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桥北岸隧道锚施工方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802204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X 页数:200 大小:3.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大桥北岸隧道锚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0页
长江大桥北岸隧道锚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0页
长江大桥北岸隧道锚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0页
长江大桥北岸隧道锚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0页
长江大桥北岸隧道锚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江大桥北岸隧道锚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大桥北岸隧道锚施工方案(2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长江大桥北岸隧道锚施工方案(C版)编制:复核:审批:市长江大桥项目经理部(北岸分部)目录第一章 编制说明11.1 编制范围11.2 编制依据1第二章 工程概况22.1 项目概述22.2 隧道锚工程概况22.3 主要工程数量82.4 自然条件92.5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12第三章 施工部署153.1 施工目标153.2 施工组织机构153.3 临时设施和场地布置183.4 主要资源配置计划22第四章 总体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274.1 总体施工方案274.2 总体施工流程284.3 施工步骤294.4 隧洞开挖和支护施工顺序314.5 施工进度计划32第五章 主要施工方法355.1 洞口工

2、程355.2 超前预支护施工395.3 隧洞开挖445.4 初期支护535.5 隧道锚防排水655.6 二次衬砌施工805.7 锚固系统施工825.8 锚塞体混凝土施工895.9 散索鞍基础施工935.10 散索鞍吊装945.11 明洞及回填施工955.12 超前地质预报965.13 隧道锚施工测量975.14 施工监控量测99第六章 危险因素分析1046.1 危险源辨识1046.2 危险源评估1046.3 危险源清单105第七章 安全保证措施1067.1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1067.2 安全管理目标1077.3 安全管理制度1077.4 安全施工措施109第八章 质量保证措施1168.1 质量

3、保证体系1168.2 质量保证措施1248.3 关键工程施工工艺的质量保证措施1288.4 预防隧道质量通病的主要措施133第九章 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1359.1 文明施工1359.2 环境保护137第十章 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14210.1 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14210.2 工期目标及工期保证措施147第十一章 应急预案15211.1 应急预案的目标和任务15211.2 应急救援工作组织机构15211.3 事故应急响应程序15511.4 应急物资和设备15611.5 坍塌事故预防、应急措施15611.6 突发事件应急措施16011.7 简易急救措施161第十二章 其他16412.1 专项

4、施工方案编制计划16412.2 附图附表164第5页第一章 编制说明1.1 编制范围本次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范围为市长江大桥江北锚碇。1.2 编制依据(1)市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2) 市长江大桥工程地质详勘报告。(3) 市长江大桥施工图设计。(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14。(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6。(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F50-2011。(8)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9)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14。(10)公路测量规范JTGC10-2007。(1

5、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69-2009。(12)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1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1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1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17)公路施工手册(桥涵)上下册。(18)悬索桥手册(人民及交通出版社)。(19)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2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22) 国家、省其他相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23) 现场实

6、地调查资料和公司已完成的类似工程成功经验。第二章 工程概况2.1 项目概述市长江大桥工程位于省市,项目南侧为点军区艾家镇,北侧为区。项目南起江城大道,沿线跨越谭艾路、滨江路、长江、伍临路后止于花溪路,主线全长2.813公里。主桥为主跨1160米的正交异性桥面板钢箱梁悬索桥,桥宽31.5米,其中主桥北侧锚碇为本方案所述隧道锚。项目总平面见图2.1-1。图2.1-1 项目总平面图2.2 隧道锚工程概况隧道锚由洞口、前锚室、锚塞体及后锚室等部分组成。隧道锚轴线长度(理论散索点距离锚室底部长度)90m,其中前锚室轴线长度42m,锚塞体轴线长45m,后锚室轴线长度3m(含衬砌层),距离设计路面的最大埋深

7、约80m,锚塞体均设置于微风化岩层。锚体轴线的倾斜角度为40,锚塞体范围为前小后大的楔形,前锚面尺寸为9.04m11.44m,后锚面尺寸为16m20m。上下游隧道锚中心距离37.50m,最小净距约23.42m。锚固系统采用环氧涂层钢绞线、灌浆粘结式锚固体系。隧道洞顶设置C20混凝土截水天沟,尺寸6060cm,截水沟距离开挖线边缘不小于5m。二级边坡为1:0.75永久边坡,采用锚杆框架植草防护。框架由C25混凝土和钢筋骨架组成;框架内采用拉伸网植草;25中空注浆锚杆,长8m,间距22m。一级边坡为1:0.58临时边坡,采用中空注浆锚杆加挂网喷射混凝土防护。C20喷射混凝土厚10cm;25中空注浆

