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第三单元通俗的浪潮参考教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46100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鉴赏第三单元通俗的浪潮参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美术鉴赏第三单元通俗的浪潮参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美术鉴赏第三单元通俗的浪潮参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美术鉴赏第三单元通俗的浪潮参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美术鉴赏第三单元通俗的浪潮参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术鉴赏第三单元通俗的浪潮参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鉴赏第三单元通俗的浪潮参考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 第十课通俗的浪潮 参考教案发布者:牛牛 创作者:牛牛 来源:原创 点击:138 时间:2007-09-28 10:21:40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大众文化与美术之间的关系,对大众文化如何进入、影响美术有一定认识,对美术的“雅”、“俗”之分有自己的判断。教学内容大众文化中所涵盖的美术作品;中国传统社会几种比较重要的大众美术门类;大众文化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如何看待艺术中的“雅”、“俗”。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教材,多媒体及相关图片资料。学生:教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前一课学了中国民间美术的一些知识,现在再看一幅年画:闹龙舟。虽然都是年画,但它跟门神有没有区别?(门神是

2、传统的母题,其形式和风格基本上是固定的,很少变化;闹龙舟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的时尚事物,可以看到一些衣着入时的人在岸边观看赛龙舟活动。)点出本课主题。本课涉及的一些作品也带有年画的性质,因为流行很广;但不是那些完全传统的民间美术。也就是说,本课探讨的是美术如何吸收通俗艺术、民间艺术的成分,或者说后者对前者的影响。二、图片欣赏及讲解1观赏讨论金陵十二钗仕女图册林黛玉和西厢记窥柬。两幅画上有哪些民间或大众文化的因素?(教师提示:费丹旭和陈洪绶都是有名的画家,但都创作版画插图。大众文化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它们是流行很广的戏曲、小说的插图;印刷出版,广泛传播;采用比较工致的线条,这是文人画家不屑于用、认为“

3、匠气”的手法;人物形象都是纤弱的女性,这是当时普遍流行的审美趣味,等等。)2月份牌香烟广告女郎。内容、形式、技法有什么特点?(教师提示:这种月份牌不是“正经”的美术作品,而是随商品附送的,和现在商店附送的商品广告完全一样。这幅画用擦笔水彩法画成,完全是一种西方的技法;因此人物比例结构都很准确,肌肤和衣服也有逼真的质感;画的是一位从服饰到发型都很时髦的女郎,相当于现在的时装模特;它没有崇高的目的,仅仅是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虽然当时的文人认为这样的作品“俗气”,“格调不高”,但很受老百姓欢迎。)三、分组讨论第一组:牧女游乐园酒吧、红磨坊街的舞会、女舞者持花谢幕;第二组:招贴画(劳特累克)、莎乐美

4、插图;第三组:36幅艾塞尔斯卡尔夫人、马尔奎特大学壁画。比较分析:它们跟普通人的生活或审美趣味有什么关系?可以列表说明。小组形成意见,然后相互交流。(教师提示:或者是主题和内容本来就是普通人的生活;或者采用一般人在生活中所接触的媒介,如书籍插图、街头海报;或者是置于公共场所等。)四、引申思考1“雅”和“俗”之间是什么关系?2完成第88页“思考与交流”。五、实践与交流完成“活动建议”一和二。六、总结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总结。教学资料 牧女游乐园酒吧(法国)马奈爱德华马奈最初作为学院派画家库丢尔的一名学生,非常尊重传统的技法,曾在卢浮宫认真研究和临摹过提香、委拉斯贵支、戈雅、哈尔斯等人的优秀作品

