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预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25893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预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化预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化预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化预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化预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预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预考语文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部队院校招生文化预考语文试卷姓名 单位 准考证号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共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65分)一、语文基础知识(30分,每题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A编纂(cun) 瘐毙(y) 见微知著(zh)B针灸(ji) 干坼(ch) 色厉内荏(rn)C内疚(ji) 骁勇(xio) 日臻完善(zh)D窈窕(tio) 羞赧(nn) 人影幢幢(zhung)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商榷 猕猴桃 声誉鹊起 不敢跃雷池一步B坐镇 制高点 一诺千斤 初生牛犊不怕虎C编辑 经纪人 对簿公堂 置之死地而后生D

2、匮乏 倒记时 幸灾乐祸 画虎不成反类犬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方永刚既是“知者”, 是一个“行者”。他通过脚踏实地地 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 出来。A也躬身体现 B更躬行发挥C更 躬行 体现 D也 躬身 发挥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对灾区人民,首先是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然后就是组织他们搞生产自救。B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无法回家的同学将聚在一起,共同享受天伦之乐。C我们的敌人一向足智多谋,而且富有创新精神,不过我们在这方面也绝不会输给他们。 D同学们对如何用好语文读本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最后我想补充两点

3、作为抛砖引玉吧。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怎样提高学习效率,克服懒惰松散的习惯?这需要从许多方面努力。B“我的伞。”他厉声说道:“把它还给我。”C她的父、母亲都是文艺工作者,从小就对她进行教育和培养。D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应该尽快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让全体同学掌握,才有选择的基础。B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权利无疑是一种基本的保障。C将军从头到脚凝视着刚从前线回来的儿子,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D因此,我们不无理由地说,要

4、是没有手指,那么数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我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进步所依据的精确科学发展,也将毫无希望地处于低下的阶段。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5分,每小题5分)甲: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

5、。“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来独往,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幅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来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人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中

6、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字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头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的“推敲”。乙: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几句诗并不好,只是他对作诗非常认真,一个字都不放过,要反复研究,这种精神还是可取的。对于用“敲”字还是用“推”字,韩愈认为“敲”字好。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诗人不是为写景而写景,景物有会于心,可以

7、用来表达情意才写,所谓“即景会心”。究竟是“敲”字还是“推”字合于情意呢?假如诗人已经有了要表达的情意,那么两字中哪个字合于情意,当下就可决定,用不着反复推求。问题是诗人对所要表达的情意不明确,所以决不定。就这首诗来看,敲的该是李凝幽居的门,这个僧可能是作者自指,因作者出家为僧,法名无本。那他在晚上去找李凝,应该敲门,才和幽居相应。从音节上说,敲字也较为响亮。7以下论述不符合甲文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3分) A用“推”还是用“敲”,不只是文字上的区别,更是意境上的区别。 B文字上的“推敲”是表象,思想情感上的“推敲”是实质。 C“推”可以无声,“敲”不免剥啄有声,用“敲”字与上句“鸟宿池边

8、树”更和谐。 D用“推”表示孤僧步月归寺,用“敲”仿佛是诗中的“僧”乘月夜访友。8以下论述符合乙文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3分) A贾岛作诗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这种创作态度值得肯定。 B韩愈认为“敲”才跟题目中题李凝幽居中的“幽居”相应,所以“敲”字好。 C王夫之从“即景会心”的角度进行分析,同意韩愈的观点,认为“敲”字好。 D就整首诗看,诗中的“僧”是作者自己,敲的是李凝幽居的门。9甲乙两文对“推敲”故事的分析评判有异有同,以下论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甲文认为贾岛对他要表现的意境是明确的,但他在“推”“敲”的选择上盲从韩愈;乙文认为贾岛在“推”“敲”两字上举棋不定,是因为他对要表

9、达的诗情诗境也不甚分明。 B甲文认为用“推”用“敲”各有胜境,只以文字论难辨优劣;乙文看法基本相同,只是着重分析了“敲”字的好处。 C甲文认为用“推”显得鲁莽,用“敲”显得拘礼,两个字实际上都不好;乙文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敲”字好。 D从甲乙文转述“推敲”典故的措辞和下文论述看,甲文用“怀疑”二字对韩愈有所讥讽,乙文用“认为”二字对韩愈表示有所推崇。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20分 每小题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

