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桥重力锚碇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802251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X 页数:118 大小:5.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大桥重力锚碇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长江大桥重力锚碇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长江大桥重力锚碇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长江大桥重力锚碇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长江大桥重力锚碇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江大桥重力锚碇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大桥重力锚碇安全专项施工方案(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江大桥重力锚碇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 制: 复 核: 审 核: 目 录一、编制依据1二、工程概况12.1 工程简介12.2 锚碇施工平面布置图32.3 主要工程数量32.4 地质水文条件52.5施工安全要求6三、施工计划73.1施工进度计划73.2设备配置计划93.3人员需求计划9四、基坑开挖施工工艺104.1 施工准备124.2 测量放样144.3 土石方施工144.4 截水沟施工164.5 基坑边坡防护174.6 导墙施工174.7 咬合桩施工184.8 冠梁施工214.9 降水管井施工214.10 混凝土垫层施工224.11 基底注浆施工224.12 临边防护23五、锚体主要施工方法245

2、.1 施工工艺流程245.2 施工准备245.3 钢筋工程255.4 模板工程305.5 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435.6混凝土施工545.7大体积混凝土分层分块585.8基坑回填645.9基坑信息化监控645.10 塔吊安装65六、安全保证措施696.1组织保障措施696.2安全保障措施766.3应急预案906.4应急救援使用范围946.5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及职责946.6预防和预警信息及指令976.7 应急响应976.8 事故后续处理996.9应急响应物资准备情况100中交二航局长江大桥 重力锚碇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市长江大桥施工图设计第三册主桥工程第四分册(一)江南锚碇2017年

3、3月(2)市长江大桥南岸施工组织设计(3)市长江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中间成果)(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1月)(4)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GJ311-2013)(5)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66号,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2016)(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9)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2010)(10)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2008)(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4、(JGJ120-2012)(1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4)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办法等。二、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长江大桥是市连接和点军区开辟的一条过江通道,上距宜万铁路长江大桥5.3km,下距长江公路大桥6.3km,南岸为点军区艾家镇,北岸为新区。具体位置见图2.1-1。图2.1-1 大桥位置图 江重力锚碇采用重力式锚碇,主要由锚碇基础、后锚室、前锚室、散索鞍支墩、锚体压重块、路基压重块、预应力锚固系统及后浇段等部分组成,锚碇结构见三维图2.1-2。图2.1-2 锚碇结构三维图锚碇基础为外

5、径85m,高15m的圆形扩大基础,设置底板梁、顶板梁、横梁及纵梁,底板梁高2.6m ,纵横梁高9.4m,顶板梁高3m,采用C30混凝土,混凝土方量为85118 m3,锚体底板属大体积砼,采用平面分块、竖向分层的方式进行施工。后锚室为主缆预应力锚固系统的操作空间,左右各一个,操作台阶与后锚面的最小距离为2.2m。从基础顶面到后锚室设有通道,通道和后锚室布置有施工楼梯,大桥成桥后,后锚室及通道采用C30微膨胀混凝土填封密实。南锚碇锚体顶标高为+88.3m,底标高为+55.3m,除散索鞍支墩混凝土标号为40#外,其余部分混凝土标号为30#,后浇段采用30#微膨胀混凝土。锚碇结构图见图2.1-3。 图

6、2.1-3 锚碇结构图2.2 锚碇施工平面布置图图2.2-1 锚碇施工平面布置图2.3 主要工程数量第 132 页 共 100 页项目规格单位开挖截水沟导墙、咬合桩及冠梁边坡防护基础后浇段路基压重块锚块压重块前锚室端墙及侧墙散索鞍支墩合计土石方土方m56876.4142191卵石土方m85314.6基础回填m4690946909弃土m9528295282混凝土C20m876.62837.3131534.1C25m719C30水下m9168.6C30m128485117.51196.918978.68812.4201.5C30喷射m619.8C401738.6声测管573.5m75938514钢

7、筋t420.58489.341.1663.835153.794.9420.5钢筋网8t4949锚杆C28m46484648.2表2.3-1 锚碇主要工程量表2.4 地质水文条件2.4.1地质条件江南重力锚布置在长江南岸二级阶地上,北侧缘为近南北向陇状地形,主要为居民区,地面高程72.0672.97m,以南为柑橘地,地面高程69.370.52m;地形总体较为平坦。江南重力锚部分第四系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s)、上更新统的洪、坡积层(Q3p1+d1),厚度16.426.6m;基岩为白垩系上统罗镜滩组第二段(K2L),基岩面高程42.8352.90m(表1)。分述如下:-2层:全新

