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德育教育增强学生自控力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784334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德育教育增强学生自控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加强德育教育增强学生自控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加强德育教育增强学生自控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加强德育教育增强学生自控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加强德育教育增强学生自控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德育教育增强学生自控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德育教育增强学生自控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德育教育,增强学生自控力 富兰克纳说:“道德的产生是有助于个人的好的生活,而不是对个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道德是为了人而产生,但不能说人是为体现道德而生存。”这句话道出了道德的真义,如果道德不重视人的情感体验,不能内化为人的品格,不能指导人的生活,那么这种道德则是虚假的。灌输与道德的本质相背,为此,必须建立一种全新的道德教育模式。从道德发生学的角度看,道德是一个高度情境化的东西。当我们说某人有没有道德时,不能脱离具体的情境去谈。古今中外德育的大量事实反复证明,任何国家,如果只是在课堂里,在与具体情境无关的环境下讲道德,那么,其道德就无法避免低效甚至无效的命运。更何况现行德育实践过程中显示出的

2、一个令人费解的事实是,在德育中,教育者自身也缺乏情感、信念的投入,有些教育工作者只是例行公事似的向受教育者讲解、传授道德规范。这样的教育,怎能培养受教育者的灵魂呢?这样的教育,又怎能培养出受教育者的道德呢?职业学校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为毕业生步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劳动者的素质具有战略意义。然而,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是多方面教育影响、反复作用、长期熏陶的过程。职中学生毕业后,能否通过自我践行把道德理论逐渐转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建树良好社会公民的形象,还有一个巩固过程,因此,职业中学公民道德教育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着力点放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上。 要培养学

3、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一、重视学生生活指导学生在当前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困惑与困难,决定着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向和程度。因此,德育一定要把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大的教育目标,落实或体现在帮助学生解决生活的难题中。对学生而言,生活中的冲突和烦恼是真实存在的,抽象的人生观、世界观距自己的现实生活却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学生看不到这些内容与生活难题之间的必然联系,他们避之唯恐不及,又怎么会主动内化这些道德要求呢?这首先要求我们要把德育的人生导向作用细化到对学生的生活指导中。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并不都是理性的,往往是情感性的、具体的和自我的。成人视为细节的小事,也会给学生造成极

4、大的道德困惑和心理压力。从学校心理咨询的总体情况来看,交往中的各种困惑是学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主要原因,如果不能对学生的交往等现实生活中的困扰给予实在的指导,一味强调“如何做人”等方向性的问题,就无法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其次,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直面生活的勇气,培养学生处理生活困扰和心理困惑的信心与技能。每天的生活都是新的,新的生活充满新的情景、新的关系、新的挑战,只有自己拥有处理问题的能力,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二、激发动机 人的思想道德形成过程是一个以自我认识为基础,以自我要求为开端,以自我完善为目的,经过自我体验和自我践行,按一定程序循环往复的螺旋式前进的过程。因此,在公民道

5、德建设过程中,激发学生奋发进取的动机是首要前提。 首先,职业学校应创设公民道德教育的环境氛围。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各种有利条件,如黑板报、宣传栏、小广播台、宿舍文化园地等宣传阵地,采用主题班会、演讲会、讨论会以及参观展览、征文比赛等形式营造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这一氛围之中,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认识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其次,德育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用亲情找回差生失去的良智,用友情激发他们几乎泯灭的自信,逐步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体验生活、追求真善美,融行为规范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于一起,使学生真正悟出一个道理:只有现在做个好学生,将来才能做个好公民。再次,所有教职工都要坚持循循

6、善诱,以事明理,要耐心地通过一事一评,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辨别善恶,使他们懂得什么事值得做,什么事不能做,通过自我评价活动,增强他们的自尊,让他们在接受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萌发自我践行的冲动,从而变“要我这样做”为“我要这样做”。 三、把握原则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紧扣文明班集体建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中心环节。 只有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影响源,才能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新的集体。 中学生心理独立性较强,只有在充分尊重其人格满足其心理需要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与同伴合作,培养他们的合群性、集体性,来改善学生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关系,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首先,要使他们确定主人翁意

7、识,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由主义倾向,让他们个个参与班级体形象的设计,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次,在实施一人一岗制过程中,及时岗位互换,深化自我体验。班级成员既是管理过程的参与者,又是管理成果的受益者,使每个同学通过体验,准确把握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形成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为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形成奠定基础。再次,淡化“他律”,强化“自律”。学生是班集体建设的主体力量,班主任要在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着眼全面、鼓励先进、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下,启发学生自我要求、自我体验、自我践行,让学生达到自我支配、识别是非的境界。可以及时组织他们

