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话理念的学科课堂教学研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768111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对话理念的学科课堂教学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基于对话理念的学科课堂教学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基于对话理念的学科课堂教学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基于对话理念的学科课堂教学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基于对话理念的学科课堂教学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对话理念的学科课堂教学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对话理念的学科课堂教学研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对话理念的学科课堂教学研究富阳市第二中学林日青成果提要基于对话理念的学科课堂教学研究,回应了社会转型性发展及学校整体性变革提出的要求,针对以往以知识单向传递为特征的“独白式教学”的弊端和当前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学习方式被动、交往形式单调等问题而展开研究。课题从“对话教学”的理论认识入手,寻找对话教学方式的共同要素和基本结构,进而结合中学教学实际,提出了对话教学的研究构想,明确了课堂上对话的基本形式和实践要领,形成了一套对话教学的运行机制,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如:从关注学生的需要出发,创设开放性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关注学生差异,抓住互动学习的机遇,促进多项交流;适时捕捉点拨,

2、引导体验探究,丰富教学资源。此外,还从不同学科特点出发,深入探讨课堂对话教学策略,推进教学向高层次发展,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促进了教学评价机制的转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使课堂教学从预设走向生成,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向走向多向互动,展示了新基础教育的改革风貌,对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关键词对话理念 学科课堂教学 主动参与 多向互动 “基于对话理念的学科课堂教学研究”于2002年3月在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正式立项,历时三年,已基本完成预期研究目标和任务,课题组特撰写研究报告如下。一、问题的提出(一)以往教学中对话缺失问题的反思与批判这里说的“以往教学”,既包括人们经常

3、指称的以知识单向传递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教学”,也包括人们为了克服单纯讲解和传输的弊端而倡导的“问答式教学”,后者虽说是对前者的超越和突破,但并未真正体现对话的精神实质,至多只是把原来是一方独白出来的事实、知识或真理,字面意义地转换成一问一答的形式,教师权威、书本权威依旧,学生仍然没有自主理解和独立言说的自由,真正的对话仍旧没有立足之地。这样,从讲授式到问答式的转变,仅仅只是将原来的“一讲到底”变成了“一问到底”。下面我们就来剖析一下对话在以往教学中的缺场,以及对话缺场带来的危害和弊端。1课堂上独白盛行导致了对话缺失传统教学中的“加时之风”、“题海之术”、“灌输之道”盛行,结果教师累、学生苦、家

4、长难,教学成本(代价)高、效率低。教学走进了“低效率重负担低效率”的怪圈。这种状况下,要谈对话几乎是一种奢侈。自然而然地,“抢时间”“讲效率”使教师独白成了无可非议的“潜规则”,与小学、初中相比,高中教学中的教师独白尤其“顺理成章”。在一些也讲教学改革的学校和地方,虽然看起来教师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然而,只有少数尖子学生能幸运地成为回答问题者,他们渐渐成为“配合”老师一问一答顺利进行的“小明星”,也就是说,在教师独白基础上,添加了“明星学生”独白。一些教师也会安排一点小组讨论,但是,分组讨论中组长或其他“小权威”又无形中垄断了话语权。这样一来,在教师独白加明星学生独白的“二重奏”中,多数

5、学生渐渐被剥夺了参与言说的权力和发展自我的机会。2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呈现出单向性和不平等状态独白盛行无疑会带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关系失衡,这种失衡主要表现在:(1)教师主宰。教学模式逐渐由教师、书本和课堂的“三中心”演化为“五中心”,即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以讲解为中心,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教学价值以应试为中心。“五中心”导致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单向传输的关系,致使学生自学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思想自律能力缺乏。(2)明星“专制”。少数学生的“受宠”导致学生的分化与对立,弱势群体受到双重“压迫”,只能被动发展,得势少数也容易恶性膨胀自己的所谓“主体性”,获得虚假

