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卷一至七答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30640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复习卷一至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期末复习卷一至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期末复习卷一至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期末复习卷一至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期末复习卷一至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末复习卷一至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复习卷一至七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上语文期末复习题一文学、文化、文体常识填空参考答案1、儒 道 释(佛)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2、夷吾 管子3、道家 道德经 周 南华经 秋水4、丘 仲尼 儒家 论语 仁5、轲 儒家 亚圣 四书 义 民贵 性善6、武 孙子兵法7、法8、子长 纪传体 本纪 世家 列传 书 评论9、介甫 半山 北宋 临川 荆国公 王文公 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10、子瞻 东坡 苏洵 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 黄庭坚 登快阁 念奴娇赤壁怀古11、宋代 诗余 长短句 词牌 小令 小令 慢 柳永 李清照 苏轼 辛弃疾12、耆卿 柳七 柳屯田 凡有井饮处 八声甘州13、少游 淮海 黄庭坚14、美成 清真 词中老杜15、易安

2、 潄玉词 易安体16、小令 套曲 四折 科 正末 女主角 末本 旦本17、窦娥冤 马致远 白朴 赵氏孤儿 郑光祖 白朴 马致远 牡丹亭 桃花扇 洪昇18、已斋叟 窦娥冤19、东篱 汉宫秋20、希孟 曲调 曲牌21、实甫 长亭送别 崔莺莺 牵线搭桥或中间媒介22、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野草23、舒庆春 舍予 骆驼祥子 茶馆24、英 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 意大利 神曲 文艺复兴 印度 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 日本 雪国古都伊豆的舞女等 美 老人与海战地钟声永别了武器等25、经、史、子、集高二上语文期末复习题三参考答案一、阅读下文,完成113题1、贾平凹 浮躁、秦腔、废都等 书信体散文2、B3、书给

3、作者的苦难少年以精神慰藉4、带妹妹在偏僻处玩耍时的读书情景(读书) 以劳动作交换借书阅读(借书) 将姨家的书偷带回家被当作贼而蒙羞(偷书)5、A6、忌妒(贬义) 羡慕(“眼红”贬义褒用)7、赞成。要点:A、作者亲身经历,B、意在劝勉小妹,C、人性的弱点富则图安逸。反对。要点:把读书与富裕截然对立,水火不容,既然道理上在失片面,所论也就不合事理。(将来生活普遍富裕了,难道就没有人读书了吗?) 辩证观点,既有合理性,又有不合理之处。8、意义 条件 位卑未敢忘忧国 安贫乐道 爱惜光阴9、即是有针对性地读书,反复地品味。(例):小时读红楼梦也许因为里面的谜语很有意思;然后,发现里面有许多诱人的食品;再

4、大一点,为其中的爱情故事所吸引;再后来,才渐渐品味出内中深厚的思想内蕴。10、读书万万不能狭窄 读书不要忘了精读 要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皮毛弃11、A、“虚无主义可笑,但全然跪倒来读,他可以使你得益,也可能使你受损,永远在他的屁股后了。” B、不要永远俯倒在别人的脚下,要有所超越,敢于摆脱权威的束缚,这一点很重要,要好好记住。12、有钱却叫穷13、起到呼应的作用。首先,文章开篇写“七月十七日,是你十八生日”点题,结尾以“小妹生日”与开头呼应,同时照应标题。其次,以生动的生活细节再现深切的手足之情,从情感上与前文照应。二、阅读下文,完成115题1、白莽作序 鲁迅 为了忘却的记念 租界2、一切所

5、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3、乍暖还寒的阴冷的雨夜来渲染(烘托)作者凄凉惆怅的心情,情景交融。4、C5、兄弟二人走的人生道路不同,但都被国民党政府关押。6、外貌 语言 坚定、乐观7、呼应上文所说的“我简直不懂诗,也没有诗人的朋友”,似乎不敢评价。因为当时黑暗的时局,国民党政府实行的血腥政策。8、收存亡友的遗文的焦灼迫切的心情 形象地表达了对白莽和孩儿塔的赞赏之情,高度肯定了思想价值和爱憎分明的诗歌风格 具有新思想,代表着未来和希望,具有极大的鼓动力量9、微光、曙光:曙光是阳光已经显露,在太阳云层之间;微光是天空刚刚显露亮点,所以微光更能符合作者当时所处的黑暗时代。 响箭、利箭:利箭是视觉所见,而

6、响箭是听觉感受;作者将视觉转化为听觉,更能使读者感受到革命力量的惊心动魄。10、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的血迹11、相同。具体指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世界。12、C(不仅仅是自谦,更是暗示环境的严酷,作者不能自由地表达心志。)13、B、E14、对亡友白莽的深切怀念,对其诗集意义的展望和对革命者未来的信心。15、作者因身患重病、春寒雨冷、感时伤怀而惆怅,又因一封来信回忆起年轻战友(包括白莽)不断惨遭杀害而更加惆怅,也因白色恐怖下不能详加评析白莽的诗稿而更加惆怅。高二上语文期末复习题四参考答案阅读下文,完成112题1、子长 纪传体 本纪 世家 列传 书 评论2、因为作者在本文中主要强调的是太

7、史公文章笔法的“奇气”使她产生了强烈共鸣,着眼点在后者,是从文学而不是史学的角度来加以评论的。(所以只引后一句“无韵之离骚”作为本文的标题)3、王昌龄 不教胡马渡阴山 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4、“通篇没有雕琢的形容词,也极少激昂慷慨的议论”,(没有“庄子的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战国纵横家的辩才和词锋,苏东坡的豪放潇洒”和“六朝文章的华丽铺陈”,)而感觉叙事平淡。作者经历了“四人帮”横行的特殊历史时代,对司马迁的遭遇更有了一种感同身受的共鸣,真正感受到那强压在字里行间的满腔悲愤之情。5、衬托司马迁的史记有着真正的“奇气”。6、使读者不知不觉跟着作者去爱、去恨,是其所是,非其所非7、A“爱”的是像李广

