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镇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79784548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丰镇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丰镇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丰镇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丰镇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丰镇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丰镇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丰镇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高中模拟试卷丰镇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班级_ 姓名_ 分数_一、选择题1 数列an满足a1=3,ananan+1=1,An表示an前n项之积,则A2016的值为( )ABC1D12 我国古代名著九章算术用“更相减损术”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个伟大创举与我国古老的算法“辗转相除法”实质一样,如图的程序框图源于“辗转相除法”当输入a6 102,b2 016时,输出的a为( )A6B9C12D183 数列中,对所有的,都有,则等于( )A B C D4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表面积为( )ABCD5 若函数是偶函数,则函数的图

2、象的对称轴方程是( )111.ComA B C D6 直线:(为参数)与圆:(为参数)的位置关系是()A相离 B相切 C相交且过圆心 D相交但不过圆心7 方程x= 所表示的曲线是( )A双曲线B椭圆C双曲线的一部分D椭圆的一部分8 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对任意x1,x2R有f(x1+x2)=f(x1)+f(x2)+1,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f(x)为奇函数Bf(x)为偶函数Cf(x)+1为奇函数Df(x)+1为偶函数9 设曲线y=ax2在点(1,a)处的切线与直线2xy6=0平行,则a=( )A1BCD110已知幂函数y=f(x)的图象过点(,),则f(2)的值为( )ABC

3、2D211若全集U=1,0,1,2,P=xZ|x22,则UP=( )A2B0,2C1,2D1,0,212函数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二、填空题13某校开设9门课程供学生选修,其中A,B,C3门课由于上课时间相同,至多选1门,若学校规定每位学生选修4门,则不同选修方案共有种14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平面AB1D1和平面BC1D的位置关系为15观察下列等式1=12+3+4=93+4+5+6+7=254+5+6+7+8+9+10=49照此规律,第n个等式为16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1,5,部分对应值如下表,f(x)的导函数y=f(x)的图象如图示 x1

4、045f(x)1221下列关于f(x)的命题:函数f(x)的极大值点为0,4;函数f(x)在0,2上是减函数;如果当x1,t时,f(x)的最大值是2,那么t的最大值为4;当1a2时,函数y=f(x)a有4个零点;函数y=f(x)a的零点个数可能为0、1、2、3、4个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17已知圆C1:(x2)2+(y3)2=1,圆C2:(x3)2+(y4)2=9,M,N分别是圆C1,C2上的动点,P为x轴上的动点,则|PM|+|PN|的最小值18向区域内随机投点,则该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大于1的概率为三、解答题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过点作垂直于轴的直线,直线垂

5、直于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1)求点的轨迹的方程;(2)过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且分别交椭圆于,求四边形面积的最小值.20已知梯形ABCD中,ABCD,B=,DC=2AB=2BC=2,以直线AD为旋转轴旋转一周的都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求几何体的表面积()判断在圆A上是否存在点M,使二面角MBCD的大小为45,且CAM为锐角若存在,请求出CM的弦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理)设函数f(x)=(x+1)ln(x+1)(1)求f(x)的单调区间;(2)若对所有的x0,均有f(x)ax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2已知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42cos2+92sin2=36,以极点为平面直角坐

6、标系的原点,极轴为x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若P(x,y)是曲线C上的一个动点,求3x+4y的最大值23已知在等比数列an中,a1=1,且a2是a1和a31的等差中项(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bn满足b1+2b2+3b3+nbn=an(nN*),求bn的通项公式bn24如图,四边形ABCD与AABB都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点E是AA的中点,AA平面ABCD(1)求证:AC平面BDE;(2)求体积VAABCD与VEABD的比值丰镇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D【解析】解:a1=3

7、,ananan+1=1,得,a4=3,数列an是以3为周期的周期数列,且a1a2a3=1,2016=3672,A2016 =(1)672=1故选:D2 【答案】【解析】选D.法一:6 1022 016354,2 016543718,54183,18是54和18的最大公约数,输出的a18,选D.法二:a6 102,b2 016,r54,a2 016,b54,r18,a54,b18,r0.输出a18,故选D.3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则,两式作商,可得,所以,故选C考点:数列的通项公式4 【答案】 A【解析】解:由三视图知几何体为半个圆锥,且圆锥的底面圆半径为1,高为2,母线长为,圆锥的

8、表面积S=S底面+S侧面=12+22+=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由三视图求几何体的表面积,解题的关键是判断几何体的形状及三视图的数据所对应的几何量5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函数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出的图象,又是偶函数,对称轴方程为,的对称轴方程为.故选A考点:函数的对称性.6 【答案】D【解析】【知识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参数和普通方程互化【试题解析】将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为:直线:圆:圆心(2,1),半径2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所以直线与圆相交。又圆心不在直线上,所以直线不过圆心。故答案为:D7 【答案】C【解析】解:x=两边平方,可变为3y2x2=1(x0),表示的曲线为双曲线的一部分

9、;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曲线与方程解题的过程中注意x的范围,注意数形结合的思想8 【答案】C【解析】解:对任意x1,x2R有f(x1+x2)=f(x1)+f(x2)+1,令x1=x2=0,得f(0)=1令x1=x,x2=x,得f(0)=f(x)+f(x)+1,f(x)+1=f(x)1=f(x)+1,f(x)+1为奇函数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性质和应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9 【答案】A【解析】解:y=2ax,于是切线的斜率k=y|x=1=2a,切线与直线2xy6=0平行有2a=2a=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曲线在切点处的导数值是切线的斜率10【答案】A【解析

10、】解:设幂函数y=f(x)=x,把点(,)代入可得=,=,即f(x)=,故f(2)=,故选:A11【答案】A【解析】解:x22xP=xZ|x22=x|x,xZ|=1,0,1,又全集U=1,0,1,2,UP=2故选:A1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函数有两个零点等价于与的图象有两个交点,当时同一坐标系中做出两函数图象如图(2),由图知有一个交点,符合题意;当时同一坐标系中做出两函数图象如图(1),由图知有两个交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 (2)考点:1、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图象;2、函数的零点与函数交点之间的关系.【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图象、函数的零点与函数交点之间

11、的关系.属于难题.判断方程零点个数的常用方法:直接法:可利用判别式的正负直接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转化法:函数零点个数就是方程根的个数,结合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 可确定函数的零点个数;数形结合法:一是转化为两个函数的图象的交点个数问题,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其交点的个数就是函数零点的个数,二是转化为的交点个数的图象的交点个数问题.本题的解答就利用了方法.二、填空题13【答案】75 【解析】计数原理的应用【专题】应用题;排列组合【分析】由题意分两类,可以从A、B、C三门选一门,再从其它6门选3门,也可以从其他六门中选4门,根据分类计数加法得到结果【解答】解:由题

12、意知本题需要分类来解,第一类,若从A、B、C三门选一门,再从其它6门选3门,有C31C63=60,第二类,若从其他六门中选4门有C64=15,根据分类计数加法得到共有60+15=75种不同的方法故答案为:75【点评】本题考查分类计数问题,考查排列组合的实际应用,利用分类加法原理时,要注意按照同一范畴分类,分类做到不重不漏14【答案】平行 【解析】解:AB1C1D,AD1BC1,AB1平面AB1D1,AD1平面AB1D1,AB1AD1=AC1D平面BC1D,BC1平面BC1D,C1DBC1=C1由面面平行的判定理我们易得平面AB1D1平面BC1D故答案为:平行【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面与平面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