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小区书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732861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与通信]小区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信息与通信]小区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信息与通信]小区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信息与通信]小区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信息与通信]小区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与通信]小区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与通信]小区书(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朗意智能化1系统概述1.1 工程概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居住条件也得以很大改善。从8O年代末起全国居民住宅的建设标准开始逐步提高,1994年建设部正式提出了小康住宅的概念并且推出了小康住宅设计的标准,不久,国家科委与建设部又共同推进“2OOO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以科技为先导,提高城乡居民住宅的功能与质量,改善居住环境,并认定这将成为跨世纪的科技产业工程。1997年,国家正式进行住宅制度的改革,住宅不再是一种福利措施,而是市场经济中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建设什么样的住宅、已经不是计划经济下下达指标的问题,而是房地产开发商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的商

2、业行为。近年来中国大步跨入了信息化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与通信、信息的关系日益紧密,信息化社会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与工作习惯的同时,也对传统的住宅提出了挑战, 社会、经济及技术的进步更使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变化。于是在小康住宅概念的基础上,生成了智能化住宅的概念。由于中国的住宅多为成片开发按区域管理,采用各种智能化手段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按此顺理称呼为智能化住宅小区。l 项目名称 住宅小区,地理位置位于 交通便利,小区二期周边自然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将是一座高尚舒适的生活家园,工程用地面积 万平米,地上总建筑面积 万平米,总共 幢楼。社区内有 个地下停车场、部分地面停车场、会所等公共配套设施,

3、小区出入口由 个出入口组成。设计原则衡量一个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的成功与否,并非仅仅取决于智能化系统的多少、系统的先进性或集成度,而是取决于系统的设计和配置是否经济合理并且系统成功运行,系统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是否方便,系统或产品的技术是否成熟适用,换句话说,就是如何以最少的投入、最简便的实现途径来换取最大的功效。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设计始终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性整个建筑的各个智能化子系统应能二十四小时运转,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能力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对各个子系统,以电源、系统备份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容错措施。2标准性本方案依照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标准进行。确保系统的扩充性和扩展性,有利于实现投资保

4、障。3经济性在标准化和结构化的前提下,达到到功能和经济的优化设计。4先进性在满足用户现有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各种智能化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不仅在技术上保持最先进和适度超前,而且更注重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5集成性和可扩展性保证整个智能系统总体结构上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实现各个子系统的分散控制、集中统一式管理和监控;总体结构上具有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可以集成不同生产厂商的不同类型的先进产品,使整个智能化系统可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6开放型在总体规划建筑智能系统方案以及进行设备和系统选型时,充分考虑各个子系统之间的集成特性和信息自动化系统进入

5、信息高速公路的可能性。7集散式对于部分子系统要求具有一定的集散性,系统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分散分布,并且由相对独立的单元通过网络互相连接。每个单元可以独立完成局部的监控和控制功能。中央监控单元实现集中管理功能。集散性体现一种容错能力,当网络局部开路时,局部单元仍然可以继续工作。8用户至上本方案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提出的功能需求,确保实用性。小区住宅统计表楼栋号楼层数单元数总户数01#02#03#04#05#06#07#08#1.2 设计依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规范DB32/366-1999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

6、0198-94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DB32/T367-1999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综合报警服务系统设计导则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工作大纲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4-9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90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32/181-1998)建筑智能化

7、系统工程检测规范(DB32/365-1999)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DGJ32/D01-2003江苏省智能住宅小区评估方法DGJ32/TJ02-200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1.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我们认为现代化住宅小区建筑比较完整的智能化系统包括社区/家居安防系统三大防线。各部分都包含若干功能独立的子系统、某些子系统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由此构成住宅社区完整的智能化系统。1社区/家居安防系统l 社区周界防范子系统l 楼宇可视/非可视对讲子系统l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l 停车场系统本方案将根据甲方提出的要求,遵循以上设计原则,同时设计一套符合小区需要的系统,并以最优的配置、最高的性价比对以

8、下系统作出详细的功能说明、配置原则、工作原理、配置清单及工程报价。小区弱电系统包括如下子系统:1周界防越报警系统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3非可视对讲系统4停车场管理系统5室内外管道系统(甲供)1.4 系统总体设计说明系统名称技术要求项目设计备注周界防越报警系统对小区周界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控、全面布防。本系统采用主动式室外探测器与报警主机组成,周界全面设防无盲区和死角,探测设备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符合要求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联动 系统中央控制设备设在安保中心,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联动,报警中心可控制前端设备状态的恢复。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采用16路数字硬盘录象机与数字矩阵主机联网,具备显示、视频移动探测

