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内蒙古自治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621018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内蒙古自治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解析版】内蒙古自治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解析版】内蒙古自治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解析版】内蒙古自治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解析版】内蒙古自治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内蒙古自治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内蒙古自治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巴市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9月月考考试高三年级生物试题1.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B. 限制fg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C. 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D. 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酶促反应的原理、酶的特性、影响酶的条件及还原性糖的颜色鉴定等相关知识,解题要点是对题图中信息的分析。A酶在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所以a代表麦芽糖

2、酶,从图中可以看出,酶a和反应底物b专一性结合使b分解为c和d,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正确;B从图乙可以看出,E-F段催化速率随着麦芽糖量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麦芽糖为单一变量,酶量为无关变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但限制E-F段的主要因素是麦芽糖量,B错误;C乙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所以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 ,酶的活性都会下降,F点都将下移,C正确;D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性糖都能和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故无法用斐林试剂来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了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D正确;答案选B。点睛:本题易错点是:1.有关酶的特性:

3、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2.对坐标图的分析:先看横、纵坐标,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再看曲线变化与横坐标间的联系,横坐标代表自变量,纵坐标代表因变量。2.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蛋白质分子可不同程度地镶嵌在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B. 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C. 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 胰岛细胞比心肌细胞细胞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答案】C【解析】【分析

4、】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体的体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分泌蛋白的分泌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是: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由通道进入另一细胞从而实现信息交流,此方式没有细胞膜上的受体参与,B正确;卵细胞体积较大,不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涉及到来自高尔基体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因此胰岛细胞比心肌细胞细胞膜成分

5、的更新速度更快,D正确。【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B选项的判断。分析判断的关键在于知道动物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主要依靠信号分子(激素、神经递质等)被靶细胞的细胞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而实现信息传递,植物细胞间的识别主要是通过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来实现的。3.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现取同一种新鲜蔬菜若干,将其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B段细胞吸水,细胞体积明显增大B. B点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C. BC段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恢复到原来位置D. 此曲线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

6、物细胞吸收【答案】D【解析】AB段细胞液浓度下降,说明细胞吸水,但由于细胞壁的存在,因此细胞体积不会明显增大,A错误;B点细胞液浓度若等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将表现既不失水也不吸水,但BC段表明细胞在失水,B错误;BC段细胞液浓度上升,说明细胞失水,但最终C点明显低于A点,说明BC段细胞虽然失水,但并没有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AB段细胞在吸水,但BC段细胞液浓度却升高,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所以D正确。【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名师点睛】本题以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关键是从纵坐标细胞液浓度的变化为出发

7、点,去分析细胞的状态,是吸水还是失水,再判断植物细胞对农药的吸收情况。4.下列与细胞器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蓝藻细胞中有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B. 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分裂有关C. 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但不能分解衰老的细胞器D. 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主要用于主动运输等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分布、光合作用过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蓝藻细胞中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错误;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分裂有

8、关,B正确;溶酶体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C错误;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D错误。【点睛】识记和理解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分布、光合作用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B. 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C. 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D. 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答案】C【解析】T1时加入酶C,A物质浓度降低,B物质浓度增加,说明酶C催化A物质生成B物质,而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

9、化能,A正确;题图显示: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B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A物质含量减少导致,C错误;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绘制的,因此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D正确。6.植物的光合作用受CO2浓度、温度与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为在一定CO2浓度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的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a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的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线粒体B. 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是5 mg/(100 cm2叶小时)C. 在一昼夜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c点光照强度条件下11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100 cm2叶片一昼

10、夜中CO2的净吸收量为45 mgD. 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若将温度提高到30 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则图中b点将右移,c点将左下移【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a点时光照强度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对应的值为呼吸作用强度;c点时为光饱和点,对应的值为净光合速率,而净光合速率=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在温度改变时,温度改变了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详解】a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三个阶段均能产生ATP,其产生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图中可以看出,光照强度为0时,对应的值即为呼吸速率

11、,B正确;在c点光照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10 mg/(100 cm2叶小时),则每100 cm2叶片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净吸收量=真正的光合作用总量呼吸作用量=1511-524=45mg,C正确;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光合作用酶活性下降,光合速率下降,而呼吸作用酶活性上升,呼吸速率上升,因此要达到光补偿点,必须增强光照,即b点右移,而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总量呼吸作用量,此值将减小,c点左下移,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真正的光合作用和净光合作用以及呼吸作用三者之间的关系,识别图示中各点的含义,再根据题意作答。7.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酵母

12、菌的无氧呼吸产物都是自由扩散出细胞B. 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C. 胞吞和胞吐的共同点是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D. 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始终呈正相关【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是关于物质运输的题目,水、气体、小分子脂类物质,乙醇、乙二醇、尿素等物质都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以及钠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都是协助扩散,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进入细胞都是主动运输,大分子物质的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或者胞吞。【详解】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两种物质,都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细胞出来,A正确;静息状态

13、下,神经细胞主要表现为钾离子外流,所以B正确;胞吞和胞吐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两者在运输过程中都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而且在运输过程中都是以囊泡的形式进行的,C正确;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所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呼吸速率增强,主动运输速度加快,超过一定强度,由于载体的限制,呼吸速率增强,主动运输的速率不再发生改变,D错误。【点睛】需要能量的运输过程,包括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吞、以及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的过程,大分子和小分子物质都可以通过核孔运输,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时需要消耗能量,有选择性,类似于主动运输。8.研究人员给家兔喂食稀释的酒精,随后进行染色体分析和DNA测序来研究

14、乙醛(当身体代谢酒精时产生的一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导致的遗传损伤。他们发现乙醛能够使造血干细胞中的DNA断裂和损伤,导致这些细胞发生染色体重排,从而永久性地改变DNA序列。健康的干细胞发生故障时,能够导致癌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于家兔的造血干细胞中的DNA断裂和损伤,所以成熟红细胞中的DNA也一定受损B. 乙醛可以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C. 人大量饮酒只对血细胞有影响,对免疫细胞没有影响D. 若乙醛造成了造血干细胞DNA分子中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则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答案】B【解析】【分析】红细胞比较特殊,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没有DNA;癌变主要是因为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和抑

15、癌基因发生突变;造血干细胞分化产生红细胞、白细胞等,白细胞是免疫细胞的一种;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而DNA分子上某些片段不是基因,所以DNA上碱基变化不一定就是基因上的碱基变化。【详解】A.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没有DNA,A错误;B. 乙醛能够使造血干细胞中的DNA断裂和损伤,健康的干细胞发生故障时,能够导致癌症,因此乙醛可能会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B正确;C. 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产生白细胞,人大量饮酒会导致造血干细胞中的DNA断裂和损伤,因此大量饮酒会对免疫细胞造成影响,C错误;D.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中的碱基序列的改变不一定是基因突变,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细胞癌变的原因以及基因突变概念。9.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A. 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B. 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C. B(b)与D(d)间发生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 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B【解析】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初级精母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