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武汉市武昌区12届5月调考语文参考答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703021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武汉市武昌区12届5月调考语文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2年武汉市武昌区12届5月调考语文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2年武汉市武昌区12届5月调考语文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2年武汉市武昌区12届5月调考语文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年武汉市武昌区12届5月调考语文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武汉市武昌区12届5月调考语文参考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武昌区12届高三5月调考语文参考答案1C(A入木三分,“谑”读xu;B大快朵颐,“婢”读b;D震撼,“徇”读xn。)2B(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此处要表达的意思是她这样让人无法理解,此处可用“不可思议”。A项,不足为训:指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C项,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D项,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3C(A宾语中心语残缺,在句末加“能力”;B语义重复,去掉“非常”;D句式杂糅,把“引起的”去掉。)4A(句写山的绵延高峻,正与“光滑和高耸的峭壁”相衔接,句对此发出赞叹,句续写竹筏上游人的欢呼,句用比喻写回声之快,句用比喻

2、写回声之美,句总写山水之美,具有小结作用,恰与“几乎把前来接受洗礼的远方游子,都变成了潇洒而又多情的诗人”合为一体。)5C(家春秋是“激流三部曲”,雾雨电是“爱情三部曲”。)6C(文中原句“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表述的是“读书”,而非“书籍”。)7B(此项表述的是文化学术与学问的关系,而非读书与学问的关系。)8D(A原文说的是“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并不是一生只研究一部经书。B原文说的是“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干部甚至于数部”,并不是

3、说必须读的著作只有几部。C所读之书要选得精,并不代表一定要选择经典作品阅读。)9C(沮格:阻挠、阻止。)10D(句写的是胡灐对皇帝的劝谏;句是他的建议;句是皇帝的惠民政策。)11C(“严于律己”于文无据。)12(1)母亲去世他请求回家,没被准许,被提升为礼部左侍郎。(关键词:乞归、擢,句意)(2)宣宗曾经深切告诫他,然而殊遇优待一点也没有减少。(关键词:戒、遇,句意) (3)又说军队到百姓中寻找差役,因此事骚扰百姓,应该停止。(关键词:扰、罢。句意) 13灐历事六朝垂六十年中外称耆德及归有三弟年皆七十余须眉皓白,燕聚一堂,因名之曰寿恺。 【参考译文】 胡灐,字源洁,武进人。生下来头发就是白的,

4、一个月后才变黑了。建文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兵科给事中之职。永乐元年任户科都给事中。 永乐五年(朝廷)派遣胡灐颁布御制的各种书籍,并探访仙人张邋遢,行遍天下州郡乡邑,并暗中查访建文帝在哪里。胡灐因为这些原因在外面时间最长,到永乐十四年才回来。母亲去世他请求回家,没被准许,被提升为礼部左侍郎。永乐十七年又去巡视江浙、湖、湘各府。永乐二十一年才回朝,骑快马到皇宫拜见皇帝。皇帝已经睡下了,听说胡灐到了,急忙起来召他入内。胡灐把听到的所有事情全都报告给皇帝,到四更天才离开。 仁宗即位,召胡灐为行在礼部侍郎,胡灐上奏十件事情,极力进谏说在北京建都不合适请求还都南京这样可以省下南北转运供给的麻烦。仁宗全都赞

5、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宣宗即位,仍旧任礼部左侍郎。(胡灐)第二年来朝廷;于是留任行在礼部,不久又升为尚书。汉王谋反,胡灐与杨荣支持皇帝亲自出征。汉王谋反的事情被平定后,皇帝赏赐(支持亲征的大臣)特别丰厚。第二年(皇帝)在长安右门外赐给胡灐一座府第,又赏给他两个看门人,赏赐四个银章。生日那天,又在他的府第赏赐宴席。宣宗四年代理詹事府事。宣宗六年,张本去世,胡灐又兼任行在户部。当时国家用度渐渐增多,胡灐考虑用度支出不足,免除租税的命令下达,总是受阻挠。宣宗曾经深切告诫他,然而殊遇优待一点也没有减少。宣宗曾在宫中设宴宴请胡灐、杨士奇、夏原吉、蹇义,说:“天下太平无事,是你们四人的功劳啊。” 英宗即位