9、、数字录像、远程登录、资料备份等功能。在小区主要出入口、主干道、周界围墙等进行监视。周界监控采用低照度昼夜固定摄像机与彩色转黑白数码半球摄像机;道路交汇处、小区入口和停车场以及空旷的重要区域采用低照度昼夜固定摄像机; 小区楼栋门口及出入口等重要区域考虑设置彩色转黑白数码半球摄像机; 符合要求与周界报警联动系统联动,当报警发生时,对现场的图像进行复核。可以方便实现联网扩展功能,与周界报警联动系统联动。应能与安防系统中央控制室联网,实现集中管理及监控。系统中央控制设备设在机房中心。非可视对讲系统系统实现全面联网本系统采用非可视对讲系统。符合要求机房中心设管理主机对每个门口机进行全面的控制。采用非可

10、视室内机、门口主机,系统实现全面联网,机房中心设管理主机对每个门口主机进行全面的控制。可实现户与入户门,户与管理处,户与小区入口及小区入口与管理处能双向呼叫对讲。停车场管理系统有进/出通行车辆统一管理,车辆出入口处由保安人员登记遥控放行。设置1进1出停车管理系统,入口处各设置遥控道闸。符合要求1.6各子系统应用技术说明1周界防范系统小区周边采用主动红外探测器,由专业报警接收主机负责警情接收;对小区周界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控如有外界侵入,则闭路监控系统进入自动跟踪状态,并在保安监控中心实现声光报警提示,保安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l 本系统前端在周界围墙上设置低照度昼夜型固定摄像机

11、,在小区的主干道设置低照度昼夜型固定摄像机。l 控制中心采用数字硬盘录像机的系统方案进行控制和管理;l 控制中心可调看所有摄像机的图像;l 控制中心可对录像记录精确至分秒的实现查询、回放和网络传送;l 部分摄像机图像可实现与报警系统的自动联动,联动可人工编程;l 图像信号应叠加汉字及时间字符。l 显示部分采用4台21.5”彩色显示器。3非可视对讲系统采用非可视对讲系统,来访人员通过小区入口围墙机拨通住户分机,住户可与来访人员实现双方通话,确认来访人员;小区管理中心设管理主机,通过网络联网系统可以拨通每个住户,与住户实现双方通话;住户能与单元门实现双方通话;小区管理中心主机能与小区入口实现双方通

12、话。系统功能强大,智能集成程度高,适应性强,设计合理,技术先进,整个系统均以微电脑控制,尤其适合住宅小区。1.5 技术重点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其智能化系统进行常规设计以外,我公司认为系统的设计在以下几个方面要重点考虑。1解决好安全防范问题小区作为智能化小区,对小区内安全要求比较高,因此要解决好小区的安全防范问题。对此我公司的设计思路是:在建立周界报警系统和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基础上,主要着重于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建设,以加强防范。其中以下方面需要特别考虑:周边的管理l 主要强调对地块的封闭式管理,主要由周界防范系统完成。l 根据小区总体平面图,将小区内部与外界进行隔离,在围墙上安装红外对射探测器进

13、行防护,报警信号传输至智能化管理中心。人员的管理小区二期1-8幢共748户。作为一处大型社区,在早、晚及节假日等时间段出入的人员较多,在小区出入口对进入的人员进行管理较为困难,因此建议全天24小时,外来人员进入小区在小区入口需要对讲系统传呼住户后,在得到确认后方可进入小区内。2管网桥架敷设需重点考虑智能化系统运行的效果好坏,管网也具有较大的决定因素,而且作为隐蔽工程,一旦出现问题,直接会对智能化系统的运行产生影响,并且维护也较麻烦,因此我司一向非常重视管网的施工。3系统具有可扩充性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功能越来越多,要求系统要具有一定的可扩充性,可根据开发商和用户的要求对系统进行功能扩充。2周界防

14、范系统2.1系统概述为了小区的安全和便于管理,现有小区多实行封闭式管理,将不安全因素排除在小区之外,而单纯依靠建成的周界栅栏并不能杜绝非法侵入者进入小区,必须配合一定的技术手段提高周界的防范水平。因此,建立周界防越报警系统从技术方面增强对周界的有效管理,实现对小区周边的防护。结合安防设施的技术特点,并从小区智能化系统整体设计考虑,在小区的周界围墙上安装对射式主动红外探测器构成小区的周界防护系统,防范区域合理划分,尽可能做到报警时准确定位。系统由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报警控制主机和小区周界管理主机等设备组成。报警控制主机设置在智能化控制中心,与闭路监控系统形成联动。控制中心通过报警主机对报警信号进

15、行接收,并外接声光警号和显示屏,在报警时实现声光提示报警发生及警情发生地段。并具有联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功能,在报警的同时,进行现场实时录像。2.2 系统框图2.3设计说明2.3.1前端部分小区地块较为平整,因此选用对射式主动红外探测器对周边进行防护。探测器设置根据总体平面图,根据围墙走势,设计在小区周边围墙取直线进行探测器设置,距离一般设置在40米左右,探测器防护距离留有一定的冗余。共设置双光束主动红外对射60米16对。分防区管理正本为了便于发生报警时中心能准确定位,设计分别将每对探测器的防护区域划分1个防区。栅栏设置红外探测器产生误报信号主要是二个原因,其一,探测器安装位置不牢靠,在大风天气自身产生晃动;其二,在探测器保护范围内树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