5、,后来对日本的浮世绘艺术形式发生了浓厚的兴趣。1870年末,左拉的小说启发了马奈去关注法国下等酒吧间和咖啡馆里的资本主义现实。在他晚期的画作上,卖啤酒的女人、穿短衫的残废军人、修桥的石匠等劳动者的形象常常出现。牧女游乐园酒吧是他晚年的一幅杰作。从这幅画上看到了一个明亮而热烈的色彩世界。构图别致,酒吧间女侍者后面是一面大镜子,因此画外的一切都隐隐约约收入画内。这种幻觉一般的景象是马奈的艺术的最新成就。画这幅画时,作者正处在难以忍受的风湿病的痛苦之中,而画面却仍映现出艺术家对生活的强烈的热情。1882年这幅画在沙龙展出后,使马奈获得了一枚法国荣誉团勋章,但马奈不需要这种官方的嘉奖。他在给美术史家塞

6、诺的信中写道:“在您给纽威尔凯克(法国第二帝国时期的美术部长)写信时,请告诉他,我受宠若惊,他竟能如此赏脸,而且一定会使我机运大转,不过要把这种持续了20年的不公正状态改变过来,已为时太晚了。”马奈作为一个现实主义大师,在艺术上的革新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鉴赏和研究印象派这一流派时,马奈及其作品应引起我们更多的重视。西厢记窥柬(明代)陈洪绶明代晚期,中国古代版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盛时期,这与大批文人画家参与到版画创作中来是不无关系的,陈洪绶就是其中之一。张本西厢记,又名北西厢秘本,为崇祯十二年(1639)刊本,合页连式,共六幅,第一幅是莺莺像,其余均为表现西厢记故事情节的插图,依次为“目成”、“

7、解围”、“窥柬”、“惊梦”、“报捷”。其中“窥柬”一幅尤为精彩。画莺莺立于屏风前,正偷偷地读着张生给她的情书,那种紧张而兴奋的神态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红娘从屏风后探出身来观看这一情景,她手指放在唇下,好奇地望着她的小姐,其调皮的表情活灵活现。背景中四扇豪华屏风的绘制也别具匠心。第一幅是秋景,画一鸟独栖,暗喻莺莺与张生相识前两人天各一方;第二幅是冬景,画雪里芭蕉,表现莺莺和张生相识后却不能相见的相思之苦;第三幅是春景,画梅树上二鸟对语,借喻二人恋爱幽会时喜上眉梢的心情;第四幅是夏景,画荷塘中双蝶飞舞,寓张生考中进士后和莺莺结婚。画面暗合西厢记中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题旨。从艺术表现看,该插图用线圆转细劲

8、,很好地显示了陈洪绶在心理刻画、艺术构思及线条运用等方面的创新,才使该插图能从弘治到崇祯百余年间的众多西厢记刻本中凸现出来而独领风骚。还需要指出的是,该插图的刻工为曾多次与陈洪绶合作的武林人项南洲,两人之间的默契也为作品增色不少。教学建议 大众文化涉及到一些理论知识,何谓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关系,大众文化与现代文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等等,中学生可能比成年人更多地接触到大众文化产品,但对这些理论问题则少有接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各种文化产品,如电影、电视、流行杂志、音乐CD包装、街头海报、报纸招贴,分析、归纳其中对于艺术的运用,从而对大众文化、美术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有比较自

9、觉的意识。正如没有人会把张贴在路边的电影海报当做是一件艺术作品一样,传统社会也不会把贴在门口的门神当做一件重要的美术作品。但门神却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几乎每家每户都会贴上一张。虽然不被作为艺术来对待,但却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必须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去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呈现出来的特征。教师可以选用具体事例,深入浅出地揭示与大众文化相关的大量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引导学生注意到它们。但在这里有必要再区分一下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在狭义上,两者有所不同,大众文化更多的是指现代社会中流行于城市的通俗文化,而民间文化则是传统社会流行于底层或乡村的文化形式。但本课取大众文化的宽泛意

10、义,即区别于精英文化的、社会中下层日常生活中所流行的文化形态,这样就包括了传统的民间文化。同样一件作品,以前不是艺术,而现在是艺术;一件作品是大众文化一部分,而另一件只是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辨色彩,但只有明确这些问题之后,才能更好地进行审美欣赏活动。教师可以对几件美术作品得以产生的社会情境、形式手法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看待作品,并培养他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雅”与“俗”是艺术品评中常用的标准。大众文化常被归入“俗”的一类。但大众文化的诸多元素又频频出现在现代艺术经典之中,反过来被当做“高深”的精英艺术。关于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尊重他们的意

