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经富林村规划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49949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荥经富林村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荥经富林村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荥经富林村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荥经富林村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荥经富林村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荥经富林村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荥经富林村规划(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荥经县灾后恢复重建建设规划六合乡富林村安置点 说明书第1章 背景及目标1.1规划背景1)党中央的灾后重建要求 2013年5月2日,习近平就做好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全面准确评估灾害损失,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科学重建要求,尽快启动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借鉴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成功经验,突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产设施、城乡居民住房建设,统筹群众生活、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扶贫发展、城镇化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建设工程抗震标准,提高规划编制科学化水平。2)四川省的总体部署 2

2、013年4月29日,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全面部署四川省“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工作的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对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部署,特制订四川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责任主体和进度安排。3)雅安市的灾后重建工作安排 为进一步做好雅安“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确保灾后重建工作科学、高效、有序开展,根据省住建厅的工作安排,动员召开“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乡规划动员会。”会议安排了灾后恢复重建的规划编制工作,采取对口帮扶进行重新规划。1.2区位与范围1)区位 六合乡富林村地处六合乡南部,东临

3、五宪乡热溪沟村,西临相岭河,南接安靖乡靖口村,北与六合乡水池村交界。2)规划范围 本次灾后重建规划为六合乡富林村四组选址新建,总用地为52亩。1.3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优先恢复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尊重科学、尊重自然,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灾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科学重建、跨越发展,在抓好恢复重建的同时,注重长远发展提高,确保灾区2020年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统筹协调,与扶贫攻坚、推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主体功能区建设和优化生产力布局相结合,在重建生活家园的同时,注重精神家园建设。1.4规划原则1)民生优先,远近结合 重点解决与受灾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包

4、括住房、公益性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的恢复和重建。有序推进生产恢复,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城市化进程。2)发扬特色,软硬结合 重点结合各个民族的生活习性与民族特色,尊重其民族文化品质,保持传统特色,保持民族独有的生活空间和传统习俗。并结合新村建设加以发扬,提升村庄文化内涵。3)完善功能,产居结合 结合川西山地特色,合理选择建设模式,结合台地、坡地特点,在保障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完善村庄功能,并按照“新居围绕产业建,产业随着新居转”的思路,统筹规划、同步推进新居建设与产业发展。1.5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3)四川省新村(聚集点)建设规

5、划编制办法(2011);(4)四川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要求;(5)荥经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6)荥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2-2030);1.6规划重点1)指导灾后重建 安全选址、合理规划;提高综合防灾能力,提升建筑抗震质量;建立避震疏散体制,按照人口分布和避震疏散场所服务半径,合理布局疏散通道和各种避震疏散场所。2)形成村庄特色 保持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特色注重,协调保护和永续利用的关系,将人文资源、生态景观资源,也通过规划建设转化为旅游资源,使旅游成为村庄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第2章 场地现状分析2.1现状用地概况 安置点选址的现状用地主要为梯田,地势高差

6、不大,较为平坦。安置区共涉及重建农户116户,安置人口388人。基地西侧沿县级路分布有现状建筑,已经拆除两户作为安置区主出入口,入口处建标志牌坊。现有楼房97户,全为砖混结构。2.2受灾情况以及安置要求1)灾损情况 受损房屋主要集中在旧村居民自建房,整体质量较差,临时违规搭建房屋行为较为普遍。2)安置要求 富林村安置区共涉及农户112户,384人,其中40%的农户希望修建三层楼房,一梯二户,底层设置车库或杂物间;5%的农户希望修建独栋;55%的农户希望修建联排,底层设置为车库(卷帘门),后院猪圈。安置区内修建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安置区内有一条山渠,需要修建防洪堤,同时可以引入溪水穿街而过。形成景

7、观带。2.3地形地貌 缓坡地区,最低高程是849.45米,最高高程是859.74米,高差约为10米。坡向主要为西北坡向。2.4建筑评价 规划地块西侧沿道路分布农村民居,现状建筑大部分为一层砖混结构民居,另有部分二层及以上的砖混结构民居,建筑形式单一,质量较差。2.5村庄特色1)村庄机理规划用地基本属于川西中高山地区的典型风貌,现状机理明显,是一种非常完善的人居环境。山地坡度平缓,适宜建设。2)现有景观资源 村庄周边自然环境良好,符合山水田园特色,还拥有良好的小气候,规划时可以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创造出奇异的自然美与精心设计的人工美和谐统一的山村环境。2.6配套设施1)、基础设施现状a)

8、道路现状有村道3条,长7.9公里,已硬化1.1公里,社道路7.9公里,以水泥路面为主,已硬化 1.1公里。b)电力现状由花滩变电站出 10 kv线供全村生产、生活用电,农网改造已完成。c)给、排水现状目前全村有集中供水设施。农户旱厕居多,人畜粪便部分由沼气池处理,污水以直排为主,排污问题需进行解决。d)通信、有线电视全村已安装开通固定电话与有线电视。 2)、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目前全村有村委会一处、阅览室一处(村委会)、卫生所一处。没有配置幼儿园等其它公共配套设施,与周边老村子共用。全村没有公厕及垃圾集中堆放点,垃圾基本上为露天堆放,且无人清运管理。2.7现状综合评价1)不利因素a)受灾场地“脏、

