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泄露现场处置方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780799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氨泄露现场处置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液氨泄露现场处置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液氨泄露现场处置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液氨泄露现场处置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液氨泄露现场处置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氨泄露现场处置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氨泄露现场处置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海量资料 超值下载液氨泄露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特征1.1风险分析氨水与人体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可造成灼伤,发生泄漏容易造成人员中毒,其蒸汽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1.2事故发生装置碳化塔、综合塔和氨水槽。1.3事故的危害程度氨水泄漏可能发生人员中毒、窒息和火灾爆炸危险,甚至引发环境污染事故。1.4事故征兆 A氨罐、氨水管道腐蚀严重,发生氨水泄漏;B设备老化、管道接触不良,发生氨水泄漏;2、应急组织与职责1)事故最早发现者迅速报告班组长或在第一时间向当班调度报告后,迅速展开自救和应急处置,以事故不扩大或不产生此生灾害为准则。人员组成以岗位人员为主,由公司生产调度协

2、调构成。2)事故应急处理由公司负责人、值班负责人、公司生产调度、当班负责人(当班班长)和当班员工组成。公司负责人主要职责1)指挥事故应急处理,确定在场员工每人职责,担负营救、抢修、维持秩序、后勤服务等工作。2)组织营救受害人员,转移、撤离、疏散可能受到事故危害的人员和重要财产。3)划定事故现场的警戒范围,防止事故危害扩大。4)必要时,向110/119报警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应急救援,并协助有关部门应急救援工作。5)决定其它重大应急救援事项。值班负责人主要职责1)协助公司负责人工作。2)公司负责人不在时,代行公司负责人职责。公司生产调度主要职责1)通知所有公司值班人员、公司负责人、TS部经理、公司

3、安全员、消防员、车间负责人、设备管理员、工段长和车间机修工等相关人员到场待命。2)协助公司负责人工作。3)公司负责人不在时,协助值班负责人工作。当班负责人(当班班长)主要职责1)事故发生后,查明原因,营救受害人员、控制事故等处理可处理的事项。2)迅速向值班负责人或企公司负责人报告。3)接受公司负责人指令。当班员工主要职责1)事故发生后,营救受害人员、控制事故等处理可处理的事项。2)迅速向当班负责人或值班负责人或公司负责人报告。3)服从分配、积极负责、不得逃避。4) 其他人员、部门职责参照综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执行。3、事故应急处置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事故最早发现者迅速报告班组长或在第一时间向调

4、度室报告,并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如关闭总阀、切断总电源等。在不同情况下,报警和应急处理先后顺序可适当调整,以事故不扩大或不产生次生灾害为准则。调度室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查明泄漏部位或者发现可能导致更大风险的因素,根据综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响应级别,下达应急处理的指令,同时发出报警,通知“指挥部”成员和各救援队伍到位。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3.2.1查明事故原因,控制危险源 发现氨水泄漏造成中毒事故,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危害程度及波及范围,制定救援方案。组织岗位人员和维修人员一起及时堵住泄漏源,同时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3.2.2泄漏处理氨水发生泄漏时,岗位人员和

5、维修人员立即佩戴防毒面具,做好防护后进入现场。首先察看现场有无中毒人员,若有人员中毒,应以最快速度将中毒受伤者脱离现场;同时检查泄漏部位,关闭所有氨水相关进出口阀门,并将消防水带接到消防栓上,用大量清水喷向泄漏点进行稀释、溶解,根据氨水泄漏的压力和泄漏点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的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粘合剂等)。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立即用堵漏材料实施堵漏作业。在堵漏时如果条件允许,可同时进行倒槽处理。溶解的废氨水收集至应急水池,由泵抽往废水系统进行无害化处理。具体各项设备、设施漏氨措施如下:一、氨压缩机发生漏氨事故1、氨压缩机发生漏氨事故后,先切断压缩机电源,马上关闭排气阀,吸气阀,

