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峰_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

上传人:n**** 文档编号:79781972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0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国峰_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孙国峰_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孙国峰_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孙国峰_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孙国峰_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国峰_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国峰_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 孙国峰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 100800) 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的理论是货币银行理论的基础,它是随着信用货币制 度的逐步确立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存款、 贷款、 存款准备金等基本概念,以及存款派生机制、 金 融中介等理论。关于这部分理论的论述主要见于货币银行学和经济学教科书,专门性的著述基本 上都保持和教科书论述一致,国内在进行关于存贷款差额等现实金融问题的讨论时都会涉及并引 用这些理论。漫长的实物货币时代的影响和人们从生活中得到的直觉经验使人们对货币的创造和 银行的运行形成了错误观念,在这些观念的渗透下,货币银行理论中的基础 关于货币创

2、造和银 行运行的概念和理论存在着根本性的错误,即认为存在着中立的 “资金” 概念,银行是资金的中介机 构,银行体系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循环过程来创造货币。货币银行理论中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 的基本原理本身存在逻辑矛盾,也难以解释金融运行的实践。本文从最基本的银行贷款的会计分录 入手,提出和阐明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的理论。货币创造就是银行的贷款行为本 身,银行贷款是银行和客户的债权债务交换行为,银行得到了贷款债权,客户得到了存款债权,客户付 出利差的目的是得到能被他人接受的存款债权 信用货币。为了支持贷款创造货币的行为,银行 需要持有基础货币,银行获得基础货币来支持货币创造的行为就

3、构成了银行运行的核心。 一、 对货币银行理论的基本概念、 货币创造与银行运行理论的分析 (一)“存款” 、“贷款” 概念 在货币银行理论中,吸收存款是银行接受客户存入的货币款项,存款人可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 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贷款又称放款,是银行将其所吸收的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放给客户并约 期归还的业务(黄达,1998)。存款机构是从个人和机构接受存款并发放贷款的金融中介机构 (Fra 2 deric S.Mishkin ,1995) ,商业银行从储户吸收存款,并用于放贷和投资(黎诣远,1999)。存款、 贷款概 念中隐含着 “用存款发放贷款” 的理念,指银行将剩余的存款以高于活期存款的利率

4、贷给借款人,对 于任何一个银行来说,剩余的存款等于存款减去准备金,它可以表述为:存款 (1 - 准备金率) (Frank J. Fabozzi 1998)。或者认为 “用超额准备金发放贷款”,指银行减少超额准备金来增加贷款。 “银行并非一定会将超额准备金全部贷出”(黄达,1998) 很难设想银行贷款时负债方的存款减少,而同时资产方的贷款增加,造成资产负债不等。实际 上货币银行理论关于存款和贷款的概念中有一个能同为银行和客户所持有的 “资金” 的概念,这个 资金或者是在想象中外生于银行体系,类似于物理学中的 “以太”,或者认为是超额准备金。隐藏的 核心概念是,银行给客户贷款,要给客户一笔 “资金

5、” 。 但在现实中,银行贷款时的会计分录是: 借:对客户贷款 贷:客户存款 银行的贷款行为本身就是一个复式记账法的自身平衡行为,贷款的同时客户在这家银行的存 款也相应增加。银行的信用(即存款负债)被公众所接受,因此银行可以贷款创造存款货币。 92 2001年第2期 在实物货币制度下,黄金对 “钱庄”(在本文中指实物货币时代的信用机构)和客户而言都是资 产,他们在黄金面前的地位是平等的。黄金是公众的资金,也是钱庄的资金。而在信用货币时代, 货币是公众的资产,是银行的债务,银行和公众在货币面前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因而不存在统一意 义上的 “资金” 概念。银行与非银行公众的性质完全不同,银行是货币的创