8、统人工堆积层(Q4s)素填土:粉质粘土、含少量碎石及砾石,呈可塑状;主要分布在南侧柑橘地表部,厚度2.95.4m。-1层:上更新统的洪、坡积层(Q3p1+d1)粉质粘土:褐黄色,呈可塑硬塑状,稍湿,土体内多见细沙团块,多见灰黑色铁锰质结核,偶含砾石;厚度2.17.8m,层底高程61.0165.26m。-2-1层:上更新统的洪、坡积层(Q3p1+d1)含粉土卵石:呈中密状,卵石含量50%60%、粒径一般317cm,砾石含量5%20%,漂石含量5%10%、粒径一般2032cm,多呈扁长亚圆状,原岩成分较杂,为深灰色玄武岩、灰白色石英岩、灰黑色变质岩等,漂卵砾石间主要充填灰黄色粉土及少量中粗砂(含量

9、约为20%);厚度一般3.59.4m、局部仅厚0.5m,层底高程56.0161.83m。-2-2层:上更新统的洪、坡积层(Q3p1+d1)含中粗砾卵石:呈中密状,卵石含量70%80%、粒径一般315cm,砾石含量小于5%,下部偶含漂石、粒径一般2048cm,多呈边长亚圆状,原岩成分较杂,为为深灰色玄武岩、灰白色石英岩、灰黑色变质岩等,漂卵砾石间主要充填中粗砂(含量15%25%);厚度一般5.215.7m、局部厚达19m,层底高程42.8352.90m。罗镜滩组第二段(K2L)中后层沙砾岩(含量约40%)、砾岩(含量约30%)、粉细砂岩(含量约25%)互层及少量泥质粉砂岩和疏松砂岩(含量约5%)

10、夹层;强风化带厚度2.117m、局部无强风化带、底板高程32.8545.66m,中等风化带厚度7.120.65m、底板高程24.0538.56m。地层总体近水平,产状倾向SE120150,倾角510,岩体内构造不发育、未见断层和裂隙。2.4.2 水文条件江南重力锚位于地形较平缓的二级阶地,长江为区内地表水流的汇集和排泄通道,大气降雨部分汇入地表人工沟渠及城市管网排泄入长江,部分入渗形成地下水,地下水最终以地下渗流形式排泄入长江。江南重力锚部分地下水按储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2-1含粉土卵石和-2-2含中粗砾卵石,孔隙率大、含水和储水能力强、透水率大,地下水位一般埋深10.35

11、13.16m、高程58.9959.13m,地下水主要赋存于-2-2含中粗砾卵石中,根据现场竖井抽水试验成果,抽水试验深度10.0515.55m、试段长度0.5m、竖井半径按1.115m考虑,最大降深0.44m时实测稳定抽水量244L/min即150m3/h,计算所得渗透系数1.610-1cm/s即138.24m/d,属强透水层。据估算,基础不采取防渗措施涌水量约27400 m3/d。锚碇地质水文条件复杂,首次采用卵石层作为锚碇持力层,技术难度大;深基坑施工,水位高度控制要求高,锚碇基础开挖方量大,施工包括挖机、推土机、20t自卸汽车、塔吊等设备,交叉作业现场管理组织难度大。2.5施工安全要求项

12、目施工推行首件制,推行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分项工程合格率 100 ,工序一次验收合格率 90,竣工资料真实可靠、规范整齐。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管理方针和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创建安全文明工地的安全管理目标。不发生一般及以上工伤、死亡、机损、水上交通责任事故,一般及以上死亡责任、机损责任、水上交通责任事故都为:0;不发生一般及以上火灾责任事故,一般及以上火灾次数为:0;1级和2级危害源得到控制和消除,1级和2级危害源整改合格率:100%;工作环境符合国家规定,照

13、明、通风、止水、噪声符合标准规定;目测无较浓扬尘,矽肺得病率为0;劳动防护用品利用率达90%以上。特种设备运行和操作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特种设备获得国家运行许可证,获证率100%,特种工作人员持证上岗,持证率:100%。三、施工计划3.1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见表3.1-1,施工横道进度计划图见图3.1-1。序号分项目名称工期(天)开始时间完成时间1顶层截水沟192017.7.142017.8.321:1.5边坡开挖292017.8.42017.9.231:1.5边坡防护92017.8.262017.9.44中层截水沟172017.9.52017.9.2151:1边坡开挖212017.9.222017.10.106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