8、锚杆,长3.5m,间距1.21.2m;8钢筋网,网格尺寸2020m。隧道锚山顶为深挖路堑,引桥桥台位于两隧道锚上方附近,其平面及立面位置关系如图2.2-1、图2.2-2所示:图2.2-1 隧道锚与引桥桥台平面位置关系图(单位:cm)图2.2-2 隧道锚与引桥桥台立面位置关系图(单位:mm)隧道锚结构图2.2-3,锚固系统图2.2-46,隧道隧洞口平面设计见图2.2-7、图2.2-8,隧道隧洞口立面见图2.2-9、图2.2-10。图2.2-3 隧道锚结构图图2.2-4 隧道锚锚固系统立面图图2.2-5 锚固系统2-2断面图图2.2-6 锚固系统3-3断面图图2.2-7 左线洞口平面设计图(尺寸:

9、m)图2.2-8 右线洞口平面设计图(尺寸:m)图2.2-9 左线洞口立面布置图(尺寸:m)图2.2-10 右线洞口立面布置图(尺寸:m)2.3 主要工程数量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2.3-1。表2.3-1 主要工程数量表项目规格型号单位数量洞顶截水沟C20混凝土,6060cm截水沟m344边坡开挖V级围岩m38852锚杆框架植草防护现浇C25钢筋混凝土m344HRB300钢筋kg422HRB400钢筋kg310142.5级水泥浆m329425中空注浆锚杆(L=8m)根123M30锚杆孔注浆m315坡面M7.5浆砌片石m337临时边坡防护10cm厚网喷C20混凝土m35725中空注浆锚杆,L=3.5

10、m根39742.5级水泥浆m31268mm钢筋网(2020cm)kg2287长管棚管棚1086mmm1456导向墙C25混凝土m350HRB400钢筋kg388M20水泥砂浆填充m31142.5级水泥浆m36622b工字钢kg43581274mm孔口管kg679隧洞土方级围岩m313281.49级围岩m35538.06级围岩m319502.38混凝土C35m31280.83C35微膨胀聚丙烯m316494.92C35聚丙烯m31963.78C30m3536.48C30微膨胀m31104.34C30喷射聚丙烯m32615.94C30聚丙烯m3406.80C25m3793.16C20m31193.

11、29C20喷射m3887.82初支锚杆25中空注浆锚杆m50439.5025预应力中空注浆锚杆m26802.00钢筋HPB300kg31781.50HRB400kg1227797.58钢筋网kg52764.17防水4mm厚自粘防水板m25430.65土工布m25430.65黏土隔水层m3235.35钢材50*4冷却管t119.52型钢kg623946.86钢板kg85403.502.4 自然条件2.4.1 地形条件北岸为丘陵与长江阶地地貌,伍临路以南为长江一级阶地区,地势开阔平坦,阶地台面高程为5155m,目前沿江已形成一条狭长的城市建设区;伍临路以北为丘陵及坳谷区,坡度整体较缓,坡度为153

12、0,地面高程为5795m,多被辟为林地,局部山体因施工开挖形成高陡坎。坳谷区地面高程6075m,多为农田、水塘。2.4.2 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北锚碇位于共联村伍临路与堰湾之间的山体上,南距长江约480m、伍临路约40m。山体总体呈近南北向展布,长约230m,宽60130m,山顶地面高程90.591.5m,地形坡角1520,其西、北两侧由于人工开挖形成陡坎地形,坎高1116m。图2.4-1 隧道锚地形示意图(尺寸:m)(2)地层岩性根据地勘报告,工程区内覆盖层与工程相关的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dl),出露基岩为白垩系上统罗镜滩组(K2l)地层。第四系:第四系残坡积层(Q4edl)

13、土,地表零星分布,厚度一般小于1.0m,主要为灰黄色含砾粉土。基岩:为罗镜滩组杂色中厚至巨厚层状砾岩(钙泥质胶结或泥钙质胶结)、夹砂砾岩及砂岩(粉细砂岩、疏松砂岩、泥质粉砂岩)。 a、白垩系罗镜滩组第三段(K2l3),场地区内最厚约16.3m,主要为砂砾岩(含量约40%)、疏松砂岩(含量约27%)、夹砾岩(含量约18%)、粉砂岩(含量约15%),分布于隧道锚所处山体顶部、高程64.7m以上。 b、白垩系罗镜滩组第二段(K2l2),厚约41.856.5m,主要为砂砾岩(含量约40%)、砾岩(主要为钙泥质胶结、含量约30%)、粉细砂岩(含量约25%)夹少量泥质粉砂岩、疏松砂岩(含量约5%),分布于隧道锚所处山体中下部、高程20.564.7m之间,隧道锚鞍室和散索段均为该层岩体。 c、白垩系罗镜滩组第一段(K2l1),厚度约为180m,勘探揭露有限、未见其底,主要为砾岩(主要为泥钙质胶结、含量约90%)夹少量粉细砂岩(含量约10%)夹层,分布于隧道锚所处山体下部、高程20.50m以下,为隧道锚锭的锚固段岩体。(3)地质构造工程区处于黄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