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与论文写作试卷(.5.14)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97390 上传时间:2017-05-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7.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安全与论文写作试卷(.5.14)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实验室安全与论文写作试卷(.5.14)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实验室安全与论文写作试卷(.5.14)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实验室安全与论文写作试卷(.5.14)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实验室安全与论文写作试卷(.5.14)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室安全与论文写作试卷(.5.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安全与论文写作试卷(.5.14)(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室安全与论文写作 考试题目 (2013-5-14.16 )分数:姓名: 学号: 导师:专业: 参课次数:1. 列出生物实验室五种高危化学品对人体的致毒作用;为确保个人和大家的安全,你在实验室工作时应注意的重要事项,用例证说明。2. 你在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同位素钴 60 打翻在地,应如何处理?实验室一旦发生火灾你将如何应对?3. 如何评价重组生物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如何预防不明病原体在实验室感染人?4. 请说明生物实验室安全水平一级、二级、三级的差别、功能和使用范围?5. 从事科学研究必须知道的重要事项?如何才能撰写一篇理想的科技论文?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说明:本资料包括伦照荣老师前面三个课

2、件 95%的文字和小部分图片,便于复习和查找资料用,文中如有错漏,以课件为准!第一章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要病原体研究很重要,但是危害实验人员!1941 年 ,调查显示美国发生 74 例实验室相关的布鲁氏杆菌感染二战期间,日本在中国进行细菌战的同时, 其工作人员也有上万人感染,数千人死亡!1976 年统计 ,英国医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获得结核感染比普通人高 5 倍1979 年 ,前苏联生物武器研究基地炭疽杆菌泄露造成 64 人死亡2003 年 ,新加坡 台湾以及中国大陆都有明确的实验室感染 SARS 的病例,以及随后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提倡实验室生物安全势在必行!实验室感染的直接原因:1 微生物气溶胶

3、传播2 接种时出错,注入体内3 被动物咬伤 4 注射器喷溅5 离心机事故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点任务是:实验室感染的控制实验室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控制对实验室和感染性材料的管理控制国内外关于实验室安全的相关规定WHO 于 1983 年出版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是第一本具有国际适用性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WHO 于 1993 年又组织了 7 个国家和 WHO 的生物安全专家及官员编写和发布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二版WHO 于 2004 年完成了第三版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的发布,内容上更全面、更科学、更具时代感美国在不断的研究中于 1999 年发布了第四版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及年涉及重组研究的

4、生物安全南(指南) 加拿大于年已发布第二版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欧洲:欧盟法规、英国的生物因子危害程度及防护分类 、德国病原体分类 、法国与比利时和荷兰的感染因子的危害等级分类 、瑞士基于对人和环境危险性的生物因子分类等都在安全问题上进行了具体的规定2003 年了 SARS 给中国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拉响了警钟!2004 年 5 月 GB194892004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正式颁布,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公共卫生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建设上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它标志着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进入了科学、规范的发展的新阶段。第二章 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原则基本概念病原体:可使人、动

5、物或植物致病的生物因子。危险废弃物:有潜在生物危险、可燃、易燃、腐蚀、有毒、放射和起破坏作用的,对人、环境有害的一切废弃物。气溶胶: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粒径一般为 0.001m-100 m 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一级防护屏障: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和个人防护装备等共同构成的防护屏障,用以减少或消除危害性生物因子的暴露。二级防护屏障:实验室的设施结构和通风系统等共同构成的防护屏障,除了保护实验室人员,还能保护周围社区的人或动物免受生物因子意外扩散所造成的感染。生物安全实验室(BSL):通过规范的实验室设计建造、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通过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操作程序

6、和管理规程等综合措施,确保操作生物危险因子的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的伤害,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的实验室。微生物危害等级1 .危害等级(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因子。2.危害等级(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生物因子。3.危害等级(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生物因子。4.危害等级(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疾病,一般不能治愈,

7、容易直接或简接或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生物安全水平危害等级 生物安全水平 实验室类型 实验室操作 安全设备 级 基础实验室一级生物安全水平 基础的教学 研究 GMT 不需要;开放实验台 级 基础实验室二级生物安全水平 初级卫生服务; 诊断 研究 GMT 加防护服 生物危险标志 开放实验台,此外需 BSC 用于防护可能生成的气溶胶 级 屏障实验室三级生物安全水平 特殊的诊断 研究 在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上增加特殊防护服 准入制度 定向气流 BSC 和 /或其他所有实验室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设备 级 高度屏障实验室四级生物安全水平 危险生物因子研究 在三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上增加气锁入口 外出淋浴 污

8、染物品的特殊处理 级 BSC 或级 BSC 并穿着 正压服, 双开门高压灭菌器(穿过墙体),过滤空气 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措施要认识到实验室防护与实验室安全虽然相关,但二者并不等同使用和贮存病原体或毒素的区域应控制人员的出入明确在实验区有人员明确被带入实验区的物质明确被带出实验区的物质制定应急措施制定事故报告方案第三章 生物安全实验室一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 BSL-1适用于具有以下特征的生物因子的操作:已知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并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潜在危害性最小。进入 BSL-1 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通过实验室操作程序的特殊培训,并由一位受过微生物学及相

9、关科学一般培训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监督管理。BSL-1 实验室标准微生物操作准则: 1.实验正在进行或正在操作组织和标本时,实验室主任应限制人员进入实验室。 2.操作潜在危险物和摘下手套后要洗手,离开实验室之前也要洗手。 3.工作区内禁止吃东西、喝水、抽烟、操作隐形眼镜、使用化妆品及储存食物。在实验室戴隐形眼镜的人员应佩戴护目镜和防护面具。食物要储存在工作区外的专用柜子或冰箱里。4.严格禁止用嘴吸移液管,要使用机械吸液装置。5.制定尖锐物品的安全操作规范。 6. 所有的实验操作步骤尽可能小心,减少气溶胶或飞溅物的形成。 7.工作日结束后,应实行终末消毒处理。如有任何潜在危险物溅出时,工作台表面应立

