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家营镇三学三比对标定位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15209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顾家营镇三学三比对标定位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顾家营镇三学三比对标定位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顾家营镇三学三比对标定位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顾家营镇三学三比对标定位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顾家营镇三学三比对标定位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顾家营镇三学三比对标定位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顾家营镇三学三比对标定位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顾家营镇“三学三比”对标定位报告“三学三比”活动开展以来,我镇党委、政府把此项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积极巩固扩大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紧紧围绕“创新突破、提速进位”总要求,树标杆、找差距、定措施、赶先进,努力把对标定位行动转化为促进全镇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实在成果。在深入征求群众评议的基础上,形成如下报告:一、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深入挖掘自身发展潜力,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把资源的后发优势、区位的独特优势发挥到极致,按照“项目强镇、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抓项目促发展,抓民生铸和谐,全面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跨越式发展。2010年面对复杂的

2、的发展形势,镇党委、镇政府逆势而上、攻坚克难、务真求实、开拓进取,全年完成财政收入2718万元,同比增长35.9%;完成民营经济营业收入78000万元,同比增长24.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935万元,同比增长22.3%;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6010元,同比增长22.5%。与自身比,我们在不断进步,一些经济指标还保持了较大幅度增长。但放眼全市,现已呈现出一种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快速发展态势,我们不进则退,慢进、小进也是退。有压力才有动力,有目标才有行动。我们要抢先发展,快人一拍,先赶一步,就必须对标先进,寻找差距,科学定位,奋力赶超。纵向比,如迁安市马兰庄镇,全镇辖15个行政村,总面积48平方

3、公里,15471口人,境内铁矿资源丰富,铁矿石储量数十亿吨,属本镇开采的达4亿吨。亚洲大型的铁选厂首钢矿业公司水厂铁矿、原迁安化肥厂、唐山首钢马兰庄铁矿等大中型企业坐落于境内,具有发展钢铁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工作中,马兰庄镇依托资源优势,全力抓好资源型城镇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建立了科学高效的经济运行模式。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名列迁安市前茅、唐山第二位、河北第四位。无论从地域面积、人口数量还是资源优势马兰庄镇与我镇都有相似之处,但马兰庄镇却富可抵县,我镇与之相差甚远。马兰庄镇因资源而兴,因项目而富。对标马兰庄镇,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资源利用度还不高,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引进项目不足以感到震撼,

4、不足以扭转全局,缺乏支柱型、税源型项目。横向比,如我县沙岭子镇,立足放大区位、交通优势,着眼于物流业的规模发展,加快专业性和特色物流项目建设,引进了投资3.4亿元的庞大汽车城,投资1亿元的丰田汽车4S店,19个汽车4S店投入运营。现正着力抓好汽车文化主题公园、国际家居建材市场、中石油储备库等项目建设,从而建设成融运输、仓储、贸易、加工等为一体的新兴复合产业基地,成为全县“五大战区”之一。对标沙岭子镇,虽然我们物流运输有一定的基础,但规模偏小,经营分散,项目单一,服务不强,附加值低,还没有真正形成一种产业。再如东望山乡,敢于第一个吃螃蟹,2005年,元子河村成立了全市第一家股份合作社,探索出了元

5、子河土地流转模式。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先后建起了现代化奶牛养殖小区1个、高标准日光温室5座、饲草基地1500亩,杏扁基地1000亩,并成立了元子河口蘑公司,形成了“种、加、养、能、肥”的农业循环经济链条,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对标东望山乡,我镇农业结构调整进程缓慢,在全县畜牧、蔬菜、杏扁、旱作农业“四大产业”中,我镇没有一项能成规模、成产业,严重缺乏典型、亮点,与我镇优越的区位、资源以及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极不相符。再如赵川镇,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龙头,在保存古镇原有风貌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新民居建设力度。近年来,共投资4000多万元用于住宅小区建设,建筑面积达到6万平方米,吸

6、引大小店铺200多家,极大的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成为全县小城镇建设的一个典范。对标赵川镇,我们在小城镇建设上,起步比较晚,建设力度还不强,对文化底蕴挖掘还不够,还没有形成完整规划,城镇聚集人口、聚集产业效应不明显。二、总体思路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全镇发展思路进行了逐步完善: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三大战略(龙头带动战略、筑巢引凤战略、城建拉动战略),突破六项重点(园区建设、项目建设、城镇建设、现代农业、信访稳定、党的建设),以一带两区(在京新、京张高速和110国道、宣左公路之间建设物流带,龙洋河工业项目区,塔山洋河旅游休闲区)为承载,全力打造城郊型服务城镇,实现经济

7、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三、工作目标到2011年底,完成“一带两区”规划设计,加快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县外引资达到45000万元,完成镇属财政税收2800多万元。到2012年底,进行“一带两区”基础建设,基本形成以绿色煤化工、建筑建材、运输物流、生态旅游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到2013年底,“一带两区”基本成型,工业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兴战略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通过连续三年实施对标行动,力争镇属财政税收再上一个高台阶。四、推进举措1、着眼于扎实富民基础,力争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取得新突破。针对我镇实际,我们把今后“三农”工作的发展思路定为:全面树立两种意识(用经营工业理念经

