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西游记的论文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789663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西游记的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有关西游记的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有关西游记的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有关西游记的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有关西游记的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西游记的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西游记的论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题目 西游记中三教文化的融合 分 校 白银电大 教 学 点 靖远教学点 是否申请学位 否 班 级 10春汉语言本姓 名 王创行 学 号 1062001208587指 导 教师 张海楠 西游记中三教文化的融合 摘要:儒、释、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产生之日起就开始了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进程。明清之际的社会大思潮将三教的融合推向高潮。西游记作为宗教色彩浓郁的神魔小说,在三教融合上有着集中的体现。儒为本,道为门,佛为极的三教地位是小说的整体的构架,而心学和理想人格则是小说中三教融合的具体体现。关键词:西游记;三教;融合;心学;理想人格9目 录一、三教的关

2、系(1)(一)立言之本儒(1)(二)入门之基道(3)(三)终极目标佛(4)二、三教融合(5)(一)心学(5)(二)理想人格(7)三、结语(8)参考文献(8)西游记成书于思潮暗流凶猛时期的明清时期,儒、释、道的融合在这部巨著之中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儒教自西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起就已经确立了其统治地位;道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至东汉年间结合民间方术,形成了中国本土的道教;佛教大约于东汉年间传入中国,并跟儒教和道教融合,使佛教呈现本土化的特点。至明清之际,三教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思潮。1虽是三教融合,但在西

3、游记里三教并不坐在并列而平等的交椅上,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儒为本,道为门,佛为极,2即儒家是立言之本,作为价值观存在于小说中;道家则作为一种手段,是为实现小说人物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成佛而打基础的。由此可以看出,儒、释、道在西游记中有着不同的地位。一、三教的关系(一)立言之本儒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儒家文化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部分。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儒家文化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它的存在对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儒家提倡积极入世的精神,其思想核心是“仁”“义”“礼”“孝”“忠”。“忠”,通俗地讲,就是下级对上级的服务,是一种人生依附的服务;“孝”在封建社会中最主

4、要的体现是对父权的绝对服从;“礼”是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仁”的内涵非常丰富,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爱人”,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互亲互爱,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义”与“仁”一样,也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但“仁”侧重的是人与人之间或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协调,而“义”则更注重个体对群体的服从,尤其当涉及到面临选择时,个体通常会为了服从大局而舍生取义,这是一种绝对的个人修养。3儒家思想文化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民族精神的形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吴承恩作为一个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文人,在创作西游记过程中,儒家文化的影响不可避免的流露在作品当中,或明或暗。更多时候,

5、儒家的思想更像是一只无形的手,作为一种价值评判标准渗透在小说中的每一个角落。首先,唐僧就是一个披着袈裟的儒士形象。 自小就入佛门的唐僧言行举止就有很多的儒士风范,连孙悟空都这样评价他:“须曾讲过儒书,方采取谈经法。”4(第三十六回)这也许就是中土和尚们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儒学作为思想基础来精研佛教教义。再如,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中写唐太宗向一千二百名高僧发问有谁肯去西天取经时,唐玄奘上前自荐,愿意为“保我王江山永固”而效犬马之力。还有第四十八回写唐僧在通天河边与陈家庄陈老的对话,其中也蕴含着自己对“忠”的坚持。这些都能体现出唐僧身上儒家的“忠义”思想。其次,书中的另一形象孙

6、悟空,实际上也是作者依照儒家思想和模式塑造出来的。 儒家思想中的“礼”是封建时代维持社会和政治秩序、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因此,它要求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先得考虑这种个人利益是不是符合“礼”的准则。或者说,这种追求是不是通过损人利己而达到的。孙悟空在去取经之前的所作所为,基本上是不合“礼”的。他为了不受阎王管,学得本领后,大闹阴司,将生死簿上的猴属名字统统勾掉,向阎王宣告道:“今番不伏你管了!”(第三回);后为了能和玉帝平起平坐,便自封了齐天大圣,简直是任意妄为。不仅如此,还鼓动他的六弟兄也自封为王:“小弟既称齐天大胜,你们亦可以大圣称之。”(第四回)从儒家来看,这都是通过损害别人的

7、利益来实现自己的追求的,也是扰乱了社会秩序的,都是不合“礼”的。因此也就有了后来的如来佛祖将他压在五行山下。但是,他从五行山下出来之后护送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斩妖除魔,扫平了取经路上的障碍,为取经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可以看作是一种“义举”。正如儒家对“义”所做的诠释一样,当面临重大选择时,通常是个人要服从大局。儒家的“义”体现的就是一种绝对的个人修养。孙悟空最初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不过是为了能逃离五行山,可以说是为了个人的眼前利益。而对于最终的目标,即修得正果,虽说有些渺茫,但孙悟空也是在朝着这一终极目标努力着。小说的结局就是他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最终被封为“斗战胜佛”。对于他个人来说,这是

8、一次成功的个人经历,但是对于整个取经事业来说,正是有了他的参与,西天之路才能顺利前行,大乘佛法才能得以弘扬。按照儒家思想的标准来衡量的话,这就是一种“义举”,正是儒家“义”的体现。 作为立言之本的儒家思想,并不仅仅体现在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身上,在小说中的很多地方都有反映。如在七十二回中,唐僧体恤徒弟平时化斋辛苦,想自己去化斋。这时,一向懒惰的猪八戒却立刻拦下师傅,还引用古人的话“有事弟子服共劳”,其实这就是儒家经典论语里的话,他将化斋的差事从唐僧那里揽了下来。这显然是儒家“孝”的体现。就是作为隐藏在暗处的作者,在面对富庶的贞观盛世时也不禁感叹这胜过舜禹、赛过尧汤的伟业。表现出的是儒家的积极入世

