长的事就不做了?什么叫做属灵生命的增长?只有当你的理性更加归向真理,情感更加圣化,意志更加顺服圣灵的引导之后,才能叫做属灵生命的增长。第二,如果基督徒是以不能增长属灵生命为原因来反对教义的话,那么是不是他只做可以增长属灵生命上的事,与世俗完全隔离了呢?然而不是。这就表示其忽略教义是由于惰性和不愿学习思考的心态作怪。并且教义恰恰表达了什么是属灵生命增长,如何才能属灵增长等相关知识,虽然不能直接给予人属灵生命增长的能力,但是可以给予一定的属灵知识作为方向。 观点二:我只追求属灵生命的增长,

12、与神建立关系,所以无需教义 批判:基督徒是应该追求属灵生命的增长,与神建立关系。但是在追求的过程当中,必然会增加很多教义上的知识。不然的话,这就表示在追求的过程当中,只有寻求情感上的圣化,意志上的顺服,却忽略了理性层次对真理的回应,就表示他的理性还有许多世俗非真理的成分。那么这就造成了他世俗非真理的理性和追求属灵生命的心对立,由此陷入了以压抑理性为方法去追求属灵的生命的恶性循环,越追求属灵生命越反对理性,从而反对教义。然而真正的追求是理性层次的追求明白认识真理,情感上的追求圣化感受主爱,意志上的追求顺服寻求神意。(3)将教义与信心对立 观点一:我只要单纯信主就可以了,无需学习教义上的知识 批判

13、:首先,单纯的信仰在人堕落之后就不可能了。在人堕落之后,人的理性、情感、意志就已经被罪所玷污,所以不管是谁,都被世俗的思想和罪恶所捆绑,所以信心不可能完全,因此不可能存在单纯的信仰。只有在蒙受真理的光照之后,人才能逐渐成圣,但依旧不完全。那些自认为是单纯的信仰的人,无非是压抑理性寻求心灵的感动追求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那么他们就将信仰定位在了伦理道德的层次,注重伦理实践而忽略真理的装备,所以往往他们失去了真理的分辨能力,光有热心而无真知识(罗10:2),如同火车充满动力而无方向。所以单纯并不代表无知。因为人受这世代各种思潮影响,自认为自己是在很单纯的信主,说不定在思想观念当中受到某一种哲学思潮所

14、牵引而不自觉,做出许多违背真理的事。只有当你的信仰完全建立在真理的根基上才能说单纯的信主,因为你的思想完全在真理当中别无杂念。这一前提就是要明白真理表达了什么,所以学习教义对明白真理很有帮助,因此不能忽略教义的作用。观点二:以前那些没文化不懂教义的人都很单纯地信主,所以无需教义批判:首先,那些人没文化,这就表示他所接触到的时代思潮很肤浅,然后他们本身的认识度知识面不宽广。所以在那种程度下,只需要相应的属灵知识足以应付。然而他们当中真正属灵熟读圣经的并非不懂教义,只是不像神学理论所表达的那么系统条理化。但是在教育普及的现在,特别是世俗价值观特别扭曲的今天,更需要真理的装备。然而正是由于现今教会不

15、重视教义,以至于教会世俗化难以挽回。观点三:信仰不是教义,而是生命,教义不代表真理,所以无需教义。批判:如果信仰无需教义只是生命的话,那么就表示信仰纯粹是伦理实践但毫无实质内涵表达可言。然而教义正是信仰内涵的外在表达,并且指示了如何获得属灵的生命。那么教义是不是就不代表真理了呢?只有符合圣经当中教义的教义才能代表真理,如果说任何教义都不能代表真理的话,也就是说圣经当中的真理是不可知的,那么圣经就被架空,仅仅变成了归正的符号而无实质内容,那么教会建立在圣经的基础上就成了空谈。所以重视教义正是为了寻找圣经当中的真理,并且重整属灵的生命。观点四:得救只在于信,而教义不使人得救,所以无需教义批判:人得救是藉着信心的,然而得救仅仅是信仰的起点,不能因为得救就忽略了在信仰当中其他的追求。不是人懂了教义就得救,也不是人不懂教义而不得救。同样的,不会因为人不懂教义就更得救,也不会因为懂教义就不得救。然而,纯正的教义是人在得救之后不偏离真理很重要的保证,所以教义不是人得救的原因,然而学习教义应当是人在得救之后的态度。观点五:我只要信神,如果有不懂只要在天堂问神就行,所以无需教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