6、如正在加油,应及时关闭加油阀。2、应将机房运行的机器全部停止,操作人员发现压缩机漏氨时立即停机并根据自己所处位置,在关闭事故机时顺便将就近运行的机器断电。3、如漏氨事故较大,无法靠近事故机,应到室外停机(按紧急停机按钮),停机后立即关闭所有油氨分离器进气阀及与事故机吸气相连的氨液分离器出气阀。4、迅速开启氨压缩机机房所有的事故排风扇。5、在处理事故时,用水管喷浇漏氨部位,使氨与水溶解,注意压缩机电机的防水保护。二、高压容器漏氨事故处理此类事故,原则是首先采取控制,使事故不再扩大,然后采取措施将事故容器与系统断开,关闭设备所有阀门,漏氨严重不能贴近设备时要采取关闭与该设备相联接串通的其它设备阀门

7、,用水淋浇漏氨部位,容器里氨液及时排空处理。属于此类设备有:油氨分离器、冷凝器、高压贮液罐、集油器、放空气器、蒸发器等。(一)油氨分离器漏氨油氨分离器漏氨后,如压缩机正在运行工作中,应立即切断压缩机电源,迅速关闭该油分离器的出气阀、进气阀、供液阀、放油阀及关闭冷凝器进气阀,压缩机至油氨分离器的排气阀(二)冷凝器漏氨冷凝器漏氨后,如压缩机处于运行状态,应立即切断压缩机电源,迅速关闭所有高压贮液罐均压阀和其它所有冷凝器均压阀、放空气器阀,然后关闭冷凝器的进气阀、出液阀。工艺允许时可以对事故冷凝器进行减压。(三)高压贮液罐漏氨高压贮液罐漏氨后,立即关闭高压贮液罐的进液阀、均液阀、出液阀、放油阀及其它

8、关联阀门。如氨压缩机处于运行状态,迅速切断压缩机电源,在条件及环境允许时,立即开启与蒸发器相联的阀门进行减压、排液、尽量减少氨液外泄损失,当高压贮液罐压力与低压压力一致时,应及时关闭减压排液阀门。(四)集油器漏氨集油器漏氨时,或在放油过程中,都应立即关闭集油器的进油和蒸发器回氨阀。(五)放空气器漏氨放空气器漏氨,应立即关闭混合气体进气阀、供液阀、回流阀、蒸发回气阀。(六)设备液位指示器漏氨设备液位镜漏氨或玻璃管破裂时,应立即关闭液位镜上、下角阀,尽早控制住氨液大量外泄(见图三高压贮氨罐液位计)。三、低压容器漏氨(一)蒸发器漏氨蒸发器漏氨的处理原则:应立即关闭蒸发器供液阀、回气阀、热氨阀、排液阀

9、、并及时将蒸发器内氨液排空。确定漏氨部位,可做临时性处理,能打管卡的采取管卡紧固,减少氨的外泄量。并开启排风扇强制通风,尽量减少机房的氨浓度(见图五)。(二)氨液分离器漏氨蒸发器漏氨的处理原则:应立即关闭氨液分离器的进气阀、出气阀、下液阀、平衡阀,若再放油应关闭放油阀和回氨阀。四、阀门漏氨发现氨阀门漏氨后,应迅速关闭事故阀门两边最近的控制阀,并用堵阀门泄漏专用器具进行堵漏。如容器上的阀门漏氨,应关闭泄漏阀前最近的阀门,关闭容器的进液、进气等阀门。在条件、环境允许时,应迅速开启有关阀门,向低压系统进行减压排液。在处理泄漏事故时,应开启排风扇进行通风换气。五、管道漏氨如发现管道漏氨后,应迅速关闭事

