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零班)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668822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零班)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零班)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零班)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零班)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零班)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零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零班)(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时间:2018年5月34日上饶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 史 试 卷 (零班)命题人:黄令斌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计48分)1吕氏春秋说:“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昌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氾胜之书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材料反映了古代农业()A注重农业时令B尊重自然规律C重视历法指导D强调精耕细作2明初赋税制度,民田税轻,官田税重,在募役方面为了照顾官田赋役负担,反过来官田役减,民田役重。因此,在土地买卖上,民田价高,官田价低。这一现象()A加剧了土地兼并B增加了赋税收入C减轻了百姓负担D

2、缓和了阶级矛盾3. 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个体手工业4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xie,疏通)”。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目的是为提高商人地位B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C意在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5下列几种经济成分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

3、是()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洋务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ABCD6有史学家认为:连接每个时期独领风骚的城市,就是一部历史的缩影。与下列表述相吻合的城市是()A上海B广州C南京D厦门7马克思曾经说过:“依靠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在促进英国对华出口贸易方面,没有发生丝毫影响”,影响这种出口贸易障碍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工业生产产量不足B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C中国通商口岸数量过少D英国的产品有质量问题819世纪末,洋纱开始大量输入四川,“女子终日纺纱不易一饱”,故多以购买洋纱织布为业,“比户莫不置有布机”,川省“每年输出布匹亦可谓一大宗”。由此可见,洋纱入川()A推动了纺织业生

4、产的优化B造成了纺纱工的失业破产C开启了纺织业商品化进程D实现了织布业的机器生产9著名学者钱乘旦在其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中国近代符合材料中“第三种可能性”的典型事例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10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图是其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哪一史实客观减少了F2()A.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 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建设运动”

5、D.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11“1912年史量才接办了申报,实行西方管理模式,并从美国购进新式印刷机投入生产。1920年,他被推选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多次与欧美报业进行交流。之后他又在申报增设文艺、儿童等栏目。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申报发表文章力挺抗日活动。”以下用不同史观解读该材料,不准确的是()A.从社会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B.从全球史观看,史量才担任报业大会副会长推动了世界报业交流C.从现代化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实行机器印刷、企业化管理D.从文明史观看,史量才在申报力挺抗日活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12费正清和迈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61965)第一部分的

6、标题就是“效仿苏联”。我国学者武力也指出:“从1953年开始,中国同时走上快速工业化和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道路”。以下不可以用来证明该观点的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中国实行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C.中国实行农业集体化 D.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13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对这两项举措评述最准确的是()A.是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14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

7、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下列对这一决定解读错误的是()A.发展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是当今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C.变更了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 D.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和土地经营效益151978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出党的政策必须落实,自留地上桃树不能砍的文章,对浙江某地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行为进行了批判;次日,头版再刊鼓励社员经营正当家庭副业的文章,批评了四川某地干涉社员发展正当家庭副业的错误做法。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某些地方对国家农业政策的执行

8、出现了右倾现象其政策导向上透露出国家将对农村政策进行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认可党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A. B. C. D.16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变化主要源于()A.适应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 B.适应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C.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调整 D.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17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说道:“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人(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

9、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这种现象反映的是()A三角贸易 B价格革命 C商业革命 D资本积累18马克思认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人类社会历史经历了由“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促成这一“转变”的动力是()A新航路的开辟B工业革命的开展C世界市场的形成D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19有历史学家指出:“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此变化源于()A.西欧发生的“商业革命” B.“海上马车夫”荷兰沟通世界C.蒸汽轮船用于远洋航行 D.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的海上探险20郭家宏在从旧帝国到新帝

10、国中认为:“英国政府开拓殖民地的动机是为了商业与财富,并非为了领土扩张,所以英国在政治上对殖民地的控制比较松弛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第一帝国正式解体。”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不重视对外殖民扩张B.英国海外殖民扩张更关注对殖民地的经济掠夺C.英国不重视控制殖民地是美国获得独立的主要原因D.英国的殖民动机与管理政策是导致第一帝国解体的主要原因21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对以下图文中白银流向和世界贸易地位解释正确的是() A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是美洲从欧洲购买工业用品B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

11、位,传统商品具有强大吸引力C英国占据了世界贸易支配地位,将欧洲贸易扩展到全世界D中国和印度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成为白银主要的流入国2218世纪前期和中期的英国,科学家主要是些实验家,并且多半是从实践中来的工程师、仪器制造者和工匠。伯明翰的太阳学会,曼彻斯特的曼彻斯特学会纷纷涌现,会员都是些注重实用的人。他们组织科学团体,建立自己的学校,广泛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研究更加普及,科学学术活动日趋高涨。英国的这些变化()A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人才基础B发明机器成为社会生产的必然趋势C奠定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历史地位D开始了英国教育领域的近代化进程23.下表反映了19世纪世界贸易总额的发展趋势。对影

12、响该现象形成的因素表述正确的是()两次工业革命的相继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最终确立交通运输方式的革新进步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普遍建立A. B. C. D.241874年1月1日,经营了274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1898年,刚组建8年的洛克菲勒石油托拉斯产量已经占美国精炼石油总量的84%,并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两大公司命运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的发展B.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垄断组织的推动D.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型二、非选择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婚恋观的嬗变折射出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据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材料二在民国时期人们婚恋观的变革中,一个重要的进步就是,青年人对于婚姻的目的已经由以前完全的传宗接代向追求两情相悦和两性的自然结合转变。据刘超青年婚恋观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