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二)历史试卷 word版缺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654191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静海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二)历史试卷 word版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天津市静海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二)历史试卷 word版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天津市静海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二)历史试卷 word版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天津市静海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二)历史试卷 word版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天津市静海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二)历史试卷 word版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静海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二)历史试卷 word版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静海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二)历史试卷 word版缺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海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三校联考试卷高三 历史 试卷 (二)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第1页至第4页,第卷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1个正确选项)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1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A宗法制B分封制 C结盟国 D联姻国2“春秋争霸”的“霸”是伯的通假字,伯是一方诸侯首领的意思。可见,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A推动社会结构转型 B以维持秩序为目的 C强化了周王的权威 D本质上是爵位之争3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

2、“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旧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的弊端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行政效率的低下4(2016嘉兴测试)史料记载:“687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人名)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主要是因为他违反了()A诏令须经起草和审议的程序 B诏令须由枢密院负责的规定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

3、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5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材料反映杨绾()A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 B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 C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 D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6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顾,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曰为计相。”这说明北宋()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D强化财

4、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7“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B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C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 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8下图是中国古代一城市在某一时期的行政及商业功能分布图(局部),这一时期是()A西汉 B南宋 C唐朝 D元朝9(2016延边一模)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一变化()A导致宋代边境贸易严重退化 B促进了宋与边疆的贸易往来C缓和了宋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D说明政府贸易

5、政策因事制宜10下表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此表可以证明()(单位:件)中原西北东北江南岭南战国11729西汉238541347东汉467954113829A.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B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C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 D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11.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A.宗法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君主专制12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

6、时期()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13.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三称:(元代)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据此可知,元行省()A.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B.辖区广阔但权力不大 C.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14.清朝前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甚至严重“异化”。最能体现“异化”的表现是()A.军机大臣参与决策 B.推行密折制度 C.内阁负责行政事物 D.增加行省数量15关于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所享有的权利,正确的描述是()明朝内阁有专门的衙署,可以指挥六部等行政机构明朝内阁大学士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清朝军机大臣负责承旨拟写,相当于皇帝的秘书

7、清朝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制定军国大计等机要政务A B C D15据上海的东方杂志调查,1909年全国发生起义113起,1910年285起。清政府在农村推行禁种鸦片、人口普查、革除陋习等运动也引起了极大的骚乱。材料表明()A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趋于瓦解 B民众广泛支持民主革命C清政府的改革违背历史潮流 D农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16(2015德州模拟)“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17“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

8、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下列各项不是从上述五四传单中获得的信息是()A表达了当时爱国青年的强烈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高度责任感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映了五四运动的性质C把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D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的和约上签字18(2015衡阳联考)有学者指出:南昌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武装斗争的开始,还存在着认识与实践上的不足,由于没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在国民党军的反扑之下,胜利果实并没有保存多久。这里的“不足”应指()A缺乏建

9、立根据地进行长期斗争的思想 B右倾思想一直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C没有创建革命军队和掌握革命领导权 D“左”倾思想严重影响领导者决策19. 下表反映出( )1911年淸政府财政收入预算表(单位:万两)项目度支部预算资政院复核项目度支部预算资政睬复核田赋4810.134966.99正杂各税2616,39.2616.38盐茶课税4631.144762.19捐榆各款565.23565.23关税4213. 934213.93杂收入3524.48.3669.86厘捐4318. 794417.65公债356.00256.00官业4660.194722.8总计岁入29696.2730191.03 (注:数据来自

10、资政院会奏议决试办宣统三年岁入岁出总预算案请旨裁夺折)A. 资政院掌握最高财政审核权 B. 晚淸各项财政收支较为均衡C. 农民各种赋税负担大为减轻 D. 国家财税管理体制走向近代化20. 虽然出台后未能得以切实的施行,但被誉为“由法律体系代替个人专断行政”的首创,被学人钤之为中国“现代化在政治领域的一块界碑”。符合材料所述的是( )A. 临时约法 B. 钦定宪法大纲 C. 定国是诏 D. 资政新篇21. 剑桥中国史说:“如果中并在1922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合作,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1922年中共

11、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B. 与国民党合作有利于革命高潮的到来C. 中共犯的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 D. 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22. 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重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一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以上材料说明( )A. 威权人物上台有历史的必然性 B. 孙中山可依法继承立宪下的皇权C. 辛亥革命引发急剧的社会动荡 D. 改良比革命更有利于社会稳定23.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从各省调兵25万增援东南沿海,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清

12、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B. 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C. 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 D. 清朝战和不定指挥失当24. 1929年2月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的信:“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这说明( )A. 中共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B. 中共中央坚持走苏俄道路C. 中共当时存在性质转变的危险 D. 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领导岗位25.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一则宣言:“(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

13、的苏维埃政府。”其主要目的是( )A. 顽固坚持其主张 B. 根本上消除国共矛盾C. 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 组织全民族力量抗战第卷非选择题(共3题;其中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8分,共50分)26.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材料二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

14、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据钱穆秦汉史整理材料三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