6、,下诏节省繁多的费用。胡灐于是上奏减少给皇上的贡物,淘汰法王以下番僧四五百人,费用节省了很多。正统五年,山西发生灾情,皇上下诏实行宽厚的抚恤,接着又有让山西采购物资用料的命令。胡灐上奏说皇帝的诏令应该有信。又说军队到百姓中寻找差役,因此事骚扰百姓,应该停止。皇上都答应了。行在礼部的大印丢失,皇上不再追究,命今重新铸一个。不久,又丢了,胡灐被弹劾下狱。不久,大印又找到了,胡灐官复原职,正统九年,胡灐七十岁了,乞求辞官回家,没有被批准。英宗被掳到北方去,群臣聚在朝堂上痛哭,有人提议南迁。胡灐说:“文皇在这里定了陵墓,把坚定不移的决心展示给子孙看。”与侍郎于谦联合在一起,朝廷内外才有稳固的心志。 胡

7、灐先后侍奉六朝皇帝,接近六十年,朝廷内外称他为年高德劭、素孚众望者。等到他辞官回家,家里还有三个弟弟,都七十多岁了,胡须和眉毛都白了,聚集一堂,因而取名“寿恺”。又过了七年才去世,享年八十九岁。被追封为太保,谥号忠安。胡灐生活节俭,为人宽厚,喜怒不表现在脸上,能够委身于人下。在礼部时间长了,上表祝贺祥瑞,于是人们称他本性善于接待。南城人龚谦擅长妖术,胡灐推荐他做了天文生,又推荐通晓阴阳兵法的道士仰弥高,让他守卫边疆,被当时人耻笑。14(1)【答案示例】描绘出了一幅明丽的画面:汀上蘋花盛开,洁白似雪;苕溪青波涟涟,水色如碧。(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首先需要抓住所

8、给的景物的特点,大体把握其基调,如由“白”与“碧”可知此景为乐景,此情为乐情,然后对意境或图景的特点加以概括,再用简略的语言把意境或图景描绘一下即可。(2)【答案示例】对比。(1分)词人将昔日故乡春光的艳丽和今日异乡秋色的萧索进行对比,又以昔日的纵情宴游、意气风发与今日的独倚高楼、落寞消沉进行对比,将怀人的思归之情在节序交替和情事变故中层层演绎出来。(3分) (言之成理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作答时,应先点明表达技巧,通过上下片内容来看,此词主要通过春与秋的对比、昔日的欢乐与今日的落寞的对比表达了怀人的思归之情。15(1)亦足以畅叙幽情;(2)搵英雄泪;(3)小楫轻舟;

9、(4)惟觉时之枕席;(5) 学而不思则罔;(6)君子生非异也;(7)哀民生之多艰;(8)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16AE(B项,“我”对那个中年妇女产生十分浓厚的兴趣的原因是她要与“我”讨论有关“幸福”的问题;C项,“当她长大成人父母的爱了”一句分析有误;D项,无中生有。)17【答案示例】第一次写狗,引出了“那个服饰考究的中年妇女”,为下文故事的发展作了必要的铺垫;第二次写狗,从侧面烘托“我对此人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推动情节发展;第三次写狗,一“夹”细节描写,充分表达了“我”对警察把那位妇女带走的愤慨之情。(每点2分) (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

10、力。作答时,先在文中找出三次写“狗”的句子,然后逐一进行分析。从“我的小狗名叫乔尼正因为如此,在我们占据的那张长椅上,很快就坐上了一位肤色略黑、服饰考究的中年妇女”中,可分析出其作用是引出那个“服饰考究的中年妇女”。从“我”很愿意同她聊下去,尽管我的小狗冻得直打寒战”中,可得知第二次写狗是为了突出“我”此时的心理。第三次写狗时,一个“夹”字体现了“我”的愤慨之情。18【答案示例】待人诚恳。喜欢与人诚恳闲谈,但只满足于对生活表面的了解(或“对生活的了解是肤浅的”)。充满自信,也轻信别人(或“识别不出别人的伪装”)。自以为是,处事不冷静。(每点1分,答全得满分) (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欣

