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695987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温州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温州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温州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省温州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市九校联盟期末考试联考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市九校联盟期末考试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总分:总分:150 分分 时间:时间:150 分钟分钟 命题:温州中学命题:温州中学 审题:温州二高审题:温州二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8 分,选择题每小题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骨血(xu) 伺候(c) 汗涔涔(cn) 沐猴而冠(gun) B渐染(jin) 锁钥(yu) 煞风景(sh) 泥古不化(n) C镣铐(lio) 瓜葛(g) 潜台词(qin) 人才济济(j) D根茎(jng) 装

2、载(zi) 压轴戏(zhu) 掎角之势(j) 2、下列字形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巉岩 发轫 震聋发聩 不孚众望 B提纲 遑论 艰苦备尝 声名雀起 C纰漏 亲睐 繁芜丛杂 震古烁今 D通牒 恻隐 长年累月 李代桃僵 3、以下划横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道家和儒家不同,因为他们是对农民生活中的不同方面加以理论化。农民生活简单, 思想纯真。【甲】道家从这一点出发,谴责文明,鼓吹返璞归真;把儿童的天真烂漫理想 化,鄙视知识。【乙】道德经第八十章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 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不是对

3、农民社 会的田园诗式颂歌吗?农民时刻和自然打交道,他们爱慕自然。【丙】道家把这种爱慕发 挥到淋漓尽致,同时把属于自然和属于人的东西严格区分:一个是自然的,另一个是人为 的。自然令人快乐,人为给人痛苦。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家荀子评论道家“蔽于天而不知 人”。(荀子解蔽)【丁】道家这种思想最后发展到主张“天人合一”,即人与自 然、与宇宙合一。 A甲 B乙 C丙 D丁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随着西部山区外出打工的壮年人数在不断增加,留守少年的教育问题日趋严峻,有些 孩子甚至整日不学无术,游手好闲。 B某省全面启动了自然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退耕还林,长此以往,该

4、省的森林覆盖 率有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C刘强同学能做到这样宽宏大量、犯而不校,在崇尚个性化、自由化的今天,实在是太 难得了! D我太惊讶了,小朋友们用心做出的手工品,气象万千,绝不雷同,简直让大家瞠目结 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为了解决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市交运集团新 开辟了 20 条公交路线可以直达城市周边区域甚至郊县地区。 B多年后,他终于推出了自己的小说力作,由于他一心盯着小说创作的艺术技巧,使他 在创作上反而失去了很多偶然性和可能性。 C北京时间 2017 年 12 月 1 日晚上 23:00,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

5、了 2018 年俄罗斯世 界杯决赛圈抽签仪式,当晚克里姆林宫的灯火辉煌,显得雄伟壮丽。 D近两年来,各地楼市趋于活跃,投资投机性需求卷土重来,限购、限贷等措施在短期 内将对不合理的购房需求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缓解市场的“恐慌性心理”有积极作 用。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3 分) A 商人重利轻别离 B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C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D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7、下列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求!无乃尔是过与 A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 恐年岁之不吾与 D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8、下列语句

6、重新排序后,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此所谓不能,也不是事实的不能,而是理的不能。 风流是一种所谓的人格美,凡美都含有主观的成分。 离开人的赏识,不能有美,正如离开人的感觉,不能有颜色。 人所不能赏识的美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人所不能感觉的颜色,亦是一个自相矛盾的 名词。 这就是说,美含有人的赏识,正如颜色含有人的感觉。 A B C D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把“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扩 写成一段文字,要求:语句连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50 字。(4 分) 兰溪棹歌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