9、乱、差”,排污问题严重,破坏自然环境。b)受灾住户分散,且多数居民有强烈的就地安置的意愿,迁移安置有困难。2)有利因素a)整个地块内比较平稳,适合集中建设,节约用地,且建筑可灵活适应地形。b)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非常适宜发展农业生产。c)基地生态自然条件良好,可以充分利用,创造出舒适、亲和的宜居空间。第3章 规划设计3.1规划思路1)在规划建设前期研究该区域内的现状情况,并梳理清历史遗存下来的脉络肌理。确定新村的整体布局与建筑风格,有机协调新旧关系,使新村延续旧有村落的形态与特征。2)确定更新模式,明确村庄发展道路。对该村庄的气候条件、居住、生活、工作方式进行充分了解,并对其产业形态

10、和传统建筑形式进行必要的分析,两者相结合,以此引领着村庄未来的人居新时代。3)通过这次安置重建,拉动村庄的旅游价值,使其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服务业等综合性经济发展,并且促进传统手工艺、特色小商品生产的复兴。4)对安置重建基地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既有利于促进人们的地域认同感,启迪爱国主义,同时对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5)村庄规划综合考虑规划区地块的用地性质、区位特点和土地利用价值,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采用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两大控制指标,控制地块建设开发强度。3.2建设重点 该区规划以安置为主,整治和产业发展为辅,力图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延续村落优美风貌。3.

11、3构思特色1)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尊重村民的生产方式与生活习惯,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同时注重加强引导卫生、科学、舒适的生活方式。2)住宅建筑风格适合农村特点,体现特色,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传统风貌的建筑。3.4规划目标 小区采用统规自建的形式,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力争打造成既传承川居的传统建筑特色,又具有现代聚居特色的新村。3.5规划结构 小区总体规划采用排列分布、南北朝向为主的观景布局形式,平面布局灵活,空间变化有序。住宅建筑主体为2层,建筑布置注重环境,巧妙利用自然地形,做到人、环境、艺术的有机结合,建筑随着地势由北向南的层层拔高,与四邻环境协调。小区东侧有一条山渠,

12、需要修建防洪堤,同时在小区南部引入溪水穿街而过,形成优美的景观带。 3.6规划用地布局 住宅吸取了优秀传统做法,并进行创新和优化,创造简洁、大方的建筑形象;住宅为坡屋顶,充分运用地方材料,结合地形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整体。住宅平面设计实现寝居分离、食寝分离、清污分离,保证了不少于两间卧室朝南,厨房与卫生间直接采光、自然通风。3.7公共服务设施 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小区停车场、临时停车场、卫生服务站,其余服务设施基本与周边老村子共用。3.8道路结构 小区设置了主干道和宅间路。主干道与通往荥经县城的路相连接,是村庄对外界的主要联系通道。主干道路面宽5.5米,布置于房屋建筑外围,并设置停车位,最大量

13、减少了交通对小区的干扰。在小区组团外部设置了临时停车位,满足特殊情况的需求。其道路系统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宅间路为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路面宽3米。3.9建筑空间形式 按照调研确定的安置要求,安置用房为2至3层,大部分采用四户联建的联排住宅形式,以节约建造成本。另每户均设置了用于生产养殖辅助空间。户型采用80平米、100平米、120平米、150平米三种3.10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中主要突出新村点生态农业观光的个性特点,从村口标志、道路景观、公共绿地景观、宅间绿地等四大层面进行规划设计。村口标志作为规划新村的门户形象,重点体现新村的特色;道路景观以自然

14、设计手法为主,做到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处;公共绿地作为新村的中心景观,突出生态农业的特点,同时结合现状水渠,设计丰富的水景,增加景观趣味性,并很好的与滨水绿化带联通,宅间绿地主要营造庭院景观,打造门前景观时采用野趣花卉,加上溪水门前桥下而过,别有一翻田园风情韵味。3.11环境景观1) 绿化景观规划 a) 规划原则(1)规划基地绿化以当地乡土植物为主,体现地域特征。(2)针对规划农村居民安置点的项目特点,突出乡村特色,以枇杷、核桃、杉树、黄皮柑、石榴等当地普遍的乡村经济树种为主要植物材料种类,突出地方特色,强化浓郁的乡村风情。(3)适当增加落叶树种、景观树种,丰富景观效果。 b) 景观规划(1)村口

15、标志:木质、原石等原生材料来体现村庄的特色。(2)道路景观:道路两侧景观以自然设计手法为主,路面材料以混凝土和混凝土砖为主,结合具有乡土特色的石质材料突出景观特色;功能上要满足乡村生活的要求,为居民提供最大的便利。在建设过程中注意保留和修复现状中富有特色的砖路等街巷,展现传承古意。(3)过境沟渠:场地内过境沟渠担负着景观及排水的双重功能,用本地原产石料以毛石干垒的形式对沟渠进行驳岸景观化加固、休整,两岸种植耐水湿的植物形成滨水植物群落形态,形成优美的水系统景观。(4)节点空间景观:村庄公共空间的设置以公共服务性为主要功能,紧密结合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作息和民俗乡情,适当布置休息、健身活动和文化设施。节点空间设置多种功能、满足居民生产、生活的多种需要。(5)宅间庭院绿地:利用现有的宅间用地开辟小环境,打造特色景点,如小桃园等,可通过一些景观手法,增加景观要素(园路和座凳),营造出丰富的景观,改造成可供人休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