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人间富贵花——论纳兰性德的人生错位毕业论文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749740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是人间富贵花——论纳兰性德的人生错位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不是人间富贵花——论纳兰性德的人生错位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不是人间富贵花——论纳兰性德的人生错位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不是人间富贵花——论纳兰性德的人生错位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不是人间富贵花——论纳兰性德的人生错位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是人间富贵花——论纳兰性德的人生错位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是人间富贵花——论纳兰性德的人生错位毕业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不是人间富贵花论纳兰性德的人生错位 摘 要:被誉为“清代词人之冠”的著名词家纳兰性德,被王国维推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在文坛上影响深远,其词的贡献最为突出。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和痛苦,因此他婉丽凄清、哀感顽艳的词风与自身所处的现实生活表现出明显的错位理想与现实的错位、个性与现实的错位以及身世与现实的错位,同时他也敏锐地感到了封建盛世中潜藏的危机,为他的时代奏响了最后的悲歌。关键词:纳兰性德;人生错位;现实;悲凉词的发展在封建末世清朝出现了中兴繁荣的局面。在清初词坛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才华横溢的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后避太子嫌,改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2、康熙时大学士、宰相纳兰明珠之子。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纳兰在他短暂的一生里,留下三百多首词作,有词集侧帽集(后名更饮水词),渌水亭杂识等,曾辑刻通志堂经解。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人间词话),况周颐则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蕙风词话)2。他的词善用白描手法,直写性情,真挚动人,接近南唐后主李煜的词风。清末梁启超就曾评价道:“容若小词,直追后主”3,其同时代的汉族文人陈维崧亦说:“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而清代陈廷焯则在别词集中说道:“(后主词) 低徊留恋,宛转可怜,伤心语不忍卒读。”纳兰与后主相隔700年,而这种“似曾相识”的伤心,归咎其原因不能不

3、说他们的人生错位。1“错位”的概述错位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离开原来的或应有的位置。举例有二:1、骨关节“错位”;2、名与利使心中的荣辱观、羞耻感发生“错位”。所举两例说明“错位”的两种表现:形式上的错位与内容上的错位。古代文人的人生错位多表现在内容上,即自身的追求与自身的能力或者社会环境产生的错位。对“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南后主李煜的词,王国维云:“词至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1。他的词摆脱了花间词“镂金错彩”的绮靡词风,风格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拓宽了词的表现范围。他在词坛上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极具艺术细胞却不谙政治之道的他,偏偏生在帝王之家,不能不

4、说是一种错位。类似的古代文人的人生错位还有很多。陆游和唐婉一唱一和的钗头凤,隐藏着一个众所周知的爱情悲剧。他俩本是亲上加亲的表兄妹,因唐婉个性率直而不见容于婆婆兼姑母的陆游之母,陆游被迫休妻。唐婉委屈再嫁,虽花样年华却抑郁而终。只剩下“错、错、错”,“莫、莫、莫”,“难、难、难”,“瞒、瞒、瞒”的千古之语。爱情、婚姻、家庭的错位同样令人唏嘘。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为人坦荡直率,旷达内省;风流倜傥的李白,才气纵横,宛如神仙中人。他们不仅想在文坛上熠熠生辉,更想在政坛上据有一席之地,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然而,不论是哪一派当权,苏轼都受到排挤;号称“诗仙”的李白,也不过是玄宗眼里的一个御用文人而已

5、。同样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曾经说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期,这是一个最坏的时期;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任的时代,也是怀疑的时代我们一起奔向天堂,我们全都走向另一个方向!”这正是“错位”的鲜明表达。2纳兰性德的人生错位纳兰的人生有种痛入骨髓的悲凉。他的作品将这种悲情发挥到极致,词作与现实之间划开了一条深深的沟壑。他站在错位的现实中,品味着自己的人生。其中词人作品中最能表现人生错位悲剧的代表作为:采桑子塞上咏雪花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陪,漂泊天涯。寒月悲茄,万里西风瀚海沙。这首看似咏物的词令,是他在陪同康熙皇帝出巡塞外的途中写成的。他打乱了传统

