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坛出新酒”方法是关键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732067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坛出新酒”方法是关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老坛出新酒”方法是关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老坛出新酒”方法是关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老坛出新酒”方法是关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坛出新酒”方法是关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坛出新酒”方法是关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届高三教学工作研讨会交流材料“老坛出新酒” 方法是关键 文言文教学如何做到有效、实效和高效 半塔中学 肖明勇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上课开始我们会补充相关资料和文学常识的介绍,学生整体诵读课文后正音并断句,然后是逐字逐句讲解,接下来是分析文章思想内容、赏析写作特色,最后是指出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这样的教学流程使课堂气氛了无生气,学生也有昏昏欲睡的现象,而且收效甚微。这不得不让我们去思考文言文教学如何做到有效、实效和高效,我想方法是关键。 一、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应

2、以趣味性为导入点,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虽远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但其包含的文化基因决定着它仍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与现代语体之比较,它是源,由流溯源是可能的,但必须讲究方法,先由教师在课堂创设“小情境”,把学生引入创设的氛围,再与学生走进共同创设的“大情境”。文言文这种文学形式,是前人情感的抒发、智慧的结晶。所要传达的声音也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命运遭际和灵魂世界,但这并不是说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毫无关系,否则我们不会通过文字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等古人身上透视出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刚强与孱弱,甚至看到整个民族的症结所在。为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想应尽量将教材和生活靠拢,激起学生感

3、情上的共鸣。是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具体来说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设置“我读我想”的环节,要求学生站在当下的角度,联系实际,发散思考,比如在讲寡人之于国也,可引导学生作一系列思考:办事情要符合规律,有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要把发展生产、满足并丰富人民的生活需要放在首位。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和谐发展”这一战略方针的提出,也就明白了“重视三农问题”的必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百姓的基本生存,才能做到“养生丧死无憾”。这样在让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 二、加强诵读 古往今来学习语文的经验就是大量的熟读、背诵。这种“经验式”的语文学习,符合汉语言学习的规律,历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好方

4、法。历代学者教育家有许多论诵读的经验之谈。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话道出了读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但我们忽略了教学方法的运用,比如诵读的形式除了集体诵读外还可以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以影视作品示范朗读,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完成形象的再创造。对于名句、重要的句子的背诵,我想可以采用假设情境的方法来完成。比如背诵荀子的劝学 情境一: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有位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老师会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情境二:有些学生因一次考试成绩很好,便骄傲起来,轻视学习,这时老师会说语重心长地说:“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5、” 情境三:如果有人赞美年轻一代的能力时,我们可以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同时让学生“入乎其内”,如入无人之境地诵读,学会摇头晃脑地尽情朗读,读出文言文的抑扬顿挫,读出文言文的原汁原味,进而把握课文基本内容,筛选出课文的相关信息。 三、启发诱导学生多加思考,质疑解难 这是学生由自主吸收到自主研究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先疑而后问,要求学生能把握文章最精彩处,也就是最能突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统一的局部,精读细研,研究其遣词造句,研究其句式选择,研究其修辞方法的运用,研究其结构层次的安排,研读在表层语言中深层次的含义,在这些研读之中,设疑而解答,让学生真切体会其与作者表情达意的关系,在

6、这个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辩证分析和大胆质疑的习惯。 如:为学这篇课文能把道理说得那样令人信服,主要是得力于故事,中间部分用较多的笔墨叙述蜀鄙二僧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不是学习,而是从四川往南海去的故事,这里就有学生产生疑问了:这与为学的主题有何关系呢?大家讨论后得出看法: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是以事喻理的写法。可又有学生问:这个故事是如何喻理的呢?经过共同研讨,大家悟出:人的天资等各方面条件有好有差,学问有深有浅,为学做学问,当然有难有易,作者并不否认这一点,而是强调主观的努力。“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肯学不肯学,主观努力不同,难易可以互相转化,只要刻苦学习,困难就可以克服,远

7、大的目标终究可以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过于急迫的想把答案塞给学生,学生就会缺乏充分的时间去作深入的思考。思考缺乏深度,学生就会失去真正的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四、鼓励学生温故知新,敢于创新 针对不同的文章,从学生间学习文章的体会交流入手,师生根据时间的多少,适当安排练习,合作口头写作(如:童趣可让学生讲出自己的童年趣事,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或作书面写作;或用现代文写文中讲述的故事;或用现代文简单写人物的表情、心理(如:唐雎不辱使命,可安排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描述唐雎与秦王的动作、心理、表情等,进一步领悟人物的性格特点)。

8、另外,在文言文阅读中,我们还应帮助学生确立以下三种意识,多练习,积累一定的文言语感。 1、确立文言意识,警惕以今代古。词语有古今异义,句式有古今不同,特别有古今不同,特别是那些古今差别相迥或相微的,极易以今代古。如“中国”古义为“中原地区”,“稍稍”古义为“逐渐”等。又如文言判断句的表达方式,多数不用“是”作判断词,“是”在文言中多用为指示代词,故而碰见“是”字,就要小心分辨。2、确立语境意识。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是阅读中的难点之一。要弄准确它的意义,只有紧扣它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至于对有微小差别的近义词的确认,也只有在一定的句子中才能说清楚。如“恨”字,古代“憾、恨”同义,“恨”常理解为“遗憾

9、”。如诸葛亮出师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句中的“痛恨”应理解为“十分遗憾”,如果理解为现代汉语中的“痛恨”,就不近情理了。但这并不是说,文言中的“恨”都作“遗憾”讲。“商女不知亡国恨”中的“恨”当“遗憾”理解,就又不近情理了:描述“亡国”的情绪,“遗憾”二字如何能担得起来?这个“恨”字便只能作“怨恨、愤恨”讲了。确立语境意识,可以防止定式思维的弊病。3、确立古今相容的意识。阅读文言文要特别注意不能以今度古。没有文言意识不行,但只有文言知识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要完整准确理解文章,非要动员你的所有知识储备不可。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实践的主体,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重视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消除对文言文的“恐惧”,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 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