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成因基于地区消费方法研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784629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成因基于地区消费方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成因基于地区消费方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成因基于地区消费方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成因基于地区消费方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成因基于地区消费方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成因基于地区消费方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成因基于地区消费方法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成因:基于地区消费方法研究李秀敏 刘海波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长春 130117摘 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和较大的地区差距是其空间经济的基本特征。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总的来看,对我国地区差距成因的解释大都建立在新古典增长理论或新增长理论的框架之上,基于需求角度的分析较少。本文运用Archibald(1967)提出的本地消费方法,从需求角度分析城乡居民对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及其乘数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之间城乡居民对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及其乘数效应差

2、异明显,从而构成了地区经济不平衡增长的原因;另外,农村居民对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大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边际收入税率为负,城市居民的边际收入税率为正,这些都决定了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乘数效应大于城镇居民;而且,各地区之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乘数效应差异也大于城镇居民。因此,农村税费改革和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对缩小城乡差距的意义重大;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对于保持区域经济增长的现实意义十分突出。从长远来看,如果中西部地区重视非专业化部门的发展,提高本地产品和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减少进口及输入漏出,同时,中央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民的补贴力度,会缩小中西部地区同东部地区经济发

3、展的差距。关键词:地区消费方法;本地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收入税率;乘数效应一、引言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和较大的地区差距是其空间经济的基本特征。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地区差距的决定因素方面,已经得到实证支持的因素主要有要素投入、经济结构、政策和制度因素、地理位置与历史因素四类,此外,以林毅夫为代表的“发展战略说”与范剑勇、李国平和范红忠等人的“产业集聚说”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地区差距的形成机制12(张吉鹏、吴桂英,2004;陆云航,2005)。总的来看,对我国地区差距成因的解释大都建立在新古典

4、增长理论或新增长理论的框架之上,基于需求角度的分析较少。兰宜生(2002)、沈坤荣和李剑(2003)、李晶(2005)及彭国华(2007)等分析了对外贸易对地区经济增长及地区差距的影响3-6;李立华(2007)认为区域间的乘数效应也是造成地区差距的原因7,刘金山(2007)则通过测算各省四部门乘数并分析其对各省之间差距及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差距的影响,证明了乘数效应的差异是各省之间差距和东部地区的内部差距扩大的原因,但对中部地区的内部差距却起到了缩小的作用,对西部地区内部差距的变化影响不大8。国外从需求角度解释地区差距成因的研究较多,具体又可分为出口需求、国内其他地区需求和本地需求三种角度。H

5、artman和Seckler(1967)指出,出口需求的刺激不仅对区域收入具有乘数效应,对投资也具有引致(加速器)效应9;Dixon和Thirlwall(1975)的研究表明,区域出口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累积因果效应10;Thirlwall定律进一步说明区域产出增长取决于世界收入的增长以及区域的出口需求收入弹性和进口需求收入弹性(Thirlwall,1980)11。从阿姆斯特朗和泰勒(2007)提出的收入决定多区域模型可以看出,其他区域的需求也是区域经济循环累积增长的初始动力之一12。在本地需求的影响方面,Archibald(1967)提出了本地消费方法,即以本地消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以可支配收

6、入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从而估计出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根据两部门乘数的计算公式,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区域乘数越大13。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除影响区域乘数外,还影响区域被乘数。McGuire(1983)估计了核电站对苏格兰两个城镇Dounreay和Torness收入与就业的影响,Dounreay每年维持核电站运营所需投入品的57%与Torness建造核电站所需投入品的90%都来自于其他地区14。这说明,建造核电站对促进这两镇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支出漏出较大而被削弱,反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由此看来,由于各地区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各地区

7、经济的循环累积增长过程亦不相同,发达地区因支出漏出较小而增长越来越快,不发达地区因支出漏出较大而增长越来越慢,从而导致地区差距不断扩大;政府通过实施区域政策增加落后地区的支出注入,未必会达到缩小地区差距的目的,这也许是一些国家区域政策效果不明显、地区差距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事实上,由于缺乏区域层面的数据,Archibald(1967)回归分析所用的本地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均为全国数据,在构造本地消费支出系列时选择了10个倾向于本地消费的部门,并将1952-1963年这些产业最终消费中本地消费的比例设定为常数,这些都影响了估计结果的精确性。因此,本文将采用我国省级区域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支调

8、查数据,运用地区消费方法,分别估算各地区城镇和农村本地产品与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地区城镇及农村的区域乘数。本文余下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介绍Archibald(1967)提出的地区消费方法;第三部分运用1998-2007年我国省级区域城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支调查数据,分别估算各地区城镇、农村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并计算各地区城镇、农村的区域乘数;第四部分为本文的结论与政策建议。二、地区消费方法Archibald(1967)的地区消费方法建立在最简单的开放经济条件下凯恩斯的收入支出等式: (1)(1)式中,Y为区域收入,C为区域消费,I为区域投资,G为政府支出,X为区域