7、鲤鱼来上滩。 二、现代文阅读(共二、现代文阅读(共2727分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 中国文学语言的起点是在殷商。现存殷商文献有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和尚书商书 ,此外还有存在不少疑问的诗经商颂。这些文献语言可以称之为“殷商古语”,特 点是艰深古奥。虽然殷商甲骨文、铭文、尚书典诰誓命各类文体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 但“殷商古语”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仍存在着共同的形态特征:其语 音是区别于西周方言语音的东方殷商古音;其文字尚处于汉字的草创阶段,有些甲骨文和 铭文字形还不够稳定,甲骨文和铭文之中都有一批不能隶定的文字;其词汇意义非常古老, 在历史形态上比后来

8、的“文言”要早得多;其语法与后世“文言”大体相同,但也会有一 些特殊的语法;除少数比喻之外,“殷商古语”较少运用修辞手法。从各方面来看,“殷 商古语”都体现出它的古老性和原始性,都与后来的“文言”之间存在一条深深的鸿沟。 西周时期存在“殷商古语”和“文言”两种形态语言,西周铭文、周原甲骨文、尚 书周书、诗经雅颂语言因袭“殷商古语”,而易经、国语西周散文、 诗经西周风诗、西周史官格言则采用相对平易的“文言”。前者沿袭殷商文学语言, 后者则是周人通过扬弃“殷商古语”并提炼周人口语而形成的新形态的书面语言。西周沿 袭“殷商古语”有多方面的原因:文学语言本身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商周之际有一批殷 商史官

9、因不满纣王的残暴统治而由商奔周,直接将“殷商古语”带到西周;周初文化水平 远逊于“大邑商”,因此周人对殷商文化有一种仰慕心理;西周统治者对殷纣王与其他殷 商先王采取区别对待的态度,他们彻底否定的是殷纣王一人,而肯定从成汤至帝乙等殷商 先王。西周初年重要文体如文诰、铭文、甲骨文、颂诗都是来自殷商,按照文体形式要求, 西周作家必须运用“殷商古语”进行创作。周人在沿袭“殷商古语”过程中并非完全照抄, 而是有自己的新变,如西周文诰、雅颂诗歌、铭文语言互渗,某些殷商文体语言(如铭文) 在周人手中得到高度发展。 “文言”是继“殷商古语”之后又一种新的语言形态。虽然“文言”在西周属于非主 流文学语言,但它接

10、近民众口语,作者易写,读者易懂。“文言”用语生动形象,自然灵 活,长于叙述和描写,文学艺术性要远远高于“殷商古语”作品,因而它比远离民众生活 口语、日益走向僵化的“殷商古语”有着更旺盛的生命力。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文言” 都有取代“殷商古语”的优越条件。 春秋文学语言的发展大趋势,是“殷商古语”走向没落衰亡,而“文言”方兴未艾,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学语言大变革“文言”取代“殷商古语”,在此时宣告完成。 从春秋铭文可以看出“殷商古语”在春秋时期走向式微,从诗经鲁颂可以看出颂诗 语言由“殷商古语”向“文言”转化,从鲁国春秋可以看出“文言”艺术的提升,春 秋时期这三个语言范本展现了“殷商古语”与

11、“文言”此消彼长的大势。“文言”取代 “殷商古语”,有着宗教、政治、审美风尚以及作家创作心理、社会接受心理等多方面原 因。 在经历了七八百年的辉煌之后,“殷商古语”终于在春秋时期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悄然退出中国文坛,让位于“文言”,从此中国文学语言从“殷商古语”进入了“文言” 新纪元。 (选自商周文学语言的因革及其启示作者:陈桐生,有删改) 10、下列关于“殷商古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为中国文学语言起点的殷商古语,虽还存在不少疑问,但它的艰深古奥的特点是毫 无疑问的。 B自身条件相对“文言”已处于劣势的“殷商古语”在西周时期能居于主流地位,原因之 一是西周统治者历史观中

