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35681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博野中学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一、(每小题2.5分,共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漪沦(y) 漫溯(s) 发酵(jio) 横竖(hng) B、分外fn 佝偻(gu) 罗绮(q) 隽永(jun) C、慰藉(ji) 流岚(ln) 跫音(qing) 彳亍(chch) D、颓圮(p) 幽咽(y) 踟蹰(ch) 挥斥方遒(q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玲珑 飘缈 俯仰天地 绵密 兴味盎然B、拜谒 炫耀 浑然天成 斑驳 没精扣彩C、聆听 恍惚

2、声名狼藉 脉搏 深婉迂曲D、天籁 霎那 坚忍不拔 苍桑 重岩叠嶂3、下列诗句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B、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C、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D、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表达和内容的角度分类,诗歌有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三类,寓言诗属于叙事诗范围之内;从体裁角度分类,诗歌可分为旧体诗和新诗两大类。旧体诗指用文言和传统格律写的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新诗是现代涛歌的主流,而反映现代生活和现代人思想感情的旧体涛,也被认为是现代诗歌。 B、词

3、最初称为“曲词”、“曲子词”,是配乐的;后来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故有人称之为“诗余”;又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 C、徐志摩、闻一多、戴望舒都是现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发现忆菊给战斗者分别是他们的重要作品。舒婷是当代著名的女诗人,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她的重要作品,双桅船是她的第一部诗集。 D、普希金是俄国伟大的诗人,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他的代表作。华兹华斯是英国“湖畔派”代表诗人。5、从修辞角度看,与其它三句有区别的一句是( )A、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B、微风过处,送来

4、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C、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D、渐渐地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像一线钢丝似的,抛入天际。6、沁园春长沙上阕全能生动表现深秋景色的一组词语是( ) A、湘江 红遍 层林 碧透 长空 苍茫 B、红遍 尽染 碧透 长空 浅底 霜天 C、红遍 尽染 漫江 自由 寥廓 苍茫 D、湘江 万山 层林 碧透 浅底 自由7、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错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我”的经过让“春帷”里的“你”把“我”当成了“归人”,让“你”感到了安慰和甜蜜。) B、“

5、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蝾岁月稠。”(这两句意思是:与许多年轻的战友携手同来,到这里聚会、游览,一起回忆当年那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C、“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寒潮一风雷”霹雳”三个意象象征艰难困苦等,“雾霭”“流岚”“虹霓”三个意象象征幸福美好的事物。两句诗意味“我”和“你”同甘共苦,永不分离。) D、“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这两句诗形象地表现了事物间普通存在的相对关系。)8、下列对课文有关语句的分析品味,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用比喻手法借对月下荷叶、荷花色彩的描写,巧妙地写出了荷塘

6、上月光的朦胧。)B、“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背景。”(“树”与“小屋”两相对比描写,各自特点鲜明,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突出了“树”的动态美和“小屋”的静态美。句式整散交错,富于变化,富有节奏感。)C、“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作者把“我的车辙”和“母亲的脚印”紧密地联系在起,含蓄地表达了对深沉母爱的充分理解。语言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无限的母子深情。)D、“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作者

7、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感受到了它的美:并由此受到了启迪,认为“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而自然的美正是鼓舞作者“要活下去”的因素。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 阅读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完成下面各题。水调歌头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9、下面对这首词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万里”和“极目”两句既写了行为,又写了空间,表现了词

8、人雄伟的气魄和开阔的的胸怀。 B、“风樯动,龟蛇静”两句中“樯”解释为桅杆,“风樯”指代风中的帆船。 C、“不管”和“胜似”两句,表现了词人不畏风浪、激流勇进的英雄主义精神。 D、尾句中的“神女”即传说中的巫山神女,句中的“无恙”即身体健康之意,“殊”是特别、特殊的意思。10、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B、在这首词中,词人引用神话故事展望美好未来,对祖国巨大变化的赞美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C、词的上阕写游泳,表达情怀;下阕重点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词人的展望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D、神女应

9、无恙,当惊世界殊”两句为全词蒙上了神秘奇幻的色彩,使作品体现出浪漫主义风格。第卷(选择题 共90分)二、(15分) 阅读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乡愁诗,完成11一12题。(6分)乡 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1、诗人把乡愁比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12、简要说说这首诗表现形式方面的特点。 13、根据提示默写诗句。(9分) (1)默写沁园春长沙上阕“看”字所领起的句看 , ; , 。 , , 。(7分)

10、(2)毛泽东在采桑子重阳词中,用“ ”一句揭示了人生和自然的发展规律,用一句借景抒情的话“ ”预示革命前途的光明,表达了诗人乐观、开阔的革命情怀。(2分)三、(15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7题。报 秋宗 璞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

11、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罢。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彩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

12、,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久居异乡的兄长,业命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14、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4分)(1)作者为什么吃惊?因为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因为 15、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分) (不超过12字)。16、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六个“便”宇和五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5分) (1)反复用“便”字的好处是 (不超过26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