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97753 上传时间:2017-05-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摘要本文在研究光的折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科学探究 ,归纳和总结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锻炼学生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与技巧, 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激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与别人交流合作、反思评估的意识。关键词: 凸透镜 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二物理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突破这个难点, 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对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一)学情分析1、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多、易混淆, 如:焦距、物距和像距, 实像和虚像, 放大和缩小。规律多, 在不同的物距条件下所成像的性质不同。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初二学生的认

2、知水平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学生分析数据归纳规律的能力不强。而理解并熟练掌握该规律必须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3、凸透镜在学生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如放大镜、照相机和幻灯机的镜头等。学生最熟悉的莫过于放大镜了,而他们又往往认为 ,放大镜只起“放大”作用。对于“成像”,学生是不明白的,或者说是模糊的。(二)课程目标1、通过实验总结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在实验中进一步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含义。3、通过经理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有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三)教学策略新学习的物理概念、规律将进入

3、学生的物理认知结构, 引起认知结构的扩展、更新或重建。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顺序使认知结构的发生改变的方式也不同。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情境,进行支架式教学。1、 重视小孔成像规律,了解实像,倒立的概念在空的易拉罐的底部中央, 用钉子敲个小孔, 蒙上一层塑料薄膜, 这样就制作一个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的景物。让学生观察小孔到物体距离不同时像的特点, 最终归纳出像的特点和物距、像距的关系。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建立描述像特点的概念: 如实像、放大和缩小、倒立等, 认识到像不总是缩小。为以后探究凸透镜成像做好知识准备。2、 通过观察平面镜成像规律,比较实像和虚像的概念通

4、过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认识比较实像和虚像的方法和特点。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而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实像既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 ,也能够呈现在光屏上。3、 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学生对凸透镜成像没有感性认识, 让他们直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 学生往往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探究, 不知道究竟探究什么。让学生拿起桌面上的凸透镜,背对着窗户。观察纸上的一些文字,在发现文字放大的同时,会惊奇地发现纸上出现窗外景物倒立、缩小的像!这是在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前预备实验, 教师应该把凸透镜发给学生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 , 学生认识到放大镜属于凸透镜, 凸透镜不总是成放大的正立像 , 还

5、能成放大的倒立像、缩小的倒立像, 使学生对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有了感性认识。4、 介绍器材,模拟操作1)教师介绍实验用的器材:光具座、光屏、凸透镜、蜡烛等。简单地说一下注意点。2)展示几张烛焰在光屏位置的图片,判断合适与不合适。 3)教师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强调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要“等高、共轴” 。凸透镜成像规律成的倒像,不但是上下颠倒同时左右也颠倒,蜡烛的火焰左右对称不易观察,所以在此将实验装置中的烛火换成 F 型的 LED 灯具,以方便观察。另外,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在傍轴条件下的,所以强调“物” 、 “像” 、“屏”要等高、共轴。通过上述学生上来演示模拟使用器材,对可能出现情况的判断,

6、是为了让学生暴露出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其他学生可以更直观、形象地看到问题产生的原因,从中吸取经验。5、 分析数据,归纳规律教师应充分创设和抓住机会,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数据归纳出科学规律的过程;同时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与人交流,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能自我反思、听取别人的意见,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逐步具有信息交流能力。学生在探究此规律前应该知道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时, 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像有什么不同呢? 这样提问题能使学生知道探究的目的, 能引导学生寻找探究的方法,

7、 比其他提问方法效果好。当学生得到许多实验数据后, 老师这样问学生: “凸透镜究竟能成几种像呢?”引导学生先把像的种类分析出来, 共有四种。继续追问: “在什么条件下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呢?”激发学生进一步分析数据的兴趣。其余类推。由于此实验得到的数据量大, 数据规律不是明显的正比或反比定量关系, 数据中蕴藏的规律属于界定范围的定性规律, 学生从来没有遇到,所以分析数据是本节课的最大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出数据的规律是本节课的关键一环。教师如果直接让学生分析, 学生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引入分析数据的技术工具。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深入分析, 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学生初步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后,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加深对该规律的理解。(四)教学设计的反思与启示从总体上把握前后概念、规律之间的联系, 杜绝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孤立化倾向, 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涉及的基本概念分散开来, 使学生在课堂探究时不必为一些概念花费较多的时间, 让学生集中时间和精力去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规律,这样就能化解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个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这一规律。物理实验应该以简单性为原则,在本实验中为了观察凸透镜成倒像的实质,采用了不对称的图形的 LED 灯组,并且可以建议学生另外设计实验来观察这一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