8、开展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文明宿舍成员形象设计等贴近学生生活的专题活动,引导他们开展道德评价。这样,既尊重他们,又督促了他们,加快了他们的“社会成熟性”。四、重视从学生现实生活中生成新的德育内容现实生活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归宿。学生不断自我完善,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现实的或未来的生活质量。真正的教育就是帮助学生适应并超越现实的生活,创造未来可能的生活。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成新的德育内容。从学生现实生活中生成德育,第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现实生活状况。他们是在原有品德基础上接受新的教育要求或产生新的教育需求的,学生的品德基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育

9、要做到难易适当、因人而异,不要动不动就“一刀切”、随意拔高、搞形式主义。只有被学生认可并逐步遵循的教育要求才有真正的教育价值,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的过分完美的目标,只会被学生视为教条,最终形同虚设。第二:应该了解学生的道德基础究竟是什么样的状况,这样的道德基础是在什么样的现实生活背景下形成的,然后才有可能帮助学生确定可行的发展目标,寻找行之有效的自我完善办法,每个人的品德状况也正是他适应现实生活的结果。例如:教师要学会设计创设生活情境开展教育活动。设计真实生活实践活动应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进行充分体验,产生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认识,从而改进原有的道德行为,并逐步促使道德内

10、化。每一个活动基本可以根据上述话动程序进行操作,活动设计逐步做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定主题,自己设计方案,自主开展活动,根据教育内容,主要可以设想开展下列活动:当好生活角色。引导学生开展活动,每次有重点地当好一个生活角色,在反复生活实践中逐步强化,趋于自觉。过好每天生活。教师首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指导,然后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过好一天生活”活动,让学生自我规范在家里、在社会、在学校的行为,逐步从有意规范到自觉行动。当好“实习家长”。通过引导学生负责处理家务,促使学生深切体会家长的辛劳,并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自主处理生活中违纪事件。学生的品德不是一蹴而就,生活中经常还会发生违纪事件,教师

11、可以有意识地将这些事件针对性地让一些同学自主处理。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时受教育。开辟教育基地,开展参观、实践活动。教育基地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学工学农基地等等。开展调查、访问活动。调查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调查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品是如何来的,开展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可以对家乡的面貌、企业的创业发展历程等进行调查,也可以对生活中各种成功和失败的成因进行调查等等,访问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直白,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开展各项生活实践能力比赛。通过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促使道德内化。等等。第三:教师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要敏感,要敏感于学生的行为,敏感于学生的

12、生活体验,更要敏感于学生的行为变化。真切地把握学生在生活中的尴尬、压力和恐慌,并在这种把握中寻找到学生品德发展的最佳生长点,针对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指导、帮助。最后,在帮助学生适应生活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超越现实具体的生活,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对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高的追求。五、重视与学生感情交流 教师的爱,是学生心中的雨露和阳光。良好的师生关系之间的感情交流,可以感化和转变学生的不良习性,还给学生自尊,恢复其失去的纯真。近年来,职校生源素质每况愈下,相当一部分人或多或少存在不良习惯,这是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溺爱、应试教育的歧视、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等因素所导致的,但这些学生的可塑性很强。

13、职教工作者应对他们倾注满腔热情。对个别学生的不端行为一边“心中有数”,一边也要“难得糊涂”,只要通过不易被他人察觉的暗示,使教育对象产生警觉即可。教育者要坚持不当众揭短、不挫伤学生自尊心,学生的逆反情绪就不存在,相反,内疚之情顿生,内在良知驱使其加速反思,作出正确抉择。再者,教育者应以平等的姿态出现,与犯错误的同学和风细雨地谈心,进行感情沟通,有针对性地分阶段向对象提一点“跳一跳,够得到”的希望,让犯错误学生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而且不费多大气力就可以获得“成功”。在他们“成功”之后,教育者应因势利导,加大鼓励力度,肯定其成绩,指出其问题,再提出新的希望,这样可以提高犯错误学生的自信心和奋发上进的自信力,促使他们步入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的轨道之中。这样,在公民道德建设中,他们的内心情感得到了熏陶,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行为习惯有了改观,思想境界进一步升华,必然会逐步成为新世纪的一代新人。综合上述可知,学校道德教育要想更好地引导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就必须“回归生活”,回归生活是21世纪学校道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回归生活世界是道德教育获得生命力的唯一正确的出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