8、营农业的意识、风险意识),坚持四大战略(典型带动、龙头拉动、品牌促动、政府推动),按照“保粮、强牧、稳菜、优果”的总体要求,全面抓好“引龙头、建组织、树典型、强品牌、促流转”五项重点工作,大力推广节水、旱作、设施技术,发展郊区高效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档升级,提升全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保粮方面,我们一方面要继续抓好玉米种植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广玉米新品种,年产量要保持在万吨以上,力争引进一个玉米以及秸秆深加工龙头企业,切实解决玉米生产综合效益低及秸秆处理难、防火任务重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在镇东北、东南丘陵地带重点推广杂交谷子、马铃薯、大葱、杂粮杂豆等种植作物,努力把山区资源条件转化为经济发展

9、优势。强牧方面,我们要重点抓好养殖示范区扩模升级,变单打独斗为抱团成片,尽快建立建立养猪、养鸡专业合作组织,延伸产业发展链条,逐步形成“基地+农户”规模化发展,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稳菜方面,我们要结合土地流转,把优势资源向种植大户集中,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加强温室大棚建设,扩大冬暖式大棚规模,延长生产周期,提高产出能力,提升种植综合效益。力争五年内,使全镇温室大棚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优果方面,一方面要以小东庄、南滩葡萄种植为典型,加快葡萄更新换代步伐,积极推广错季大棚种植,叫响“宣宝”品牌。并以此为基础,大力进行包装推介,充分整合种植资源,建成一处葡萄种植庄园,发展农家葡萄特色采摘、

10、旅游项目,积极探索发展新民居与温室大棚相结合的庭院经济。另一方面以站家庄文冠果树种植为典型,大力推广文冠果套种金花葵种植技术,把这一最新产业做大做强,实现有限耕地高效产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着眼于提升平台支撑作用,全力推进“一带两区”建设。按照县委确定的主攻“五大战区”的发展思路,以深入开展“园区提升年”活动为载体,把“一带两区”作为全镇招商第一品牌,大手笔运作,大跨步推进,弥补我镇没有项目园区的短板。一是以洋河综合治理和洋河南新区开发为契机,充分利用洋河在塔山形成S形这一特殊自然条件,借力中信黄洋滩、洋河水库两大景点,在南部黑山底、徐家房、站家庄一带建设占地约4700亩的塔山洋河旅游休闲

11、区,形成一处集休闲、娱乐、商务、生态观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全力打造宣化主城区、洋河南新区的后花园、休闲区。二是以110国道拓宽工程为契机,变重要通道节点为重要物流枢纽,不断提高物流业的规模化、特色化、综合化水平,在中部110国道、宣左公路一线,两个高速出口一带建设占地约1500亩的物流带,完善张家口、宣化、北京一线物流环节,把我镇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陆路码头。三是以宣钢产业外迁为契机,在中北部建设占地约9600亩的龙洋河工业项目区,认真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加快基础条件建设,以土地找项目,找资金,全力承接发达地区资金、产业转移。3、着眼于增强工业特色化水平,力促项目建设向深层次拓展。继续把项目建设作

12、为第一重点,抓好两个依托,借帆出海,引进一批投资大、税源型、龙头型的好项目。一是依托宣东二矿做强绿色煤化工产业。重点是抓好总投资14亿元的冀中能源张矿集团煤电综合开发项目、吸引外资折合人民币1亿元的瓦斯发电厂二期工程、投资933万元的华东煤焦有限公司煤炭物流项目的建成投产,抓紧投资2000万元的华东煤焦煤炭专用线项目的洽谈、落地工作。同时力争发挥现有优势,力争再引进相关大项目35个,培育成全镇的支柱型产业。二是依托宣钢做大建筑建材产业。重点是抓好总投资5000万元的祥云物资公司启动工作,投资525万元的宣化县鑫烁铸造有限责任公司的建成投产,抓紧投资1亿元的宣钢建安公司外迁项目的洽谈落地工作。把

13、这一产业做大,增强总量,形成全镇的又一优势产业。4、着眼于提高承载功能,加速小城镇建设进程。全面落实“三年上水平”的部署和要求,立足“围城环路”优势,以镇区“两横五纵”道路为框架,大力拓展镇区发展空间,完善服务功能,积极打造“全市领先特色小城镇”。重点是抓好镇区北部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2万平米的新民居建设,加快镇区社区建设步伐,集聚人口、集聚项目、集聚产业,形成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发展的良好格局。同时,要结合我镇实际,对一些经济实力较强、基础设施条件好的村,积极做好新民居示范村申报、建设工作,逐步提升我镇农村建设水平,形成镇区大变样与农村大变样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五、保障措施为了确

14、保对标定位行动真正落到实处,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强化组织领导。把“三学三比”活动列为“一把手”工程,对标定位由“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领导干部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开展对标定位,并按照“一抓双管”要求,深入到所包村落实对标定位,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2、健全相关机制。一是建立对标定位台帐。各行政村、学校、站所以及主要企业全部建立对标定位台帐,对对标工作事项定人、定责、定时限,制定发展路线图,各单位留存一份,上交镇“三学三比”活动领导办公室一份。年初建帐,年中查帐,年底要帐。二是建立奖惩机制。把对标定位完成情况作为对各单位、党员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完成任务较好尤其是对全镇重点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给予重奖,对没有按标准完成的扣除相应分值。三是协调联动机制。对重点工作以及须跨村、跨行完成的工作,由镇领导小组协调各方力量集中攻坚,共同完成。3、强化督导检查。镇领导小组按照各单位对标定位台帐完成时限定期进行督查,采取挂牌销号、跟踪问效等方式,加大督查力度,推动活动扎实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