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报应对新媒体竞争的新力量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805364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报应对新媒体竞争的新力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铁报应对新媒体竞争的新力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铁报应对新媒体竞争的新力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铁报应对新媒体竞争的新力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铁报应对新媒体竞争的新力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铁报应对新媒体竞争的新力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报应对新媒体竞争的新力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铁报:应对新媒体竞争的新力量作者:吴幼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时间:2012-2-14 当平面媒体还在探寻报网融合等转型之时,移动互联时代又呼啸而至,平面媒体似乎更是黄昏又遇乌云。但随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不约而同地推出地铁报,经营模式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免费报,于是业内开始有人欢呼,“这是继晚报、都市报以后的一个重要报种”。 根据规划,杭州、成都、长春等城市都将在一两年内陆续开通地铁。同样,在这些城市也将可能诞生地铁报。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会是挽救报业应对新媒体竞争的最新力量吗?会为报业带来颠覆与突围吗?地铁报为什么免费地铁报为什么要免费?每份都市类报纸的零售价只有0.5元1元,按理说

2、,这点零钱对现代人来说不算什么,但事情往往不是这么简单。根据北京娱乐信报的调查,在推出地铁报之前,北京地铁里每天零售的报纸相加不到5万份,而北京地铁客流量已达300多万人次,也就是只有2%的地铁乘客会阅读报纸。调查还发现,乘坐地铁的人群结构中,年龄在25岁36岁的占到总人数的80%,这些人平时大多不看报,往往是在办公室或家里,通过互联网来获取信息。当免费的地铁报送到地铁乘客手中时,无须交易时间,乘客可以打发乘车时的无聊,这与分众在电梯口设置的广告视屏非常类似,充分迎合了人们的碎片时间,非常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关注。地铁报的读者群体必须针对这些平时不看报的年轻人,办报者应该花心思花力气,专门设计、采

3、访编辑出相关内容来吸引这群年轻人。短小精悍的内容更适合年轻人阅读,地铁报浓缩的新闻和信息节约了人们消费报纸的时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成本控制是生死线这几年,作为报业主要成本之一的新闻纸一直在涨价,这导致传统报业的成本居高不下。而地铁报没有征订用户,也没有零售收入,这就意味着创办免费报必须有着对成本的严格控制,以及对盈亏平衡的周密计划。该发行多少份?少了,覆盖和影响力不够;多了,显然成本将大幅上升。如杭州、成都等二线城市地铁开通后,地铁里程不算太长,乘客数也不会太多。以城市规模相当的南京为例,刚开始一号线通车里程只有20多公里,日均客流量只有25万人次。由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东方卫报最初在南京

4、地铁里的发行数量在3万份5万份,但同时,投递范围还覆盖了南京数百栋写字楼、市内一些小区、高校聚集区、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等,这些地方的定向投递量每天多达8万份左右。2011年年初,深圳地铁报地铁早8点初期发行为10万份。上海、南京等地的地铁报是通过合作招标的形式进驻的,合作期限有年限,这就必须先期投入。比如,东方卫报在2006年与南京地铁签了15年合同,合作期到2021年,并交纳了渠道资源费近3000万元。广州、杭州等城市的地铁报是由当地报业集团与地铁集团合资主办,这一方面省了渠道资源费,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巩固了地铁内的唯一地位。据对香港免费报纸am730的成本分析,成本构成为5

5、0%60%为新闻纸、印刷和物流,10%为采编成本,广告代理佣金超10%,利润率10%以上。借鉴东方卫报的经验,新出地铁报先期发行量拟控制在10万份12万份。按每份成本1元人民币计算,每天的成本在10万元12万元,每周一至周五出报,年成本在2400万元2880万元之间。加上设备投入、办公场地以及人力成本,一年总成本会在3000万元左右。内容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免费报不是简单的广告载体,不应是那种附送的夹页广告纸。如果没有别致的新闻内容,即使免费,读者也会毫不犹豫地如对广告纸般扔弃。作为一份针对年轻人的报纸,内容上必须有独特、新颖的新闻视角,有时尚、现代的版面。am730社长兼总编辑卢觉麟对香港的3份

6、免费报纸作了精准分析,他认为3报的读者群定位相当清晰,都是年轻有活力,且多是上班一族。他们早上拿到报纸后只是略读,大部分读者会带回办公地点,一半以上再带回家。免费报不需要哗众取宠来求销量,反而是内容上少带血腥暴力及色情,可放心供大家阅读。3份报纸的形象也非常鲜明:一份够八卦,一份多专栏,一份够严肃。目前这3份免费报全部赢利,并已经成为香港都市人生活的一部分,广告翻阅率非常高,已进入各方多赢的良好局面。上海I时代报一年就实现赢利,该报总编辑钮也仿介绍说,当主流报纸以房地产、汽车作为广告支柱之际,I时代报成立初期将广告主锁定在商场、卖场、IT以及快消类产品。随着上海地铁网的拓展,房地产成为I时代报

7、的第四块广告收入来源。羊城地铁报开拓了年轻读者的细分市场,与主流报纸实行差异化经营。地铁报和传统报纸不同之处在于需要为读者提供快阅读。根据地铁报目标读者中21岁35岁占到八成以上的情况,这一批受众大都是在网络和搜索引擎中长大的,动感式排版、突出图片以及基于本地文化的互动创意活动,已成为地铁报区别于传统报的惯用手法。新办地铁报应借鉴已成功的兄弟城市的地铁报,在形式上可移植都市类报纸简洁、市民化语言,版式上移植时尚生活类周刊的时尚、前卫,打造出一份有自己特色的新型报纸。线上线下一网打尽免费报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发行渠道之争。如杭州、成都、武汉、沈阳等省会城市,天生就有省、市两家报业集团。即便一家

8、在地铁线上垄断了渠道,一旦免费报被广泛接受,另一家必然不会将这块新市场拱手相送。事实上,一家媒体很难垄断一个渠道。另外的媒体可选择在地铁口外派发,从而绕过排他性协议。另外,机场空港、火车站、汽车站、景区、CBD及高档住宅区等也将会是其他媒体瞄准免费报的入口。广州羊城地铁报社社长赖南池认为,免费不是免费报纸成功的保障。免费只是表面,核心是渠道。羊城地铁报除在广州地铁区域内1号线4号线62个站点定点发行外,还在省市政府机关、市内56栋高级写字楼内公司办公室、高档餐饮场所、酒店、汽车4S店、市内银行营业厅设立发行点。新创办的地铁报应充分利用先发优势,在做好地铁内独家发行的同时,要早早在地上布局,将地铁报的长尾发挥到极致,线上线下同吃,把其他渠道也一网打尽。与此同时,要与移动互联网主动融合,将“单声道”变“多声道”,推出移动互联网的移动客户端。在新推地铁报的同时,在移动互联网上布局,为下一步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作者单位:杭州日报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