6、的自我形象。其结果,弱势和强势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都会受到限制乃至扭曲。3独白盛行与“物式”教学“联手”,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及生存质量低下传统教学由于过分强调升学目标和知识本位,使教学的过程异化为只讲教书不讲育人、只见“物”不见人的“物式”教学,具体说来,物式目标成了教学的唯一目标,全盘讲授的物式灌注成了教学的惟一方法,量化评分的物式评价成了评价的惟一手段,整齐有序的物式管理成了组织教学的价值标准。这种物式教学,加上与其相适应的独白盛行,使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言说的自由被剥夺、课内课外自主学习的时间被挪用、自主思维的空间被挤占,学习变成反复机械操练的苦役(高三尤其如此)。学生在这样一种状态下生活,青年初

7、期本应具有的理想、抱负、生活热情、创造精神和想象力,还有社会责任感、人生的自我规划意识与能力等等,都受到严重阻碍,其生存质量堪忧。(二)对话教学的实践依据:学校变革呼唤对话教学1学校变革要求课堂发生转型性变化近20多年来,我国学校教育的改革在价值取向上先后经过了重知识、重能力、重情感个性等非认知因素、重整体素质、重主体性发展的演变,在改革的切入口上也先后经历了学科教材教法改革、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学校整体改革等转换,最后回过头来反思,才发现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关键在课堂,而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最顽固的体现也在课堂!尽管如前所述有不少人有意无意强调课堂上的问答式教学,

8、然而仔细分析,可以看到仅仅由独白式转向问答式是不够的。问答式教学的出现,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或突破,这至少体现在以下三点:(1)教师主导行为由单纯的讲授变为设问、解答、指导等多种行为的综合,因而趋于合理和有效;(2)课堂信息传输由单向的教师面对学生讲授变成了双向的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这样就形成了反馈渠道,有利于效果诊断和教学调整;(3)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多了,表达和表现的面加宽了,集体教学的资源和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发挥了。但是,由于传统的落后的教学观念和行为习惯在教师的潜意识中继续发挥着消极作用,使得问答式教学上述功能和价值没有得到应有体现,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通常

9、是师问生答,提问叫答的对象限于少数人,学生被剥夺了问的权利,师生双方的地位极不平等,学生活动仍然处于被动状态。问答的内容限于认知性问题,缺乏人文关怀。问题的思维含量或智力价值不高,多是将课本的知识陈述转换成问题形式,答案就在书中,且答案往往是预设、惟一和定型的。这样的问答缺少思维的挑战和思考的深度,使学生学习的体验单调乏味,师生都难以感受到学习的尊严与欢乐。课堂要回应学校整体变革提出的要求,必须进行转型性变革,而对话正是切入整体变革的最佳“节点”。所谓转型是指学校的整体面貌、内在基质、实践形态发生根本性变化。与问答式的教学相比较,新型学校的课堂在整体面貌上应当是师生全力投入、自由交往、充满活力

10、的;在内在基质上,学生这一核心要素是一个重要的生命存在,获得了精神生命主动发展的主动权,教师这一要素是与学生一起成长的生命体,其生命质量高低以学生的生命质量高低为依归;知识(或经验或学习主题)这一要素是师生生命成长的重要资源,它以课程教材等形式出现,却与师生的生活世界紧密相连;在实践形态上,它以每一个人合乎人性的成长、以个体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为旨归,教育者期待学生朝着良好社会所预期的方向发展,但又充分尊重每一个个体的自我选择,具体到教学的每一个目标上,不强求一律,为个体自主发展敞开一切发展的可能性,这样一来,它的过程是动态相互作用的,是新质不断生成的。2课堂转型使教学中的平等对话成为必然课堂转