12、含有具体分析的思想。 C诗经风诗语言因袭“殷商古语”,而易经、国语西周散文、诗经西周 雅颂、西周史官格言则采用相对平易的“文言”。 D西周初年西周作家可以运用“殷商古语”进行创作,周人在沿袭“殷商古语”过程中 并非完全照抄,而是有自己的新变。 1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殷商古语”的古老性和原始性从语音、字形、词汇意义、语法这几方面体现出来, 与后来的“文言”之间存在一条深深的鸿沟。 B西周沿袭“殷商古语”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现象,因为文学语言本身具有稳定性和延续 性。 C因为“文言”比远离民众生活口语、日益走向僵化的“殷商古语”有着更旺盛的生命 力,所以,其文学艺术性

13、要远远高于“殷商古语”作品。 D春秋时期春秋铭文、诗经鲁颂、鲁国春秋这三个语言范本展现了“殷商古 语”与“文言”此消彼长的大势。 12、 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殷商古语”的发展历程。(3 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13-16 题(18 分) 多事芭蕉 张瑞 中国的文人大多是喜欢梅竹兰的,固然这些都是气清晶莹的东西,但用得滥了,反 而匠气,倒是芭蕉,逸气里有着亲切,家常里又带点桀骜之感,反是更讨人喜欢,有一点 真率的东西在里面。 在画里,芭蕉与梅兰竹是不能一列的,倒是与瓜瓜果果的东西颇为投缘。当然,文 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也不单是菜篮子里的瓜果,那是蕴涵着出尘的意味的越是家常的越 是要出尘,也

14、就越具有了禅意。我们看齐白石的大白菜真是好,淡墨浓墨地一勾一染,简 单到不能再简单,但简单里的逸气却又不是人人可为的了。其实,芭蕉较之大白菜,仙气 本来更浓一些,这样反倒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了。齐白石的笔墨有点像汪曾祺的散文,都 是很白菜味的东西,也是很士大夫气的讲究平和淡远的东西,像个遗老似的。丰子恺是弘 一大师的弟子,自然也是慈悲为怀、儒雅温厚一类的人物。丰子恺倒是也真作了些很具佛 性的诗文书画,但我真正喜欢看的,是他那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觉得诗倒仿 佛天生是为画而存在着的,是这样一种浑然里漫溢着的禅意,没有一丝一毫的刻意为之, 较之佛性,更是空灵。这真是好,但仿佛,这样的笔意,有

15、点温润晶莹有余而率性狂放又 不足,也是不适合芭蕉的。倒是书法史上有个“以蕉代书”的人物,酣畅淋漓的,正是蕉 身上的那种气息。说的是那个“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龙蛇走”的疯和尚怀素,于寺 庙旁植蕉百亩,每每大醉之时,便于蕉叶上翻墨倒海,此时,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 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放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 中国人的性情本多拘谨而内敛,能张扬的本就不多,张扬又能张扬出点味道的就更 少。当然,魏晋人是颇为张扬的,但观之总让人觉得有做戏的成分,不够透彻。透彻的也 不是全无,像刘伶,可惜越看就越让人觉得像无赖。率性的文人让人观之可喜,无赖文人 只让人闻之可憎。倒是那个

16、疯和尚怀素更本色一些,破衣袈裟,鞋儿破,帽儿破,芒鞋走 天涯,像极了武侠里的异人,舞墨如泼,洋洋洒洒,又有着方外之人的狂傲,才正是芭蕉 的那种韵味。 不过可惜的是,淋漓如芭蕉者,在画里,往往只有做陪衬的份儿,它们常常是要与 樱桃、枇杷这些明艳的水果为伍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要的是红绿参差的清新可 喜。若是枇杷,则一定要染出色来,芭蕉到底只是一片或浓或淡的背景。 有次读到一则小文,是讲董桥的,题目是“红了董桥,绿了芭蕉”,观之可喜,真 是俏皮得玲珑可爱。董桥的文字,本就像精灵古怪又通身灵慧,本是像极了樱桃。董桥身 上的那现代士大夫气,恐怕也只有用芭蕉托着,才算出味。 当然也有故作风雅的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