9、出口,M为区域进口。假定区域投资、政府支出和区域出口为外生决定(用0下标来表示),即:, , (2)同时,假定消费与进口支出为部分外生决定,部分依赖于可支配收入,则有: (3) (4)(3)式和(4)式中,c、m分别为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Yd为可支配收入且由下式给出: (5)t为边际收入税率。将(2)-(5)式代入(1)式中,可得到: (6)其中,k为区域乘数,并由下式给出: (7)从(7)式可以看出,区域乘数的大小取决于(c-m)和t的值,(c-m)即为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表1的数据表明,(c-m)的作用更大。表1 区域乘数对税率、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的敏感性本地产

10、品的边际消费倾向(c-m)税率t0.10.20.30.11.101.091.080.21.221.191.160.31.371.321.270.41.561.471.39资料来源:哈维阿姆斯特朗, 吉姆泰勒著, 刘乃全, 贾彦利, 张学良等译. 区域经济学与区域政策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6.从表1可以看出,当给定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时,边际收入税率每降低0.1,区域乘数最多只能提高0.09(当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4时,边际收入税率由0.2降为0.1时);但当给定边际收入税率时,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每降低0.1,区域乘数最多可提高0.19(当边际

11、收入税率为0.1,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由0.3上升为0.4时)。可见,区域乘数对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c-m)的变化比对边际收入税率t的变化更敏感。因此,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c-m)对区域乘数的影响更为重要。为了估测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Archibald(1967)提出了地区消费方法。该方法首先确定了倾向于购买本地产品和服务的15项消费支出,即房租、住房修理、天然气、电力、汽车运营成本、铁路旅行、其他旅行、邮政、电话和电报、电影、其他娱乐、家政服务、保险、其他服务及销售服务;然后,按下式构造本地产品/服务的消费额: (8)其中,L为本地产品/服务的消费额,E

12、i为第i种产品/服务的消费额,pi为第i种产品的消费中本地产品/服务所占的比例。对若干年份的本地产品/服务的消费额与个人可支配收入进行回归,就可得到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回归模型为: (9)(9)式中,为常数项,反映了L独立于可支配收入Yd的部分,为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c-m)。在已知边际收入税率t的情况下,根据所估算的值和(7)式,即可算出区域乘数k的值。现有的大多数乘数研究基本上运用与Archibald(1967)的地区消费方法类似的方法估测特定项目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如Bleaney等人(1992)分别估算了诺丁汉大学教师和学生对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其数值分

13、别为0.22和0.4315。更加复杂的区域乘数可以通过给模型增加更多的现实性因素来构建。两个明显的改进涉及对政府部门的处理和考虑区域之间的反馈效应16。三、我国省级区域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效应本文主要运用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的收支调查数据计算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由于我国对城乡居民的收支调查是分别进行的,因此,本文分别计算各地区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与区域乘数。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本地”是指本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并非指特定的城镇与农村。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基本上分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

14、娱乐服务、居住及其他商品和服务八大类。对于城市居民家庭,本文以上述八大类消费支出为基础,选择了倾向于购买本地产品与服务的消费支出15项,具体包括:(1)在外饮食;(2)食品加工服务;(3)衣着加工服务;(4)家庭服务;(5)医疗服务;(6)交通费;(7)交通工具服务;(8)通信服务;(9)教育;(10)文化娱乐服务;(11)旅游;(12)住房;(13)水、电、燃料及其它;(14)居住服务;(15)其他服务。其中,考虑到在外饮食的制作原料和住房中建房所需的建筑材料、装修所需的装潢材料以及劳务都有一部分来自外地,旅游支出也分为对本地的旅游支出与对外地的旅游支出,因此对于在外饮食、住房及旅游三项支出

15、均假定本地支出只占50%。将上述15项的支出加总后得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对本地产品/服务的支出总额。对于农村居民家庭,由于缺乏细类数据,只能以上述八大类消费支出为基础,粗略设定本地产品/服务支出比例(见表2),并保持不变,从而估算各年本地产品/服务的支出额。表2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中本地产品/服务消费支出所占比例消费支出类别本地所占比例(%)消费支出类别本地所占比例(%)食品50交通和通讯50衣着30教育文化娱乐服务40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5居住80医疗保健30其他商品和服务60为了保持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数据的连续性及地区之间的可比性,本文以1998-2007年为研究时限,对城镇居民家庭的分析以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居民家庭的分析未包括四个直辖市,即以27个省与自治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