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 爬山虎的脚》说课方案 教学资料--语文说课评课.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79667484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文 爬山虎的脚》说课方案 教学资料--语文说课评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课文 爬山虎的脚》说课方案 教学资料--语文说课评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课文 爬山虎的脚》说课方案 教学资料--语文说课评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课文 爬山虎的脚》说课方案 教学资料--语文说课评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课文 爬山虎的脚》说课方案 教学资料--语文说课评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文 爬山虎的脚》说课方案 教学资料--语文说课评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文 爬山虎的脚》说课方案 教学资料--语文说课评课.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文 爬山虎的脚说课方案 教学资料-语文说课评课一、紧扣特点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语教版第7册第15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学习课文1-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和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示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根据新课程规范的要求,结合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同学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能力目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同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同学观察的兴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学重点:1、通过对词句

2、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2、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教学难点: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学具准备: 彩笔、课件、多媒体。二、联系实际说同学。这篇课文的对象是中年级同学,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笼统思维过渡的阶段,笼统思维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形象思维来完成的,所以单凭教师单一的讲解,同学可能存在很大的疑点,如本课的疑难问题,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三、研究教材谈思路。根据新课程规范要求,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调动同学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同学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我实施以下教学

3、战略。1、说教法。针对本课的教学特点,我选择了四种主要教学方法:1)多媒体直观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使同学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沛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掌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质疑问难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手段,引导同学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考虑兴趣和创新思维。3)自主、合作、探究法。语文课程规范提出:“同学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我以同学为主体,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同学发现问题,提

4、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4)多读多背法。语文课程规范十分重视朗读。在教学中,我把指导朗读和背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同学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读中实现词句的训练和语言的积累。2、说学法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我引导同学“自读、自悟、自学质疑、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让同学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喜好,先选择喜欢的那局部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和探究。四、情感互动,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同学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开始时,我通过同学喜闻乐见的猜谜语导入:第一则谜语: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

5、上挂。 (打一植物,谜底是:丝瓜)第二则谜语: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打一植物。谜底是:葡萄。)然后教师接着说,同学们都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干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同学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二)自学质疑。1、首先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自由读课文,画出自身喜欢的语句和段落,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同桌交流各自不懂的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同学通过动口、动脑、动手,理清课文的脉络,体现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培养同学的自学能力和互帮互学,一起提高的精神。)2、质疑问难。同学通

6、过读课文,提出问题,教师归纳: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爬山虎是怎爬的呢?(本环节主要是激活同学的思维,变“要我知“为“我要知”)。(三)自主、合作、探究1、要求同学自由地寻找伙伴学习自身喜欢的段落,然后让他们一起学习讨论。(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同学对自身喜爱的语言文字进行欣赏揣测,激发他们走进课文语言的欲望。)2、合作探究刚才质疑的问题。1)首先引导同学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出示填空: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_、_、_。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_、_、_、_。然后出示课件,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片绿油油的爬山虎,鼓励同学用一句话说出自身看了课件的感受。接着老师问,我们看到这

7、么美的景色心情舒畅吗?那么该怎样读呢?我们读的时候要慢一些、美一些,边读头脑中边浮现出屏幕上美丽的画面。同学练读、评议,读出美感。(这个环节的设计是通过填空练习,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另外,通过感情朗读,让同学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丰富同学的想像力。)2)放手让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自学,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默读后交流。如:可以用抓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拿起彩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一过程,不只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充沛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同学对课文的理解,体现了同学自读自悟的过程和以同学为主体的精神。)(3)找一找、演一演、

8、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1)找一找的方式读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圈出写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2)演一演。我先制作好动画课件进行演示,爬山虎的脚先是“触”着墙,并由直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引导同学欣赏爬山虎往上爬的课件。通过课件演示,同学就能非常清楚地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本课的重点、难点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迎刃而解了。)3)议一议。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同学通过讨论明白:爬山虎并不像其它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爬,必需再长一只新脚。(通过看课件演示,换词比较,同学不但理解了“一

9、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同学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观察的细致。)(四)朗读课文,背诵有关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作者叶圣陶先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可爱,用准确、精当的语言,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这是“丰富同学语言积累”的佳作。(本环节让同学充沛地读,在读中感悟课文的语言美,熟读成诵,丰富同学的语言积累。)(五)总结全文,指导学法。同学提出问题,并且带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同学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本节课采用问题来总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六)拓展文本,延伸课堂。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课外阅读的开始。安排的作业是:以我发现_写片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