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控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786021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控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控制佛冈县人民医院 全银凤一、医院感染定义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1、医源性感染:是与医学有关的感染,包括发生在医院内甚至医院外,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有密切关联的感染,范围较医院感染更大。2、医院感染:在医院内感染,并医院内发病;医院内感染而在医院外发病;以及前一医院感染在转院后发病等情况。医院感染涉及在医院活动的一切人员,即病人,陪送或探视者以及医院工作人员。二、医院感染特点1、病原体除致病微生物外,以潜在性致病菌为主,包

2、括条件致病菌,非致病菌或体内正常菌群中成员,在病原诊断上难以判断。2、感染来源有外源性,而更重要的是内源性感染;3、传播途径特殊,除接触或空气等一般传播途径外,更多见的由媒介物传播,尤其是血液、血制品、药物、诊疗器械操作等途径,或将外源性病原带给病人,或将病人自身微生物移位造成感染;4、感染对象往往是免疫力低下的来院诊疗疾病的病人,长期应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者,或接受各种损伤性治疗者,医院工作人员可通过各种受污染物进入而感染;5、为保护病人免遭感染,应采用保护性隔离;6、医院感染病人的临床表现复杂,体征不典型,诊断治疗困难,诊断需要进行微生物的定性、定量、定位分析。三、现代医学的危险因素:1、

3、收治危重、急救病人多,医院感染增多。因为医疗技术进步,血管导管广泛应用,输血输液多,增加了感染机会;2、收治老年人、新生儿多;3、器官移植、重难手术多,手术时间长;4、插入操作多,如导尿管、气管插管、动静脉插管、内窥镜、监控仪器探头等的普遍应用;5、电子医疗仪器和创伤性仪器的频繁使用;6、抗生素等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广泛应用,损伤了机体正常细胞,降低了机体免疫功能,扰乱了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是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基础。四、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医院感染所涉及的微生物,除已知的致病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A族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沙门氏菌、结核杆菌、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外

4、,更多见的是来自外环境,(包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及他人体表或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及自身的正常菌群。它们原为非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绿脓杆菌、沙雷氏菌以及类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等厌氧菌,还有某些真菌和病毒等。由于抗菌药物的长期应用,原来对机体无害的正常菌群,因产生了耐药性而变成了难以控制的致病菌。从现代微生物学观点来讲,已很难区分致病菌和非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其实致病菌要发挥其致病性也要有一定的条件,例如破伤风杆菌必须进入深部创伤才能引起感染;而原为是非致病菌的枯草杆菌在衰弱病人也能引起脑膜炎和菌血症。因此,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尤其是一些传统

5、医学上不够重视的所谓非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五、医院感染对象 1、包括住院病人、门诊病人、探视者、陪护家属、医生、护士、护工、清洁工等医院各类工作人员。 2、医院感染对象的不确定性,由于门诊病人、探视者、陪护家属及其他流动人员在医院内停留的时间短暂,院外感染因素较多。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是医院工作人员和住院病人。 3、医院感染对象的统计:在实际操作时只针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统计。虽然规定了“不论受感染者在医院期间或是出院以后出现症状”均列为医院感染,而实际上当病人出院48小时内才发病的医院感染,在统计时一般都没有列入。对潜伏期不明的感染,凡发生于入院后,皆列为医院感染。若病人这次住院前和

6、入院后的感染是在前次住院期间所得,亦列为医院感染。六、医院感染的分类:1、内源性医院感染2、外源性医院感染(一)内源性医院感染1、指在医院内由于各种原因,病人遭受其本身固有细菌侵袭发生的感染。2、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内或体表,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在一定条件下成为条件致病菌,而造成各种内源性感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寄主部位的改变:大肠杆菌离开肠道进入泌尿道,或手术时通过切口进入腹腔、血流等。、宿主的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局部手术或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液及放射治疗等,造成免疫功能降低,一些正常菌群引起自身感染而出现各种疾病,有的甚至导致败血症而死亡。、菌群失调:机体某个部位正常菌群中

7、各群间比例发生大幅度变化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比而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二重感染:即在抗菌药物治疗原有感染性疾病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感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体内正常菌群因受到不同抑制作用而发生平衡上的改变,未被抑制者或外来耐药菌大量繁殖而致病。(二)外源性医院感染1、指病人遭受医院内非本人自身存在的各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常称交叉感染。2、包括从病人到病人,从病人到医院职工,从医院职工到病人直接感染,或通过物品对人体的间接感染,以及医院内的环境感染(如通过空气的感染)。(三)外源性医院感染方式:1、病人:大部分感染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2、带菌者:健康带菌者和