11、见,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理解“大众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与美术创作的关系;了解大众文化影响美术创作的一些主要途径和方式;学会理解和分析美术作品中的大众文化因素,从而更好地认识美术创作的多元化倾向。学习活动分析本课是从大众文化的视角来考察美术,探讨美术与大众的关系,以及大众文化如何对美术造成影响。大众文化是每个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要调动学生过去的经验和印象。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建议”和一个“思考与交流”。关于后者,在学生交流时,可能需要注意的是,鲁迅虽然提倡木刻,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从知识分子的立场和角度出发的。延安木刻也有这方面的因素,但在“大众化”方面还是有比较大的进步。讨

12、论时要注意这些较为复杂的因素,以免过于简单。正确理解“大众文化”的内涵,可能对完成两个“活动建议”有一定帮助。所谓“大众文化”,是指涉及面广、流行于一般大众的艺术形式。它的对立面是“高雅艺术”或“精英艺术”,也就是只被少数知识分子或贵族所欣赏的艺术。传统的文人画就是高雅艺术的例子,但是前面的课文也提到,文人画里偶尔也会出现一些比较有民间或大众特点的因素,例如吴昌硕所画的桃子。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文艺作品,如卡通漫画、电视剧、电影、畅销小说、挂历、贺卡等都属于大众文化的范围。有了这样的理解,学生在完成练习时可能就相对容易些了。教学基本思路针对大众的美术必须符合大众的趣味和价值取向,从作品的形式

13、特征中往往可以发现这一点。可以引导学生在作品中寻找那些符合大众趣味的特征。为大众的美术往往不是纯粹的欣赏对象,同时还要具有某些实际用途,这些用途也在作品的形式中体现出来。注意在作品中把它们发掘出来。大众文化对高雅的精英艺术也产生了影响。因此需要在这些作品中找出大众文化的因素,并分析那些艺术家运用大众文化的方式。美术作品的根本是它的形式美感,引导学生以作品形式为中心,通过对美术作品的细致观察,进而发现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教学材料分析可以把十余件作品分为两组,一组是为大众制作的美术作品,作品本来就是大众文化中的一部分;一组是受大众文化影响的美术作品。这也是大众文化与美术的两个基

14、本关系。年画是中国传统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杨柳青是年画生产中心之一。质朴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富于乡土气息和喜庆色彩,构成了年画的基本特征。由于印刷术的普及和小说的兴盛,插图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美术形式,中国古代许多著名画家也参与了插图的设计制作,陈洪绶就是其中之一。西厢记窥柬以巧妙的构思、丰富的层次和精美的造型成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人物画作之一。月份牌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源于上海的一种商品广告画,杭穉英是当时最著名的月份牌画家之一,月份牌香烟广告女郎刻画细腻、质感逼真,色彩强烈,正是月份牌的典型特征。月份牌是应上海商业发展和西方印刷技术的传入而兴起的一种美术形式,出现之后立即成为当时大众文化的重要标志。印象派画家马奈、雷诺阿和德加则是受到大众文化影响的著名画家。牧女游乐园酒吧是马奈的最后一件杰作,画中的酒吧是画家、也是当时的中产阶级最常光顾的消费场所。红磨坊街的舞会描绘的也是一种大众化的流行娱乐活动。具有大众文化特征的酒吧和露天舞会成为艺术主题进入画面,说明了大众文化对这些敏感艺术家的影响。劳特累克是后印象派画家,他也为舞会、表演节目等绘制招贴画,唯美主义画家比亚兹莱则投身于绘制文学著作的插图,虽然他们的作品都是艺术经典,但也是19世纪末欧洲大众文化的体现。以上几位法国、英国画家都是日本浮世绘的爱好者,而浮世绘也是为大众设计、描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