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练习题答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68196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练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练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练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练习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练习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练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练习题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练习题二一、语言基础:1答案:B(A压根儿y C削发xu哽咽y D拓本t殷红yn) 2、2.答案:C (A臧否p其余读fu;B 片约pin 其余读pin D散场sn其余读sn)3.答案:B(股鼓、复覆)A(惮殚)C(换焕)D(渡度)4、4.答案:C(A,“明查秋毫”当作“明察秋毫”,“豪不利己”当作“毫不利己”;B,当作“畅销”;D,“盛晏”当作“盛宴”。) 5、5.答案:D(色厉内荏:指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贬义词。B项成语与“让人”重复,语法错误。C项:三家才能“鼎足”,对象用错)6、6.A(期期艾艾:说话不流利。“ 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与后面“笑”重复,语法错误。陈陈相因:比喻沿袭

2、老一套,没有改进。一挥而就:指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7、7.答案:B(一言九鼎:一句话的作用很大。 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话。 大言不惭:说大话不知道害羞。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8. 答案:A(不置可否:不说对,也不说不对)9.B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A“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对象用错。 C、既不是指人,也无“悔改”之意,不恰当。 D“左右逢源”有两种意思,一是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褒义;二是比喻处事圆滑,贬义, D句重在“说”,两种意思都不恰当。)10.答案:D。 1A“虚报数字”应该在“欺骗上级”之前; B“发现”应该在“讨

3、论”“解决”之前; C“210辆消防车”不能与“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搭配。11.:C。 A,看关联词位置是否恰当,关键在于前后句子的主语是否一致。主语一致,关联词放主语后;不一致,关联词放主语前。例A中前句主语为“我”,后句主语为“反对过他的人”,主语不一致,因此,关联词“不但”应放于“我”之前; B,前后句子主语皆为“中药”,关联词应放于“中药”之后; D这类病句基本出现在递进关系的复句中,关键在于认清哪层意思更进一层。“人类艺术宝库的珍品”比“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更进一层。12.答案:B。 A,“交售了六万斤大米”比“不吃供应粮”更进一层; C和D均属于强加关系,这类题前

4、后并没有必然的关联关系,而强加关联词,辨析时应重点分析是否有必然的关联关系。 13.答案:C; A,则明显是三重否定表否定,结果为“大张干活不积极”; B和D都是将反问句和多重否定句搅在一起,须牢记反问也为一重否定。例C、例D都是两重否定加反问,结果变成三重否定,需要去掉一重否定。14.答案:A。 B和C“能否”“是否”诸词皆包含能与不能、是与不是两个方面,后文必须涵盖这两方面。例B中“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的是“能培养四有新人”,同样例 C中商品包装要“美化”,才可能“激发顾客的购买欲”; D,句首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是这类病句的特点,句首常出现的介词为“

5、对于”“经过”“通过”“由于”“随着”等,例D中去掉“对于”。15. 答案:B。 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 指称或数量 -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 单音节定语。需注意两点:同类性质的定语中,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同类性质的定语中,长定语放在短定语前。16.答案:c。多项状语排列顺序当是:时间-处所 范围-情态-对象。17.答案:C; A,“摄影”不能与“测量、分析、研究”并列,因为它是名词; B,句序当调整为“不仅种下的主要是晚秋贡梨的树苗,而且能回忆京郊地区的绿化建设”; D,“发扬文化”搭配不当。 18.答案:C,“从而”一词的使用

6、使句子的意思与一文矛盾。二、文言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922题 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愿王弃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夏以归。 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

7、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嚭政。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宴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

8、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 (节选自史记勾践世家)注:逢同:越过大夫。鲍氏:齐国大夫鲍牧。伐柯者其则不远:语自诗经,意思是用斧子伐木来做斧柄,样子就在眼前。甬东:地名。1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 让:谦让。 B. 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 若:你 C. 请成越王曰 跟讲和。 D. 吾置王甬东,君百家 君:统治,治理。答案:

9、 A让:责备。2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乃数与子胥争越议 B. 伍员貌忠而实忍人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位尊而无功 C 不备伍员,员必为乱 D. 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答案: B连词,表转折,但是 A副词,于是,就;副词,才。 C动词,成为;介词,替。 D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2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伍员谏吴王释齐灭越,吴王不听,伐齐取胜后,更不听伍员一句忠言。 B. 吴王始终听信太宰嚭的谗言,认定伍员欺君,于是赐属镂剑让他自杀。 C. 四年后,越趁吴国力衰微伐吴,大胜,