8、那样的身先士卒、大智大勇、廉洁朴实、 B“恨”的是像汉家天子那样的刻薄寡恩、残酷无情、像书笔吏那样的为虎作伥、像卫青那样的挟怀私心8、简练、含蓄 以简练的文字囊括时空 生动地刻画了众多人物 以含蓄笔法表达了深沉的感情 以省略来表达对汉武帝的怨怼 把当朝开国皇帝的败将写成英雄9、句中“冷冷”一词是指太史公克制、含蓄的笔法。 “冷”具体表现在:太史公的原句只叙述李广“赎为庶人”的经过,没有任何激昂慷慨的议论,但从这“貌似平淡的叙事之中”让人感受到“极大的感染力”,感受到太史公的愤激不平。因为太史公为一个颇有争议的失败者、而且是当朝开国皇帝手下败将立传,还冠以“本纪”,把他抬高到和当朝开国皇帝并列的

9、地位。 “再”表达了作者对太史公“不阿世,不迎俗,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荣辱定是非”的旷世气魄、无私胸怀的钦佩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历史上少有像太史公这样的人物的感慨之情。10、两处引文是说李广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悲惨的结局,引用的意图是让读者从太史公的表述中得到更真实的感受,也更能为李广身世叹息,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从而在“克制、含蓄”叙述中体会太史公笔法的“奇气”。11、本义:桃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其花艳丽,其果甘美,人们争相前往观赏品尝,树下自然走出路来。 后来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A:指李广身经百战、屡立奇功、身先士卒而廉洁朴实、不事张扬的品质,深受士兵、百姓的爱戴和怀念

10、。 B:指司马迁以克制、含蓄的笔法实录历史,给读者以极大的感染力,开创了中国“正史”的先河,为后人所传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12、赞同:这样修改后,更简练。不赞同:司马迁在这段话中连用四个“石”字正是为了说明李广射入的不是虎而是“石”,这样写更符合当时的情景,史记的文章不仅仅是为了简练的记录(历史),而且为摹写更传神(文学)。(王若虚只是从语言的角度去修改,修改后,虽然更简练了,却没有感染力了。)高二上语文期中复习题五参考答案一、阅读下文(秋水),完成110题1、周 道 南华经2、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大方之家、方家)3、掉转、转变、改变 曾经 危险 束缚、限制、局限 被、受 什么 通“萃”

11、,聚集、汇聚 推辞、拒绝4、D5、C6、(于是)在这个时候,河伯高兴极了,认为天下美好的东西全都在自己身上。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不少的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耻笑。7、先扬后抑、欲抑先扬8、地域/空间 时代/时间 教育9、参考:虽然河伯身上有着沾沾自喜的虚荣心,骄傲自满,但他的知错能改、不放弃前进、学习的精神,却显得更加可贵。他东行来到北海这件事本身,就证明了他不管在成功与否之时,没有停止过探索。也正是在这样的探索中,他才明白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认为何伯“狂妄无知”者,不得分)10、“感悟”略。道理如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齐

12、生死,齐物我。事物大小是相对的。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贵有自知明。知耻近于勇。谦受益,满招损。克服主观主义,防止主观片面。自大由于无知。有比较才有鉴别。二、阅读下文,完成112题1、子瞻 东坡 苏洵 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 黄庭坚 登快阁 念奴娇赤壁怀古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渺沧海之一粟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羡长江之无穷 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则物于我皆无尽也3、十六 曹操 短歌行4、同“凭”,乘着 使哭泣 当、正当 满、充满 最终、终于 依靠5、C(A表被动;在。B的;取消主谓句独立性。D句中助词表停顿或想当于代词“那”;发语词,表议论)6、D7、如果不是我应当拥有的东西,即使

13、是一丝一毫也不占取。 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8、人生无常(须臾、短暂) “变”与“不变”9、与自然相比,人生既渺小又短暂(沧海浩大,人生渺小,江月无穷,人生短暂)10、本文第段的语言以整句为主,整散结合。四字或六字的整句成对出现(有的还是对偶句),使人读来音韵和谐,其间又穿插少量散句,使节奏富于变化。整散结合,使全段文字充满音乐感,有回环往复之妙。11、情感变化(乐悲喜) 表达他对人生乐观旷达的情怀12、参考:作者在本文中由泛舟赤壁起笔,写描写了水色天光、清风明月之景,借此抒发了欢愉之情。然后由“扣舷而歌”,引出“悲”。通过客陈述“悲”的原因,过渡到主客问答,展开说理,对宇宙(具体的象征物是水和月)、人生的消长进行理性的思考。最后又由理回到情和景。全篇文章,写景使哲理呈现生动可感的形象,议论使景物具有精妙的哲理内蕴,而抒情又成了文章的内在脉络,三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浑然一体。三、阅读下文,完成19题1、介甫 半山 北宋 临川 荆国公 王文公 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答司马谏议书、伤仲永等2、将要 大概 之后 责怪 能够 那 收获 帮助 谁、哪一个人 尽 的原因3、筑舍定居,名词作动词 命名,名词作动词 从侧面,名词作状语深度,形容词作名词 走到尽头,形容词作动词 看到的(景象),动词作名词到达的地方,动词作名词 照亮,形容词作动词 艰险、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