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毕业论文-教育游戏软件设计理论方法研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748291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毕业论文-教育游戏软件设计理论方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7毕业论文-教育游戏软件设计理论方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7毕业论文-教育游戏软件设计理论方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7毕业论文-教育游戏软件设计理论方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7毕业论文-教育游戏软件设计理论方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毕业论文-教育游戏软件设计理论方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毕业论文-教育游戏软件设计理论方法研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 士 学 位 论 文题 目 教育游戏软件设计理论方法研究 学 生 指导教师 年 级 2006级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系 别 计算机科学系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5月2摘要:在信息时代,游戏作为新技术和新文化发展的代表,已经成为青少年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深刻的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认知方式。游戏是对现实的模拟,体现了信息时代新文化的需求,它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潜质。同时游戏的强大吸引力,引起了教育者的关注,教育者希望借用游戏的形式,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沉浸其中,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在此背景下“教育游戏”应运而生。关键字:游戏;教育游戏;

2、理论基础目录第一章 教育游戏研究的背景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1.1.1 选题的背景11.1.2 选题的意义1 1.2 教育游戏研究现状21.2.1 国内研究现状21.2.2 国外研究现状3 1.3 研究方法4第二章 教育游戏概述 2.1 教育游戏的定义及相关概念的辨析52.1.1 教育游戏的定义52.1.2 教育游戏与相关概念辨析5 2.2 教育游戏的分类及特征72.2.1 教育游戏的分类72.2.2 教育游戏的特征8第三章 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 3.1 从教育的目的来说103.1.1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103.1.2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113.1.3 “主导主体”式教学设计11 3.2

3、 从游戏本身说123.2.1 游戏的特点及教育意义123.2.2 游戏的分类133.2.3 游戏的教育潜质13 3.3 教育与游戏结合14 3.4 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153.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53.4.2 社会学习理论163.4.3 内隐学习理论173.4.4 多元智能理论183.4.5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83.4.6 体验式学习理论19第四章 教育游戏开发应用模式 4.1 教育游戏的开发模式204.1.1 教育游戏的开发过程204.1.2 教育游戏的开发原则20 4.2 教育游戏应用模式214.2.1 教育游戏在教学中应用模式214.2.2 教育游戏在教学中运用策略22 4.3 教

4、育游戏的效果评价234.3.1 教育游戏的评价方法234.3.2 教育游戏的评价原则24 4.4 教育游戏的优势25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28Abstract 29第一章 教育游戏研究的背景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1.1 选题的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网络游戏是在二者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现代科技的载体。网络游戏改变了原来电子游戏人机对战相对单向的交互方式,网络游戏更强调人与人的交互,更加人性化,它为游戏者提供了一个逼真、多样、互动、平等的虚拟世界,从而作为一种新的娱乐与教育方式迅速发展和普及起来。但是网络游戏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

5、由于一些青少年缺乏自制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中,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教师和家长想尽办法让青少年远离网络游戏,政府也做了很多的努力: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开发防网络游戏沉迷系统等等,但这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是难以避免的。在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上,政府对网络游戏的态度是“疏而不堵”,正确引导,开发有利于青少年的“绿色网络游戏”。在教育领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使得教学不再局限在课堂,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随时随地进行交流、

6、学习。多媒体可把教科书上静态的教学内容变成动态、多角度、视听的课件,使得学习过程变得简单容易、丰富有趣。尽管这样,教育的魅力仍然远远不及网络游戏,同时网络游戏也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价值。一些教育工作者通过对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网络游戏的反思重新提出教育游戏的理念,即把教育内容融入到游戏中,使得学习过程像游戏一样充满吸引力,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1.1.2 选题的意义由于网络游戏对一部分缺乏自制力的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教师和家长又缺乏对游戏本身的认识和对青少年的正确引导,因此以往教师和家长总是想尽办法让学生远离网络游戏,但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方式。网络游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特别是

7、过度沉迷于游戏,为之彻夜不眠、无心工作和学业是非常有害的,有人称之为“网络游戏成瘾症”,它对青年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表现在:1浪费时间。游戏开发商和网吧经营者为了吸引和留住人,在游戏中设置了好多关口和陷阱,使得游戏者一步步沉迷其中,甚至通宵达旦,废寝忘食。2浪费金钱。上网不是免费的,作为一名没有收入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无疑将大大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3危害健康。从生理上讲,由于玩游戏时全神贯注,长时间端坐于电脑前,身体始终处于一种姿态,眼睛长时间注视显示屏,会导致腰肌受损,脖子酸痛,视力下降,眼睛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长时间这样容易引起结膜炎甚至青光眼,而过多地接触电脑,也容易使人过早形成

8、白内障,且身体长期受到电磁射线的辐射,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精神疲惫、食欲不振这些是“网络成瘾症”患者经常出现的症状。同时,正常的饮食规律被打乱,容易造成水分摄人量减少,而网吧环境比较差,透气性不好,影响身体健康。医务专家提醒,长期沉迷网络游戏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可能导致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可导致死亡。4人格异化。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长期玩咫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游戏者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

9、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一旦形成了这种错误观点,便会不择手段,欺诈、偷盗甚至对他人施暴。目前,因为玩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暴力、色情游戏甚至被一些人称为电子海洛因。5心理障碍。网络游戏在满足参与者虚荣感的同时,使他对现实世界产生了深深的隔膜,它促使很多大学生远离人群,逃避社会,希冀躲人虚拟的网络世界寻求庇护。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本来就与他人缺乏沟通,如果沉迷网络游戏,会更加缺乏人际交流,容易引发性格上的孤僻、冷漠、怪异和暴躁等心理问题,产生自闭倾向。另一方面,网络游戏是一种全新的娱乐方式,不可能被禁止。最有效的方式是趋利避害,开发绿色的网络游戏,教育

10、游戏属于“绿色游戏”,对缓解目前网络游戏对一部分青少年造成的不良影响能起到缓解作用。对教育游戏的研究可以改变长期以来对游戏尤其是网络游戏的不客观认识。在传统的课堂中,知识的掌握、运用是教学效果评价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教育游戏过程完全是学习者自己探索的过程,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提供帮助和指导,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育理念,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一方面满足学习者游戏的需要,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可以学会知识,还能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所以开发教育游戏能满足学习

11、者游戏和学习的需求,是解决网络游戏产生的社会问题的最佳方式。同时,教育游戏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前题下发展起来的,它的提出适合教育发展的需求,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观念。所以对教育游戏的研究有着深刻的意义。1.2 教育游戏研究现状1.2.1 国内研究现状在网络游戏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游戏中的一些积极品性已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国外有一些学者尝试用计算机游戏进行教学,如 AliceMitchell和 CarolSavill一Smith的“使用计算机和视频游戏进行学习”, Mareprensky的“基于数字游戏的学习”等。国内也有一些研究者尝试提取计算机游戏的动机,并研究游戏中的策略和规则,希望通过从不同层面研究将计算机游戏应用于教学。国内外关于计算机游戏的教学应用研究为计算机游戏走进教育领域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这促进了教育游戏的产生。近年来,国内关于电子游戏有许多有价值的探讨,在电子游戏的教育应用上也有许多有意义的探索:(l)教育游戏的理论研究现状在早期的论文游戏化学习与电脑教育游戏探微中,提出了学习与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