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学期月考试卷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65250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第二学期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第二学期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第二学期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第二学期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第二学期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第二学期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第二学期月考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至2014学年第二学期语文月考试卷出题人:程梅 考试时间:一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当垆(l) 楔子(xi) 亲家(qng) 禁受(jn) 闷热(mn)B伺候(c) 堤防(d) 惊愕() 喘气(chun) 凝噎(y)C战栗(l) 脚镣(lio) 觊觎(j) 暮霭(i) 处女作(ch)D蟊贼(mo) 国粹(su) 给予(j) 自诩(y) 乍暖还寒(hu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销魂 贤慧 谛听 仓黄 阴险毒辣 B枯燥 蓑衣 罪孽 天堑 礼尚往来C吝啬 窒息 揭露 牙惠 冠缅堂皇 D神州 精典 诡计 惊滔 残羹冷

2、炙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1)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牢牢地保留着对母爱的_,这是不足为奇的。(2)我现在要向他请求大度 _,宽恕我的不是出于故意的罪恶。(3)“ , ”,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4)大学的人文传承_在于学问传播,_在于大学精神的延续,而前辈名师大师的形迹,便是展示大学人文精神传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A、需求 包涵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不仅 更B、渴求 包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不是 而是C、渴求 包涵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不仅 更D、需求 包含 曾经沧海难为水,

3、除却巫山不是云 不是 而是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没有人仅因富甲一方而被长久纪念,相反,人们念念不忘的,大都是超脱于物质利益的追逐的人。B、满文军因歌曲懂你出名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接连出了不少唱片。C、在军阀混战和北平沦陷期间,碧云寺孙中山衣冠冢得以保全,这多亏中山先生生前卫士谭惠全等人恪尽职守,矢志护灵。D、暮春时节是潭拓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苞待放的花蕾。5下面关于“而”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吾恂恂而起。A B C/ D/6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都是通假字的一组是()。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沛公欲王关中。距关,毋内诸侯。 张良出,要项伯。愿伯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A. B.C.D.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

5、松冈。这首词主要抒发词人什么样的感情?(3分)这首词采用的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具体说明。(5分)三阅读题。(18分)中秋的中国含义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由中国新闻网等单位发起的网络签名活动,签名投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之多。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重大节日中秋、端午、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呢?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

6、逾行逾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浮躁。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在我看来,中秋文化就是“和文化”。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文化专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和”字。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中秋的月

7、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乡思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要将传统中秋佳节“升格”,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俗,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顺便说一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

8、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截至目前,中国只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

9、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为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事实上,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色”。除夕吃饺子、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国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正在于此。所以,往大里说,世界

10、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遗存,当然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1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6分)A之所以要进行中秋“申遗”活动,是因为中秋节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立足的身份证。B随着人们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中秋“申遗”活动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理解和支持。C由于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中秋佳节的传统色彩已荡然无存。D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看,目前中国在对待中秋节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上

11、,还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积极。E文化是世界共享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2下列对“中秋的中国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把中秋节与西方的“洋节”区分开来,使之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B剔除中秋文化中的商业文化,还中秋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C通过中秋“申遗”活动,在全社会重塑对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敬畏与呵护之心。D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中秋文化仍应体现我们民族与国家队自身的认同和自豪感。3作者为什么说中秋节等传统中国节日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 4除了作者认为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已经被“异化”外,作者对中国的传统节日

12、-中秋节还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其理由有哪些? 四、古诗文填空与默写。(没空1.5分,默写4分)(1)在中国的诗词文化里,“酒”与“愁”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曹操短歌行 “ ,人生几何?”“何以解忧? ”;柳永雨霖铃“ ?杨柳岸,晓风残月”。(2)古代文人善于借“秋”来表达情意或烘托意境,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写出江南秋季特点的词句“ , ”。(3)柳永望海潮写长提迤逦曲折的态势的一句是“ ”,写钱塘江水澎湃与浩荡的一句是“ ”。(4)默写词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4分,写在答题卡上) 五、写作(40分) 学会拒绝,为我们的心灵守候一片净土,为我们的生活擦亮美好的明天。在这个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学会拒绝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良药。学会拒绝不义之财,学会拒绝懒惰享乐,学会拒绝嗟来之食,学会拒绝骚扰侵害请以“谈拒绝”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700字。 答题卡 班级: 姓名: 分数:选择题(每项三分)一、选择题三、阅读题中的选择题12345612二、(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