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对治贪;忍辱对治嗔;般若智慧对治痴黄念祖说过,修禅定的人,一发脾气,禅定的境界就保不住,定中所发的神通,也不出现了,必须再用一段功才能恢复至于修净土的人,临终一念,如果是嗔恨,那就决定不能往生以前修持的功德,以及求生极乐的愿望,此时都失效了即“一点嗔心火,能烧功德林”忍辱分成几种第一、勉强忍辱遇到比自己强的,有求于人等第二、明理忍辱明白因、缘、果的关系和道理和杀生得因果报应一样,受辱也是往昔种的因,如果以牙还牙,以后还会受报应不如当下就断掉这个因所以佛经说‘忍有无量功德’第三、无相忍辱没有侮辱我的人(能),没有受侮辱的我(所),也没有自己‘在忍辱’、‘在被辱’的观念如同布施的三轮体空《优婆塞戒经》说,“善男子生忍因缘有五事一者恶来不报二者观无常想三者修于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断除嗔恚若人能成如是五事当知是人能修忍辱有这五种因缘可以具足忍辱行一者恶来不报自己受恶受辱应当知道乃是往昔自己作业所得恶果,因为恶因的缘故今日该有此受,这才是隐藏在表面事相背后的根本原因,而不能归咎嫉恶于对方人不好、德行不好之类而行报复这就是前面广钦老和尚讲的二者观无常想观察一切世事,没有常住不灭的,不要执着于眼前恶骂。
三者修于慈悲常修慈悲行,助人为乐,广行布施悲心的反面,即是嗔心嗔心一起,悲心即消失;悲心愈强,嗔心愈不容易生起四者心不放逸诸恶不做,诸善奉行五者断除嗔恚吃素、念佛、诵经持咒有益静心嗔心起的时候赶紧念佛同时还要感激对方啊,如果他不气你,你还想不起来念佛呢1、布施 布施,放下就是布施,布施就是舍 “舍得”这个名词是佛教的,舍就得了,你舍多少就得多少,你不肯舍就一无所得你能把虚空法界统统舍掉,虚空法界圆满得到了何以能成法身大士,何以能得圆满佛果?没有别的,舍得而已 布施是要牺牲奉献,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布施里有财、法、无畏三种财布施分内财、外财,外财是身外之物,内财是身体,做义工是内财布施,出钱是外财布施内财布施所得的福报超过外财 法布施: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断烦恼、开智慧 无畏布施是令一切众生身心安稳,没有恐惧 行门功夫,就是一个布施,施舍,施舍度悭贪,悭是吝啬,自己有的,舍不得给别人,这是病根,你舍不得的念头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后果是地狱!放下悭贪决定不堕三恶道 “贪嗔痴”是三毒烦恼,是无量无边烦恼的根本,三归成一就是贪布施就是对治贪欲 布施,尽自己的能力,不要勉强。
修财布施得财富,你修的多,得的多,你很欢喜、很痛快的修,你得来的非常自在;你勉为其难的修,财可以得到,得的很辛苦 因为布施会一本万利,这个生意好做,你把它当做生意买卖去做,你布施会不会得财富?会得,得的少为什么?你心不清净如果你心清净,心量大,目的都在利益众生,没有利益自己,得的财富就不可思议,太多太多了 钱要流通、要布施,世间苦难人很多,要全心全力帮助他花完了不要着急,明天自自然然就来了,而且来的愈来愈多愈多你愈要布施,赶快用掉,不要储存,你一存,贪嗔痴病就发了不要积财、贪财,常常照顾不如我的苦难人,常存慈心,常行善事,你自然得事事喜乐、吉祥如意 没钱一样修布施,没钱的人修,比有钱的人布施还要修的大为什么?心真诚,诚心诚意,在生活上节俭,省下一点钱,自己赚一点工钱,遇到别人有急难全拿去布施,这个福报不得了!在佛门里修布施,获福不可思议做义工是布施,比用钱布施功德还殊胜一切有利大众的事随手去做,都是修布施 布施钱虽少,出自于真心,功德大钱虽多,心不真诚,福报很小什么叫修大福报?真诚心大富贵人家做这些好事,吩咐下人去办,没有真诚恭敬心,修的是小福亲手布施,诚诚恳恳,福报就大 布施千亿、万亿,不如真心人布施一块钱的功德大。
