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9届高三第三次(11月)考试历史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701316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2019届高三第三次(11月)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第三次(11月)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第三次(11月)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第三次(11月)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第三次(11月)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2019届高三第三次(11月)考试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2019届高三第三次(11月)考试历史试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沙市中学 2016 级高三第三次考试 历史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 填写在答题卡上。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卷(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1. 云梦睡虎地秦简中记载的“人民”,可以买卖,且与畜牲、货物并列;“民主”一词则首 见于尚书中,如“天惟时求

2、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百姓”一词则始见于尚书尧 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郑玄注:“百姓,谓百官族姓。”据 此可知A.关于“人民”“民主”“百姓”的释读完全错误 B.古代文献必须得到考古资料印证才能辨别真伪 C.阅读古文献要严谨考证语词含义防止“以今度古” D.古代“人民”“民主”“百姓”含义与今天相同2下表内容是两晋南朝吏部尚书和尚书吏部郎出身高门、一般士族和寒门各占的百分比(吏 部尚书和尚书吏部郎均为尚书省吏部的属员,握有“参掌大选”的实权)。由此表中的信息可 知,当时A中小士族势力彻底衰落B社会阶层固化问题较为严重 C中央集权制度渐趋衰落D门阀政治完全取代官僚政

3、治3 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项羽列诸本纪,将孔子、陈涉列诸世家,为医者、游侠、刺客、滑 稽、货殖、日者专门立传,还记述了周边少数民族、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西亚各国的 历史,并在大宛列传中记载了中国人最早得到关于西方世界的信息。这些记述表明史 记作者A具有可贵的平民立场和广阔的眼光 B在高压政治压力下难以对史料进行精挑细选 C意图以著史求得当朝统治者的青睐 D对野史、少数民族历史、外国历史感到好奇4.唐代三省制的特点是在建立不久就向二省、一省转变,宋元时三省则时立时改,至明朝朱 元璋彻底废止三省,而六部建立后却一直沿用到清朝。造成此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B.精简机构降低成本的必

4、然 C.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D.君主专制日趋强化的结果5.顾炎武在郡县论中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 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下列制度与顾炎武的主张吻合的是A分封制B邦联制C联邦制D共和制6.据明清时期的土地契约文书记载:江西“田骨属掌田者,曰大买;田皮属掌耕者,曰小买。” 江苏“俗有田底、田面之称。田面者,农之所有,田主只有田底而已,均系一田二主”。由 此可以推知A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加强B农民土地私有制占主导 C地主土地私有制受冲击D土地的经营权相对独立7.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总目说:“欧罗巴人天人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 其议论夸作迂怪,亦为异端之尤。

5、国朝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由此可见A.“西学东渐”促成了传统思想的转变 B.认同西方文化价值并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对西学采取选择性的价值认同与学习态度 D.是天朝上国观念在文化上的集中体现8.李贽(15271602)提出“人人皆可以为圣”,马丁路德(14831546)主张“因信称 义”。这些思想A.导致了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崩溃B.促进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D.完成了封建意识形态的近代化9咸丰十年,清廷派怡亲王载垣为钦差大臣在通州与英国代表谈判。条件本已谈好,但是英 国代表夏巴礼要求向中国皇帝面递国书,致使载垣忍无可忍。于是载垣与僧格林沁以“谋

6、反” 罪设计捉拿英法代表共计 39 名。这一事件A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B表达了民众反抗侵略的决心 C使列强侵华逐步深入中国内地D体现了清政府昧于近代外交101936 年,历史学家范文澜以通俗的语言写成大丈夫一书,以“道德与事业并重,而 着重点更在道德”的标准,选取了从西汉到明代的 25 位具有崇高民族气节,勇于为国捐躯的 大英雄,并“希望每个读者也都学做大丈夫”。这体现A评价历史人物应以道德标准B史家通过史料实证重现了历史 C史家叙事彰显了其家国情怀D史家调整历史解释以适应时代11图 1 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银行(由国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银行)发行的抗日票, 图 2 为 1941 年

7、在南京成立的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中储券。对两张钞票的合理分析是A都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广泛认同B都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 C当时使用抗日票体现爱国主义D中储券的流通有利于抗日战争12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 士等代表参加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为副主席。这 表明A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多党政治B践行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 C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D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13.费正清在剑桥中国史中认为:“抗美援朝运动在国内掀起了爱国主义热潮,并且帮忙 巩固了新政权,但是,这只能视为偶然的副产品。干涉行动的消

8、极影响大大超过了这种实惠。” 下列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A.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B.抗美援朝战争激发了爱国主义 C.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利大于弊D.抗美援朝战争延迟了统一台湾的进程14.据国务院第三办公室副主任谷牧回忆:“经陈云(国务院副总理)批示在一五期间,上海 约有270多家轻工、纺织工厂迁往河南、陕西、甘肃等省份,还有一些服装加工、饮食服务业 也到内地生根开花,远的到了内蒙古。”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B有利于调整新中国工业布局 C健全了新中国的工业体系D标志着国民经济恢复的完成151957 年 9 月 14 日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

