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期中考试3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982859 上传时间:2017-09-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期中考试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 高二下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一单选题(每题 2 分,25 题,共 50 分)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张家寨、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大汶口文化遗址 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克隆技术 伦理道德观念 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乡镇企业 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A B C D2.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总结。这主要表明( )A.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B.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3.

2、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参观自然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进行红色旅游,参加文明社区、文明城市共建活动,旁听“水电调价听证会” ,这些活动难以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分类。这是因为(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表现 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C文化没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4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下列典故和成语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孟母三迁; 耳濡目染; 东施效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A B C D5.南京!南京!这部电影不是简单重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而是力图通过这段历史

3、让人思考不同人对待战争、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这样的场景让人震撼!起到了唤醒国人,激发民族责任感的作用。这说明(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B.优秀文化作品是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C.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有 形的6.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 ”某论坛上,主讲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亲密的6 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文化环境,它彰显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文化决定人

4、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着人们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健全人格7. 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 )A国家文化的多样性 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C地区文化的多样性 D城乡文化的差异性8.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 C、广播的出现 D、网络技术的推广9 “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能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椅,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交朋友,逛附近的商场,向远方的亲戚展示照片。 ”这是比尔盖茨对信息时代的形象描述。这

5、种描述表明(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技术成为“信息时代”文化传播的唯一媒介网络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A B C D10. 二千多年来,中国文化常常要面对其他文化。在文化与文化的相遇中, “见贤思齐”是我们的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交流崇尚“见贤思齐” ,这就要求我们( )A用优秀民族的文化改造本民族的文化B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善于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11.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常通

6、过博客、BBS 等来表达、交流思想。这表明科技进步( )A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 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12. 随着国际交流程度的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进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 2158 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利于( )A丰富中华饮食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13. 孟子小时家住在墓地旁,因而与同伴经常学祭祀,孟母于是把家搬到街市住,于是孟子又学商人做起买卖来。后来孟母又搬到学堂边,

7、于是孟子又学起了读书人的样子。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持久深远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向上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阶段性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14.“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送元宝,烧纸钱,这是古人留下的方式,而今,一些地区出现了鲜花祭祖、植树祭祖,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为山野增添了一片新绿。这启示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更应该(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尊重差异、理解个性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D推陈出新,革故鼎新15. 进行文化创新,要开展文化采风活动,组织青年文艺工作者等深入农村采风,服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主要表明,社会实践是 ( )A文化创

8、新的目的 B文化创新的动力 C文化创新的源泉 D文化创新的主体16.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该诗句可以体现(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文化具有继承性 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A B C D 17.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奏响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华丽乐音。意大利比萨大教堂、中国故宫、印度泰姬陵分别体现了世界不同民族文化风格,这体现了(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A B C D18. 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

9、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C.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同时又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D.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19. 2012 年 9 月 7 日,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儒学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和儒家文化传统被西方世界称颂并吸收利用,现在已经超越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儒学现在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从文化角度看,儒学能从中国走向世界说明( )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

10、普遍规律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A. B. C. D.20. 针对目前台湾使用繁体字,大陆使用简体字的现状,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达成协议,两岸民间合编一本“中华大辞典” ,把所有的字词、语汇都作一个比较陈列,以求两岸交流时有更多互动的基础。繁体、简体字都是汉字体系文字,都根植于中华文化传统,都是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这说明( )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地域特性两岸人民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汉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A. B. C. D.21文化传播的媒介主要包括( )口语 文字 印刷

11、 网络.教育A B CD22. 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目前我国大批风情独特的古村落、民居、和文化遗址已经遭到破坏、部分民间传统文化化为乌有,为此必须( )A.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B.敢于否定一切传统C.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D.在否定中发展,在抛弃中创新23.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A. B. C. D.24. 2000 年的悉尼奥运会上,圣火从水中被点燃,打破了“

12、水火不相容, ”的传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8 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思路再次打破“纸”与“火”难以共存的传统,从而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融合、共荣共生的理念。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 )A打破常规的思路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基础B各民族文化在奥林匹克精神中逐渐消解差异C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经过程D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奥林匹克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25. 近年来,我国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举办文化年活动。这些文化活动的举办( )A.有利于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B.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间平等交流、相互借鉴C.有利于消除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D.有

13、利于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二问答题(4 小题,共 50 分)26. 辨析:文化的作用就是体现在文化能塑造人生。(11 分)2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14 分 )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

14、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请回答:(1)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愚人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2 分)(2)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性?在当前发挥着怎么样的作用?(6 分)(3)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6 分)28. 卖花姑娘被誉为朝鲜五大革命歌剧之一。其作为朝鲜民族艺术的传世经典,成为接待来访的外国政要的保留节目,并在推动朝鲜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剧曾上百次出访中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以其深刻的哲理性、思想性、艺术性成为世界歌剧中的杰作。卖花姑娘曾多次访问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