为什么?布施千万亿是从意识心上布施的,意识心是有分别、执著、有界限的,你突破不了这个界限真心没有分别、执著、界限,跟虚空法界完全相等边界没有了,他的善事就无量无边的扩展出去,达到尽虚空遍法界 布施一定得果报,得到后还要舍掉,绝对不能享受,一享受就迷了赶紧舍,舍得越多你得到的越多,把多余的统统舍掉,你的财物的享用、智慧的增长、健康长寿,是永恒的、真实的 贪财贪名、贪色贪利,这些统统去掉,统统布施掉、舍掉,智慧就现前去掉一分生一分智慧,去掉两分就生两分智慧,要想智慧圆满,你要舍得干干净净 你能舍财、法、无畏,得清净心;能舍冤亲,得平等心这里最重要的是舍烦恼,能舍妄想、分别、执著,没一样不舍,纯净纯善现前了,十方一切诸佛净土,你想到哪里就到哪里纯净纯善是从布施里得来的一切众生,人事物不善的统统舍,保存善的,你才真正修成善心善行舍恶不著舍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才得真正清净心,叫纯净纯善果报超越六道、十法界 行布施,不管大小,舍一文钱也好,舍亿万财也好,无论是财、法、无畏布施,只要十善具足,那个福报是圆满的十善里有一款欠缺,果报就不圆满 “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富贵是命,没那个命,给你财会被财压死。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这生富贵,前世修富贵之因才得到这生物质生活艰难困苦,前生少修财布施命里没有,得到了,不是福,是祸害 孝顺父母就是修布施,以劳力奉事父母,细心照顾父母的生活,是内财布施劳力、财力的供养是财布施;日常生活中,想到他的习气爱好,无微不至的伺候、照顾他,为他服务,是法布施;使他安心、快乐、离一切忧恼,是无畏布施念佛人心地慈悲,与一切众生广结善缘,有能力随分随力,成人之美,做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好事有钱用财物帮助他;没钱用时间,做义工,以劳力帮助他;义工做不动了,欢喜赞叹,用善念帮助他、赞美他、鼓励他 布施,不但财、身外之物布施,最重要的要把贪嗔痴、是非人我、自私自利、权力欲望、一切嗜好都布施掉人如果不离爱欲、嗜好,就永远不能离开三途六道 要把烦恼、愚痴、恶业、生死放下,统统布施掉我样样都放下,就是身体放不下,还是麻烦身是业报身,把业报身放下,摇身一变就是自在身,那就快乐了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你以大千世界七宝修布施供养,福报很大很大,还比不上为人说四句偈的福报大,他听四句经文,“一历耳根,永为道种”,眼前虽不能解决他的温饱、苦难,但将来必定因这一句,而超越三界、六道、十法界、作佛作祖。
这功德就大了,无比殊胜 善书劝导“欢迎翻印,功德无量”这样的法布施,生生世世得聪明智慧用法教人,怕人智慧德能高过我,来生得愚痴果报现代最大的好事,真正的善业,是提倡伦理道德教育,发扬光大宗教神圣的教学,功德第一大做成功了,无量无边的功德;做不成功,决定抵得过无量劫所造的恶业 法供养,第一是如说修行开始修学,一定将《无量寿经》念三千遍,这是修行的预备功夫,让你熟记,记住之后要求解,意思要懂得明白之后,要照做,能做到,是真正供养佛了 第二,利益众生供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清楚明了,对社会、众生有没有利益,有利益,认真去做,没利益,决定不做利益中,最殊胜的是布施佛法令众生欢喜、信受、奉行成就你供养的功德 第三,摄受众生供养代替诸佛接引众生老鼠、蟑螂、苍蝇、蚊子,都是众生,劝导它们舍畜生身,念佛求生净土,对人用佛像、佛号来摄受念佛机二十四小时佛号不中断对家里各个人,真诚恭敬家人有过失绝不提,不放心上;有善,要赞叹改变一家的运气供养是服务,热心照顾家人生活起居,用体力、劳力服务 第四,代众生苦供养我们生活俭省一点、刻苦一点,帮助众生,长存这个心,就是代众生受苦把准备的医药费,布施给病人,预备急难用的财物,拿去救难,你决定不会生病,不会遭难。
