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18460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思想品质。2、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3、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重点实词如负、徒、幸、引、为、使、亡、观、奏、顾等;古今异义词如指示,约束;词类活用如名词活用动词的刃、衣、舍、前等;使动用法的完、急、破、归等;虚词如以、之等。结合语境理解,并通过练习来巩固对这些词语认识。4、了解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和他的著作史记。二、知识链接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

2、家,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

3、大,被称为“信史”。三、课文阅读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臣等不肖(xio)刎颈之交(wnjng)广成传舍(zhun)缪贤舍人(mio) 见臣列观(gun) 相如虽驽(n)臣语曰(y) 使人遗赵王书(wi)睨柱(n)秦王不怿(y)2、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子长西汉史学 文学思想太史公书纪传通史130书表本纪世家列传黄帝汉武帝3000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乃辞谢(道歉)从径道亡(小路)间至赵矣(从小路)臣请就汤镬(古代一种用滚水烹煮的酷刑)左右皆靡(退却)为赵王寿(敬酒或献礼)秦王竟酒(完毕)位在廉颇之右(上)一介之使(个)徒以口舌为劳(只不过)(建立)4、在下列句中通

4、假字下画一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本字。可与不(否)拜送书于庭(廷)召有司案图(按)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熟)5、解释下面一词多义。于:闻于诸侯(在介词)故燕王欲结于君(和介词)归璧于赵(到介词)使不辱于诸侯(被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对介词)苛政猛于虎也(比介词)之:得璧,传之美人(它代词)即患秦兵之来(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均之二策(这代词)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助词不译;或我,代词)至河伯娶妇时幸来告语之(我,代词)何陋之有(助词表示宾语前置)对:何以知之?对曰(回答动词)对镜贴花黄(向着介词)请:璧有瑕,请指示王(请允许我动词)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请你动词

5、)诸将请所之(请示动词)书:使人遗赵王书(信名词)秦御史前书曰(书写动词)军书十二卷(文书名词)许:宁许以负秦曲(答应动词)潭中鱼可百许头(左右不确定数词)时人莫之许也赞同动词()曳屋许许声(象声词)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处名词)设:乃设九宾礼于廷(安排动词)赵亦盛设兵以待秦(部署动词)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假设连词)奏:请奏瑟(弹奏动词)相如奉璧奏秦王(进献动词)顾:顾吾念之(只是,不过连词)相如顾召赵御史曰(回头动词)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动词)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副词)计:计未定(计策名词)廉颇蔺相如计曰(谋划动词)可计日以待也(计算动词)6、请在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下画一横

6、线,并在括号内标出由何类词活用为何类词。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动名)秦璧西入秦(西名状)秦御史前书曰(前名动)且庸人尚羞之(羞动意动)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形意动)归璧于赵(归动使动)怒发上冲冠(上名状)特以诈佯为予赵城(诈动名)7、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句)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大王见臣列观(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句)徒见欺(被动句)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结构后置句)何以知之(宾语前置句)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且相如素贱人(判断句)马之

7、千里者(定语后置句)1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8、请给下列各句补出省略的成分,并写出具体内容。(主语,秦王)固请()相如闻(宾语,这件事)不忍与(介宾短语的宾语,廉颇)会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谓语,厉害)请奉盆缶(介词,给)秦王(主语,廉颇和蔺相如)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今君乃亡(介词,从)赵走(介词,到)燕9、课文是怎样描写蔺相如出场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相如是在秦国威逼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课文先写赵国君臣面临的“三难”:秦王求璧,贪婪霸道,一难;面对秦王的易城求璧,赵国君臣深感“予”或“勿予”两难;求人报秦而无人,三难。这才有“求人”报秦之议,缪贤荐才之

8、举,赵王召见之事,相如入秦之行。(虎狼之秦易城求璧,诚意少而诈骗多,赵王为难,相如不易,矛盾愈尖锐,愈能显示相如化“两难”为“两全”的智勇。)10、渑池之会中,蔺相如的“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有什么含义?秦王不肯击缶,蔺相如一句话,改变了他的念头:“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无须高声,无须宏论,蔺相如交代了两个事实,作了一个暗示。两个事实是:一、两人五步之距,秦王已成蔺相如的人质;一、在秦王面前是一个敢“以颈血溅大王”的人,是一个大智大勇,敢说敢为的人,是一个不顾生死,死而更勇的人。一个暗示是:我要与你同归于尽!无庸置辩的事实,凌厉明确的暗示,秦王除了服从,别无选择。结果是“秦王竟酒

9、,终不能加胜于赵”。11、在“将相和”的故事中,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方法来描绘人物?从而显示出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征?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性格更加鲜明突出。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隘,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同时,作者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斗争,反衬蔺相如的见识卓尔不凡,超人一等。四、课堂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B项,“瑕”读xi;C项,“驽”读n;D项,“间”读jin)A、倨傲(j

10、)佯为(yng)传舍(zhun)渑池(min)B、缪贤(Mio)肉袒(tn)瑕疵(xi)列观(gun)C、汤镬(hu)驽马(n)盆缶(fu)诀别(ju)D、琴瑟(s)刎颈(wn jng) 不怿(y)间道(ji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独:难道)A、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只,不过 B、顾吾念之顾:只是,不过C、独畏廉将军哉独:唯独 D、卒相与欢卒:最终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A项,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也可将“之”理解为代词,代指“我”。B项,前者表并列关系,后者表转折关系。C项,前者是介词,通过、经

11、由;后者是趁机。D项,均为动词,作为。)A、有攻城野战之大功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夫秦强而赵弱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不如因而厚遇之 D、拜为上卿我为赵将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A项,“不”通“否”;B项,“庭”通“廷”,朝廷;C项,“案”同“按”,审察,察看。)A、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可予不 B、拜送书于庭C、召有司案图 D、请奉盆缶秦王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B(B项,“前”是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其余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间:从小路;廷:在朝廷上;上:向上。)A、间至赵矣B、乃前曰C、而相如廷叱之D、怒发上冲冠6、下

12、面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域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C项,“娱乐”古今意义相同,都是指使人快乐,消遣的意思。其他三项加点词语都是古今异义。亲戚:古义指内外亲属,所指范围较广,父母兄弟皆可;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不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等。前进:前,走上前去;进:奉献。今指向前行动或发展。宣言:文中意思是扬言,今指发布政见的公告或宣告、声明等。)A、臣之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B、于是相如前进缶C、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D、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7、阅读“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至“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一段,回答问题:1)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A)例句:“徒慕君之高义”A徒以吾两人在也B徒见欺C郯子之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