8、恢复期带菌者,因不表现临床症状,也有些传染病患者恢复后,在一定时间内仍可排菌。七、按感染部位分类1、呼吸系统感染2、泌尿系统感染3、消化系统感染4、骨和关节系统感染5、中枢神经系统医院感染6、心血管系统医院感染7、血液医院感染8、生殖系统医院感染9、皮肤和软组织医院感染八、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1、暴露人群的免疫功能差,抵抗力低下。2、侵入性或介入性检查治疗为致病菌感染提供了侵入途径。3、住进ICU的疑难危重病人和手术后病人。4、应用新的广谱抗生素。医院感染危险因素(1)1、宿主方面因素(暴露的危险人群或住院病人):包括病人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意识形态等。2、现代诊疗技术和侵入性检查治疗方面的

9、因素:器官移植、血液净化、大血管插管、留置导尿、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人工机械辅助通气。医院感染危险因素(2)3、直接损害免疫系统功能的因素:包括放射治疗、括肿瘤化疗、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4、其他因素:包括外科手术、各种引流、抗生素的作用,住院时间。九、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的方式复杂多样,自身感染可在微生物原来定局的部位,也可转移到其他部位引起感染,从不同途径侵入体内的外源性感染则以接触感染为主,尤其是医护人员的手为最主要传播媒介,其次为各种侵入性操作,由于病人机体衰弱,所以很少量外来微生物也可能造成感染,尤其是用广谱抗生素长期治疗的病人,自身正常菌群失去平衡,更利于外来菌的群集和感染

10、。十、医院感染的诊断原则:1、不完全依赖实验室的析查,医院感染病例以临床诊断为主,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2、显性感染为主,具有特殊意义的菌株需要报告:MRSA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葡萄球菌VRE 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PRP 耐青霉素G的肺炎链球菌临床意义:主要是监测细菌的多重耐药性。十一、医院感染诊断的说明(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的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徒灶)。或在原感染已知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

11、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由于治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疮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疮疹、弓形体病、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十二、医院感染发生的不良后果1、增加病人痛苦,影响医疗质量。2、延长病人住院时间,降低医疗工作效率。3、增加病人和国家经济负担,造成卫生资源浪费。4、妨碍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导致移植手术失

12、败。十三、控制医院感染的四条途径:1、正确处理原发性、基础性疾病及其并发证,尤其是老年人、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的高发人群。2、严格进行侵入性和介入性检查治疗。3、合理开展放疗,抗肿瘤化疗和激素治疗。4、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十四、医院感染控制1、严格隔离,管好传染源。2、严格消毒,切断传播途径。3、严格防护,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十五、有关概念1、医院感染流行:是指某医院、某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2、医院感染爆发: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医院感染病例的现象。3、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增加快,短期 内不能控制。4、医

13、院感染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住院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列的频率。医院级别 控制发病率 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100张床位以下 7% 1%100500张床位 8% 0.5%500张床位以上 10% 0.5% 洗手指征1、接触病人前后。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物品后3、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前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5、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6、在同一病人身上,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前7、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卫生洗手的方法标准的洗手方法:流动水浸湿双手,取适量洗手液,双手充分搓擦1015秒,范围为双手、手腕及腕上10cm,注意指尖、指缝、拇指、指关节等处,搓擦完毕后,用流动水冲洗干

14、净,取纸巾擦干双手或用红外线自动烘干机吹干。六步法:1、掌心对掌心搓擦2、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3、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4、两手互握互搓指背5、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6、指尖在掌心中搓擦 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一、抗感染药物的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1、医院应建立健全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2、医院应对抗感染药物应用率进行统计,力争控制在50%以下。3、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的抗感染药物专家或有抗感染药物应用经验的医师,负责全院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指导、咨询工作。4、检验科和药剂科须分别履行定期公布主要致病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和定期向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的职责,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5、临床医师应提调用药前相关标本的送检率,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严格掌握适应征,合理选药物;护士应根据各种抗感染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配合医师做好各种标本的留取和送检工作。6、有条件的医院应开展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包括血药浓度监测和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的监测,以控制抗感染药物不合理应用和耐 药菌株的产生。二、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原则:1、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的适应征、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