10、故管道两边最近的控制阀门,切断氨液的来源。并采取临时打管卡的办法,封堵漏口和裂纹,然后对事故部位抽空。六、加氨装置漏氨(加氨站)在加氨过程中,加氨装置漏氨,应迅速关闭加氨装置最近的阀门(供氨调节站下阀门)和槽车的出液阀。七、处理漏氨事故时氨的排放如容器设备漏氨,在容器内氨液较多的情况下,必须将容器内的氨液排放到其它容器内或排放掉。氨液的排放分为系统内排放和向系统外排放。向系统内的排放:一般应采取设备的放油管及排液管排放,将漏氨容器的氨液排至其它压力较低的容器内。向系统外的排放,在特殊情况下,为了减少事故设备的氨液外泄,避免伤亡事故发生,将氨液通过串联设备放油管与耐压胶皮管放入水池中,以保证安全

11、。在向外界排放氨液或氨气时,要注意阀门不要开的过大、过猛、防止胶管连接处脱落,造成意外事故发生。3.2.3 抢救受伤人员 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时,应急人员应迅速将中毒者救出现场,尽快将其移至上风向或空气新鲜的场所,保持呼吸道畅通,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清水冲洗污染的皮肤和眼睛,采取紧急措施施行心肺脑复苏或吸氧,立即在监护下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治疗。3.2.4 组织作业人员撤离 当发生氨水大量泄漏时,应组织作业人员撤离,根据风向及泄漏物质的弥散、流动有方向性和规律性,可以根据需要,按照毒物的流向,在远离人群、重要财产设施和相对较为安全的地方设置泄险区,用于吸纳、消除、处理毒物,减少事故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12、3.2.5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考虑毒物的弥散和流动,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毒物的性质和可能浓度采取个人防护。配戴好防护面罩、防化服、胶靴等。采用一定的通风设施和报警装置,备用应急照明、现场急救用品、洗眼器、淋浴装置等设施。非应急救援人员不要进入中毒现场。医务人员可在相对安全区域紧急抢救伤者,同时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中毒的救援人员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3.3事故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3.3.1公司内任何人一旦掌握安全事故征兆或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应迅速向生产调度、上一级或最高负责人报告;必要时,公司负责人向110报警,并应通过电话等形式向当地政府、安监、公安、质监、环保等有关部门报告。

13、3.3.2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在第一时间上报事件的基本情况。报告内容:发生事故的企业名称、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发生事故的地点和时间(年、月、日、时、分);发生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以及涉及范围;发生事故的设备名称、类别、性质、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4、现场处置注意事项4.1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中的注意事项使用防护面具处理事故时,适用于氨含量不大于2%的环境,不能长时间使用,选用的防护面具必须经过定期检测。4.2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中的注意事项A 各类救援器材严格按照标准存放,按照规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测,并进行记录。B 各类防护器

14、具必须经检测合格。C各类抢险器材由所在车间班组进行保养管理。D 所有人员必须能够正确使用防护面罩、安全帽、安全带等常用劳动防护用品。4.3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A 生产岗位出现紧急情况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处理,操作规程不能体现的,要汇报班组长和车间主任进行处理;B 对于出现的不明原因导致的事故和灾害,要迅速通报ES部;C遵守“先救人,后救物;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进行处理。4.4 现场自救和互救的注意事项 A 处理氨水泄漏事故进行救人和堵漏时,必须安排两人以上进行作业,相互照应;B 处理氨水泄漏事故时,无关人员尽量撤离现场,防止发生次生灾害。C 撤离时由所在岗位班组长指挥,防止混乱,班组长对岗位人员进行清点上报。4.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注意事项A 应急处理时,优先选用专业人员或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B 严格落实各类监护措施,明确监护人责任,不得轻易离开现场。C参与救护人员认为防护不到位,且不能解决的不得参与抢险。4.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A迅速按照工伤事故调查报告进行处理,特别是防范措施的落实和整改。B由ES部组织对相关应急救援预案进行评审,对不符合、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订。C对修订后的应急预案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学习演练,并做好记录。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