6、咏物诗词的写作手法,造成了一种“错位”手法。在纳兰的眼里,“雪花”被当成牡丹等花儿一起歌咏。以咏花的传统来咏雪,给读者的审美观感造成了一种新奇的错位,同时也是其人生的错位。他以雪花自况,它的根芽不是来自泥土,而是来自天外。雪花和自己一样,不属于这个宝贵荣华的金粉世界,由此发出了“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的声音。他希冀生活在平凡的大千世界,但是却同雪花一样,最终飘落到王府之地,而无力摆脱这种困境。生活必须在这种错位中继续下去,现实让他在荣华富贵的簇拥中虚度光阴,表现出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悲剧情结。结尾处用“寒月”、“悲茄”、“西风”、“流沙”这些苍凉的符号,堆积出悲壮的意境,但情感却戛然而止,

7、透露凄凉到骨的无奈,寒上加寒。21理想与现实的错位211仕途之路 我国古代的文人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将能够“治国平天下”看作人生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生于裘马轻肥、钟鸣鼎食之家的纳兰也不例外。他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严格教育,其父明珠从内务府总管、历部院大臣而至相国、太傅、太子少师,在这样权势赫赫的家庭中,他不可避免地要沿着举仕而入宦的道路走下去。纳兰性德十七岁入国子监就读,二十二岁考中进士,不久授为三等侍卫,并很快地晋升至二等、一等,成为康熙皇帝的御前侍卫。以他的出身,加上皇帝近宠的身份,加官进爵,指日可待之事,可谓是貂耳朱轮,春风得意。康熙皇帝巡视京畿、出山海关、

8、祀长白山、巡五台山、下江南都让纳兰随驾,对他赏识有加。然而伴君如伴虎的生活,使得性本恬淡的纳兰在康熙身边必须时时警醒、步步留心。他的词中常流露出这种情绪,“夜阑怕犯金吾禁,几度同君对榻眠”,“平堤夜试桃花马,明日君王幸玉泉”。日日在君王身边,他如履薄冰,一颗敏感的心深深觉出这种生活的繁累和索然无味。他所追求的是成为一个具有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有着远大抱负和卓越见识的满族青年,而这一切却与现实恰恰相反。他在金缕曲一词中这样写道:“未得长无谓!竞须将、银河亲挽,普天一洗。麟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表明要亲手把银河水引来,将天地冲洗一通,洋溢着书生豪气和少年壮志,表明了他渴望为国家、民族

9、建功立业的宏伟志向,这才是他真正的抱负。他给挚友张纯修写信说,自己“鄙性爱闲,近苦鹿鹿。东华软红尘,只应埋没慧男子锦心秀肠。仆本疏庸,那能堪此”。4他悲愤地高呼自己命运错位而作此词金缕曲赠梁汾: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词的首句,作者表达出自己是狂放不羁之人,并没有为自己出身于“诗礼簪缨”的名门世家,生活在“钟鸣鼎食”的朱衣门第而自豪,而是

10、表达出浓郁的反叛意识以及与顾贞观相逢后产生的强烈的知己感。这种生活带给他的不是满足,而是难以言表的压抑。纳兰性德内心的矛盾以及人生理想不能得以实现的郁闷和愁苦由此可略见一斑。这种苦闷、痛苦只能寄托于词中。在他二十二岁生日时写了一首瑞鹤仙自贺:马齿加长矣。枉碌碌乾坤,问汝何事,浮名总如水。判尊前杯酒,一生长醉。残阳影里,问归鸿、归来也未。且随缘、去往无心,冷眼华亭鹤唳。无寐。宿醒犹在,小玉来言,日高花睡。明月阑干,曾说与、应须记。是蛾眉便自、供人嫉妒,风雨飘残花蕊。叹光阴、老我无能,长歌而已。此时纳兰刚中进士,并授三等侍卫,按说正是人生起步、春风得意之时,但敏感的他已有“是蛾眉便自、供人嫉妒,风

11、雨飘残花蕊。叹光阴、老我无能,长歌而已”的句子,他觉察到了官场的黑暗,人心的险恶,同时又认为“ 浮名总如水”,于是安慰自己,“且随缘、去住无心,冷眼华亭鹤唳”,又暗含了一种及时隐退的思想,可以说是表现了一种极其矛盾的心情,表现词人内心的挣扎,明知山有虎却不能停步。在仕途之路上,已经由不得自己的想法,透出点点心酸和无奈。在他去世后,其知交顾贞观在祭文中说:“吾哥所欲试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随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实造物之有靳乎?”5纳兰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悲凉之情怎能不油然而生?在他的诗词和给友人的信中,这种不满意自己境况的情绪缕缕出现。如金缕曲寄梁汾下