10、即净化消毒处理。 8.所有培养基、保存物和其它系统管理的废弃物,在处理之前应使用经审定批准的净化方法(如:高压灭菌法)进行净化处理。 9.实验室应具备防止昆虫和啮齿类动物在实验室孳生的防护设备。一级屏障1.操作属于生物安全一级的生物因子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装置和设备,如生物安全柜。 2.实验服、实验袍或实验制服,防止便服被污染或弄3. 如果手部皮肤破损或起疹时应戴上手套;要配备可替换的胶乳手套。 4.操作中遇到可能有微生物或其它有毒害物质飞溅出来时,应佩戴保护性眼罩。二级屏障1.BSL-1 实验室应该有控制进入的门。 2.每个实验室应配备一个洗手用的洗涤槽。 3.实验室的设计应使实验室易于清洁,

11、不适合铺设地毯。4.实验台面应是防水的,并且能够耐受中等程度的热、有机溶剂、酸碱及其它用于净化处理台面和设备的化学药品。5.实验室器材设施应能支持预期的承重和使用需要。桌凳、柜子和设备之间的间距应便于清扫。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 BSL-2实验室布局应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人流、物流、信息流应有效分隔。BSL-2 设计要求:1.首先要符合 BSL-1 实验室建筑设计和设施要求2.实验室门宜带锁、可自动关闭。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3.实验室出口应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标识。4.实验室宜有不少于每小时 34 次的通风换气次数。5.应通风,如使用窗户自然通风,应有防虫纱窗。6.应有足够的存储空

12、间摆放物品以方便使用。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外还应当有供长期使用的存储空间7.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个人衣物的条件8.在实验室门口应有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标识。防护设备1.应在实验室内配备生物安全柜。2.应设洗眼设施,必要时应有应急喷淋装置。3.在实验室所在的建筑物内应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三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 BSL-3是一个按特殊要求建造的实验室,适合操作、研究会引起严重的、可能致死的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整个实验室完全密封,室内气压比室外低 40 帕斯卡,处于负压状态,从而避免实验室内部的可能含有病源微生物的气体跑到外面而造成污染。操作准则:1实验器材应避免使用玻璃制品和锐器。2所有的实验、检测

13、操作都必须在指定区域内进行3菌毒种的使用严格执行菌毒种有关管理规定,责任人签订责任书,做到双人双锁保管4实验中不得不使用玻璃制品和锐器时,应通过镊子等工具夹取,尽量避免直接用手接触。5必须使用螺口可密闭的离心管或试管进行离心6实验动物放在负压饲养箱内饲养,每天至少观察 12 次,做好观察记录7. 完成每一项试验(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动物解剖)或转换实验区时都应更换第二层手套,摘下的手套应立即置于盛有消毒剂的容器中。8. 每次实验、检测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对涉及的所有工作区域、仪器设备和试验台面进行清洁整理和消毒处置。四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 BSL-4四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是为进行与危害等级的微

14、生物相关的工作而设计的,根据所使用的生物安全柜的类型和穿着防护服的不同,可以分为安全柜型、正压服型和混合型实验室。在建设和投入使用前,应充分咨询有运作类似设施经验的机构,其运作应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管理之下进行。动物实验室设施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ABSL)设施参照 BSL-1 BSL-4 实验室的要求,此外还应考虑对动物呼吸、排泄、毛发、抓咬、挣扎、逃逸、动物实验、动物饲养 、动物尸体及排泄物的处置等过程产生的潜在生物危害的防护。动物实验设施水平危害等级 防护水平 实验室操作和安全设施 级 ABSL-1 限制出入,穿戴防护服和手套 级 ABSL-2 ABSL-1 的操作加: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15、可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应使用级或级 BSC。废弃物和饲养笼舍在清洗前先清除污染级 ABSL-3 ABSL-2 的操作加:准入控制。所有操作均在 BSC 内进行,并穿着特殊防护服 级 ABSL-4 ABSL-3 的操作加:严格限制出入。进入前更衣。配备级 BSC或正压防护服。离开时淋浴。所有废弃物在清除出设施前需先清除污染 第四章 危害评估生物安全工作的核心是危害评估,也指风险评估。当实验室活动涉及感染或潜在感染因子时,对某一个特定的操作程序或实验进行危害评估,可以帮助正确选择生物安全水平,评估职业性疾病风险、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减少所危险性时间发生。 (评估的意义)危害评估的影响因素病原体的致病

16、性 传播途径病原体的稳定性病原体的感染力量病原体的浓度感染性物质的来源动物研究结果基因技术实验室操作预防措施或治疗方法医疗监督其他危害评估的范围含有已知感染性病原体的物质含有未知感染性病原体的物质含有遗传修饰微生物的物质可能含有(或没有)未知感染性病原体的物质动物研究其他应用(包括操作人本身)第五章 实验室危害第一节 化学品的危害可以根据危险性货物运输规定或化学品本身所具有的危害和危害程度来对危害性化学品进行定义和分类。可以根据化学药品其反应性、不稳定性、燃烧性或健康危害程度来进行分类。可以根据其毒性作用进行分类。暴露途径:吸入:化学品可能引起刺激性、致敏性、变态反应性、呼吸道的疾病或癌症接触:皮肤接触时可能引起化学烧伤、眼结膜炎或全身性中毒食入:危险性化学品可能经口吸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