10、迫使吴王向越国求和。 D. 勾践不忍心灭吴,而范蠡力谏越王,说等了二十多年上天才将吴赐越,毋忘会稽之耻。终灭吴。答案: B吴王并非自始自终听信太宰嚭的谗言。太宰嚭等进谗言,“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后来听说伍员“托子于鲍氏”,才大怒。22翻译: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史记勾践世家) (2) 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史记勾践世家) 答案:(1)大王以前打算讨伐齐国,伍员极力劝阻,后来有战功,因此反而怨恨大王。(2)现在君王高抬贵足而惩罚我(穷困的臣子),( 穷困的臣子)我绝对听从您的命令。参考译文: 吴王要讨

11、伐齐国。伍子胥劝阻说:“不行。我听说勾践吃饭不吃两样菜,能和老百姓同甘共苦。这个人不死去,一定会成为吴国的祸根。昊国有了越国,是心腹大患;齐国对于吴国,只是像疥癣一样的小病。希望大王放弃出兵齐国,先去进攻越国。”吴王不听,就去讨伐齐国,打败齐军于艾陵,俘虏了齐国的高张和国夏而回。吴王责怪伍子胥。伍子胥说:“大王不要太高兴了!”吴王发怒,伍子胥想要自杀,吴王听到后制止了。伍子胥说道:“君王不听我的规劝,三年后,吴国恐怕要成为一片废墟!”太宰伯嚭听了这话,就多次跟伍子胥争论对付越国的策略,他还趁机(在吴王面前)说伍子胥的坏话:“伍员表面上忠诚,实际上却是个狠心肠的人,他对自己的父兄都不顾,怎能关心

12、大王 呢?大王以前打算讨伐齐国,伍员极力劝阻,后来有战功,因此反而怨恨大王。大王如果不防备伍员,伍员一定会作乱。”后来太宰伯嚭和逢同串通一气,在吴王面前进伍子胥的谗言。吴王开始不相信于是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不久)吴王听到了伍子胥把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教养,才大发怒火说:“伍员果真欺骗我!”(待到伍员)完差返回吴国,吴王派人赐给他一把“属镂”剑来让他自杀。伍子胥大笑说:“我助你父亲称霸,又拥立你,你当初想要分半个吴国给我,我没有接受,没过多久,如今你反而听信谗言诛杀我。唉,唉,你一个人必定不能独自立国!”并告诉使者说:“一定要挖取我的眼珠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上,用来观看越军的入城!”这时,吴王任用

13、太宰伯嚭执政。 这以后四年,越国再次讨伐吴国。吴国的士兵和民众疲惫不堪,精锐部队都在和齐、晋的战争中牺牲。而越国大破吴国,越国于是又把吴王围困在姑苏山上。吴王派公孙雄裸露肢体,跪地前行,向越王求和说:“失势无援的臣子夫差冒昧地吐露心里话,以前曾在会稽得罪了您。当年我不敢违背您的命令,能够和您讲和,放您回去。现在君王高抬贵足来惩罚穷困的臣子,穷困的臣子绝对听从您的命令,想来(您)也会像(我)当年在会稽对您一样饶恕我的罪过吧?”勾践下不了狠心,想答应他。范蠡说:“会稽的事,上天把越国赐给了吴国,而吴国不去拿它。今天,上天把吴国赐给了越国,越国难道可以违背天意吗?况且,君王一大早就上朝,很晚才休息,不就是为了吴国吗?谋划了二十二年的事,一旦要放弃它,可以吗?况且上天赐予而不接受,会要受到上天的惩罚。诗经上说:砍伐一个新的斧柄,它的样子就在手头,您忘记会稽的灾难了吗?”勾践说:“我想听您的话,但我实在不忍心如此对待他的使者。”范蠡便击鼓进兵说:“君王已经把政事委托给管事的我了。(吴国)使者赶快离开,如果您不这样就将荻罪!”吴国的使者流着泪走了。勾践怜悯他,就派人对吴王说:“我把您安置到甬东,统治一百户人家。”吴王辞谢说:“我老了,不能服事君王了!”于是自杀。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