12、阙云:“别来我亦伤孤寂。更那堪、冰霜摧折,壮怀都废。天远难穷劳望眼,欲上高楼还已。君莫恨、埋愁无地。秋雨秋花关塞冷,且殷勤、好作加餐计。人岂得,长无谓。”词中虽不能明确地指出自己惴惴不安、苦闷烦恼的原因,但一种不可名状的寂寞、空虚、凄凉、失望情绪却始终笼罩在他心头。212爱情之途 爱情是人类精神的一种最深沉的冲动,它给人带来欢乐和希望、痛苦和享受。它是人类最丰富也最复杂的情感,它把人的种种体验熔于一炉。纳兰是个挚情挚性之人,他理想中的爱情是能够与爱人厮守在一起。在他短短三十一年的生命历程中,为后世留下了约348首词,其中爱情词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他对爱情执著的追求,使他的词所描写的爱情,别有一

13、种幽艳哀断、凄婉深沉的美。他先后经历了三段坎坷的爱情,先与表妹未能厮守,只能够化作这首:“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翅。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这首减字木兰花表现了情人相遇的心态。有情人相逢,本该有多少知心话要说,然而他们却默默无语。美得像芙蓉花一样的她脸上泛起红晕,低头走开,玉钗抖动,步履含愁。情人相遇,机会难再,忽见她转过回廊轻叩玉钗。词通过极其细微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含蓄地表现了青年恋人无法言传的心境。那绵绵情意中渗杂着的苦涩辛酸有谁能知。原配卢氏婚后三年死于难产,与她从此天上人间,一句“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应久醒矣!料已觉人间无味。”

14、卢氏的逝去,给纳兰留下亘古的悲伤,他把无限的悲凉化为词句,词中少不了“冷清清”的悲凄。与续妻官氏长期分离,也是纳兰所苦恼的,他不是入值宫禁就是扈驾在外,自然不能经常厮守在一起。冷酷的现实与词人的理想那样遥远,失去爱妻的刻骨哀痛使他不得不生活在一种麻木而敏感、现实而虚幻的矛盾之中。对理想爱情的一次次幻灭,使纳兰的爱情词表现出哀感顽艳的凄凉之情。抒发相思的凄苦之情,幽独悠怨,蕴藉绵邈;哀叹爱妻的不幸早逝,悱恻缠绵,字字泣血;女子思春,含婉忧伤,伤春伤离的意绪,流美深婉。尤其是他的悼亡词,更是“一种凄惋处,令人不能卒读。”(顾贞观纳兰词评) 其中卢氏的逝去,是对纳兰的悲剧性格的深化,更是凄苦惆怅。卢

15、氏是“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兴祖之女”(徐乾学纳兰君墓志铭) ,18 岁时与纳兰成婚。卢氏知书达礼,才貌双全,少年夫妻,感情甚笃。他把自己对妻子的种种怀念之思、愧疚之意和悲切之情融于其中,使其悼亡词作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一首浣溪沙更令人神痴意迷: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闲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是首冷暖自知的小词,上片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片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西风冷冷,黄叶萧萧,疏窗闭合,几多萧瑟。由景及人,由物及我。当词人沉浸在愁思之中时,昔日夫妻之间的欢乐生活从脑海中跃出,词人选择了两个当年的“寻常”画面,前者表现了他对妻子的怜惜和体贴,后者则化用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的故事,表现出夫妻生活的温馨与清雅。上片的苍凉突然转入下片的欢乐,由上片的孤独突然转入下片的合欢,只觉得欢乐之情写得越深,背后的孤独之情也就越重。这往日的寻常生活之事,与而今的孤独凄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的漫不经意,如今是多么令人珍念。词人对亡妻的哀悼之情,正是从日常的琐屑之事中体现出来的。每一个平平凡凡的快乐都是弥足珍贵、来之不易的。你若当它只是寻常,失去时便只有悔不珍惜。而青衫湿遍是纳兰在妻子去世后半个月时写的。为抒发自己的哀痛之情,他甚至自度新调,上阙云: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缸。忆生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