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732955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 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其主要原因是出于政治军事上的需要,炀帝个人的享乐欲望是其次要原因。没有隋炀帝,运河还是会由别的人来开凿的。这一看法的主要依据是A政治军事中心的南移B南北政权的分裂对峙C江南经济地位的上升D关中地区经济的没落2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两岸建立商店。

2、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从中可以得出A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市的管理制度废除C宋代的市突破时空限制 D新的经济因素出现3明末沈氏农书记载有当地一句谚语:“当的穷,六月里骂长工。”意思是说,在农历六月的夏收夏种大忙季节,务必与长工搞好关系,否则长工闹起情绪来,这一年的收成就成问题了。这反映了当地A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C租佃关系下地主的无奈 D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4元代为了便于强制征调工匠服役,将工入专门的“匠藉”,称为匠户。明代与元代的不同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

3、这种变化A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巩固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C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5虽然明淸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但有确切证据表明,直到19世纪初,中国海外贸易都是顺差,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白银大量流入B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且传统手工业水平高超C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保护,重农抑商的推行D明清时期政治稳定,文化对周边地区辐射力大6明中叶以来,“弃儒从商”日渐成风,以至时人有“士好言利”之讥,而“学者以治生为本”一类观点也多见于明儒论著之中。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动摇 B商业发展影响

4、价值观念C重义轻利观念不断强化 D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7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B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C粮食供应主要依靠北方 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8成都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白瓷、秘色瓷、唐三彩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B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C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91712年,康熙

5、颁发了一份谕旨称:国朝承平已久,滋生日繁令诸省督抚,将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征收丁税)定额。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由此可知清朝初期A农业生产渐趋衰落 B商业税成为政府税收主体C人地矛盾比较突出 D赋税征收方式的重大改变101829年,道光帝谕军机大臣等:“朕闻外洋夷钱,有大髻、小髻、蓬头、蝙蝠、双柱、马剑诸名,在内地行使自闽、广、江西、浙江、江苏渐至黄河以南各省,洋钱盛行,凡完纳钱粮及商贾交易,无一不用洋钱。”这表明当时A开始改变闭关锁国的政策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C清政府缺乏主权货币观念 D外币流入扰乱了资本市场11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棉货输入一度十分强

6、劲,在入口诸货中,除鸦片外,棉货占绝对多数。不久后,英国在华棉布销售出现徘徊不前的局面,其销售份额棉布不及英国海外市场的10%,棉纱的3%,其主要原因是中国A普通民众极端贫困的制约 B传统经济结构根深蒂固C民众内敛式消费观的影响 D传统手工业的优势犹存12陈旭麓认为洋务派不是新生的力量,然而,洋务运动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接生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A嫁接了西方资本主义方式 B推动政府发展民族工业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 D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131869年12月18日,上海新报报道称:“华商富民若在上海兴办船厂,可买西人做成的各种机器。”该报道从一个侧面证明当时中国A已有私人投资近代企业的倾

7、向 B已经兴起实业救国的思潮C传媒界意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 D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流14据记载,“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宁波,上海两处所出土布,运至福建销售,未见合算,而福建本地用洋纱织成之棉布一宗,折价较为便宜,是以人多购置。”材料说明A传统自然经济仍根深蒂固 B西方侵华的方式变为资本输出C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增加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5杭州“张小泉剪刀”在1909年传至张祖盈时,制剪技术在杭已传八代,他以“海云浴日”作为商标,送至知县衙门,并报农商部注册“张小泉剪刀”。此材料可印证A近代商业意识的发展 B近代机器工业的兴起C中国洋务运动的发展 D东南民族企业的发达16“皇帝倒了,

8、辫子割了。”少年瞿秋白用这八个字概括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相对于皇帝倒了,剪辫是更具有观念意义的革命。可见剪辫A使普通百姓感受到革命浪潮的冲击 B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C断绝了清王朝在中国的复辟之路D意味着新思想开始冲击国人的生活171882年清廷解除对火车头的禁令,1886年开平铁路公司成立。1887-1893年唐胥铁路向东延伸至山海关,向西延伸至天津和北京。1889年清廷下诏肯定修筑铁路为自强要策。这反映了A中国开始主动向西方学习 B清政府专注于推动铁路建设C清政府成为近代化的推动者 D中体西用思想获得广泛认可18到1928年底,美、德、挪、比、意、丹、葡、荷、英、法、西等国相继与

9、国民政府签订新关税条约,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将协定税则改为国定税则,将值百抽五税率改为差等税率,税率由5至80共14级。这些变化A使中国真正实现关税自主权 B扭转了中国贸易的逆差局面C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使关税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财政来源191938年10月24日,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组织的“宜昌大撤退”被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从宜岛抢退出的单位,既有金陵兵工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也有大型纺织厂等民用企业,还包括科研单位和文物。日本攻陷宜昌的时候得到的是一座空城。以“宜昌大撤退”为代表的企业内迁A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 B促使西部工业水平领先全国C表明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10、D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201956年,我国三大改造完成后,确立了单一公有制的经济体制,其在微观经济运行的弊端暴露出来。为此,陈云提出以开放自由市场方式引入市场机制的解决办法,结果加剧了粮食供求关系的紧张,最终不得不关闭。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引入市场机制,经济快速发展。据此推知A公有制经济体制存在巨大弊端 B市场机制要与生产环节相适应C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冲突 D20世纪50年代已确立市场经济211960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纠正“左”的错误;1979年,党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指导经济改革运动。这表明A两个“调整”的方向一致 B党和国家面

11、临着生死攸关的抉择C两个“方针”的作用一致 D党根据国情及时调整了经济政策221977年1月,国务院转发关于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报告。同时,提出发展国民经济的十年(19761985年)规划纲要,规定1985年粮食产量要达到8000亿斤,钢产量达到6000万吨。要建立120个大项目,其中有十大钢铁基地、九大有色金属基地、十大油气田等,按照这个规划,19781985年间,基建投资总额相当于过去28年的总和。若照此下去A国民经济比例进一步失调 B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大大提前C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D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23同1978年相比,1982年我国的工农业产值增长326%,经济建

12、设取得的成就已较为明显,而且,失调的经济比重也有所调整,国民经济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逐步展开C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全面展开 D国家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24舒尔茨有一句名言:“一旦有了投资机会和有效的鼓励,农民将把黄沙变成黄金。”中国从1982年连续三年出现了粮食的超速增长,农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增长,终于过上了温饱有余的生活。这主要得益于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25有学者认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

13、拓了巨大空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这主要是基于南方谈话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就2617世纪中期,清政府多次颁布禁海令;同一时期的英国政府则颁布航海条例,积极保护海外贸易。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A经济结构的差异 B中央集权的强弱C思想解放的程度 D海军实力的高低2716世纪以来的世界贸易中,下表三组“商品”在甲、乙、丙三地流动。请判断甲,乙、丙分别是当时的哪三个地区组别甲乙丙商品类别玻璃、毛呢辣椒、番茄奴隶A欧洲、美洲、非洲B亚洲、美洲、非洲C亚洲、美洲、欧洲D欧洲、亚洲、非洲28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说道:“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人(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这种现象反映的是A三角贸易 B价格革命C商业革命 D资本积累29“在铁路和轮船时代到来之前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的可能性非常有限,工业经济意味着主要由国内农业所提供的食物,必先大幅度地增产,此即农业革命。”材料强调的是A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B农业进步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