9、, 在农村实行“包干、包产、包费用和超产奖励”的“三包一奖”制,要求生产队在生产管理 中建立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生产责任制机制,以期建立严格的田间管理制度。这一做法A是对农业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B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铺垫 C纠正了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左”倾错误 D体现了合作社社员的生产积极性高涨16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把整块土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实行分户经营,农民还 在沿用传统手工劳动工具。这说明我国当前的农村经济A依然是小农经济状态B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C有利于解决温饱问题D有必要探索资源的优化配置17.雅典有 27 个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构,每个机构大多由 10 人组

10、成,分管军事、财务、 宗教、工商等具体事务。所有公职人员均从 30 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直接对公民大会或 五百人议事会负责。各种机构内部同样实行集体领导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体现了雅典 民主A.人民主权的特征B.直接民主的特征 C.轮番而治的特征D.分权制衡的特征18. 12 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出现了复兴,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写道:“罗马法披荆斩棘在 丛林中开辟了一条明确的、始终一贯的道路, 这条道路对于权威和财富是有利的。”这反映 出罗马法A有利于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 C是有产者利益的守护者D是欧洲近代各国法律的源头19. 19 世纪前,英国各种公共政策的法案由议员

11、以个人名义提出,议会立法很少给内阁优先 权,而 1811 年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一、周五只讨论内阁提出的“公议案”,后又增至 每周 3 日,相反议员个人却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这种变化A反映了内阁权力向议会的延伸B推动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完善 C说明议会对内阁的影响力增强D说明内阁左右了议会的立法20.有学者认为,“在美国,有权作出决定的只是总统而不是内阁,美国的内阁仅是一个非正 式的总统的咨询机构,即使参加内阁会议的大多数人的意见与总统相左,总统亦可不必采纳。” 这一论点A反映内阁对总统权力的制衡有限B说明总统权力缺乏有效制衡 C表明总统与内阁之间职责不明D符合宪法对总统职权的规定21.富兰克林

12、曾说单独就人性考虑,恶行不是因为遭禁才有害,而是因为有害才遭禁,任何政 府,为了获得和保障人们的幸福,必须有力量和效能。为此我希望,作为人民的组成部分, 我们采取全心全意、高度一致的行动,尽我们力所能及推荐这部宪法,以便将我们的思想和 努力转向安邦治国。对此,各州代表对美国政体进行的设计是A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大权 B州政府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拥有自治权 C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独立平等,互相制约 D宪法规定宪法未赋予政府的权利都属于各州和人民22.马克思说:“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也就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并不 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这说明马克思认为巴

13、黎公社诞生的实际原因是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容纳空间尽失B民族矛盾尖锐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C工业革命与当时生产关系的矛盾D无产阶级开始成为独立政治力量23.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反对十月革命。他认为“如果一国的资本主义尚未达 到阻碍本国生产力发展的那个高级阶段,那么号召城乡工人和最贫苦的农民推翻资本主义就 是荒谬的”。他强调,俄国作为资本主义发育滞后的封建专制国家,这个社会还没有磨出烤 制社会主义面包的面粉。该观点A认识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必然中的偶然 B没有全面分析俄国国情与历史的复杂性 C认识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偶然中的必然 D说明俄国是资本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24.据美国解禁外交

14、文件显示,1972 年夏天,美国人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 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 徒”。这最能说明A日本完全摆脱了对美国的依赖B日本在对华政策上完全违背美国意志 C美日在国际关系上合作与矛盾并存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第卷(共 52 分)二、非选择题(25 题 14 分,26 题 12 分 27 题 14 分,28 题 12 分,共 52 分)25. (14 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历史地位,孕育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家国情怀、天下观念。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传统中国人的认同,除了国之外,还有家与天下。所谓的家

15、, 不仅是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小家,而且还指的是与你的血缘相关的家族、决定你气质的地 方以及特定的宗教或文化风俗。更重要的,乃是有天下,一套普遍主义的价值,天下价 值高于国家的价值。”中国在近代以前,有着悠久的家、国同构历史;而包括周边少数民族 在内,超越于家庭、家族、血缘、国家范畴的,则是天下观念,由此产生古代中国自我认同 的两面性:一方面,存在家国一体、夷夏之辨或华夷之辨,非我族类其异必诛的华夏中心主 义观念;另一方面,以天下意识来包容异族、以夏变夷、化夷为夏、四海一家、天下一家。 这里有孟子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有礼记大学“古之 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欲先齐家者,必先修其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有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有岳飞的“忠 君报国”,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 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许纪霖家国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