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冲刺600分一轮精优课件:专题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617798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7.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冲刺600分一轮精优课件:专题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20版高考历史冲刺600分一轮精优课件:专题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20版高考历史冲刺600分一轮精优课件:专题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20版高考历史冲刺600分一轮精优课件:专题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20版高考历史冲刺600分一轮精优课件:专题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冲刺600分一轮精优课件:专题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冲刺600分一轮精优课件:专题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标题微软雅黑60号加粗,演讲人:,目 录 CONTENTS,第二部分 近代史部分,专题1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600基础 考点&考法,考点38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考法 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思想,考法 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考法 维新变法思想,考法1 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思想,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1.背景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工业革命,开始对外侵略扩张,输出商品,掠夺原料。 (2)清朝政治统治危机四伏,妄自尊大;外患日深 (3)鸦片战争失败,惊醒有识之士,爱国的士大夫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林则徐,2.代表及思想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和各国律例。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主张: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西方的军事科学技术。,(2)魏源与海国图志。首次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长技”主要指军事技术。但由于顽固派的阻挠,影响不大。 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核心: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3)当时介绍世界的书籍还有姚莹的 康纪行和徐继畬的瀛环志略 3.意义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对当时人们的思想有重要的启迪作用。,魏源与海国图志,例1海南单科201513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

3、”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 ) 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 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 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 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解析】本题考查魏源的思想。材料体现出魏源的思想以防守为主,且这一时期清政府仍未改变闭关锁国的政策,排除A项;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不属于洋务派,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魏源批评当时的海防主张,并未体现其学习西方海防模式,故C项错误;魏源之所以主张以防守为主,是因为当时清朝海军力量相对较弱,故D项正确。,D,考法2 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

4、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例1课标全国201629 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解析】本题考查张之洞的思想。题干所列词汇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含义,张之洞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在其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中禁用这些符合时代特点的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故D项符合题意;张之洞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政府学习西方教育制度、向近代化教育迈出的重要一步,这与维新思想存在相似之处,因此排除A、C两

5、项;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语言就开始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奏定学堂章程也不例外,排除B项。,D,考法3 维新变法思想,郑观应,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2.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思想,康有为,梁启超,意义 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 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促进人们觉醒,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推动了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实践:1898年开展戊戌变法 结果: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而失败,原因 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深刻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 与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和文化底蕴有关,特点

6、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 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利用或借助,例1课标全国201428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解析】本题考查晚清社会变革与服饰变迁的关系。改穿西服有利于人们接受西方的思想,因此维新派重视易服是为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故B项正确;“改制”强调的是改革政治制度,“易服”只是其推行变

7、法的手段,故A项错误;C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的实质在于B项,可排除。,B,例2课标全国201628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 )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解析】本题考查梁启超的思想。由材料时间“甲午战后”及梁启超诗句“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可知他倡导的“诗界革命”适应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兴起的时代需求,故C项正确;A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排除;白话

8、文运动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时间不符,排除B项;晚清改良思潮可以追溯至鸦片战争后开明地主阶级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排除D项。,C,例3课标全国201529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解析】本题考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在新学伪经考中,康有为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这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故该书因抨击封建统治思想,倡导变法而遭到清政府禁毁,C项正确。,C,考点

9、39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法 新文化运动,考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法1 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祭孔,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期起改为新青年) 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使用白话文,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蔡元培,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促进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推动中国文化由传统向现代

10、的转型,04 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态度,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封建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态度是全盘否定的,对西方文化则是全盘肯定。 (1)比较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 文艺复兴是对古典文化加以利用和发展,使其成为反对封建制度的工具,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反对封建制度。 新文化运动对于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例如当时提出的口号是“打倒孔家店”,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对中国的传统道德和过去的文学都持否定态度。,(2)出现不

11、同态度的原因 文艺复兴:当时资产阶级力量还很弱小,不能直接提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口号,只能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进行。 新文化运动: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学说历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重视,中国的封建统治势力十分顽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尊孔复古变本加厉。因此,当时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们采取了这种极端的做法,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全盘否定。 (3)应该持一分为二的态度 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要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国文化。,考法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01 背景,政治: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中国人民看到希望

12、 经济和阶级: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思想: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李大钊,例经典题 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 )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经济状况。结合南京解放前夕的社会状况分析,当时的通货膨胀现象严重,“薪水”换成银元恰好说明了银元币值较为稳定,故选D项。,D,600易混

13、概念&考点,易混1 近代中国的思想派别简表,续表,1.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派论战 论战内容: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场激烈论战 意义: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1901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立宪派)论战 论战内容: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展开一场论战 意义: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形成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3.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以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 意义:前期新文化

14、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新潮流,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易混4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比较,700综合 考法&考练,综合考法1 综合考查维新思想,维新思想包括早期维新思想和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的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派是由洋务派分化而成,他们的思想为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 本考法常考的角度有: 1.考查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严等人维新思想的背景、基本内容、特点、局限性和影响等方面 2.从近代化(现代化)角度考查思想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3.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思想观念以及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思想形成的

15、原因。对于维新思想要重点把握近代化和救亡图存两个核心主题,例题,海南单科20162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96年,梁启超曾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知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不备也”。他说:“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人视之,已为陈言矣”。因此,他认为:“国家欲自

16、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者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 摘编自饮冰室合集,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的意义。(6分),答案 (1)认识:西方科技较中国发达,思想、学术成果丰硕;须大量引进西学;应不断吸取西学的最新成果。(6分) (2)意义:推动西学传播;促进思想启蒙和社会观念转变;为戊戌变法做舆论准备。(6分),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利用西方的科学与民主两面旗帜进行的反对封建传统思想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高考对新文化运动的考查范围广、角度新。具体有: 从近代化的角度,以向西方学习为线索,联系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重点考查中国的近代化道路(器物制度思想);西方近代化道路正好与中国相反 从思想解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