6、造者,客户是货币的持有 者。从货币是一种资产的意义上看,货币是公众的货币,但不是银行的货币。银行的贷款行为确实 给了客户资金,但这个 “资金” 既不是银行原来吸收的存款,也不是银行的超额储备,而是贷款行为 产生的存款。 因此存款也不是银行利用的社会资源。货币银行理论认为存款是银行的资金来源,如果 “居民 储蓄存款持续下降,银行贷款的持续上升,也对货币增发构成压力。如果这种储蓄少增、 贷款多增 的趋势持续下去的话,则可能对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产生影响,也可能迫使中央银行增加基础货币 供应”(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2001)。就银行贷款行为本身而言,贷款的同时对应着存款的增加,存 款对银行贷款行为没有

7、制约,对银行贷款行为的惟一制约是需要持有存款准备金,而存款准备金只 来源于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因此,银行的贷款行为并不直接受存款的约束,存款并非是银行可以 利用的社会资源,恰恰相反,所有的存款都是银行贷款创造的。如果说作为货币的存款为其持有者 提供诸多便利,是一种社会资源的话,那么它是非银行公众的社会资源,是银行提供给非银行公众 的,而并非货币银行理论所理解的,是由非银行公众提供给银行。 (二)“存款准备金” 概念 货币银行理论定义 “存款准备金” 为银行将从存款上得到的资金的一部分存入联邦储备体系 (Fraderic S.Mishkin ,1995)。 “银行对吸收的存款总得提留一定比例的准

8、备金,以保证储户提款,其 他的存款才能用于放贷和投资。 ”(黎诣远,1999)。 “美国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即银行必须以联储 批准的一种形式保存或 “储备” 一部分储户存于银行的资金。其结果是,银行只可以将其所吸收存 款的一部分借给贷款人”(Frank J. Fabozzi ,1998)。 存款是银行的负债,准备金是银行的资产,银行当然不能通过减少负债来增加资产。与银行和 非银行公众的关系类似,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地位也是不平等的,银行的负债是货币,央行的负 债是基础货币,不在一个层次上。银行不可能将自己的债务变为自己的资产。资产负债表要保持 平衡,任何一个主体增加资产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减少其

9、他项目的资产,二是增加负债。因此银行 增加存款准备金(即增加资产)的方式不外乎出售其他项目的资产或增加负债,对于银行总体来说, 只和非银行的中央银行以及非银行公众发生经济交易。第一种增加存款准备金的方式就是向中央 银行出售资产,第二种方式就是从中央银行再贷款或从非银行公众处吸收现金再存入中央银行。 银行投放的现金大于吸收的现金,银行总体不可能长期从非银行公众处吸收现金,单个银行也不可 能长期做到这一点(尽管偶然会出现这种情况 ) , 因此银行总体或单个银行增加存款准备金的主要 方式就是和中央银行进行交易。 对于银行来说,改变存款数量的因素和改变存款准备金数量的因素是不同的,前者是银行和客 户的

10、交易,后者主要是银行和中央银行的交易,因此存款与准备金之间仅仅是一种数字上的比例关 系,存款变动和准备金变动之间是分离的。存款增加相应地要求法定准备金的增加,如果银行总体 现有准备金数量不足规定的法定准备金数量,就需要向央行卖出资产或借款等来得到准备金。 (三)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的理论 货币银行理论关于信用货币制度下的存款货币创造的理论 ,是货币银行理论的核心思想 ,它 是指在客户不提现的假设下,银行吸收了100元 “原始存款”,其中20元 “缴存存款准备金”,剩下的 03 孙国峰: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 由于文章篇幅所限,此处无法引用各中外教科书中的原文,本文此处做了简化。 80

11、元放贷款。客户得到了80元贷款后,用于支付给另一个客户。另一个客户将这80元资金存入 另一家银行,这家银行在缴存16元存款准备金后,放64元贷款。这种行为进行了无限回合后,在 最初存进银行的100元 “原始存款” 全部变成准备金后停止。可以计算出最后银行总体的账户上负 债有500元存款,资产有400元贷款和100元准备金。在货币银行理论中,货币创造是多家银行的 多次行为才能产生的,这同时也是银行的运行。 可以发现该理论的推导过程基于存款、 贷款、 存款准备金等概念,是错误的大综合。货币银行 理论创造出这一理论,正是为了解决既坚持 “用资金发放贷款” 的实物货币时代观点,又不得不承认 存款是银行