9、精神。所以,无论是取经事业本身,还是取经人物身上,都能体现出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就是作为立言之本,贯穿于整部小说之中。(二)入门之基道 与儒家思想一样,道家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之一,深刻影响了我们民族的心理状态、精神风貌和文化观念。首先,道家的思想在西游记中有着广泛的体现。第一,在西游记中随处可以看到关于长生不老、求神问道的描写。“内丹”思想在小说中也有大量的体现。比如在第十七、十九、二十二、七十等回中,从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自述的成仙过程来看,他们都将“成仙”和修炼“内丹”直接联系起来。再如,小说中最能体现追求长生不老的,就是取经路上各种妖怪对唐僧肉的窥视。大小妖怪无不希望能吃到一块

10、唐僧肉从而可以长生不老。第二,西游记中道家的神仙体系庞大而繁杂。它有道教尊神,如太上老君等;有自然之神,如日月星斗;有护法神将,如四大元帅;有群仙众真,如四大真人。同时,道教还将宇宙分为三十六条、九地十三音、十洲三岛、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而每一天、地、洲、洞,都有神仙统治。5其次,作为基础,道教在小说中的地位可以说是入门的关键。 所谓“入门”, 论语子张中说:“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6原为引进之意,后指学问或者技艺得到门径。道为入门之基本,就是说在修炼的路上,道教是作为到达终极目标的入门准备而存在的。 道教入门,体现在小说在描写过程中隐含着一种观念,就是“道”低于“佛”

11、。小说中虽然提出“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如来佛祖是治世之尊”、“孔圣人是儒教之尊”,但是在具体的描写中却隐含着“佛”尊于“道”的观念。比如,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这原本只是一只猴子造反,可是天庭上的众位神仙、十万天兵天将都被弄得束手无策,狼狈不堪,最后还是请来了远在西天的如来佛祖才将这只猴子压在五行山下,收拾了残局。这其实就已经很明确的告诉读者,天上这么多的神仙却都抵不过一个如来佛祖。而从小说人物的构架上来看,取经队伍中的徒弟们都曾经在天宫做过神仙,是道教体系里的一分子,但后来却都做了和尚,而且最终成佛,这正是由道教入佛的整体构思。 道教入门,还体现在他们是在道教追求的“长生

12、不死”下进入修道之门的。孙悟空当年决心访师问道,最终拜于菩提祖师门下修道,就是要“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在学艺时,术、流、动、静四门道法他都不学,唯一要学的,就是长生不老之术。猪八戒也曾说:“忽然闲里遇真仙,就把寒温坐下说。”他的修行目的与孙悟空的寻求长生不死的目的是一样的;沙和尚也曾自称:“皆因学道荡天涯,只为寻使游地旷沿地云游数十遭,到处闲行百余趟。因此才得遇真人,引开大道金光亮。”因此,从孙悟空等三人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他们当初都是由道教所追求的超越死亡的修炼入道的。 道教入门,最后还体现在修行者所做的修炼都只是为他们后来修成正果打基础。孙悟空等人身怀绝技,可以说这是他们曾经修

13、练道而具有的超人的法力。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具有了作为护送唐玄奘西天取经的资格。而又是这一路的种种磨难,才使他们得到修炼,最终到达西天,修成正果。 由上我们就可以看出,道教修炼使里面的人物具有了超人的法力,并且超越生死。但是,相对于佛教所追求的终极目标,道教依然只能作为入门的手段,是基础准备。(三)终极目标佛佛教起源于印度,西汉末年时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佛教讲究因果轮回,慈悲布施,持戒禅定等。那么作为西游记中的宗教思想之一,佛教又有什么样的体现呢? 首先,在西游记中,佛教可说无处不在。 西游记是一部以唐玄奘西天取经为背景的神魔故事。取材于真实的佛教历史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又吸取了其他的佛教故

14、事,佛教典籍等。在人物的命名上,如“唐三藏”这一称呼的由来,本就是佛经中的最高经典法藏、论藏、经藏的合称,而他们师徒四人的名字的集体含义,则表现了佛教的教义,即三藏是佛教最高经典,三个徒弟悟空、悟能、悟净则表示跟随着三藏就能悟得人生真谛。7 因缘果报是佛教尤其是中国化了的佛教的核心所在。东汉时,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传入到我国,是佛教教义中流传最为广泛,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思想。弘明集中说到:“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说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报。”8因缘果报也是西游记着力宣扬的。唐僧师徒为什么在西天取经的路上磨难重重?

15、如来佛祖在小说的最后说的很明白,金蝉子不听说法,不敬佛祖,孙悟空大闹天宫,天蓬元帅因醉酒后调戏嫦娥,卷帘大将打碎玻璃盏,正是有了这些因缘,才有了他们师徒四人后来的西天取经之行。有因果就有轮回。小说第十一回中,唐太宗来到六道轮回处,判官告诉他一个人会因善恶之业的不同而在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之中轮回不已,太宗听后也感慨万分。小说中还有许多处都透露出浓厚的佛教意味。 其次,相对于儒家的立言之本,道家的入门之基而言,佛教在西游记中,是一种终极目标的追求。第一,从宗教的教义上来看,西游记中所体现的是对大乘佛法的追求和佛教对其他诸教的统摄。 游国恩等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提出西游记的主旨是“宣扬佛法无边”。9取经的缘起,是由于统治者意识到了大乘佛法在当时中国社会的地位,因此派了玄奘不远万里,前去佛教圣地天竺求取真经。小说第十二回中,太宗在见了颂子之后,即命众僧人:“且收胜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