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012年9月高二开学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35631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2012年9月高二开学调研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2012年9月高二开学调研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2012年9月高二开学调研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2012年9月高二开学调研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2012年9月高二开学调研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2012年9月高二开学调研考试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2012年9月高二开学调研考试历史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山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调研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命题人:陈雪征 审核人:张梦芬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将卷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3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位。卷(选择题 共8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计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A郡县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2“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反映了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

2、.嫡长子继承制 B.等级森严 C.神权色彩浓厚 D.世卿世禄3“汉承秦制”是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汉朝在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汉朝 A废分封,设郡县 B设立中朝和外朝C实行三省六部制 D废丞相,设内阁4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5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6某部电视剧以唐代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

3、 “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在白天定时开闭C“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D“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7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晋商等商帮活跃的时期是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8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工场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C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D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9清初曾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愈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其反映的实质是A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B清政府鼓励发展小机户C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D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10.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据材料指出当时的中国社会 A废止缠足,破除封建束缚 B女子入学,普及近代教育 C恋爱自由,追求男女平等 D婚俗观念,受到西方冲击11. 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体现了下列哪一经济学思想 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式就是自由放任” 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是最可怕的事”C.“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的方法,就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

5、会来总揽”D.“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让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12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A清朝政府法律制度不太完备 B封建势力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C封建势力反对一切外来事物 D受到了外国侵略势力的严重阻碍13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农轻商14. 四川的一首歌谣写道:“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

6、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这首歌谣应该产生于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15“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A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B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C实行全面公私合营 D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16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 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

7、17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解放思想,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表明我们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18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所谓的“价格革命”。下列关于“价格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涨 B引起了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C扩大了世界各地区的交往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9.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20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

8、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当时的“模仿”主要是指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人民资本主义的推行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21.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均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他们的经济类型是不同的。以下组合正确的是A法国政府主导型经济 B日本混合市场经C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D英国计划指导型经济222008年中国政府 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专家预测未来两年每年将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4万亿元投资主要投向三农、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等,这可以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就业。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过程中,美国采取的

9、类似措施是 A.“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奖励农民,调整生产机构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23“(苏俄)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借助市场的自由调节 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粮食税制度242008年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据灾损报告,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41亿元。灾后重建任务艰巨,除努力自救外,中国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

10、际机构提出申请?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C世界贸易组织 D关贸总协定25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法 B儒、法、道C法、儒、道 D道、法、儒2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是为了A.强调“君权神授” B.宣扬“天人合一”C.实现“大一统” D.缓和社会矛盾27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

11、天理灭” 28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29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灾者,君而已矣30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了大量的秦简(秦律),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A楷书 B隶书 C小篆 D金文31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呈汉武帝,所用竹简需用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便现象首先得益于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322006

12、年多哈亚运会开幕式的艺术表演,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亚洲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其中,中国的某一剧种以其精彩绝伦的表演感染和震撼了所有观众,表现“国剧”的博大精深。该剧应该是 A黄梅戏 B豫剧 C京剧 D越剧33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34.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这说明他认为西方近代文明的长处主要在 A. 文化方面 B. 政治方面C. 军事方面 D. 经济方面35. 19世纪末,“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语,渐渐成了一班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