11、赏作品形象的能力。作答此类题,应结合文中对“我”的描写来分析“我”的性格特点。“我”坐在公园里,跟一个陌生的妇女天南地北地聊起天来,当那妇女十分想听一听“我”对幸福的看法时,“我”就立刻对她感兴趣起来并暗自盘算,是否为小说找到了一个人物。这表现了“我”喜欢与人闲谈,但满足于对生活表面的了解。“我只要去大街上走几小时,衣袋中就会装入一个新的题材,这篇文章的人物马上就要出现了”表现了“我”的自信。当那妇女含糊其辞地说起她的“病”时,“我”信以为真,表明“我”容易轻信别人。当警察把那位妇女带走时,“我”没意识到自己上当,反而抗议警察掠走了“我”的“人物”,这表现了“我”自以为是、处事不冷静的性格特点

12、。19【答案示例】示例一:以“被偷”为题不合适。(1)以“人物”为题内涵丰富。一是“我”把那位妇女当成可进入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观察、思考;二是那位妇女把“我”当成“人物”猎获了;三是“我”怪警察掠走了“我”的“人物”,而警察却帮“我”追回了钱包,给“我”以辛辣的讽刺。(2)“人物”是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人物”展开情节,特别是结尾“这个人物偷了钱包”被追回了,既出人意料,又有利于突出作品的中心,深化了主题。示例二:以“被偷”为题合适。“我”自认为对“人物”有深刻的认知能力,反而被偷,表达了对“我”强烈的讽刺之情。以“我”被偷而没有发觉,反衬出那位妇女高超的骗人手段,揭示出对生活的认识不是一件

13、容易的事情的道理。把“我”的被骗与警察的明察秋毫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对“我”的讽刺。(言之成理即可,6分) (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作作答时,不管持什么观点,都要结合文本探究,本题可从三个方面寻找理由:一是“我”的自以为是与被偷事实对比;二是“我”与那位妇女对比;三是“我”与警察的对比。20【答案示例】(1)生命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人生重在经历。(2)人不能有贪欲,贪婪的人最终还是会两手空空(或回到原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的能力。解答写启发类的题目,首先要把握文段主题。文段中狐狸为吃葡萄(得),

14、先“瘦身”(失);吃肥后要钻出来,再次“瘦身”(失)。两次“瘦身”的结果(人生收获) 在于:品尝到了葡萄的美味。得失的主题非常鲜明。然后,就可根据要求和文段内容组织答案了。21【答案示例】杜甫春夜喜雨这首诗是唐上元2年(公元761年)杜甫定居成都,建起草堂时写的。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它抒发了一场春雨激发出来的喜悦之情,寄托着杜甫希望普济天下的博大胸怀。本诗的题目言简意赅,是理解诗意的钥匙。它既点明了所写对象发生的季节春,时间夜,对象雨;又点明了诗人的心情喜。全诗就是紧扣这几点来写的。(4分) (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写题解要紧扣题目,有的放矢。把与本题有关的主要内容告诉读者,为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

15、理解文章的精神。可有可无的或无关的内容都应尽行删去。因此,题解的文字要力求简明扼要,详略得当,一般应控制在几十字到一百字左右。文章长、内容丰富的,题解可适当长些。22【答案示例】公益是一缕阳光,热情投入就能让寒冰融化,给别人一缕阳光就是给自己一丝温暖;公益是一股清泉,真情注人就能汇成河流,给别人一股清泉就是给自己一份润泽。(4分) (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需要注意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形式上要求对例句多加审视,把握其句式结构特征。本题为续写式仿写,从前句可以看出,句子的基本形式为“公益是,就能,给别人就是给自己”。第一个分句需要运用比喻修辞。23【提示】这是一道较为简单的材料作文题。题目所给材料反映的是对未来的分析与思考,重点是说:“未来”到底会怎样,是很多年轻人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由此可知,立意的重点是“未来”。可直接从材料最后一句出发,思考“未来是怎样的”,宽泛立意“未来的样子”,也可从细处人手立意“未来的城市”“未来的学校”,从自己出发立意“未来的我”。另外需注意的是,对于未来的思考应是积极的。 此类题目,在文体的选择上比较灵活。写议论文的话,要先确定论点,然后围绕论点举出恰当的事例,做到论证条理清晰,逻辑分明;写记叙文,则可讲述一个关于未来的故事,具体描述未来的样子。【佳作展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