10、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0.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在中间)B.乃入见(于是)C未能远谋(谋划)D.齐师伐我

11、(军队)11.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与之乘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惑之不解D.登轼而望之12.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何以战?译文;凭借什么作战?B可以一战。译文;可以打一仗。C夫战,勇气也。译文;大丈夫作战,(是靠)勇气的D牺牲玉帛。译文: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13.下例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文字通过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为民尽本职,取信于民。B.“彼竭我盈”中,“竭”和 “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C.“夫战,勇气也”意思是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

12、是趁尽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D选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第二卷(共85分)四、现代文阅读鉴赏(共19分)狗狗旺发迹后养了一条狗。 狗是狼狗,高大、凶悍;狗旺的个子也是高高的,大块头,于是狗旺和狗站一起便应了那人高马大的话,当然,在这儿马应改作狗。 村里人对狗旺是怎样发迹的不太清楚,既不见他劳累操作,也不见他终日奔波,倒是清闲得很,成天和三五个不知哪路来的朋友牵了狗玩。村上别的人家也是养了狗的。狗旺把狗牵出去,见了别家的狗便发一声唿哨,于是他那狼狗便雄赳赳冲上去,初时有些狗也敢搏斗,但往往被那狼狗咬得遍体是伤;久了,

13、不再有狗敢搏斗了,见了,望风而逃。 那些狗的主人便愤愤不平。当然,也仅仅在心里作不平状。见了人狗旺也会冲他的狼狗发一声唿哨,于是那狗仍雄赳赳地向人扑去;于是被扑的人或惊惶失措或东窜西逃或跌跌倒倒或脸色煞白魂飞魄散。不过当狗快追到人的身边时狗旺还是会发一声唿哨把狗喝住的,于是对方便气喘吁吁地骂:“狗旺,你妈的不是人。” 狗旺不恼,笑一下,回答:“跟你开个玩笑嘛,又不当真。” 若是边上有狗旺的朋友在,便帮腔:“狗旺看得起你才跟你开玩笑。” 对方便掉转身,吐口唾液呸一声。 有时候狗旺不在,那狗也会在村子里转。见了孩子,那狗会突然向前蹿几下,做凶猛状,孩子哇哇地哭,喊爹叫娘;有些孩子过后还生病、发高烧

14、。于是孩子的父母便会走进狗旺的院子对狗旺说:“狗旺,你要好好管一下你的狗,它把我孩子吓坏了。” 狗旺便懒洋洋伸个腰,然后说:“狗是畜牲,我怎么管得了。” 这样说便让人很气愤,于是说:“你不管我以后见着那畜牲就打死它。” “你敢!”狗旺大喝一声。 说话的人忽然就不敢说了。 过后见了那狗,便横眉怒目,但也仅仅把脚跺两下,有锄头什么的在手,也只冲狗晃两晃,做打狗状,却不真打。狗似乎晓得这是假动作,不惊慌,还大模大样地往那人跟前走过去。后来狗旺被公安局抓走了。抓狗旺的那天还抄了家,搜出许多文物古玩。于是村里人晓得狗旺为什么白天清闲得很,原来他专在晚上做勾当,挖人家的坟撬人家的棺材板。这种罪是要判刑的。狗旺一去不归,于是孤单了那狗,整天莫名其妙地叫。有一天晚上还叫,当时是夏天,大家在外头坐着歇凉,狗叫起来吵人,大家烦了,都骂:“那畜牲。”还有人说一声:“去打死它,看它还叫不。”都点头。于是去屋里把锄头什么的拿在手上,一伙人雄赳赳赶上门去进了院,还把院门关上,狗没法逃了,于是打得哀哀地叫。狗旺屋里是有人的,大喊:“莫打呀莫打,它是畜牲。”有人回答:“就打这畜牲,谁叫它平日作恶多端。”出了院子大伙兴高采烈,有人说:“这畜牲早该打死它。”有人接嘴,说:“是啊,以前怎么没想到把这畜牲打死呢?”这话说完后大家忽然不做声了,还有人低下头,当中一位拿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