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9781154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205 大小: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05页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05页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05页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05页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2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铜川市人民医院护理部2015年12月目 录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一、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1 )二、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5 )三、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8 )四、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11 )五、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17 )六、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29 )七、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 32 )八、静脉抽血法操作并发症( 40 )九、动脉穿刺抽血法操作并发症( 43 )十、口腔护理操作并发症( 48 )十一、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 53 )十二、留置胃管法操作并发症( 59 )十三、造瘘口管饲法操作并发症( 61 )十四、胃肠减

2、压术操作并发症( 66 )十五、完全胃肠外营养操作并发症( 73 )十六、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 78 )十七、雾化吸入法操作并发症( 84 )十八、备皮法操作并发症( 88 )十九、伤口换药法操作并发症( 90 )二十、冷敷法操作并发症( 92 )二十一、热敷法操作并发症( 94 )二十二、导尿术操作并发症( 95 )二十三、导尿管留置法操作并发症( 99 ) 二十四、膀胱冲洗法操作并发症( 107 )二十五、洗胃法操作并发症( 109 )二十六、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操作并发症( 117 )二十七、保留灌肠法操作并发症( 122 )二十八、吸痰法操作并发症( 122 )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

3、理二十九、胸外心脏按压术操作并发症( 128 )三十、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操作并发症( 133 )三十一、气管插管术后护理操作并发症( 137 )三十二、机械通气术常见并发症( 140 )三十三、静脉置管术操作并发症( 151 )三十四、三腔二囊管置管术操作并发症( 158 )三十五、血液透析常见技术并发症( 167 )三十六、血管通路并发症( 177 )三十七、急性并发症( 181 )三十八、腹膜透析术操作并发症( 187 )三十九、光照疗法操作并发症( 197 )四十、换血疗法操作并发症( 203 )一、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皮内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注射量小,不得超过1滴

4、量,约相当于0.lml 。主要用于药物过敏试验、疼痛治疗、预防注射及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注射部位: 药物过敏试验:取毛发、色素较少,且皮肤较薄的部位,通常取前臂中段内侧,此处易于注射和辨认。配合镇痛治疗:在相关的穴位上进行。 预防接种:可选用三角肌下缘,如卡介苗、百日咳疫苗等。 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在相应部位的皮肤上进行。由于皮内注射为侵入性操作,可引起疼痛、局部组织反应、注射失败、过敏性休克等一系列并发症。一、疼痛(一)发生原因1 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2 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发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裂样疼痛。3 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

5、过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4 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5 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二)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三) 预防及处理1 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2 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3 改进皮内注射方法: 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嘱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

6、针刺的上方约2cm 处用拇指加力按压(儿童病人让其家属按上述方法配合),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直至局部直径约0.5cm 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的发生。 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 亦能减轻疼痛。4 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5 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液0.lml。6 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7 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8 疼痛剧烈者,予以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二、局部组织反应(一) 发生原因1 药物本身

7、对机体的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如疫苗注射)。2 药液浓度过高、推注药量过多。3 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已污染的注射器、针头。4 皮内注射后,病人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5 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局部发生变态反应。(二) 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水疱、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三)预防及处理1 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2 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4 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5 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发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6 对已发生局部组织

8、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 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 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三、注射失败(一)发生原因1 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婴幼儿、精神异常及无法正常沟通的病人。2 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如穿衣过多、衣服袖口过窄等。3 操作欠熟练:如进针角度过深或过浅,导致针头注射部位不在表皮、真皮之间或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皮内;针头与注射器乳头连接欠紧密导致推药时药液外漏;进针用力过猛,针头贯穿皮肤。4 注射药物剂量欠准确,如药液推注量过多或不足。(二)临床表现无皮丘或皮丘过

9、大、过小,药液外漏,针口有出血现象,或皮肤上有二个针口。(三)预防及处理1 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取得病人配合。2 对不合作者,肢体要充分约束和固定。3 充分暴露注射部位:穿衣过多或袖口狭窄者,可在注射前协助病人将选择注射的一侧上肢衣袖脱出;婴幼儿可选用前额皮肤上进行皮内注射。4 提高注射操作技能。掌握注射的角度与力度。5 对无皮丘或皮丘过小等注射失败者,可重新选择部位进行注射。四、虚脱(一)发生原因1 主要有心理、生理、药物、物理等因素引起。心理方面病人多数无注射史,对注射存在着害怕心理,精神高度紧张,注射时肌肉强烈收缩,不能放松,使注射时的疼痛加剧。此外,病人对护士的不了解和不信任,导致心

10、情更加紧张。生理方面,由于病人身体虚弱,对于各种外来刺激敏感性增强,当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可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出冷汗、摔倒等虚脱现象。2 护理人员操作粗暴、注射速度过快、注射部位选择不当,如注射在硬结上、疤痕处等,引起患者剧烈疼痛而发生虚脱。(二) 临床表现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出汗、乏力、眼花、耳鸣、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严重者意识丧失。多见于体质衰弱、饥饿和情绪高度紧张的病人。(三)预防及处理1 注射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且态度热情,有耐心,使患者消除紧张心理,从而配合治疗;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2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疤痕等部位注射,并且

11、根据注射药物的浓度、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做到二快一慢。3 对以往有晕针史及体质衰弱、饥饿、情绪紧张的病人注射时宜采用卧位。4 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注射,立即做出正确判断,区别是药物过敏还是虚脱。如病人发生虚脱现象,护理人员首先要镇静,给病人及家属以安全感;将病人取平卧位,保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病人清醒后给予口服糖水等,数分钟后即可恢复正常。少数病人通过给氧或呼吸新鲜空气,必要时静推5葡萄糖等措施,症状可逐渐缓解。五、过敏性休克(一)发生原因1 操作者在注射前未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2 病人对注射的药物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二)临床表现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

12、、肺水肿而引起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因周围血管扩张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口唇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因脑组织缺氧,可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二便失禁等;其他过敏反应表现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三)预防及处理1 皮内注射前必须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尤其是青霉素、链霉素等易引起过敏的药物,如有过敏史者则停止该项试验。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史者应慎用。2 皮试观察期间,嘱病人不可随意离开。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异常不适反应,正确判断皮试结果阴性者可使用该药,若为阳性结果则不可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除外,可采用脱敏注射)。3 注射盘内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急救药品,另备氧气、吸痰器等。4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组织抢救: 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 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l ,小儿剂量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隔半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