12、信用所产生的逻辑矛盾。然而,在实物货币制度和信用货币制度的理论和现实中,这种 “存款派生机制” 都不可能出现。 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观察银行的第一次贷款行为,货币银行理论的货币创造原理如下: 11 客户在A银行存入100元现金,A银行按20 %比例缴存法定准备金。 表1A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 现金80元存款100元 法定准备金20元 21A银行对客户放贷款80元,客户提现后购买在B银行开户的客户的商品,存款划入B银行 (以后经过无数类似的递减回合)。 表2A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 贷款80存款100 法定准备金20元 表3B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 现金64存款80 法定准备金16元 第1

13、步的资产负债表在逻辑上没有错,但后文将论述这在现实中不是基础性的交易,逻辑问题 出在上面第2步的A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根据现实中的会计分录,第二步A银行资产负债表应 如下: 表4A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 贷款80元存款100 + 80 = 180元 法定准备金36元 现金64元 A银行贷款80元的时候,80元的存款货币就同时产生了。A银行再将原先80元现金中的16 元存入中央银行变为存款准备金以应付20 %的准备金率要求。如果客户在贷款后购买商品,A银 行和B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还会发生变化,但已经和本文阐述的货币创造理论无关了。本文指出, 货币创造并不涉及货币银行理论描述的第一步,即表1 ,也

14、不涉及表4之后的经济交易行为(不论 客户得到80元贷款后买多少商品 ) , 而只包括表4的一个贷款行为,货币创造就是银行贷款行为本 身。如果客户刚好提现80元去购买在B银行开户的客户的商品,本文理论也会作出和表2、 表3一 样的资产负债表,但这已和货币创造无关。 在货币创造理论上,原有货币银行理论和本文本质区别在于: 13 2001年第2期 11 对银行创造货币的原理的认识不同 货币银行理论应用的是用超额准备金发放贷款的观点,实际是用资金发放贷款的思路,是实物 货币时代的基本思想。本文则认为货币创造的本质特性是债权交换。银行贷款的实质是银行与客 户间的债权交换,也是信用交换。双方同时增加对对方

15、的债权和债务。反映在双方的资产负债表 上,就是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银行得到了贷款资产和存款负债,客户得到了贷款负债和存款资 产。这种交换对双方都是有利的,银行可以从中得到利差收入,客户付出了利差成本,但得到可以 被其他人所接受的资产 货币。 在货币银行理论关于货币创造的分析中,货币是被贷款贷出来的资金,再被客户存到银行去而 形成的。 “一笔存款以及与之金额相对应的存款准备可以派生出几倍于初始存款的存款总额,这是 过程整体运行的结果;而就其间的每一笔存款和每一笔贷款来观察,都是有实实在在的货币金额 (或如我们习惯所说的实实在在的 资金)为内容的经济行为,没有任何凭空 创造 的意味。 ”“总 之,

16、从银行与顾客的关系上看,任一笔存款行为与任一笔贷款的行为都未 造 出货币。 ”(黄达, 1998) 在货币银行理论的思路里,在贷款和存款之间,在空间上总要隔一个资金(或 “钱” ) , 在时间上 总要分个先后。因此在推理上,总要分析是资产引出了负债,还是负债引出了资产,使本来简单的 事实变成了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的纠缠不清的难题。在现实中,银行贷款时贷款和存款是同时出 现的,这个同时是真正的同时。现金并非某种初始货币形式,都是存款提取产生的,现金或被换手, 或再转为存款,成为存款变动的中间形式。在信用货币制度下,如果银行的资产只有贷款和存款准 备金,那么社会的每一笔存款的起源都是贷款 ,都是由银行贷款产生后 ,被非银行公众相互转手, 中间或许还经过现金过渡而表现着的。如果我们真的调查每一分钱存款的来源,都会确定地找到 对应的那一分钱贷款。如果银行有了资产买卖业务,每笔存款也会对应着银行持有的那一笔资产, 如外汇或债券。 银行贷款产生存款,货币的创造就发生且仅发生在这一行为中。在银行贷款的瞬间,存款货币 就已经被创造了,这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