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没病,想着要害病;没难,准备将来遭难,你的灾难、疾病决定不能避免统统布施光了,心地坦然,你不会遭难,也不会生病 布施佛法,是代众生苦里最殊胜的有力量,建道场,请法师讲经说法无畏布施就是救苦救难看到众生有苦难,立刻伸出援手,帮他早一天脱离苦难、得到平安、离开恐怖、得到安稳令一切众生健康长寿、生活美满愉快,要常存此心看到众生幸福,欢喜赞叹;看到众生艰苦,尽心尽力帮助;我们的心达不到,应念佛回向祝福他果报得健康长寿 无畏布施最方便的就是素食,不食众生肉,培养慈悲心,不伤害众生 不杀生,果报是长寿必须做到蚊虫、蚂蚁这些小动物,都没有杀害的念头小动物来骚扰,要用慈悲心看待决定不能杀害,你杀它,跟它结冤仇,果报折损你的寿命,你容易得病还要想到,它也是一条命,它也贪生怕死我们被蚊子咬一口,它叮我们时,我们想想,我们是受过三皈的佛弟子,应当布施供养它才对把它赶走就错误了,你再把它打死,罪过就更重了 持戒属于无畏布施,持戒是守法,守法令人生欢喜心,离开恐怖,人家对你安心 放生,寺院法会放生,捐个一、两块就行,尽力放生 自己不会讲经,印经,做音像带,把光碟、音带到处去送人,布施佛法给一切众生,财、法、无畏,三施都圆满。
印书要钱是财布施;接受善书的人常常读诵,明白道理,是法布施;使他心安理得,帮助他解决困难,属于无畏布施这是改造命运最快速而有效的办法 众生迷惑,他争我们让,不跟他争执;他要什么,都让他,都给他给他我是不是没有了?不会为什么?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是一文都强求不来;你命里有,我给你的你保得住,命里没有,我给你的没几天你都丢光,你保不住我命里有的统统给他,过几天那个就又来了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敢很痛快、很欢喜的布施,施不尽,愈施愈多财施财多,法施智慧多,无畏施健康长寿 对一切众生的布施,要像供养诸佛那样真诚恭敬的心态 至诚心供养,东西再薄、再不值钱,佛都欢喜,喜欢你的真诚心,送的供品再丰厚,一点恭敬心都没有,佛不接受你的 你能把心量圆满的拓开,真正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修这种布施,你得的利益是欢喜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这个充满是充满宇宙,充满虚空法界,尽虚空遍法界一片祥和 布施,舍要清净,净是讲心,没有希求无条件的、没有企图,绝不希求回报,叫净施 布施时,施者,我们自己;受者,接受我布施的人;施舍的财物,都不执著,都不放在心上,叫三轮体空这个布施就是功德,福报之大不可思议。
如果常常记得我做多少好事,布施多少钱财给寺庙、道场,一样也不忘,这个布施是福德,不是功德,果报不出三界六道如果你布施不放在心上,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是功德,功德帮你了生死、出三界修积功德,回向求生净土才行做好事,念念放在心上,你自己业障阻挡住,跟阿弥陀佛不能沟通清净心、平等心跟佛菩萨去沟通,就有感应 2、持戒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是戒律的原理、原则 初学必须从“持戒”下手,持戒就是遵守佛的教戒、佛制定的规矩,老老实实依教奉行心才会清净,才能得定 守法,遵守佛菩萨的教法,遵守国家宪法,遵守地方上一切规章,还有不成文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都要遵守,叫持戒 戒为无上菩提本不持戒,清净心不能现前,不持戒,无论修行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戒学的根本是十善五戒从十善业学起 十善、五戒要落实我们要想续佛慧命,挽救佛教,希望正法久住,从我做起,不要求人这样做是救佛教,是救一切众生的慧命,你做什么样的功德都不能跟这个功德相比你能把五戒十善真正做到,你是真有功德,是大功德 功德必须自己修行功”是修行的功夫,“德”跟“得”是一个意思持戒有功,清净心是德;修定有功,开智慧是德。
如果持戒很严,得不到定,你的戒就变成福德何以持戒精严而没功德?自己持戒很好,看到别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