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667689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第I卷 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 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 有利于家族凝聚力的加强D. 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2.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宗族的族长拥有法律规定的特殊权力,如主持家族事务、规约族人行为、裁判族人

2、纷、维护纲常礼教以及管理和分配族田和其他共有财产。据此判断,族权A. 来源于君主专制制度B. 以伦理纲常为理论基础C. 与宗法制原则相一致D. 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下归一,咸阳跃升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咸阳横跨渭水南北两岸,北岸是以咸阳宫为主的宫殿区秦始皇在此以咸阳宫为中心,仿建了六国宫殿145座,每座宫殿都有复道和咸阳宫相连,众星拱月,鳞次栉比秦始皇如此设计北岸宫殿的意图是A. 彰显财富,发展商业B. 天下归一,皇权至上C. 天下共主,尽享极乐D. 君临天下,思想控制4. 5.图为雪夜访普图,画面展现的是宋太祖赵匡胤雪夜走访宰相赵普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A. 宰相权力被分

3、割并受监督 B. 宋太祖礼贤下士求策问计C. 文职官员的地位日益突出 D. 陈桥兵变经过了精心策划5.有学者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大臣行政,从直接的者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该学者认为军机处的设置A.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C. 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D. 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6.“希腊民主城邦的宪政决定了普通公民具有在公共场合发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任何人都是不可少的要学会如何辩论,这就要求有一种较高层次的教育。”这表明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宪政A. 推动了自由观念的形成B. 提高了公民的参政积极性C. 有利于

4、提高公民的素养D. 促进了民众辩论水平的提高7.古代雅典人有着和现代人非常不同的关于“个人自由”“个人权利”的观念。一旦个人自由与共同体的利益也就是与民主政治发生冲突,个人的自由就会受到压制。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 自由和权利与现代人完全不同B. 城邦集体利益高于个人自由C. 民主政治与个人自由根本对立D. 公民平等参与城邦集体事务8.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指出: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凡是皇帝批复中的命令,在审理案件时的裁决,在诏令中的规定,当然都是法律,所有这些统称宪令。由于它们是普遍的,无疑地对于一切人都有约束力。材料信息反映了罗马A. 法官按照皇帝的批复审理案件B. 法律形成了完整体系C

5、. 法官判案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D. 君主的权力得到加强9.近代欧洲存在着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成文的法典为表现形式,以民法为典型,以演绎为思维特点;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普通法为基础,以归纳为思维特点。据此可推知A. 欧洲法律体系都是罗马法的延续 B. 地理环境决定了法律体系的特点C. 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 D. 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重要意义10.1839年,时年20岁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当时俄国沙皇的长子亚历山大二世相爱,引起了议会的不满,要求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二世的界限,这场爱情最终以失败告终。议会对国王婚恋生活的干预表明A. 议会与王权的斗争依然存在 B.

6、 议会权威高于国王权威C. 国王作为国家象征而存在 D. 传统等级观念十分浓厚11.18世纪初期,在汉诺威过惯了小朝廷生活的德意志君主乔治一世父子,依据王位继承法先后继任了英国国王,他们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大臣们有事不再找国王,而是自己先商定对策,然后再提交国王认可。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 已经建立了责任内阁制政府B. 限制王权获得了重大进展C. 出现君主立宪制发展的良机D. 尊重外国王公入主的传统12.2017年7月,美国参众两院以俄罗斯涉嫌干涉美国总统选举为由,分别以98:2和419:3通过了制裁俄罗期的法案,尽管总统特朗普认为对俄制裁法案有明显缺陷,但他并没有否决此法案。据此可知,美国A.

7、 总统无权否决参众两院案B. 总统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C. 参众两院拥有一定的外交权D. 总统与参众两院立场一致13.“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也是最容易被统治的”,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俾斯麦的话说明了A. 徳国是一个政治上专制色彩浓厚的国家B. 以社会福利促进社会控制C. 国家统治政权才能制止社会混乱D. 社会福利有制约人们日常生活的作用14.从文明史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为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西学传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

8、思想、旧观念受冲击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中国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A. B. C. D. 15.阅读下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清户部银库管收除在银数量表银数单位:万两A. 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B. 政府投资开办工厂C. 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6.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益在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无法兑现。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太平天国不承认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权益B. 这些地区很早就兴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想C.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抵制了列强的侵略D. 北京条约签订前,天津条约无效17.法国传教士樊国梁、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等人在近代中国社

9、会转型过程中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但19世纪晚期,他们都竭力向其国家鼓吹瓜分中国,要求政府动手建立自己的侵略基地。这反映了A. 反洋教斗争的兴起具有必然性B. 传教士在中国的作用功过相当C. 义和团盲目排外带来消极后果D. 中外战争缘于宗教文化的冲突18.1851年与1911年都是旧历辛亥年,在中国历史上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是A.都是在西方启蒙思想影响下发生的B.都缺乏先进的领导阶级和革命纲领C.发动者都曾用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D.都主张推翻清朝并变革封建土地制度19.1912年有报载文道,“当民军起义时代女子牺牲生命财产,与男子同功,何以革命成功,竟弃女子于不顾

10、?女子亦组织中华民国之重要分子,二万万女同胞,当然与男子立于平等之地位。袁大总统不赞成女子有参政权,亦必不承认袁为大总统。”这则新闻表明A. 辛亥革命忽略女子做出的贡献 B. 部分女性反对袁世凯上台C. 社会奥论广泛支持女性争权利 D. 女性争取参政权道路艰难20.“这是五四运动很值得反思的地方,一些学生打着爱国的旗帜公然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就这样以群众狂欢的方式,学生开始打砸抢,并且火烧了赵家楼。打砸抢的对象则指向汽车与房屋等私有财产|”与文中的“反思”相吻合的是A.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 遵守法制的现代文明精神C. 在法制框架之外从事国民活动D. 五四运动是一次正义行动21.语汇有着鲜

11、明的时代特点。与下图相符合的语汇是A.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B. “打倒列强,除军阀”C.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2.天津益世报曾刊文称:“四五年来农民知识渐有进步。例如匪祸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此外农民所知新名词亦不少。”使农民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五四运动的影响B. 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C.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D. 土地革命提高了农民政治地位和思想觉悟23.下面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实力变化表。

12、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独立富强是国际地位提高的前提B.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民族独立是中华民族的永恒追求D. 近代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24.1945年9月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经过八年的战争,全中国疮痍满目,百废待兴,全中国人民迫切地需要和平、团结与民主,以便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这说明A. 国共关系有所缓和,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抗日B. 抗日战争结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C. 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工作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市D. 中共力图推动战后民主联合政府的成立25.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据此推知,中国共产党的

13、土地政策1927年(丼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三种方法分配之: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1929年中共中央第二十八号中央通告土地斗争的主要方式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而不是没收一切土地。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A. 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的 B. 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C. 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目标 D. 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二、材料分析题(本大

14、题共3小题,满分50分)26. (12分)明代,中国传统政治发生了重要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九宰辅年表一材料二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

15、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央官制的发展趋势。27.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政治妥协是处于冲突中的政治行为主体之间通过谈判、协商、讨价还价,以及基于避免直接对抗造成严重后果的共同认识或默契而互相做出让步以求得争端缓和、平息以至解决的行为、方法与过程。在西方民主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