11、型意味着师生平等前提下的教学价值多元和教学方式多样,而教学价值多元化和教学方式多样化又使教学中的平等对话成为必然。对话教学的出现,就是教师单向传输、居高临下、“我说你听”这种状态的终结。用对话教学超越问答式教学,直接的意图是纠偏,而深层的目的是转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存在方式。通过对话教学,为学生由被动听说到平等对话铺平道路,让学生在自由的言说与商谈中,感受自由、体验自由、走向自由。当然,这里说的自由,是理性支配下的自由。二、对话教学的认识与构想(一)对话与对话教学1从教育学意义上理解的“对话” 对话在当今社会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人们在不同意义上使用它。例如,我们说“全球国际交往已经开始由对

12、抗转向对话”、“民众要求政要出来公开对话”等等,这是政治学意义上的对话;商业谈判中,通过对话达成适度的妥协,以求“双赢”,这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对话;课堂及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的一问一答、有问有答,这也被称为“对话”。本项目要研究的对话,是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它既包含着政治、经济及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通过对话实现沟通与交流的意思,同时又有自己更为丰富的内涵。对话不是简单的问答,也不完全等同于讨论。因为问和答的目标是单一化的,是向着被给予的一个目标前进的,讨论则是大家一起谈话的一种方式,在讨论中,目标本身是多元化的,它有自身的一套规则,有一种确定的研讨主题。虽然讨论在教育中有很大的作用

13、,但它不能取代对话。对话,作为一种意识所换来的应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一种教育培养是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作为一项原则激发的是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素质,作为一种精神体验强调的是学生已有经验、正进行经验和可能最终成为学生自身一部分的经验在教学上的重要价值。对话不是一种专门的科目,而是一种渗透于一切教学项目中的最基本和最持久的训练,是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对话的本质在于在自我中发现他人和在他人中发现自己。它的最大阻力是自我的丧失,其典型表现一是以权威的见解代替自己的发现,二是以表演性的自我代替真正的自我。因此,在真正的对话中,学习是双向的(

14、相互的),而不是权威的或由上而下主宰的。对学习者而言,教师的作用不再那样至高无上。学习者不仅有机会说,而且共同决定着对话的形式和内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自由的、开放的对话突破了一人独白、他人独听的僵化局面。由于学生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其学习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对话式的积极参与,只有把思考和行动结合起来,才能提出真正重要的问题和提供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衡量一个人所受教育高低的标准,不再看其掌握知识的多少。如果只掌握一套死板的知识,而不知道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不知道怎样应用,即使得到了完整健全的教育,也不算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应该既知道事物是“什么样子”,又知道它何以是这个样子;既拥有关于事

15、物的真理,又拥有一套如何发现真理的真理。“对话”则是发现真理的重要途径。这就是说,只有具有关于对话意识的特殊知识的人,才是符合新时代发展趋势的人;而只有获得这种知识和人才的教育,才是完整和健全的教育。可以说,对话教育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既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单单是大脑的载体进行培养的;它通过对话,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尊重”,并使学生学会自尊、自信、善于合作、乐于助人、独立自主和坚韧不拔。毫无疑问,这是一种理想的教育,对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这也是一种教育的理想,我们有必要批判性地接受并加以发扬光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强调对话,意味着对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和个体开放心态的倡导,意味着

16、尊重差异和鼓励独特性、崇尚个性和主体性。这些正是有效的、高质量对话的前提。同时它也内含着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的要求,即对教师而言,上课是对话,是交往,而不单纯是劳作;是艺术创造,而不是单向传授;是引领学生探索世界和有创意地理解世界真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向他们展示结论。总之,对话是人类精神交往在教育中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新质”和“新意”生成的重要方式,是发现自我和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教育中的对话,又特别强调以人在对话中的发展为目的、以理解为宗旨、以开放为特征、以民主平等和尊重差异为前提。2对话教学的内涵与特征我们认为,对话教学是体现了尊重差异、重视交流、达于理解、开放与互动、知识转化及意义建构、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等基本精神的一种教学活动形态。对话教学就是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质的教学。对话教学可能以对话方式的教学呈现,但其他方式只要是在对话的精神支配下使用也属于对话教学。对话的精神是与现当代社会民主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